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偽裝者:當代年輕人的又一場「網絡行為藝術」

海報新聞 發佈 2022-10-31T03:05:08.471541+00:00

近日,網絡上出現大量加星帶鑽的用戶名,頂著標誌性的橙色淘寶頭像,模仿經典的淘寶買家秀話術,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留言。

淘寶用戶們,正在「入侵」各大社交平台。

近日,網絡上出現大量加星帶鑽的用戶名,頂著標誌性的橙色淘寶頭像,模仿經典的淘寶買家秀話術,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留言。

他們整齊劃一地刷著「五星好評」「期待收貨」等評論,在橙色頭像的馬甲下放飛自我,以「淘寶偽裝者」的身份打造了一場「當代網絡行為藝術」。

而如此頗具無厘頭意味的「身份錯位」狂歡形式,也反映出當前時代背景下年輕人的複雜心理。

化身「淘寶偽裝者」,「入侵」社交平台

在10月14日,「用淘寶做頭像是什麼梗」登上微博熱搜。

而事實上,在此之前,各大社交平台中無論短視頻還是圖文的評論區,都早已「淪陷」。統一格式的用戶名與默認的經典淘寶頭像,井然有序地陳列著,並貢獻出一句句耳熟能詳的「淘寶語錄」。

在小紅書的帥哥美女自拍底下,評論區「親,禮貌詢價」「能參與雙11滿減嗎?」「這麼賢惠的男友包郵嗎」不絕於耳。而在美食分享、萌寵日常等話題下,「該用戶未及時發表評論,系統默認好評!」「五星好評,已分享給姐妹下單了!」「好吃,會回購!」等文不對題的評論層層疊加,看完好似餘音繞樑,揮之不去。

放眼望去,一片紅澄澄的景象,仿佛淘寶與各大APP相互串台,營造出一種幽默的錯亂感,令參與其中的年輕人極易產生共鳴。

一方面,在同一頭像、話術與風格的行為中,足夠龐大的淘寶用戶群體「偽裝其中」,能夠輕易放飛自我,釋放自己的情緒;另一方面,隨著越來越多網友的加入,這種氛圍漸漸蔓延開來,又何嘗不是當代年輕人對於外界刻板印象的一種「反諷」——在看似「千篇一律」的匿名淘寶用戶馬甲下,是外界對於年輕人「小眾」「特立獨行」等標籤的不攻自破。

要知道,類似的「行為藝術」是獨屬於年輕人的社交狂歡,而這也早已不是年輕人第一次這麼做了。

獨屬於年輕人的社交狂歡

2022年,第一個全網出圈的表情包,當屬一隻來自《西遊記》裡的豹子精。

彼時,無數網友換上金錢豹的頭像迎接新年,在頭像、壁紙、朋友圈背景中到處刷屏,締造出一支規模龐大的「金錢豹大軍」,頻上熱搜。

此外,前段時間,諸如「AAA建材批發」格式的網名突然爆火,無數網友頂著「AA建材王哥」「AA花卉批發張姐」這樣的網名,換上粉嫩的水蓮花作為頭像,以中年人口吻互相寒暄,並搭配標誌性的大拇指、玫瑰花、愛心等表情包,在豆瓣、小紅書等平台大行其道。

諸如此類的行為,還體現在短視頻平台上「過了20歲就別穿得像個孩子」的跟風拍攝、熱門評論區重複性玩同一個梗的「復古行為」……

在這一個個稍顯「魔幻」的集體行為下,年輕人用「改頭換面」的方式為自己帶來新鮮感,也將小眾的、朋友間的玩梗擴散成網絡上的出圈現象。同時,統一的行為模式能夠充分賦予年輕人歸屬感,並在群體之間快速傳播。

網絡用語或者熟悉的頭像能夠拉近彼此,增添親切感,乃至製造出更多的梗,形成「梗的樂園」。

究其原因,在於當一個「梗」成為年輕人心照不宣的默契時,彼此之間的社交成本將被大大降低——比如同樣披著「淘寶偽裝者」的身份,年輕人互相很懂對方在說什麼,也就容易提高其交流頻率,甚至對於「社恐」來說能夠成為開啟互動話題的突破口——畢竟大家都是「自己人」。

當然,這種嶄新的體驗,也讓年輕人在玩梗的同時,找到了自己的情緒出口。

網絡「行為藝術」成為年輕人的情緒「出口」

相比於上一輩人,年輕人更注當下即刻的感受。

而成為「淘寶偽裝者」,參與到一次次的網絡行為藝術中,能夠讓年輕人尋求暫時擺脫社會身份的方式,忘卻現實壓力,在身份錯位中獲得嶄新的社會體驗。

某種程度上而言,「淘寶偽裝者」也很好地反映了這屆年輕人圖娛樂、圖清淨的真實現狀。

與此同時,「淘寶偽裝者」的統一匿名頭像,也為喜歡隱藏身份、注重隱私保護的年輕人所喜愛,使之獲得「暗爽」的樂趣。而懷揣這種娛樂至上的心態,到網絡上展開一些無傷大雅的「惡作劇」,則是年輕人們宣洩自身情緒的一個出口。

這個社會總是喜歡對年輕人說教、規訓,談及90後必是「垮掉的一代」,00後則是「整頓職場」。撕開這種刻板標籤,年輕人扮演最普通的淘寶用戶、扮演「油膩」的中年人、扮演轉發錦鯉與金錢豹的祈願者等種種行為,無一不在訴說對匿名話語權的需求、對刻板印象的反抗。

所幸的是,在線上交流無比便捷的今天,年輕人的情緒有了出口。而一場場「行為藝術」,也將他們的聲音傳遞給了世人。

在碎片化的時代,年輕人用一種近乎「解構之後再重塑」的整活方式,營造出一種強烈的反差感,將生活中的壓力釋放在無厘頭的「圖一樂」表象之下。表面上來看,「淘寶偽裝者」是年輕人在迴避社會的要求、現實的壓力,以獨立的、多樣的身份去體驗世界;更深層的原因,則是當代年輕人需要一個「出口」,而恰當的「行為藝術」正是為此量身定製。

毫無疑問,「淘寶偽裝者」不是年輕人的第一場行為藝術,也不會是最後一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