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找工作有多難?1067萬高校畢業生,簽約率僅15.4%

樓市新觀 發佈 2022-10-31T02:40:01.347649+00:00

10月24日,統計局發布了9月份就業市場數據,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比上月上升0.2%。

10月24日,統計局發布了9月份就業市場數據,9月份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5%,比上月上升0.2%。另外,雖然9月份16-24歲人口失業率連續兩個月下滑至17.9%,但仍然處於2020年以來的高位。

現在有一個新詞叫「靈活就業人員」。統計局數據顯示,截止到2021年底,國內靈活就業人員已經達到了2億人。這是什麼概念?9億勞動人口中,每5個中就有一個是靈活就業人員。過去組織化的協作變成了單兵作戰,足以說明,過去穩定的工作在今天愈發稀缺。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們就說過,統計的失業率,其實是偏低的。統計指標里定義的「失業」是指:勞動年齡內,有勞動能力,有就業要求,處於無業狀態並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進行失業登記的城鎮常住人員。這就意味著,現實中至少有4類人是不計算到失業的:在家啃老的、農民工回家務農的、一門心思考公考研考博的,還有就是你雖然在家躺著,懶得出去找工作,沒進行失業登記,對不起,你也不算失業。

24歲以下人口的就業形勢為什麼最嚴峻?

原因也不難解釋:一方面,2022年高校畢業生高達1076萬,同比增長167萬人,2000年只有95萬。

求職者暴增,結果就是學歷嚴重通脹,競爭愈發激烈,機會自然就變少了。根據智聯招聘數據,求職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例為46.7%,低於2021年的62.8%。簽約率更是低於15.4%,比上年低了2.9%。

另一方面,戴了三年多口罩,人口流動受限,對很多行業都造成了劇烈衝擊。企業洞察平台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共註銷、吊銷企業數量335.5萬家,同比2020年上升了19.86%。

今年1月27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登記註冊局局長楊紅燦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2021年全國各類市場主體累計註銷1323.8萬戶。

再者,大學生就業現在正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處境:進大廠無門,中小廠不要。用某招聘經理的話說,中小廠光是消化這些從大廠流出的技術人員都忙不過來,更沒有理由招聘一個上了兩年網課的應屆生。

我翻看了一下網上的論壇、貼吧發現,吐槽今年求職難的一抓一大把。

有人表示,「本人Top2博士畢業,可我的簡歷竟然連大廠的海選都沒過。今年是最難求職年,果然沒錯啊。」

也有人為自己的任性辭職懊悔不已,「腦子一熱學別人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現在我找工作半年,仍然在家裡蹲。」

也有人調侃自己找著找著工作,就學習了新技能,開始轉崗了。「找工作這8個月以來,我已經耳濡目染學完了人事管理,我感覺我已經能勝任HR這份工作了,不說了,我要去投HR坑了。」

還有人雖然找到了工作,但卻滿是心酸,「自己拿著一本學歷,在秋招會投出了50多份簡歷,沒有拿到一個回應。最後迫不得已只好去海底撈刷盤子了。不說了,說多了都是淚。」

更有人,在投遞了100份簡歷後,終於有了面試的機會,但卻以慘敗收場。於是就把找工作難現象,編成了歌詞,「2022年的第一場面試,比以往時候來得更晚一些。表現在HR臉上的不滿,帶走了最後一點僅存的信心。」

基於上述數據,以及網絡上渲染的求職激烈程度,鐵錘覺得,如果我也參加今年的秋招,我可能真的找不到工作。在今年的泱泱找工作群體中,我估計也只能做分母。

今年秋招有多難?先給大家看個數據,人大和智聯聯合發布的三季度就業市場景氣報告,環比數據不看了,只看同比:需求人數下降12.2%,求職人數上升91.3%,CIER指數下降0.67。尤其是9月份,新一屆畢業生進入求職市場,供給側明顯承壓。

這麼說吧,很多公司,不僅招聘名額大幅減少,而且還在拼命裁員,準備過冬。有人甚至喊出了「把寒意傳遞給每個人」的口號。

縮招有多厲害?我們以曾經的「當紅炸子雞」網際網路行業為例。字節跳動去年的秋季招聘有8000個名額,今年只剩3000個,縮減60%。美團去年秋招10000個,今年只剩5000個左右。百度去年招8000人,今年只招2000人。騰訊的具體招聘人數雖然未公布,但其放出的崗位從去年的78個變為50個,可以預見縮招幅度也不會小。

你以為網際網路是縮招最厲害的行業,那就大錯特錯了。和教培、地產行業相比,網際網路簡直是大巫見小巫——地產行業今年上半年百強房企縮招規模超過80%。或者直白點說,只有少數企業還在招人。

比崗位縮招更殘酷的是各大公司大肆裁員。2021-2022,裁員最多的三個行業分別是:教培、房地產和網際網路。以網際網路為例,自2021年7月以來,top10網際網路大廠至少裁員72,779人,其中至少有10起裁員事件影響了公司30%以上的員工。2022年以來發生了10起裁員事件,其中80%出現在電子商務領域,涉及美團、京東、阿里巴巴等企業。

在A股,有媒體統計,1697家公司共裁員91萬人,已有14家公司裁員超萬人。其中,裁員數量最多的是中國天楹,裁員44898人;裁員比例最高是海航科技,比例為99.82%。

找工作難,所以就需要做好多手打算。於是我們看到,求職者開始轉變心態,有些降低預期,有些另闢蹊徑:

首先是自降工資。智聯招聘發布《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55%的畢業生因經濟環境等外部因素影響降低期望,期望月薪也比去年下降約6%。去年5000的工作,今年4000,但還是有一大批人去爭搶。

其次是打破桎梏,做自己看不上的工作。本科生去應聘前台工作,研究生當美甲師、賣瑜伽褲,985碩士自己開美髮店等。就算是博士生也有去送外賣的。

每一個找工作的人,內心都有理想的工作,都知道自己的專業和哪些工作契合,但很多人最後還是向生活低頭了。

再者,考研、考公、考博。2022年考研報考人數為457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比2021年增加了80萬人。2022年國考報名人數:2022年共有212.3萬人通過資格審查,通過資格審查人數與錄用計劃數之比約為68:1。考公比例,5年翻番。2022年,碩士研究生選擇「國內繼續學習」的占比11%,顯著高於2021年的4.3%。

看到考公人員大幅攀升,幾萬個人搶一個崗位的瘋狂場景,連人大的吳曉求都急了,他在文章中多次強調,我們的策略和設施,都是為了鼓勵人們去創造財富,去鼓勵人們創業,而不是鼓勵年輕人做公務員。

吳教授其實心裡很清楚,沒人不想追求和創造財富,但在「創業十人九賠」的殘酷社會現實下,在經濟低迷、內卷嚴重的環境下,很多人連一份穩定的工作都求之不得,哪還有能力去搞所謂的創業創新呢?考公、考研、考博熱,歸根結底是因為人們對於未來預期的高度不確定,都想端鐵飯碗,說白了還是為了能有一份安全穩定的工作。

從智聯招聘的數據來看,44.4%的畢業生首選國企,同比上升1.9%,17.4%選擇民企,同比下降1.6%。國企熱、考公熱、民企冷,反應的是本屆畢業生的求穩心態加劇。

每當經濟增長放緩,就業不穩定因素增多的時候,考公和國企事業單位,都會再度成為求職者心目中的「白月光」。並不是因為我有多嚮往體制內,只是疫情、裁員潮,外界的諸多不穩定因素,反襯著「安穩」的巨大吸引力。

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聲音表示,我國已經步入「崗位比人多」的時代了,其中就包括人社部。

今年7月份的時候,人社部就曾表示,2022年上半年崗位需求實際上是大於求職人數的——在100個城市中,93個城市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求人倍率保持在1以上。說人話就是,93個城市的崗位和求職者之比大於1。

另外,2021年底智聯招聘CEO也透露,過去5年我國的職位增長了一倍多,但求職人員的增長量只有30%左右。這意味著求職人員有更多的選擇,很多行業,崗位確實比人多。

不僅如此,未來崗位比人多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劇,因為從2022年開始,至未來10年間,我國將迎來史上最大「退休潮」,60後群體持續進入退休生活,以平均每年2000萬人的速度退休。

放眼全國,不少省份的退休人數體量已達「百萬級」。北京、江西、內蒙古等地都在300萬人以上,廣東超700萬人,浙江更是高達915萬人。

崗位比人多,為啥找工作還這麼難?

這就涉及到一個經濟學專業術語,叫「結構性失業」:勞動力的供給和需求不匹配所造成的失業。它的特點是,既有失業,又有職位空缺,失業者或者沒有合適的技能,或者居住地點不當,因此無法填補現有的職位空缺。

分兩種情況,第一是低端的、重複的工作,一直都在招人,但求職者甚少。比如銷售、保安、收銀、建築工人等常年招人,但每年數量激增的大學生,寧願當靈活就業人員也不願意幹這種活;第二是有技術門檻,幹不了。我國高技能人才一直都短缺,缺口至少有1億。不僅高精尖人才緊缺,一線熟練技工同樣吃緊。每年春節假期後,不少中小企業都會陷入「招工難」的困境。

高端人才短缺,解決辦法是,從國家到地方,一直在加大培養力度。那低端技術工短缺怎麼辦呢?人工智慧進一步取代簡單重複性勞動崗位。據麥肯錫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慧將取代全球8億人的工作崗位,尤其是收銀員、服務員、流水線工人等「低技能工人」。

君不見,繼圍棋之後,畫畫、寫歌等都要被AI攻陷了。藝術生永遠也想不到,自己一畢業,就要和AI搶工作。

所以,在找工作這件事上,我們也要與時俱進。正如一位網友所說的:找工作不難,找一份自己滿意的好工作難。所以我們怎麼能要求市場呢?只能自己放低要求。像我就從來不擔心找不到工作,沒有公司要我,我就拎上一把夾子,準備出門撿垃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