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是動物的天堂,卻是人類的禁地,處處都是危險

科學八點半 發佈 2022-10-28T10:12:19.326695+00:00

原始生命誕生後,又經過了40億年的進化演化,生命種類越來越豐富,演化出不同的生態系統,高山,湖泊 ,海洋,平原,雨林等等,每一個生態系統都有獨立性又有相關性,它們都誕生了各自的生態物種,這些物事都需要在自己的生態系統環境下才能夠更好地生存,要是換了系統,可能就無法適應。

46億年前,太陽身邊的一個區域誕生了地球,地球經過6億多年的演化,成為了一個生態星球,有著適宜的生存環境,於是在40億年前,最早的簡單原始生命在海洋溫泉附近誕生了。

原始生命誕生後,又經過了40億年的進化演化,生命種類越來越豐富,演化出不同的生態系統,高山,湖泊 ,海洋,平原,雨林等等,每一個生態系統都有獨立性又有相關性,它們都誕生了各自的生態物種,這些物事都需要在自己的生態系統環境下才能夠更好地生存,要是換了系統,可能就無法適應。


人類誕生於數百萬年前,是地球上唯一的智慧物種,人類依靠智慧,一步步走上了食物鏈的頂端,成為了地球的霸主,又在數百年前開啟工業革命,走上了科技之路。

地球上的數百萬生命物種,它們基本上都生活在自己的生物圈中,只能在適合自己的環境中生存,到了不一樣的生態系統中,大概率都要夭折。


而在生存的能力方面,人類無疑更為強大,雖然人類的身體素質比不上很多的動物,但是人類的適應能力是非常強大的,依靠科技的力量,我們可以在各種環境中生存。

正是因為人類的適應能力強,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基本都有人類的身影。人類的祖先從非洲出發,遍布世界上的每一個角落,即使如此,地球上的一些特殊環境仍然不適合人類生存,例如:寒冷的南北兩極,環境惡劣的沙漠以及熱帶雨林。


可能有朋友會說了,南北兩極和沙漠是因為環境太過於惡劣,不適合人類的長久生存,可是熱帶雨林的氣候是非常不錯的,為什麼不適合人類生存?

沒錯,熱帶雨林可以稱得上是動植物的天堂,那裡不僅有茂密的原始森林,還有大量的動物,空氣清晰,沒有城市裡的污染氣息。

可就是環境如此美好的熱帶雨林,人類卻很難生存,這是為什麼?

說起熱帶雨林,很多人會想到亞馬遜雨林,它位於南美洲,橫跨九個國家和地區,占地達700萬平方公里。亞馬遜雨林占世界雨林面積的一半,森林面積僅有20%,80%的面積則是亞馬遜河。

因此,我們一般用亞馬遜河來代表亞馬遜雨林,它才是整個亞馬遜熱帶雨林的主體。亞馬遜雨林每天能夠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被科學家稱之為「地球之肺」。


亞馬遜河的面積達到了550萬平方公里,如此廣闊的面積,絲毫不亞於一片海洋,可就是如此龐大的河流中,我們卻見不到有人下水去游泳。即使有遊客來到亞馬遜雨林,也會被導遊警告:不要想著去亞馬遜河裡游泳,那將是非常危險的事情,有可能會一去不復返。

亞馬遜河流如此可怕嗎?難道這裡的水質不好,污染嚴重,不能下水嗎?當然

不是,科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亞馬遜河流的水質同樣非常好,裡面生存著大量的生物。

警告人們不要到亞馬遜河裡游泳,主要的原因是裡面生存著兩種可怕的動物,它們分別是森蚺和凱門鱷。亞馬遜森蚺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蟒蛇,成年體長可達6米,體重超過200公斤。

這樣的蟒蛇主要棲息地是亞馬遜河流,有時也會上岸到森林裡活動,它是兩棲類動物。森蚺的嘴巴可以張開180度,還在四排牙齒, 吞噬獵物的能力非常強,是非洲霸主級的大型食肉動物。


凱門鱷的名字聽起來很霸氣,它的體型一般是2.7米左右,同樣是兩棲類動物,我們在亞馬遜河裡經常可以看到一雙雙眼睛浮在河面上,它們就是凱門鱷。

凱門鱷同樣也是非洲的一大霸主,是大型的食肉動物,兩種霸主級的動物共同生活在亞馬遜河流,自然也是天生的天敵,雖然凱門鱷的體型比不上森蚺,但是它的防禦力卻非常強,身上分布著密密麻麻的鱗片。


成年的森蚺和凱門鱷戰鬥,持續下去都是以森蚺獲勝為主,畢竟森蚺有著體型的優勢,一時纏住凱門鱷,再用牙齒撕咬,消耗下去,凱門鱷最終會落敗。

好不容易打贏成年的森蚺,凱門鱷將目標轉為幼年期的森蚺,於是大部分幼年期的森蚺被凱門鱷吞進了肚子,延續了森蚺的發展規模。


亞馬遜河流除了森蚺和凱門鱷這兩種霸主級的生物之外,還有許多小動物同樣非常危險,例如:一種體長僅有50毫米的吸血鬼魚,學名為寄生鲶,它喜歡寄生在其他的生物體內吸血,是防不勝防的微型生物。

所以,我們在靠近亞馬遜河的時候,除了要預防兩大霸主生物的攻擊之外,還要小心這種不容易發現的寄生鲶,尤其是不能在河裡「方便」,很容易中招,一旦中招,那就只能通過手術取出來了。


了解完這些,相信朋友們也明白了亞馬遜河流的可怕,它是動物們的天堂,卻是人類的禁地,裡面處處都是危機。

亞馬遜森林安全嗎?事實上,森林的危險程度絲毫不亞於河流,沒有準備的人們,還是不要輕易進入亞馬遜雨林,否則就有可能一去不回。

雖然亞馬遜雨林有太多潛在的危險,但是絲毫沒有影響資本的步伐,根據科學家的統計,從1990年到2000年短短的10年內,亞馬遜雨林被砍伐的面積就達到了4150萬公頃,約占整個亞馬遜雨林的五分之一。


亞馬遜雨林遭到大量的破壞,對於地球的生態環境來說可不是一個好事情,要知道,工業的飛速發展,必然會有大量的二氧化碳產生,而這些二氧化碳主要依靠森林等植物吸收,吸收源少了,多餘的二氧化碳就會聚集在大氣層,加劇溫室效應,讓全球變暖。

所以,為了地球的環境,為了人類的生存,我們應該保護好亞馬遜雨林的生態,它對於地球來說太重要了,是地球生態環境的一個重要保障,如果亞馬遜雨林徹底破壞,那地球的生態環境有可能將無法逆轉,人類也將失去地球這個家園。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