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華企業家:客戶想讓我走,但越南印度比不上中國

觀察者網 發佈 2022-10-29T22:30:45.007268+00:00

美國政府想要脫鉤,但美國人可能不這麼想。「我們的客戶沒有一個不向我們施壓、提議,希望我們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建廠……但沒有哪裡比得上中國。」

(觀察者網訊)美國政府想要脫鉤,但美國人可能不這麼想。

「我們的客戶沒有一個不向我們施壓、提議,希望我們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建廠……但沒有哪裡比得上中國(There’s nothing like China)。」在華生活工作了數十年的美國男子雅各布·羅斯曼(Jacob Rothman)日前向《華爾街日報》抱怨道。

從美國前總統川普執政時期的對華貿易戰,再到近期拜登政府屢屢鼓吹對華「脫鉤斷鏈」,儘管白宮不斷易主,華盛頓損人害己的打壓行為卻未見收斂。據《華爾街日報》29日報導,今年49歲的羅斯曼和家人、朋友在中國用20年的時間經營起一家跨國廚具製造公司,在大陸有六家工廠,期間積攢了不少包括沃爾瑪在內的大客戶,但由於中美關係緊張,客戶希望他將工廠遷往其他國家。

只是,羅斯曼坦言,自己在越南、印度、墨西哥和土耳其的工廠都曾考察過,沒有一個地方基礎設施的規模和先進性能與中國競爭。真要把自己的工廠「切割」出中國,恐怕會非常困難。

《華爾街日報》報導截圖

據報導,在此之前,羅斯曼已經花費了數十年時間來了解中國。他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長大,大學在緬因州一所頂尖文理學院鮑登學院(Bowdoin College)修讀宗教研究和心理學。

畢業後,他沒有成為一名拉比(猶太人中的宗教導師階層),但選擇前往中國為他的家族企業National Broom採購和開發產品。當他來到中國後,National Broom也從主要製作掃帚和拖把,變為開始生產節假日時會賣的電子小玩意和禮品。

羅斯曼在舊金山給自己找了個遠程中文老師,再加上一本語法書、一本字典,就這麼學會了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他像個本地人一樣「沉浸式」體驗在中國的生活:他會住在當地的中國酒店,而不是外國連鎖酒店;他選擇坐公交車,而不是打車;他會和陌生人交談來練習中文……最後還娶了中國妻子。

2003年,當時還沒有成為羅斯曼妻子的曹玉淑(Cao Yushu,音)和朋友陳勁秋(Chen Jingqiu,音)一起在廣東陽江創辦了匯隆工業有限公司(Velong Enterprises Co.),而陳勁秋正巧曾經與羅斯曼家族企業的供應商。機緣巧合之下,羅斯曼與中國的羈絆更深了。

羅斯曼加入匯隆,成為了陳勁秋的合作夥伴。兩人共同投資購買新機器,在多年的努力下積攢了不少有名的西方企業客戶,名單包括沃爾瑪、全球最大戶外燒烤設備製造商威焙(Weber)、美國連鎖雜貨店達樂(Dollar General)、加拿大零售商羅布勞(Loblaw Companies)以及Mr. Bar-B-Q、Char-Broil等烤具品牌。

2012年,羅斯曼乾脆離開家族企業,全身心地投入到匯隆的經營。到2013年,匯隆的年收益從2003年的約380萬美元增長到3200萬美元。疫情封鎖之下,國外出現「燒烤熱」「烹飪熱」,公司去年業務量仍然飆升,達到了近1.6億美元的收益高點。

羅斯曼(右一)、曹玉淑(右三)和陳勁秋(左一)在匯隆。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截至目前,匯隆還分別在寧波、上海和柬埔寨設有辦公室,並在越南和印度擁有合資企業。公司在中國大陸共有六家工廠,大約有1200人,海外工廠則有600名員工。

羅斯曼表示,在川普執政早期,他們第一次開始聽到客戶希望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建廠,美國政府在2018年對一系列中國商品徵收關稅後,這些問題更加強烈。到了現在,「我們的客戶沒有一個不向我們施壓、提議,希望我們在中國以外的地方建廠」。

然而,羅斯曼坦言,他們已經用了近30年時間在這裡打磨一條「像瑞士鐘錶一樣運作」的供應鏈,在他所考察的國家中,沒有一個能與中國基礎設施的規模和先進性競爭,「沒有哪個地方比得上中國」(There’s nothing like China)。

他形容,要讓合適的工廠、人員、設備和原材料供應走到一起,就像「把飛機降落在航空母艦上」,但參觀過中國以外的工廠選址以後,發現它們多少都有其劣勢。

匯隆柬埔寨工廠的縫紉生產線。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比如,柬埔寨和越南有前景,但就產能和人口而言要小得多,越南工廠已經「人擠人」,可用空間有限。土耳其擁有光鮮亮麗的高科技工廠,但被猖獗的通貨膨脹所困擾,使成本和定價管理變得複雜。印度潛力巨大,但需要更新的基礎設施,譬如更好的道路。

羅斯曼還說,越南、印度和墨西哥工廠的裝配線都組織得很差,切割和拋光金屬板等本可以自動化的工作都由手工完成,限制了生產速度。在墨西哥,買不到製作烤架或戶外家具罩所需的那種塑料,在越南和柬埔寨,則需要運入鋼鐵和溫度傳感器等電子元件——這些材料,全都來自中國。

另一個挑戰,則是海外業務的長期回報問題。羅斯曼表示,他常常做噩夢,擔心選錯了地方,導致工廠沒人願意用。他還說,客戶渴望搬廠,但並不總是願意提供業務以使其發揮作用。

今年,隨著通貨膨脹的加劇和俄烏衝突的延宕,為工廠遷址的壓力也並沒有減少。據估計,匯隆的營收預計將比2021年下降30%。

《華爾街日報》指出,儘管美國公司在華的投資放緩,但要真的撤資並不容易。近年來,由於關稅的原因,中國在美國進口商品中的份額已經縮小,但中國商品仍然占據重要的比例。

近幾年來,美國公司在華投資放緩。圖片來源:《華爾街日報》

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今年前8個月,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價值占美國所有進口商品的17%。這一數字較2017年(川普推出破壞性關稅政策前一年)的22%有所下降,但仍然比任何其他國家的比例都要大。

「我不想離開這裡。我已經在這裡投資了20年的生活。」羅斯曼無奈地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