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截取《天工開物》《本草綱目》等典籍內容組合,可以創建學科

昆羽繼聖 發佈 2022-10-26T14:41:34.697977+00:00

沒想到就事論事,提及中國人在唐朝發現氧氣的記錄,竟然又被人鄙視、嘲笑,那今天就從西吹們奉為大神的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說起吧。

沒想到就事論事,提及中國人在唐朝發現氧氣的記錄,竟然又被人鄙視、嘲笑,那今天就從西吹們奉為大神的近代化學之父拉瓦錫說起吧。


下面這位就是所謂的劃時代的、歷史上最偉大的化學家之一,拉瓦錫。





拉瓦錫的生平主要經歷,如下。




注意,拉瓦錫同學原本所學專業是律師,畢業後卻於1768年、25歲就成了法蘭西科學院院士。此前,他幾乎沒有任何成就、沒有任何貢獻,相關專業領域的論文也沒有,居然就成了科學院院士。當時的科學院,門檻是這麼低嗎?誰都能進?


更有意思的是,拉瓦錫於1771年娶了同事的女兒、13歲的瑪麗安娜為妻,這13歲的小朋友也是個神童,多才多藝,精通多種語言,關鍵是這時就替拉瓦錫翻譯「英文文獻」了。


1755年,英國才根據康熙詞典編撰了本國第一本詹森詞典,約4.5萬單詞,尚不具備表達科學知識的能力,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誕生文獻?


百姓教育不花時間?哪怕推行義務教育,也得9年吧?讀完書,還得花幾年、幾十年研究吧?


而且,教育完,能否出人才還是個問題;搞研究,能否出成果也是個問題。


遇到新事物、新現象怎麼辦?還得創造新單詞來形容吧?

這一通算下來,得多少時間?

從1755年到1771年僅僅過了16年,普及教育、出人才、搞研究、出成果……時間夠嗎?

所以,拉瓦錫真是從英文文獻中學到的知識?還是從在華傳教士寄回歐洲的書籍和資料中得來的?

對拉瓦錫影響最大的是化學課老師魯埃爾(G. F. Rouelle,1703-1770)嗎?

不,不是。

對拉瓦錫影響甚巨的是法國著名地質學家讓-艾蒂安·蓋塔爾(Jean-Étienne Guettard,1715-1786,一說1715-1783)。據說,被譽為地質學先驅的蓋塔爾是拉瓦錫父親的好友,經常到他家做客,拉瓦錫也就耳濡目染的接觸到了地質學和礦物學的知識。

以前,一直很奇怪,為什麼有的傳教士對中國的地理、礦業、植物,以及博物學類書特別感興趣,一直堅持不斷收集和翻譯,現在看來,忽然茅塞頓開。


原來,中國的博物類書內容十分寬泛,就涵蓋了地理、礦物、礦業、植物、地質等諸多內容。西人所干之事,其實就是把這些內容從不同的類書中抽取出來,再冠以一個新的名詞,該個頭換個面,成為細分的所謂新學科。而研究這些新學科的領頭人,就成為該領域的奠基者、科學之父。

需要指出的是,中國的博物學內容不僅包括植物,還包括礦物、地質、地理,甚至涉及醫學(比如,代赭石、雄黃等藥物均可入藥)。

天工開物,丹青第十六卷,礦物顏料的提煉與調製

要想提煉自己想要的顏料,需要各種工藝,涉及到許多化學反應和知識。一言以蔽之,憑藉的是造化之巧。

升煉水銀,這已經從化學實驗走到了固定工藝與流程。

銀復升硃,又一道通過無數化學實驗確定下來的工藝步驟

天工開物中的「神麴」,既是礦物,也入藥

中國沒有天然的五彩琉璃石,便憑藉自己的技巧和工藝,燒制出各種顏色、各種式樣的琉璃瓦、琉璃碗、琉璃燈、琉璃瓶袋。


李時珍(約1518~1592,字東壁)著有《本草綱目》一書。

切勿簡單地以為《本草綱目》只是一本醫學著作,書中記載的1892種藥物中,無機物高達266種。


書中的化學知識,與前人相比,有非常大的提高,李時珍已經把前人和自己實驗的知識做了梳理,並系統化地呈現出來。

《本草綱目》裡把無機藥物分為水、土、金、玉、石、鹵六類:

水部包括許多水溶液,土部包括各種土壤和燒過的泥土,金類包括金屬、某些合金以及一些金屬化合物的製成品,玉類主要是較純的矽的化合物,鹵類大部分是能溶解於水的鹽類。


17-18世紀,《本草綱目》傳至日本、朝鮮和歐洲,被譯成英、德、法、拉丁、俄、日等多種文字,在全世界廣泛流傳,並在西方產生了巨大影響。

彼時,西方的化學家、植物學家、地質學家等等,包括拉瓦錫、達爾文在內,幾乎所有人都直接或間接看過《本草綱目》的譯本。

1794年,拉瓦錫被送上斷頭台,時年52歲。

拉瓦錫既然被譽為近代化學之父,那為什麼還會被送上斷頭台?

因為拉瓦錫貪財,買官斂財,引其了人民的極大憎恨。1768年,拉瓦錫向包稅局投資了五十萬法郎,承包了食鹽和菸草的徵稅大權,並且先後兼任皇家火藥監督以及財政委員。1771年,與徵稅承包業主的女兒結了婚。


等等,1771年?與徵稅承包業主的女兒結婚?

他不是與自己同事的女兒、年僅13歲的瑪麗安娜結了婚麼?

是的,是同一人。

但是,這個所謂的「同事」如果不明說的話,也許很多人都很會以為是某個科學界的同事吧?誰能料到竟是「徵稅承包業主」?

原來,是這樣的「同事」!

當拉瓦錫如願以償成為包稅官後,以各種手段壓榨百姓,而各種嚴重的稅收導致人民生活更加貧苦,下層百姓苦不堪言,因此對拉瓦錫非常憎恨。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法國大革命時,拉瓦錫就被法國人民送上了斷頭台。


據說,行刑之際,拉瓦錫與劊子手約定,在砍下他的腦袋之後,請劊子手幫忙數一下其斷頭之後眨眼的次數,想用這個實驗來證實,人被砍頭之後,腦袋是否還會存在短暫的意識。

倘若此事為真,那還真是令人心生崇敬。

然而,後期研究卻發現,大腦在斷絕與人體的聯繫後,會瞬間供血不足、供氧不足,從離開身體到停止活動並失去意識,僅僅只有幾秒鐘的時間(老鼠大約為4秒)

1973年,法國有一個名叫夏洛特的殺人犯被公開處決。同樣是砍頭,處決之後劊子手抓起夏洛特的腦袋扇了一巴掌。在人群的哄叫聲中,夏洛特的臉據說因為憤怒而慢慢變紅。此外,有一個名叫奧列克斯的醫學博士,在一個死刑犯斷頭之後及時的對其進行了喊叫,結果斷頭的眼睛轉過來看著他,以此方式進行回應。第二次呼叫死刑犯姓名時,斷頭之眼又一次轉了過來,直到第三次呼喊,反應才停止。

那麼,拉瓦錫的腦袋在離開身體後,一共眨了多少次眼呢?

據說眨了11次眼,時間花費大約30秒。

嗯,果然是非同一般的天才。


搞化學,必定要認識世界物質的構成。拉瓦錫所接觸、所學習的所謂「四元素」學說,恰恰來源於華夏。

義大利傳教士熊三拔(Sabbtino de Ursis)曾在1612年刊印的《泰西水法》中介紹過西方的「四元素說」和希波克拉底的四體液說,但他並沒有把亞里士多德以冷熱、乾濕、輕重、沉浮來確定四元素的基本道理說出來。

是的,傳教士這時連這些基本道理都講不出個所以然來。

至於希波克拉底,找誰不好,居然把四體液學說託名到這個經不起考證的假醫生身上,詳見:讓人笑出聲來的偽史,大廈已坍塌,還學《希波克拉底誓言》作甚?拾起大醫精誠論,把虛假的東西徹底扔進歷史垃圾堆吧!

所謂的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都跟中醫一樣了,還能說什麼呢?

《泰西水法》的秉筆作者其實是徐光啟。《泰西水法》成書於萬曆壬子即萬曆四十年(1612年)之前,號稱「泰西熊三拔撰說,吳淞徐光啟筆記」。

後來,1633年,直到另一位傳教士高一志(Alphonso Vagoroni,1566-1624,原名王豐肅、又稱阿方索)名下一書《空際格致》的出現。在這本書中,才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四元素說」。實際是在熊三拔(徐光啟)的基礎上進行修補和完善,而參照對象則是中國的五行學說。

簡單而言,五行分為「金、木、水、火、土」,西方四元素分為「水、火、風、地」。

五行是認識世界的基本物質觀,不是摸摸腦袋就發現的,而是經過數千年觀察、歸納、總結出來的。追循其「東學西漸」的足跡,可以發現這些理論是如何演變與影響那些西方科學家的。

先從提出四元素說的泰西水法開始分析。

泰西水法,徐光啟

泰西水法卷之一,把傳教士熊三拔的名字添上去了,但是旁邊出現的「龍尾車」卻不一小下暴露了真相。龍尾車是中國獨有的,西方怎麼會有?





《泰西水法》卷四,以水療病

以水療病其法有二,第一溫泉之法介紹過後,開始暢談第二「藥露」:

凡諸藥,系草木、果瓜、谷菜諸部。具有水性者,皆用新鮮物料,依法蒸餾,得水名之為露……以之為藥,勝諸藥物。何者?諸藥既干既久,或失本性……西國市肆中所鬻藥物,大半是諸露水,每味用器盛置。醫官止主立方。持方詣肆,和藥付之。

什麼化氣歸腸、化血歸脈、滋益精髓……無一不是中醫專有的概念。


西人所謂的高明藥露(比中藥炮製高明,雷公哭暈在廁所)用什麼製作呢?

「他凡為香,以其花草作之,如薔薇、木樨(桂花)、茉莉、梅、蓮之屬。凡為味,以其花草作之,如薄荷、茶、茴香、紫蘇之屬。諸香與味,用其水,皆勝其物。」

木樨(桂花)?廣西的?茉莉?四川的?還有茶?

歐洲有這樣的植物嗎?本文開篇就點明了包含植物的博物學,明末清初時,茉莉、茶,都是中國獨有的,木樨(桂花)、蓮花等植物,只有中國、部分亞洲和非洲地區才存在。西方沒有這些植物,在那種時代背景和交通條件下,怎麼可能用這些新鮮植物來製作「藥露」?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徐光啟在給家人的信中寫道:

「龐先生教我西國用藥法,俱不用藥渣。採取諸藥鮮者,如作薔薇露法收取露,服之神效。此法甚有理,所服者皆藥之精英,能透入臟腑肌骨間也。但我處無各種鮮藥,今亦擇常用者,多方覓取道地之種種之。如六味地黃丸、人參固本丸之類,此常用者。」

搞了半天,傳教士龐迪我教徐光啟的所謂「服之神效」的西國用藥之法,就是常用的六味地黃丸、人參固本丸。然而,六味地黃丸是宋代名醫錢乙所創,原名為「地黃丸」,也稱「腎氣丸」,原方來自於《傷寒雜病論》中所載的崔氏八味丸。

《泰西水法》卷五「水法或問」「水法或問」的核心是「四元行論」。

所謂「四元行論」,即後世西人所稱亞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說,主張萬物皆由火、氣、水、土四種元素構成。最早提及「四元行論」的是利瑪竇的《乾坤體義》。然而,這種理論就連徐光啟都感到十分費解,其稱:「第四行論,更仆未悉,垂問所至,則舉一二。」

「水法或問」聚焦於與水相關,但在利瑪竇《乾坤體義》中從未提及的海、海潮、海鹽、江河、井泉、雨、雪、雹、雨征等物理現象,試圖用四元素說加以解釋,——實際企圖進一步發展該學說。


華夏五行統一的模型,窺測天文時,金木水火土恰好對應五星,西方這「火、氣、水、土」四元素怎麼對應?火星、土星、水星還可以說說,氣呢?難道太陽系再弄個「氣星」出來?金星、木星呢,去哪兒了?

五行可以用在各個方面,比如,還可以運用在醫學上,四元素行嗎?像假人希波克拉底那樣胡扯一通?

徐光啟去世後,陳子龍將他生前在1625~1628年收集的大量資料整理編定,於明崇禎十二年(1639年)刊印,是為《農政全書》。有關華夏水利的摘要部分,被編為卷十二至十八。

然而,在編輯水利部分時,有人驚訝地發現,原來該部分的內容此前已被李之藻單獨拎出,刊印成了所謂的《泰西水法》,而且掛在了傳教士熊三拔的名下!

怎麼辦呢?只能將《泰西水法》附為卷十九、卷二十了!名稱也改為「太西水法」了。



如果將《泰西水法》與《農政全書》卷十二至十八的內容放在一起比較,就能發現二者大體相同。《農政全書》卷十八中的《旱田用水疏》一文,變成了《泰西水法》的大綱。

有意思的是,徐光啟當年上奏時,也用過《旱田用水疏》一文。

《旱田用水疏》中,不僅有「龍尾車」、「水庫」等諸多條目,還總結了用水五術,將旱田水利化的好處概括為:第一,可以盡地力;第二,可以救旱、防旱;第三,可以救潦、防潦;第四,可以防止江河水患。而根據不同的砌護材料,可將水井分為石井、磚井、葦井、竹井和木井等等,明確提出井以深、大為佳。

可是通觀全文,完全找不到「泰西」、「太西」字樣。

不僅如此,徐光啟還提及,這些水利圖器都是華夏先祖的發明和創造,值得推廣。

值得注意的是,當《泰西水法》被收入《農政全書》時,有選擇地刪去了前文所述卷四「以水療病」卷五「水法或論」整卷。

時至今日,為什麼法國科學不斷衰退?

原因就在於法國人的所謂科學知識絕大多數都是「抄」來的,只有具體的科學知識,缺乏系統的科學方法論和研究理論指導,因此法國科學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退。確切地說,異軍突起只是藉助外力的一瞬,回歸本來的面目並不驚訝,因為那才是真正的「常態」。

其實,法國僅僅是西方世界的一個縮影罷了。

19-20世紀之後,整個西方學術都走向了無限拆分、無限細分的道路,拐進了一條胡同里,長期出不來,因而並無太多理論建樹。

至於華夏麼,光是北京一地,就有多少條胡同?數都數不清啊。

史海鉤沉,讓我們一起來重新認識一下這些陌生而熟悉的名字。

魏伯陽(約100~170年)

東漢煉丹家,名翱,號伯陽,後人稱其為「雲牙子」,會稽上虞(今浙江)人,著有《周易參同契》一書。該書是現存世界上最早的一部煉丹術專著,其中所涉及的化學知識非常豐富。「丹鼎」其實就是一種化學反應裝置。

該書記錄的有關化學知識和觀察到的化學事實主要有:

  1. 水銀容易揮發的特性,也容易與硫黃相化合,化合為丹砂(硫化求);
  2. 氧化鉛能被炭還原成鉛;
  3. 幾種不同金屬可以組成合金,鉛求齊(求鉛合金);
  4. 從汞礦石可以製得紅色硫化汞;
  5. 黃金不容易氧化;
  6. 物質起化學反應時,配比很重要。


葛洪(約281~340年)

東晉著名煉丹家、道教理論家、醫藥學家,世稱小仙翁,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人稱葛仙公,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縣)人,受封為關內侯。其所著《抱朴子》內篇中包含了豐富的化學知識,同時介紹了許多物質的性質和變化。

例如,「丹砂燒之成水銀,積變又還成丹砂」,即:

①紅色硫化汞(丹砂)在空氣中加熱生成汞;

②汞和硫在一起研磨生成黑色 HgS : Hg + S = HgS ;

③黑色 HgS 隔絕空氣加熱(升華)變成紅色晶體 HgS 。

這便是可逆化學反應的記載。

歸結起來,《抱朴子》一書:

  1. 最早記錄反應的可逆性和物質相互轉化的實驗現象,描述具體;
  2. 記述了金屬置換作用的實驗;
  3. 製得外表如黃金、白銀的幾種合金;
  4. 列舉某些化合物的性質及升華提純的操作要點;
  5. 匯集了多種煉丹的礦物原料。


陶弘景(456-536)

南北朝的醫學家和煉丹家,字通明,自號華陽隱居,諡貞白先生,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

陶弘景在其所著的《本草經集注》中記錄了焰色反應

「先時有得一種物,其色理與朴消大同小異,月出月出如握不冰,強燒之,紫青煙起,雲是真消石也」。

「朴消」即硫酸鈉,「消石」即硝酸鉀(彼時「消」與「硝」通用)。

1000多年後,直到1854年,德國化學家羅伯特·威廉·本生(Robert Wilhelm Bunsen,1811一1899)才在西方第一個發現焰色反應。

孫思邈(581-682年,一說541-682年)

唐代醫學大家,養生學和醫學相結合的集大成者,人稱「藥王」。孫思邈的著作《丹經內伏硫磺法》載於《諸家神品丹法》,裡面最早記錄了黑火藥的配方。

沈括(1031~1095年)

北宋的科學家、政治家,字存中,杭州錢塘(折江杭)人。神宗時參加王安石變法。他擔任過司天鑒、翰林學士、權三司使、知延州等職務,晚年居潤州(今江蘇鎮江東郊)。

其所著《夢溪筆談》一書,是一部百科全書,其中記錄了許多化學知識,如灌鋼技術、由膽礬水煉銅等。沈括根據隕石的比重和外觀,斷定隕石的主要成分是鐵,還用正確的方法鑑別了硫酸鹽。

《夢溪筆談》最早記載了石油的用途:

元始1080年,沈括在陝北看到老百姓收集石油來點燈,用石油然燒的煙炱製成墨,並預言「此物後必大行於世」,並第一個提出了「石油」這個科學命名。

1979年7月1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將在1964年11月9日發現的小行星2027命名為「沈括星」。

宋應星(1587-約1666年)

明代著名科學家,字長庚,奉新(今屬江西)人。 

其所著《開工天物》轟動全歐洲,在日本興起「開物之學」。裡面所記載的化學知識相當豐富。

天工開物「五金」卷中,宋應星是世界上第一個科學地論述鋅和銅鋅合金(黃銅)的科學家。他明確指出,鋅是一種新金屬,並且首次記載了它的冶煉方法。這是我國古代金屬冶煉史上的重要成就之一,使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世界上唯一能大規模煉鋅的國家。






此外,書中還有磷火的記述:「暮夜鬼火游燒……孤野墓墳……直待日黃昏,此火中隙而出……」這說明宋應星已發現磷的自燃現象。

除卻《天工開物》外,宋應星還著有《卮言十種》、《畫音歸正》、《雜色文》、《原耗》等,但多已失傳。近年來,在江西省偶然發現了宋應星四篇佚著的明刻本:《野議》、《論氣》、《談天》和《思憐詩》。

華夏有化學嗎?

當然有。

化學只是近代西方分科的命名而已,早在「化學」這個名稱誕生以前,華夏已經在這方面研究了幾千年,並多有建樹,例如煤炭煉焦、高爐鑄鐵、陶瓷上釉、水法煉銅、灰吹法制銀、制鋅、蘿蔔提硝法、汞齊、鉛丹藥物化學等等。

知道《天工開物》書名是什麼含義嗎?

《易·繫辭》曰:「天工人其代之」「開物成務」

華夏民族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熟悉、掌握事物規律,便能以精湛技藝代替天工,從而生產出超越天然物品的精美器物。


***關注我,關注《昆羽繼聖》四部曲,關注文史科普與生活資訊,發現一個不一樣而有趣的世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