愛奇藝戀戀劇場收官,劇場化運營未見曙光

影視圈magazine 發佈 2022-10-26T12:18:20.738943+00:00

今年的戀戀劇場共五部劇——《愛情應該有的樣子》《蒼蘭訣》《超時空羅曼史》《我的反派男友》以及《我的秘密室友》。其中《蒼蘭訣》熱度最高,《反派男友》成小黑馬。

隨著《我的秘密室友》完結,2022年的愛奇藝戀戀劇場也宣布收官。

今年的戀戀劇場共五部劇——《愛情應該有的樣子》《蒼蘭訣》《超時空羅曼史》《我的反派男友》以及《我的秘密室友》。其中《蒼蘭訣》熱度最高,《反派男友》成小黑馬。其餘三部勢均力敵,各有亮點,也共性頗多。

以強概念劇為主

穿越奇幻元素,占據戀戀劇場的大頭。

在今年戀戀劇場的五部劇中,《超時空羅曼史》《我的反派男友》《我的秘密室友》都以穿越、懸疑元素吸睛——

《超時空羅曼史》的男主角從民國穿越而來,與一名現代編劇展開奇幻戀情;《我的反派男友》裡,男主角是女主角筆下的人物,從書中穿越到現實;《我的秘密室友》中,男女主角因在不同時間租住同一間房,每天「定時穿越」,二人每晚共處46分鐘。

穿越劇從現代人穿越到古代,演變成古人穿今。和以前大量以穿越為起點、以戀愛為終點,穿越僅為戀愛製造前提的言情劇不同,2022的甜寵劇,普遍用穿越、奇幻的元素,為劇集設置謎團,以推理模式,促使觀眾進入劇情。

《超時空羅曼史》要解決的是男主角的身世、生死問題——男主角先是頻頻想穿回民國時代,再路遇一個與自己長相一樣的男星意外死亡,觀眾被懸疑設定吸引,想要找尋男主角的命運真相;

《秘密室友》則主打蝴蝶效應,男女主角相隔四個月的時間差,利用時空融合的契機,預知潛在危險,幫朋友改變死亡命運,危機步步解除、結局半開放的模式,給了觀眾很多探討空間。

五部劇中最火的《蒼蘭決》雖沒有太多懸疑設定,但也有男女主角互換身體的橋段出現。輕奇幻、輕懸疑的「概念劇」,無疑已成為2022甜寵題材的主流,以解謎為目的推進情節,明顯比單純撒糖更受歡迎。稍帶獵奇元素,更易出圈。


快節奏劇集更受歡迎

《愛情應該有的樣子》是2022年戀戀劇場中,表現最為平淡的一部劇。這部劇主打治癒風格,職場精英熟齡女+溫柔俊秀鮮肉男,細水長流的都市戀情,劇情比較平。

其實,這樣的戀愛戲,位置完全可以被戀愛真人秀取代。同樣的熟齡+精英人設,同樣的都市背景,觀眾自然更願意選擇更「真」的情節,選擇離自己生活更近的人去圍觀,探討其感情波折、職業背景,而不是看兩個明星披上凡人身份,在失真的設定下,談一段常規的戀愛。因此,即使自帶熱度的楊穎,被放在一部如此平淡的劇里,也很難延伸出熱門話題來。

同樣是都市甜寵劇,《我的反派男友》比《愛情應該有的樣子》熱度高得多。撇開穿越設定,《反派男友》的亮點在於人設喜感、節奏明快——女主角力大無窮、男主角性格傲嬌。二人有矛盾馬上溝通、有問題直接說明,主演的演技比較生活化,撒糖情節雖然很多,但並不顯得油膩。

這其實已經是甜寵題材的普遍規律——反套路能抓人心,短平快更易出圈。《蒼蘭訣》出圈時,高口碑關鍵詞是「簡潔、明快」,情節中沒有「聽我解釋」、「我不聽」一類十幾集都解不開的誤會,觀感比較舒適。

同理,《太子妃升職記》《傳聞中的陳芊芊》這兩部出圈甜寵劇,都是背景簡潔、節奏頗快。目前看來,這兩部劇的熱度,比近幾年多數S+項目要高得多。很多有粉絲基礎的網文大IP,最終熱度完全不敵這一類的小成本黑馬劇。或許,低成本、低預期,受到的牽制也就更小,劇情節奏易被優化,很難出現劇情注水的情況。

和懸疑劇相比,甜寵劇的固定受眾更少,但題材本身更易成為爆款。因其低齡化特性,觀眾在看甜寵劇時,自帶「無需動腦」的需求。劇情在反傳統、輕奇幻、輕懸疑的同時,如何讓觀眾不壓抑、不困惑,是甜寵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戀戀劇場的五部劇中,熱度最高的《蒼蘭訣》和《反派男友》是情節最好懂的。《超時空羅曼史》、《我的秘密室友》與《反派男友》,雖然宣發成本都較低,但很明顯,《反派男友》簡潔直給的劇情,更能催生網友的「自來水」。

黑馬無法預測 觀眾留存率低

愛奇藝的劇場化運營,和很多選秀藝人一樣,出道即巔峰,後續發展不穩。能否出圈,運氣占大頭,投入和產出往往難成正比。

自《隱秘的角落》打響迷霧劇場的第一槍後,迷霧劇場的後續作品,質量忽高忽低,《八角亭迷霧》《淘金》《誰是兇手》等作品沒能匹配觀眾的高期待,迷霧劇場的光環也越來越黯淡。

戀戀劇場則有向好的趨勢——《蒼蘭訣》的火爆,讓這個劇場的成績單亮眼起來。去年,戀戀劇場推出7部作品——《月光變奏曲》《變成你的那一天》《喵,請許願》《世界微塵里》《滿月之下請相愛》《循環初戀》以及《一生一世》。其中《月光變奏曲》和《變成你的那一天》熱度較高,其餘作品反響平平。

今年的戀戀劇場加重奇幻元素,同樣的演員,在今年風格更明快,情節更反套路的劇集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然而總體來看,出圈劇除了帶火演員,對平台的助推力度並不大。搶熱劇、搶演員、搶流量,依然是各大平台每年的固定課題。

劇場化運營的目的,本來是為平台留住一批「劇場觀眾」,增強長視頻平台的競爭力。目前看來,無論是愛奇藝的迷霧劇場、戀戀劇場,還是其他平台的垂類劇場運營,都沒有培養起劇場粉。絕大多數觀眾依然是劇情在前、劇場在後。很多概念先行的劇,實際上也在無形中排除了部分受眾,劇場本身帶來的用戶粘性,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因此,平台本身若是沒有其他留存用戶的元素,單靠劇場化運營,是很難讓用戶產生忠誠度的——觀眾的慣性思維,還沒有找到被打破的契機,劇場的品牌號召力若想維穩,成本也高,風險如何、回報如何,都不可控。

近期,愛奇藝又推出拾光限定·狂花系列,將目標用戶對準熟齡女性。《搖滾狂花》作為第一部劇,口碑兩極分化,不知接下來的新劇場,能否讓愛奇藝的劇場化運營,打開一個新的窗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