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流行還是復古?韓產KF21戰機可攜帶4枚流星飛彈,掛載方式特殊

尤里今天不復仇 發佈 2022-10-28T02:37:57.986476+00:00

確切來說,這是「流星」飛彈配備的半埋式飛彈掛架,凹槽上的特殊設備是讓飛彈拋離機身,抵達安全高度點火發射的彈射釋放裝置,由於KF-21未能攻克隱形戰鬥機必備的內部彈艙,特別在高速飛行下彈艙開閉的技術,因此所有的武器都不得不外部掛載,因此它只能算作四代半戰鬥機,標配內部彈艙,隱形技術高度融入氣動布局中,是隱形戰鬥機必備的特點。

作者:尤里今天不復仇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近幾年,韓國軍工產業進步顯著,被譽為軍工高精尖的航空工業,他們也已涉足。韓國航空航天工業公司研製的KF-21「蒼鷹」新一代多用途戰鬥機,雖未能叩開第五代隱形戰鬥機的大門,但作為第四代改進型(四代半)多任務戰鬥機引發廣泛關注,它的一個設計,頗有意思。

這兩天,一張照片引起了航空愛好者的關注。這是一張於今年7月首飛成功的KF-21戰鬥機特寫照片,拍攝角度很刁鑽,是機體腹部的四條顯著的凹槽,仔細看凹槽上還有一些特殊的設備,其實這是KF-21所攜帶的歐洲MBDA飛彈集團研發的「流星」先進主動雷達末制導空對空飛彈的專用發射架。

確切來說,這是「流星」飛彈配備的半埋式飛彈掛架,凹槽上的特殊設備是讓飛彈拋離機身,抵達安全高度點火發射的彈射釋放裝置,由於KF-21未能攻克隱形戰鬥機必備的內部彈艙,特別在高速飛行下彈艙開閉的技術,因此所有的武器都不得不外部掛載,因此它只能算作四代半戰鬥機,標配內部彈艙,隱形技術高度融入氣動布局中,是隱形戰鬥機必備的特點。

半埋式空對空飛彈掛架,並不是新鮮事物。

要知道,戰鬥機外部掛載空對空飛彈時,它的氣動阻力也是增加的,如何減少這些外掛物的阻力,航空設計師其實早在幾十年前就有所考慮,和更加複雜的內部彈艙相比,半埋式掛架在技術上比較容易實現,而內部彈艙勢必會減少戰機內油,在渦噴發動機還是油老虎的年代裡,像美國的康維爾F-102「三角劍」、F-106「三角標槍」這類使用內部彈艙掛載AIM-4「獵鷹」空對空飛彈的案例,在冷戰時期的戰鬥機中絕對屬於異類。

最早設計專用中距空對空飛彈半埋式掛架的,是美國的麥克唐納F-4「鬼怪II」重型雙發戰鬥機,它誕生於上世紀50年代末,是考慮一定視距外空戰能力的三代機(我們以前的標準叫二代機),距今有60多年之久了,它的腹部留有兩兩並列、前後共4道細長凹槽,專門掛載翼展不小的AIM-7「麻雀」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飛彈,巧妙的讓其中一面的前後兩個彈翼收納進這個凹槽,減少了阻力和高速飛行時氣流對飛彈的衝擊。

到了上世紀70到80年代,歐洲的戰鬥機對這種空對空飛彈的掛載方式簡直著了迷。英國空軍特有的「狂風」式戰鬥機防空版本F3型(也叫「狂風」ADV),為了容納4枚脫胎於「麻雀」的「天空閃光」中距空對空飛彈,也在腹部設計了4個前後縱列、稍帶錯開的半埋式掛架。

而新一代的歐洲四代半戰鬥機「颱風」,也巧妙地在機腹進氣道兩側以及後機身設計了可容納AIM-120或歐洲「流星」空對空飛彈的半埋式掛架,在美國一手扶持下、上世紀80年代研發的對岸IDF戰鬥機,為了在狹窄的機身下容納兩枚「天劍-2」主動雷達末制導中距空對空飛彈,也使用了兩個縱列式機腹半埋式掛架。

甚至連蘇俄的戰鬥機,也開始跟風。在俄制戰鬥機里,上世紀70年代中期首飛的米格-31「捕狐犬」超音速截擊機,不僅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無源相控陣機載火控雷達的戰機,也是第一種使用半埋式掛架的俄制戰機,它在腹部設計了4個可容納R-33中距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飛彈的半埋式掛架,這種被譽為「不死鳥斯基」的飛彈,和F-14「雄貓」艦載戰鬥機上的原版AIM-54「不死鳥」飛彈的半埋式掛載方式,也是不謀而合。

但是,半埋式空對空飛彈掛架並不完美,也是有顯著缺陷的。由於這種掛架只能使用彈射方式釋放飛彈,再加上特殊的外形,只能掛載專用的空對空飛彈,是很難掛載其他對地攻擊武器,如航彈或空對地飛彈的,更加無法掛載副油箱,因此採用這種設計的戰鬥機,機腹中線掛架普遍都沒有掛載副油箱的能力,限制了戰機的航程。

所以作為世界上最早研發出半埋式掛架的美國,在F-15A/B/C/D和F/A-18戰鬥機上掛載的麻雀飛彈雖然也採用彈翼緊貼機身的設計,但沒有專門設計半埋式掛架,同期的蘇-27、米格-29以及法國的陣風也都放棄了這一設計,而F-15E「攻擊鷹」等戰機,也開始使用掛在副油箱上的複合掛架,來節省空對空飛彈的專用掛點。

因此KF-21上這個設計,可以說雖然流行過很多年,但絕對也算是復古設計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