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著不孝,死後亂叫,是道德淪喪?是人性使然?

蘇州人說書 發佈 2022-10-31T01:01:46.593953+00:00

有些人看電視劇、電影,看到二代人之間煽情的情節,會潸然淚下;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對自己的娘親爺親卻是態度粗暴、甚至惡劣。他們品德有問題?不見得,他們與他人相處,又是彬彬有禮,善良而友善。二代人這類人是個例?不是。伸手朝馬路一抓,不少人都是他們的同夥。

有些人看電視劇、電影,看到二代人之間煽情的情節,會潸然淚下;而在現實生活中,他們對自己的娘親爺親卻是態度粗暴、甚至惡劣。

他們品德有問題?不見得,他們與他人相處,又是彬彬有禮,善良而友善。

這類人是個例?不是。伸手朝馬路一抓,不少人都是他們的同夥。

這類人往往是——「活著不孝,死後亂叫」的典型分子。

他們的作為是道德淪喪,還是人性使然,依我看當然跟道德水平、人性有關聯,但是要認定責任的話,一隻碗不響,二隻碗不會叮噹,二代人都是在責難免。

我具體來試著分析,請大家評判。


活著不孝

老人要尊重,但人老了不等於就成了道德的楷模。老人得不到小輩的尊重,大概率有如下二點因素。

1. 老人的品德、品行有問題。

世上所謂的壞人,大多從小就不學好,老了雖然使壞的攻擊性弱化了,但狐狸尾巴時常會露出來。有些老人在公共場所做出荒誕的舉止,有人說現在的老人學壞了,錯,這種老人的壞是貫穿一生的。

在生活中,雖然偶遇壞壞的老人概率不高,但是還是能碰到的(這裡所指的壞,僅是個人品行層面)。

這些老人的症狀:好色猥瑣、刁奸耍滑、滿口污言穢語、過分自私自利……

2、兄弟姐妹間,一碗水沒端平。

現在進入耄耋之年的老人,大多是30、40、50後,他們膝下一般少則二個多則四、五個兒女。

父母對子女絕對的一視同仁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況且還有重男輕女、聽話討巧、乖巧取勝等諸多因素。

不能一視同仁,這種情況不是突然性的是漸進的一般沒有什麼後果。但是,在相當貧窮的情況下,就會有創面的疼痛了。尤其在財產方面,處置不當,至親反目成仇的事例比比皆是。

死後亂叫。

傳統的中國文化,孝:是核心內容之一。不孝是大逆不道,家中父母過世,不哭要天打五雷轟的,這種忤逆會影響到一個人的公眾形象的。從某種程度講,哭喪是道程序和是種習俗,經濟條件較好的,還專門請人哭喪;就是怕人誤會是不孝。

多數人的眼淚是真情流露;假哭,裝腔作勢瞎哭,肯定也有的。還有一種哭,意味就頗為複雜,儘管在父母生前,他們已把親情折騰得夠頹廢夠零散了,但畢竟是生他養她的父母,某天某月某年的小記憶,溫馨溫暖起來,突然懺悔了,不大哭不足以表達情感、不足以表達人世間的複雜……

活著不孝,不是一句話能蓋棺定論的;死後亂叫,也不一定是虛偽。但是,不論如何註解,人要是走到這一步了,都是一種悲哀。

因此,跟善良親昵、跟良好的品行、品德為伴,提升自己的修為,是家庭幸福美滿的因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