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後才讀懂:蘇明成瘋狂暴打蘇明玉的背後,是對人性最大的諷刺

花語遲 發佈 2022-10-30T23:47:20.604416+00:00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問題,可以隨時來找我傾訴哦。成年後才讀懂:蘇明成瘋狂暴打蘇明玉的背後,才是對人性最大的諷刺。

如果你有情感方面的問題,可以隨時來找我傾訴哦

讓我做你最好的傾聽者,聆聽你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作者:花語遲

原創不易,抄襲必究,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

注|原著與電視劇有出入


因為純,所以蠢。

他所維護的是母親,更是自己。

成年後才讀懂:

蘇明成瘋狂暴打蘇明玉的背後,才是對人性最大的諷刺。


神壇的坍塌

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絕不會有無緣無故的恨。

蘇明成與蘇明玉的之間恨,遠不止母親的偏心這麼簡單。

因為,趙美蘭是造成這個家混亂的根源,卻並不是其中的主謀。

從根源上來說,蘇明成暴打蘇明玉,倒不如說他是在為母親這座豐碑,這座神壇的坍塌而懊惱。

趙美蘭去世後,蘇家的一切都失去了控制。

蘇明成作為其中的既得利益者,在驟然失去依仗者失去母親的情況下,作為一個沒斷奶的孩子,他必然會感受到痛苦和混亂,因為,一個習慣性依賴他人的人,必然會在驟然失去依靠後,也失去自己的理智。

習慣性依賴他人的人往往有一個特質,那便是在失去依靠者的管控下,逐漸失去控制,最終鬧得一發不可收拾。

而在趙美蘭去世後,蘇明成的一切劣跡幾乎都在慢慢顯露:

欠債不還,習慣性推卸責任,甚至暴打自己的親妹妹,投資失敗,最終與妻子離婚分道揚鑣,從母親最期待的孩子,成為了蘇家最失敗的孩子。

很多時候,趙美蘭的偏心,都成為了兄妹打架,親情淡漠的根源。

很多往事在明玉腦海里像放映幻燈似的交疊出現:她和明成吵架打架,媽偏幫明成,明成得意揚揚地在媽身後揮拳示威;她寒假被媽布置用鹼水用硬板刷擦地板,小手凍瘡爆裂,可明成坐椅子上連腳都不抬起,更別說出手幫忙;多年以後媽為朱麗上門大肆裝修將她掃地出門,蘇家女將吵架時候,明成揮著拳頭幫媽壓陣;再後來,明成揮著的拳頭終於落到毫無抵抗的她身上,那個夜晚,明玉刻骨銘心,引為奇恥大辱。即使以後報復得手,她也並未快活一分半毫。

即便是多年後,作為受害者的蘇明玉真的運用自己的能力來報復了蘇明成對她的羞辱與毆打,可她在得手後,最終也未曾有過半分的快活。

她原以為自己會得到救贖,可本體給她的感覺,太過實實在在,太過真實,她如此清醒地知道,蘇明成是既得利益者,卻也是被母親的寵溺教導所教壞的巨嬰。

作為孩子,作為趙美蘭的兒子,作為其中的既得利益者,他本能地愛著這個對妹妹並不公平,對父親並不溫和的母親——可同樣的,他的愛也只能是構築在自己受益的前提下。

他愛自己的母親,卻對旁人的痛苦視而不見,對親人所受的不公習以為常,在母親的溺愛下,蘇明成早已將自己變成了一個自私自利的巨嬰,成為了一個「空心人。」

而更為諷刺的是,他既愛母親這樣自我掙扎靠自己努力強勢的人,卻也厭惡蘇明玉這樣靠自食其力獲得成功的人。他既敬仰像母親這樣如神祇一般的人,卻也厭惡同蘇明玉這樣強勢的女人。

從本質上來說,他暴打蘇明玉的背後其實更多的是害怕,害怕母親「完美形象」的坍塌。

是神壇的坍塌,是信仰的丟失,而非親情再次在心中萌芽。

而這樣極端的兩頭,就連他自己都搞不明白,甚至時常左搖右擺。


寵溺背後的悲哀與真相

事實上,與其說趙美蘭溺愛蘇明成,倒不如說她是在溺愛自己。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做「溺愛補償。」

表面上看,溺愛仿佛有那麼一點偉大的味道,因為從現象上看,溺愛的父母是通過犧牲自己來滿足孩子的需要的。但實際上,溺愛源自父母的自戀,溺愛的父母無視孩子真實的成長需要,而是將孩子當作自己的另一個「我」,給予過度的滿足。可以說,無限制地給予孩子,其實是在無限制地給予自己。

溺愛孩子,其實更多情況下,是對自己「內在小孩」的投射。

與其說溺愛者所溺愛的,是孩子本身,倒不如說他所溺愛的是那個曾經受過虧欠的自己。

趙美蘭受原生家庭的虧欠,多年裡早已成為內在的畸形兒,但同樣的,即便是再愚孝,她內心也是渴望愛的。

蘇明成的出生恰好成了這個契機,成了趙美蘭暫時性救贖自己的理由。

無論是在時機上還是在感情上,趙美蘭的生活早已被這個孩子填滿,她為數不多的愛與喜歡也早就透支給了這個孩子。

注意,是提早「透支」給了這個孩子。

於是,在此種情況下,便如此顯而易見地造成了家庭中兩個孩子的極端對待,更造成了一種難言的扭曲。

她恨上自己的孩子,不是沒有原因的。

蘇明玉的出生,對於趙美蘭而言是一種對於過去的恥辱,更是對原生家庭的妥協。

眼看著自己只差一步便可以逃離趙家那個魔窟,最終卻又功虧一簣,她又怎會不失望?然而很多時候,人是自私的,並不是所有的人都對自己有清醒的認知,會在明白問題的根源後坦然面對。

於是,蘇明玉的出現,便又成為了一個契機。

在這樣的一個過程中,趙美蘭的肉體是無礙的,但內在的靈魂卻早已坍塌,甚至可以算得上是千瘡百孔。

在這樣的環境妥協中一步步扭曲自己,趙美蘭是其中的受害者,是施暴者。

更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悲哀者。

原著中,蘇明玉甚至這樣自諷自己的出身:

她的出生,她的長大,她的離家,哪樣是歡天喜地心甘情願?人最悲慘的莫過於不能選擇出身。別人可以人之初,性本善,而她雖然沒有入教,卻實實在在背負原罪,父母將罪惡將仇恨傾注於胚胎,她是開放於陰暗家庭的罪惡之花。誰能知道,她從初中起,就已經時時壓抑自己心中的暴戾?誰能知道,她高中時心理的陰暗,她曾經一夜掐斷數學教研室所有粉筆?她強迫著自己做好人,做符合社會規範的好人,可她走得多麼艱難。她是被傷了心的人,她的心千瘡百孔,她雖然四肢無恙,可她自己知道,她是傷殘人士,而且是重度傷殘,她身體裡的某一部分已經再也不會復原。

原來幼年受過的傷,終生都不會再痊癒。

而有些傷痕更是「惡之花,」一旦揭開,生活便再難以平靜。

無論是對於蘇明成而言還是蘇明玉而言,趙美蘭都是一道無法觸碰的禁忌之門,既是問題永恆的根源,也是問題無法終結的根源。

因為,從始至終,這個問題解決的方法,都無法探尋。


不斷分離的一生

我們的一生,就是不斷分離的一生,拒絕分離,就是決絕成長。

從離開母親子宮,呱呱墜地走向嬰兒時代的那一刻開始,我們便近乎決絕地,被迫地,學會獨立,學會成長,走向這個社會,從一個什麼都不懂的受精卵成為一個活著的,有思想的,有靈魂的人,這中間用了很長時間,也用了很長的「磨合期」,是否有矛盾,是否有羈絆產生,這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只有天曉得,同樣的,也只有我們自己知道。

事實上,人的一生,是必須要學會分離的。

無論是對於自己還是對於來說,我們都必須要學會「割捨,」學會真正的分離,無論是從心靈上還是肉體上,我們都必須要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獨立的個體,尋求真正的本我。

原著里,從小到大,蘇明成只要遇到什麼困難,便都會習慣性地去尋求趙美蘭的幫助,而同樣的,趙美蘭一看到孩子吃苦,便會抑制不住自己的慈母之心來竭盡全力幫孩子,幫助孩子將苦難消除在前面。

可看不得孩子受苦,其實是自己的問題。

一個習慣了溺愛的孩子會無法在學校和社會上靠自己去實現他的願望,這就不只是受挫感的事,而是切切實實地無法實現他的目標。

蘇明成便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趙美蘭去世後,為什麼蘇家的一切會失去控制?

曾經有人說,問題的癥結在於趙美蘭的偏心;在於她的重男輕女,也有人說,問題的癥結在於這個家從根本上就是爛掉的。

但在我看來:

蘇家失去控制,倒不如說是在進入一個特殊的「輪迴鏈條,」蘇家的重男輕女問題,是延續性的,而不是一個短暫性的間隔。

趙美蘭重男輕女的源頭,來自於她的原生家庭,而後來的她又把這種機制轉嫁到了自己的孩子身上,無論是對於孩子還是對於這個家庭而言,這都是一件非常不公平的時期。

從心理學的角度上來講,這種轉嫁機制,幾乎是一種主動的,自我接受的自我間隔。

趙美蘭習慣性地幫助自己的孩子,與其是她的這種行為是一種慈母之心的內驅力在讓她做出這種舉動,倒不如說她是在補償內心那個虧欠多年的自己。

有一類父母,在童年吃過苦後,便立志要做孩子將來遮風擋雨的傘,將所有的苦難都擋在後面,不讓孩子吃一點兒苦,可讓孩子成為菟絲花,便是背離了孩子正確的成長規律。

因為,真正的成長,是需要切切實實地吃苦,感受生活的。

為什麼後期的蘇明成處理事情會如此幼稚,如此不成熟?

那是因為,他沒有遮風擋雨的人,沒有為他打傘的人了。

前期蘇明成只需要做一個「乖寶寶,」只要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喊一聲「媽媽,」趙美蘭便會毫不猶豫地提供幫助,獻上自己最大的努力,可後期的蘇明成,在失去了趙美蘭的輔助下,他近乎失去控制,失去了自己的依靠。

因為,在趙美蘭的過度保護下,他早已失去獨立成長的能力。

哪怕是他暴打蘇明玉的時候,也是如此。

蘇明成不是不顧念血緣親情的,只是他對蘇明玉這個妹妹沒什麼感情罷了。可在動手之前,人應該是要權衡好利弊,思考背後的責任和後果的,可蘇明成是怎樣的?事情一上頭,他是什麼都不會顧的。

原著里,身為高材生的蘇明成在一個秋天消失得無影無蹤,徹底成為了一個消失的人。

而最終接手蘇大強的,則是一直受到傷害的蘇明玉。

而都挺好,都挺好,一家人稀里糊塗地這麼過下去,便算是「都挺好」了。


作者:花語遲,自由撰稿人,兼具浪漫主義與理性主義,專注女性成長與情感方面的寫作,勵志做一個努力寫作,熱愛閱讀的女漢子。

熱愛文字之美,賣字為生,相信有一天會成就更好的自己。

目前文筆淺薄,尚在磨礪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