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創意四聯版聚焦大美貴州

貴州都市報 發佈 2022-10-28T07:45:54.414618+00:00

貴州省銅仁市梵淨山莽莽的原始森林中遍布奇峽怪石,生活著金絲猴、熊、雲豹等珍奇野獸,陡峭的懸崖上佇立著古老建築…

貴州省銅仁市梵淨山莽莽的原始森林中遍布奇峽怪石,生活著金絲猴、熊、雲豹等珍奇野獸,陡峭的懸崖上佇立著古老建築…驚人的美景讓這裡宛如海中仙島,令人神往。由於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梵淨山於2018年成功入選世界自然遺產地。這個孕育著7100餘種珍稀野生動植物的自然天堂,也是「世界獨生子」黔金絲猴的唯一棲息地。

貴州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容麗作為梵淨山申遺評估的專家之一,全力參與並見證了梵淨山的申遺之路。她表示:「梵淨山生物多樣性和生態過程都不錯。從全球來看,一個地區的獨特價值培養十分重要,梵淨山恰好符合這一標準。」

貴州武陵景區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陶花園說:「2019年梵淨山的遊客人數約為145萬,今年僅7月就接待了近22萬遊客,相當於上半年的兩倍,已經完全恢復到了2019年疫情之前的水平。」梵淨山申遺成功後,為當地旅遊業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銅仁也因此成為聞名世界的文化旅遊勝地。

當地在旅遊發展和生態保護中不斷尋找平衡。今年5月,新報批的梵淨山國家公園的創建為梵淨山帶來了更多的機遇和挑戰。陶花園表示,梵淨山旅遊業的發展得益於當地對生態系統的嚴格保護。梵淨山國家公園建立後,景區將打造一個以梵淨山為中心的全域旅遊風景區,讓遊客逗留時間延長三到五天。

荔波縣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擁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喀斯特原始森林,孕育了獨特的生態系統。保護區總面積21285公頃,區內有維管束植物2670餘種、脊椎動物586種、昆蟲1589種,其中包括許多瀕危物種。

作為世界自然遺產地的一部分,貴州荔波喀斯特從不同維度上展現了大自然的奇觀。「在茂蘭景區,能看到千姿百態的樹木,它們的生長過程非常不容易,這是對嚴酷環境的適應和自然選擇的結果。」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張雁泉說。

幾年前,張雁泉帶著一對北京夫妻參觀保護區。大約一年後,張雁泉接到他們的感謝電話:這趟保護區之行挽救了身患癌症的妻子。本打算通過旅行度過最後時光的妻子,被保護區里樹木迸發出的巨大生命力觸動,開始積極接受治療,病情明顯好轉。「他們的故事同樣也改變了我對這份工作的看法。過去我認為這是一項辛苦的工作,現在才意識到,我們所保護的森林不僅能造福人類,也給予我們一些生命的啟迪。」張雁泉說道。

為更好地保護「地球腰帶上的綠寶石」,保護區採取一系列措施,通過合理規劃和利用,滿足當地少數民族群眾的發展需求。貴州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余登利表示,保護區核心區域此前是有少數民族居住的,為保護這片森林,他們對住戶實施易地搬遷,這也成了當地脫貧攻堅勝利的關鍵一招。

茂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還按國際標準建設了貴州省首個森林生態系統大樣地,總面積25公頃,成為研究中國南方喀斯特森林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格局與動態過程及其維持機制的理想之地。貴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嚴令斌博士表示,他們將對大樣地內全部植物、動物、微生物及其無機環境開展調查研究和長期監測。

喜歡徒步的楊麗在梵淨山遊玩時,被一片帶刺的葉子扎到了手,瞬間萌生了「葉脈刺繡」的想法。2010年,楊麗回到家鄉銅仁創業,經營苗族刺繡、蠟染粗布和銀飾等。在專家們的指導下,歷經多年刻苦專研,再現了貴州消失上千年的「葉脈苗繡」。

從「單面繡」到「雙面繡」,她創新地提升了這一絕世苗繡精品。憑藉《葉脈苗繡》作品,楊麗獲得「貴州名匠」特等獎。葉脈苗繡品先後獲得國家多項外觀設計專利,在貴州省內外各種旅遊商品賽事中屢屢獲獎。

如今,楊麗創辦的貴州黔繡非遺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弘揚地方民族文化,促進傳統民族手工藝的傳承與發展」為宗旨,以促進和帶動婦女就業創業、減少留守兒童問題為發展動力,助力孩子們實現有媽媽陪伴不再做留守兒童的夢想。已帶動500多名下崗女工、農村婦女、殘疾女性掌握一技之長,實現就業與創業。

貴州銅仁歷來是個多民族地區,在這個民族百花園裡,具有濃郁楚巫文化色彩的銅仁儺文化為神奇雄偉的武陵山脈注入了一份獨特的神秘感。銅仁儺文化在當地又叫「銅仁儺堂戲」,具體指以梵淨山為中心的黔東北地區的儺堂戲,由儺祭、儺戲、儺舞、儺技四個部分組成。其歷史悠久,傳承至今仍保有其自身的原始性和完整性,是貴州四種儺文化類型之一。

「儺文化活動,最初是一種原始宗教的巫文化,可追溯至殷商時期,如今被譽為戲劇的『活化石』」。貴州儺文化博物館館長唐治洲表示。據了解,該館是國內唯一的儺文化專題館。自2009年以來,館長唐治洲一直致力於保護儺文化。近些年,他還以影像方式將德江的土家族、苗族儺堂戲,以及儺堂戲插戲和安順的地戲記錄下來,進行入庫保藏。

2006年,銅仁德江儺堂戲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年58歲的安永柏是德江儺堂戲的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是為數不多的掌握「開紅山」儺技絕活的儺技師。他表示,「學習儺技需要特別勇敢和勤奮。」目前,安永柏已培養了16個弟子,三個兒子都師從門下。

儘管儺戲藝術表現形式多樣,但表演者所佩戴的儺面具是其最重要的藝術特徵之一。沿河土家族自治縣甘溪鄉村民楊雲霞,是一名土家儺堂戲面具雕刻師。2005年,開始師從儺戲面具雕刻技藝傳承人楊承香(其父親),並打破儺戲雕刻技藝「傳男不傳女」的習俗,成為第七代傳承人,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儺戲面具女雕刻師。楊雲霞用10餘年光陰潛心研究儺面具製作手藝,創作了栩栩如生的儺面具數百張,用一把雕刀守護儺戲面具雕刻這門非遺技藝。

來源 中國日報

編輯 徐穎

編審 黃浩 張諶

文章推薦

◆貴州職工醫保個人帳戶可以「家庭共濟」啦!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還是「斯人」?人教社回應

看貴州都市報

👇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