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燈》:原著中五個專業盜墓大派,為何只有摸金校傳承至今?

you菜姐姐 發佈 2022-10-31T05:30:04.986767+00:00

《鬼吹燈》原著中有五大神秘門派,分別摸金校尉、發丘將軍、卸嶺力士、搬山道人和觀山太保。這五個都是傳承數千年的正宗盜墓門派,大浪淘沙,能流傳這麼久的門派,自然都有過人之處,可是為什麼到了近代只剩下摸金校尉呢?


《鬼吹燈》原著中有五大神秘門派,分別摸金校尉、發丘將軍、卸嶺力士、搬山道人和觀山太保。這五個都是傳承數千年的正宗盜墓門派,大浪淘沙,能流傳這麼久的門派,自然都有過人之處,可是為什麼到了近代只剩下摸金校尉呢?


搬山道人

搬山道人都是扎格拉瑪族後裔,族中之人多數擅長占卜推算,深諳生克之道,他們盜墓不為金銀玉器,只為不死仙藥(雮塵珠),這是他們跟其餘四派完全不同的地方。

因為他們背負紅斑詛咒數千年,在四十歲之後,身體血液中的鐵元素會逐漸減少,慢慢地變成金黃色,這一過程非常痛苦而且會持續十年左右,很多人在這個過程中忍受不了痛苦,自行了斷,只有雮塵珠才能解除詛咒。這三千多年來,他們族的有為之士都以尋找雮塵珠為己任。


搬山道人盜墓用的是搬山分甲術,說白了就是利用五行生剋之理,天地間的萬事萬物,有一強,則必有一制,強弱生克相制,即為搬山之術。這也包括了「分山掘子甲」與「搬山填海術」。

因為詛咒的原因,扎格拉瑪族人多數活不過半百,慢慢地人丁凋零,到了民國時期全國只剩下最後一位年輕的搬山道人,他就是鷓鴣哨

鷓鴣哨後來又加入了摸金校尉,拜了了塵長老為師,從此世上再也沒有搬山道人了。


卸嶺力士

卸嶺力士最早是從西漢和東漢之間出現的。當時天下大旱,饑民遍野,百姓不堪其苦,紛紛揭竿而起。諸路義軍中以綠林、赤眉二軍最為強大,震動朝野上下,各地英豪紛紛投效,他們就組成了赤眉軍。

赤眉軍也就是卸嶺的前生,最開始只是做打家劫舍,劫富濟的勾當。由於他們沒有門檻,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導致戰鬥力越來越差,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將漢帝諸陵挖了個底朝天。


後來,赤眉軍被打散後,殘餘的部眾,成為了嘯聚山林的響馬,他們依舊保留了盜掘古墓、刮取墓中珍寶為資的傳統,盜墓的手段使用長鋤大鏟,最多時能聚集萬人,挖得山體千創百孔,實有「拆嶺揭地」之力,所以在盜墓者的各個體系中,稱他們這種倒斗的方式為「卸嶺」。

人多,工具先進、齊全是卸嶺的特色。卸嶺鼎盛時期是在宋末,因為當時的魁首劉子仙是一代奇人,他廣泛吸收盜挖宋陵的先進手段,改良盜墓器具,傳下千竿之術和圈穴秘法。


卸嶺的盜墓的工具經過幾代改良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工具就是「蜈蚣掛山梯」。

蜈蚣掛山梯」是一節節小臂粗細的竹筒,材料都是最有韌性的毛竹,在油鍋里泡過數十遍,曲成滿弓之形也不會折斷。逢著絕壁危崖無法攀登,一人輪番使用兩架蜈蚣掛山梯,鉤在松石縫隙里,就可以迅速爬上絕險的峭壁。

嶺雖然工具先進,但是近幾百年卸嶺都沒出什麼人才,直到民國年間出了一個陳玉樓,但他也是卸嶺最後一代魁首。


陳玉樓出身世家,在他之前已經有三代魁首了,他天生一對夜眼,博學多才,童年還有奇遇,不但會識世間珍寶,輕功也是一流。對於卸嶺群盜歷代傳下來的器械手段,他無不精熟,加上對「望、聞、問、切」的下乘之術瞭然於胸,他御下有方,在位期間也是卸嶺幾百年來最繁榮的一段時期。

可能會有小夥伴問,陳玉樓這麼有本事,為何卸嶺到他這一代就沒了了?

主要是以下這三個原因

1.時代不允許


卸嶺之輩多數由響馬、土匪等人組成,天下太平的時候,誰也不願意落草為寇,加上官方打壓,所以卸嶺無法存於世。

2.陳玉樓太自負

陳玉樓的武功比不上鷓鴣哨,但他的才能絕對不比鷓鴣哨差,可他太自負了,覺得古之聖賢都不如他。

瓶山一役,卸嶺損兵折將,本來是需要修身養性的,可他卻一心想找回場子,這才動了獻王墓的主意,但時間太緊迫,加上他又沒有做什麼準備,緊憑著一張人皮地圖,就帶著卸嶺的精銳之士出發了。

結果眾盜都折在雲南,而他僥倖逃脫卻也丟了一對招子,他自覺無顏再回去統領卸嶺,卸嶺群龍無首沒幾年都散了。


3.下手太狠

幾大盜墓的門派,卸嶺應該是下手最狠的,他們不但賊不走空,而且對王侯貴胄的屍體有著極大的仇恨,每次都會將墓主碎屍萬段。

陳瞎子回顧往事對老胡雪莉楊這樣說道:「你們看搬山卸嶺都衰落成什麼樣了?只怕從此絕跡,而摸金校尉卻有中興之象,思之也是不無道理。搬山卸嶺下手太狠,反倒不如摸金校尉以《易》為宗旨。生生不息之道為《易》,古人誠不欺我,可惜當初老夫才智卓絕,唯獨沒悟出這個道理,現在明白了也晚了。」

給別人留餘地,也是給自己留後路,卸嶺就是做事太絕了,最後把自己也滅了。


摸金校尉和發丘天宮

把這兩大門派寫在一塊是因為他們其實是一回事,他們都精通「分金定穴」,也有「雞鳴燈滅不摸金」以及「升棺發財」之前在東南角點一根蠟燭的規矩。

他們所有的規矩手法都一樣,唯一的區別是:一個下墓帶摸金符,一個帶發丘印,發丘印上刻有:「天宮賜福,百無禁忌」「發丘天官」還是摸金校尉的首領。


可是從明朝初期,洪武皇帝命人毀掉所有「發丘印」之後,「發丘天宮」就絕蹤了,摸金符還剩下三枚,發丘摸金便只剩下摸金校尉了。

摸金校尉能傳到八十年代呢,有這兩個原因。

1.留餘地

之前說卸嶺眾盜亂鑿亂卸不留餘地,摸金校尉恰恰相反,他們倒斗一般只取一件,而且不輕易不傷害墓主屍體(除非詐屍),只要來過這個墓就不會再來第二次,還他們所盜之物大多都是周濟窮苦,屬於「盜亦有道」。


這些規矩看似繁瑣囉嗦,其實暗含生生不息之道,倒斗和做人一樣,給別人(亡者)留餘地,其實就是給自己留餘地,摸金校尉的人一直都不多,卻一直能傳下來,靠得不就是這些規矩嗎!

2.張三爺

近百年是歷史上發展最快的年代,很多傳承幾千年的門派技術從新中國成立後都消失了,有的能挨到新中國成立,卻挨不過文革。

而摸金校尉能挨過這兩樣全是因為張三爺。


張三爺曾經盜發過西周古冢,從中找出了失傳幾千年的周天卦象,於是用十六字古卦為引,將風水陰陽之術寫入其中,著了一本《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其中陰陽、風水各占一半,陰陽篇中是占驗數術、造化之理,風水篇中則是青烏尋龍、風水之道——胡八一和胖子就是這憑著本殘卷,成了摸金校尉的。

這《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如此厲害,張三爺為何只留下一半呢?

天地間的事物發展規律,是有起有落,有興必有衰,張三爺通曉古卦,自然明白這層道理。他只給後人留下殘缺不全的半本《十六字陰陽風水秘術》,以便讓今後的摸金校尉,還能有振興前行的餘地,以免由生轉克,受造化所妒,斷絕了摸金的字號。


觀山太保

前面說洪武皇帝命人毀掉發丘印和摸金符,主要是怕這幫專業的盜墓賊來盜自己的墓,出這個主意是當時的觀山太保首領封王禮。此計不可謂不絕,直接讓發丘天宮給滅了,摸金校尉也只剩下3個。

萬物都有興衰,觀山太保在明初最為興盛,可到了明朝後期就衰落了,因為他們族裡出了一個「了不起」的首領——封師古


這麼了不起的領導,為什麼會使族人越來越少呢?是這樣的,封師古是百年難得一見的奇才,他不但通天徹地之能,而且精通風水星相之事。就是因為太精通了,覺得自己有望「成仙」,在他的一番操作和忽悠下,封氏族人大部分都陪他死在「棺材峽」。

也有小部分人沒陪他瘋,這小部分人的首領是封師岐,封師岐臨終前留下遺言封家子孫後代,要是不把「屍仙」剷除,祖宗們的在天之靈永遠不得安息。但他這支日漸單薄,到了八十年代只剩下孫教授孫學武(封學武)了。


說來也怪,封王禮差點讓摸金校尉絕跡,可六百多年後,他的後人還要請摸金校尉幫忙,孫教授各種布局誆了摸金三人組幫他找到了「地仙村古墓」的入口。

而孫教授最後也留在了棺材峽,觀山太保一脈從此滅絕。

《鬼吹燈》:原著中的兩個意難平之一,胡八一和丁思甜

《鬼吹燈》:原著中的兩個意難平之二,鷓鴣哨與紅姑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