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期戲劇文學 概述

風雲說股 發佈 2022-10-27T16:45:47.958074+00:00

一、概述新時期文學初期,戲劇文學成就突出。一方面它是較早突破文革陰霾,率先吹響新時期文藝復興號角的文學樣式之一;另一方面,它在新時期初創作上的繁榮,所產生的巨大社會影響,在各文學種類中也是最突出的。

一、概述

新時期文學初期,戲劇文學成就突出。

一方面它是較早突破文革陰霾,率先吹響新時期文藝復興號角的文學樣式之一;

另一方面,它在新時期初創作上的繁榮,所產生的巨大社會影響,在各文學種類中也是最突出的。

話劇方面

一、發展階段

(一)復甦和發展期

1977年, 金振家、王景愚的《楓葉紅了的時候》、白樺的《曙光》、蘇叔陽的《丹心譜》開拓了新時期初戲劇創作的兩個重要題材,是對於老一輩革命領袖人物的緬懷和歌頌。

這些作品的問世,對於新時期戲劇文學徹底走出文革文化的陰影,走向新生與發展,起到了示範性作用,對於政治思想的撥亂反正。

(二) 繁榮與高潮期

1979年前後,戲劇創作進入了一個短暫的高潮期。1978年宗福先創作了《於 無聲處》,為新時期話劇的發軔之作。

領袖人物劇

代表了新時期現實政治批判和領袖人物題材的劇作成就。

代表作:《神州風雷》 、《陳毅出山》、 《報童》 《西安 事變》《陳毅市長》等。


社會問題劇

戲劇家們以敏銳的藝術觸角,對社會現實問題進行積極的反映,創作了一批針砭社會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矛盾的作品。

代表作:沙葉新的《假如我是真的》、崔德志的《報春花》、趙梓雄的《未來在召喚》、 中傑英的《灰色王國的黎明》等

歷史題材劇

陳白塵創作了《大風歌》和 《阿Q正傳》,曹禺創作了《王昭君》,吳祖光創作了《闖江湖》。

老一代戲劇作家在新時期戲劇文學作出的新貢獻

《闖江湖》以著名演員新鳳霞少年時期的生活經歷為藍本,表現了舊社會的藝人生活,有強烈的生活氣息,人物形象生動,具有較高的藝術成就。

社會風俗劇

貼近現實生活的原貌,表現原生態生活中人的生存真相,尤其在人物語言和背景上追求地方化,體現出不同地域的民情風俗、文化特點。

代表作品有蘇叔陽的《左鄰右舍》, 李龍雲的《小井胡同》、《有這樣一個 小院》,魏敏的《紅白喜事》。

(三)低迷和徘徊期

進入80年代後,戲劇陷入了低迷與徘徊時期。

1983年,戲劇界發生了「戲劇觀」問題的大討論,討論的源頭是對1962年戲劇藝術家黃佐臨所提出「戲劇觀」問題的回應與再思索。

在討論中,對以往戲劇的政治功利性較強的歷史進行了深刻的反思,並深入討論了戲劇創作的思想性和現實服務性等關鍵問題,對於戲劇創作新的可能性做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

這種探索與對西方現代戲劇文學藝術的介紹和引入有著直接的聯繫。1981年,高行健出版了《現代小說技巧初探》,1982年, 徐遲發表了《現代化與現代派》,引起了人們對西方現代主義文學的關注和熱烈討論。西方現代戲劇界對於現實主義的反叛與創新,布萊希特的敘述體戲劇,梅特林克的「靜態戲劇」等新的戲劇觀念,對於中國的戲劇作家具有極大的啟示意義,並直接促成了新時期戲劇創作的「探索劇」時期。

(四)探索與創新期

1980年,馬中駿、 賈鴻源、瞿新華創作了哲理劇《屋外有熱流》,借鑑了西方現代派戲劇的一些技巧和方法,表現出不同於傳統戲劇的嶄新意味,「探索劇」創作的早期成就。

從1980年起至1985年左右出現了一個熱潮。

其中的代表作品有高行健的《絕對信號》、《車站》、《野人》 ,劉樹綱的《一個死者對生者的訪問》、陶駿等創作的《魔方》。

戲劇家們在戲劇形式上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創新,大大地拓展了傳統戲劇的表現方法,豐富了戲劇創作的美學意蘊,為戲劇的進一步發展提供 了新的經驗。

1986年 以後的戲劇創作,體現了在前一 階段戲劇探索與創新的基礎上進行新的整合的特色。

探索劇」仍有新作問世,如馬中駿等創作的《紅房間白房間黑房間》

更多作家注重戲劇創作中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的融合,在現代戲劇藝術手法與民族傳統的審美習慣之間尋求和諧統一。陳子度、楊健、朱曉平的《桑樹坪紀事》。

(五)蕭條與堅守期

進入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以來,受到電影電視等藝術形式的衝擊和市場經濟大潮因素的影響,戲劇觀眾大大下降,大型戲劇創作和演出數量也急劇減少,陷入了蕭條時期。但戲劇文學的創作始終在堅持著。各種類型的戲劇創作也有新的發展。

京味劇,李龍雲《正紅旗下》、

張永和《夕照八旗》和《龍馬精神》。

寫實劇,楊利民《大荒野》《地質師》

探索戲劇,過士行《鳥人》、《棋人》《魚人》和《壞話一條街》,孟京輝《等待戈多》

戲曲方面

新時期戲曲創作也經歷了由復甦到繁榮到1990年代的蕭條時期的過程,尤其是進入1990年代以來,戲曲的發展也陷入了困境。

1980年代初期,以魏明倫為代表的川劇作家,創作了《四姑娘》等作品,京劇作家郭啟宏也創作了歷史京劇《司馬遷》,表現出對傳統戲曲藝術的發展和創新趨向,是新時期戲曲在文革劫難後的復甦和發展,它們的問世,引起戲曲界和觀眾的關注。

魏明倫創作的荒誕川劇《潘金蓮》,在戲劇形式和內容上都表現了大膽創新精神,是現代文化觀念與傳統戲劇形式結合的嘗試。

進入90年代,戲曲創作在思想內容上注意與現代生活相結合,在藝術表現上更大膽地進行創新和突破,廣泛借鑑其他藝術形式的表現手法,豐富和發展了自己的藝術表現力。1993年川劇《山槓爺》的問世,代表了戲曲創作新的成就。

新時期戲劇創作的特點

一、戲劇思想和創作內容的不斷創新和發展。新時期以來, 戲劇作家們大膽地解放思想,對戲劇創作進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創新。已經脫離了政治工具性,在戲劇觀念上回歸戲劇本體;創作內容上走向廣泛而生動的現實生活,以普通人民大眾作為主人公。尤其是戲曲藝術,在思想內涵和表現對象上都出現了突破性的發展。

二、在戲劇形式上的積極探索,使戲劇文學的現代化與民族化相結合,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探索性」是突出特點。大膽借鑑現代西方戲劇的表現手法,意識流、荒誕手法,多角度表現人物。

民族化,表現民族特色,多採用現實主義的寫實手法,表現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社會生活和人物性格。京味劇;關東劇;新戲曲,使中國古老民族戲劇走向現代化。

三、多題材多風格的戲劇創作方向。

首先表現在創作題材的多樣性。社會問題劇,探索戲劇,社會風俗劇。

.其次,新時期戲劇的創作隊伍也是老少齊備。各自不同的生活經歷和文化影響,形成創作風格上的多樣化,如有沉穩實在的寫實劇,也有新潮創新的探索劇等。風格大體一致的創作群體。許多地方戲曲種類都產生了各具特色的優秀作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