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市場混戰,何氏眼科向下

花朵財經 發佈 2022-10-27T18:07:43.475230+00:00

有數據顯示,我國有約6億人近視、約3億人乾眼症、2億人白內障,三大患者人群撐起了眼科醫療市場一條厚厚的黃金賽道。

花朵財經原創


電子化時代,近視人群大到驚人。

據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30年,全球近視人數將增長至33.6億人。此外,鑑於大多數70歲以上者都會患上白內障,這種疾病患者人數也將大幅增長。

有數據顯示,我國有約6億人近視、約3億人乾眼症、2億人白內障,三大患者人群撐起了眼科醫療市場一條厚厚的黃金賽道。

不過龐大的市場,混戰不斷。

在這場混戰中,現存的現狀是,眼科市場仍在向上,而以何氏眼科為代表的眼科企業已經開始慢慢向下走。自上市以來,何氏眼科無論是業績還是股價均已身處困境。

百舸爭流,混戰不止

眼科醫療長坡厚雪,已由一枝獨秀進入百舸爭流。

根據《國民視覺健康報告》,我國眼病患者基數龐大。其中近視患者約有6.3億,占全國人口數量的近50%,白內障患者達2億以上,乾眼症、青光眼等眼科疾病治療也存在著較大的剛需。

眼科醫療市場也已達千億規模。根據中國衛生健康年鑑數據測算,中國眼科醫療服務市場的行業規模從2015年507.1億增長至2020年的1125.7億,2016-2020年複合增長率達17.3%,保持穩定高速的增長。

眼科賽道火熱,因而引來混戰不止。

2011年,我國眼科專科醫院共計288家,到2020年,我國眼科專科醫院已達1061個,機構數2012-2020年複合增速達15.6%。

此外,根據CVSource投中數據,中國眼科相關企業註冊量從2011年的1066家,到2020年已增加至10300餘家,十年時間增長了近10倍。

此賽道同時在被近百家VC/PE瘋搶。

數據顯示,眼科賽道在2021年的投融資事件達51起,40家企業完成了融資,有將近100家VC/PE加碼了這一賽道,總投資額超過80億元,刷新了眼科賽道的歷史紀錄。

證券市場也頗有體現。目前,眼科賽道的上市公司已不再是愛爾眼科一枝獨秀,眼科賽道已經陸續湧現出華廈眼科、普瑞眼科、光正眼科、朝聚眼科、何氏眼科等優質的上市公司。

在民營眼科服務市場中,2020年愛爾眼科、華廈眼科、普瑞眼科、何氏眼科、朝聚眼科的年門診量分別為755、138、74、103、65萬人次,分別占民營眼科服務市場中總門診量的19.26%、3.52%、1.89%、2.63%和1.66%。

36家控股子公司,25家虧損

然而混戰之下,以何氏眼科混得最為憋屈。從區域分布角度比較,何氏眼科一直被死死堵在了遼寧省內。

目前,愛爾眼科、普瑞眼科均已經率先實現全國連鎖網絡覆蓋,單一地區收入占比均不超過30%。其餘企業也多以從單一地區為大本營向其他地區進行小範圍輻射擴張,實現區域性網絡覆蓋,如華廈眼科華東地區營收占比已下降至70%以下。

但何氏眼科在遼寧省內的收入占比,仍常年維持在98%左右。跑不出遼寧省,一直是何氏眼科的心病,為此,何氏眼科也曾進行多番努力,奈何結果始終不盡人意。

據了解,何氏眼科在深耕遼寧市場的同時,業務一直在逐步向以北京為中心的京津冀地區、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地區、以深圳為中心的大灣區和以成都、重慶為中心的西部地區拓展。

雖然公司擁有成熟的醫院管理、運營經驗,對擬進入的遼寧省外市場進行了詳盡的調研並充分論證新設醫療機構的可行性,但公司在省外的經營,卻很難讓人拍手叫好。

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6月底,何氏眼科擁有36家控股子公司,其中盈利的子公司僅有11家,虧損的則多達25家。此外,盈利的子公司主要集中在遼寧省內,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慶等子公司均處於虧損狀態。

事實上,何氏眼科省外拓展的子公司經營時間並不算短,可它們卻大多處於虧損狀態,盡情彰顯了何氏眼科省外拓展的艱辛。比如,成都何氏視佳眼科醫院有限公司成立於2018年12月,截至2021年6月底,仍虧損51.85萬元等。

招股書顯示,何氏眼科發行募集資金總額扣除發行費用後將主要用於瀋陽何氏醫院擴建項目、北京何氏眼科新設醫院項目、重慶何氏眼科新設醫院項目、何氏眼科新設視光中心項目以及何氏眼科信息化建設項目。

然而在2022年半年報中,何氏眼科還在聲稱,子公司北京何氏2021年3月末開業、重慶何氏2021年6月末開業,新設醫療機構存在一定的市場培育期,收入規模較小,房租、設備折舊、裝修費攤銷等固定成本金額相對較大,北京何氏和重慶何氏2022年1-6 月虧損額較上年同期增加。

干不過競爭對手,董事長還老了

在多個省外布局子公司仍流血經營期間,何氏眼科在遼寧省內的大本營經營狀態也並不樂觀。

10月27日晚,何氏眼科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報告期內,何氏眼科實現營業收入為7.72億元,同比僅增長3.60%;歸母淨利潤為6573.46萬元,同比下降26.85%。

雖然何氏眼科不費餘力地解釋,因多地疫情嚴重,對三季度收入增速造成影響。然而梳理發現,早在去年,何氏眼科的淨利潤便已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

2021年,何氏眼科實現營業收入為9.62億元,同比增長14.79%;歸母淨利潤為8636.43萬元,同比下降13.84%。同期,遼寧省內收入占公司整體收入比例高達97.61%。

相較同行,何氏眼科落後態勢更明顯。

其中愛爾眼科、普瑞眼科以及華廈眼科,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150.01億元、17.10億元和30.64億元,同比增長分別為25.93%、25.54%和21.86%。誠然,何氏眼科在2021年全年無論是營收規模還是增速,均遠落後於同行競爭對手。

在這個過程中,何氏眼科還有著一位更年長的董事長。其中,何氏眼科董事長何偉已至退休年齡達62歲,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年齡為57歲,普瑞眼科董事長徐旭陽年齡為51歲,華廈眼科董事長蘇慶燦年齡為53歲。

這不禁讓人疑惑:「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從何氏眼科的財報中能看出,眼科是一門高毛利的生意。以何氏眼科為例,公司常年毛利率保持在40%以上。但近年公司的毛利率明顯有所下滑,從2020年的43.43%下滑至2021年的40.85%。

此外,公司近年的銷售費用增速也遠超同期營收增速。2021年,公司銷售費用為1.23億元,同比增長15.69%;到2022年三季度,公司銷售費用繼續增長至1.08億元,同比增長20.80%。

也就在何氏眼科發布2022年第三季度報告的當天,何氏眼科股價已先行大幅度重挫。截至2022年10月27日,何氏眼科最新收盤價報26.76元/股,股價當天收盤跌幅達6.37%,這距離公司今年初上市的發行價格42.50元/股,已越來越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