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下半年教資筆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解析

文智文化 發佈 2022-10-31T08:27:55.884322+00:00

《論語》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人們常說的「三翻,六坐,八爬,十個月會喊爸爸」反映了哪一因素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制約A 遺產 B 環境 C 教育 D 個體能動性。

2022下半年教資筆試|中學《教育知識與能力》真題及答案解析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1小題,每小題2分,共42分)

1.記錄了我國古代偉大教育學家孔子關於哲學政治倫理和教育等方面的言論的著作是()

A.論語 B.學記 C.大學 D.中庸

答案:A 論語

解析:本題考查孔子的相關內容。《論語》集中體現了孔子在政治、倫理、哲學、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經典著作之一。故本題答案為A。

2.在教育多樣化發展階段美國教育學家杜威創立的是()

A.實驗教育學 B.批判教育學 C.文化教育學 D.實用主義教育學

答案:D 實用主義教育學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學的多樣化發展。實用主義教育學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美國興起的一種教育思潮,對20世紀整個世界的教育理論研究和教育實踐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代表人物是美國的杜威、克伯屈等,代表作有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和《經驗與教育》、克伯屈的《設計教學法》等。故本題答案為D。

3.教育作為一種社會現象,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或同一社會發展階段的不同時期,其目的、內容方法、手段等都會相應的發生變化,這表明教育具有()

A.獨立性 B.歷史性 C.階段性 D.永恆性

答案:B 歷史性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的社會屬性。在不同社會或同一社會的不同發展階段,教育的性質、目的、內容和具體表現形態都是不盡相同的。不同時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歷史形態、特徵。因此,教育是一種歷史現象,屬於歷史範疇,具有歷史性。故本題答案為B。

4.人們常說的「三翻,六坐,八爬,十個月會喊爸爸」反映了哪一因素對人的身心發展的制約A 遺產 B 環境 C 教育 D 個體能動性

答案:A 遺傳

解析:本題考查影響個體身心發展的主要因素。遺傳,也叫遺傳素質,是指從上一代繼承下來的生理解剖上的特點,是先天的,與生俱來的。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影響,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遺傳素質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前提,為人的發展提供了可能性,但不能決定人的發展;(2)遺傳素質的個別差異是人的身心發展的個別差異的原因之一;(3)遺傳素質的成熟機制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的水平及階段。其中,個體的遺傳素質是逐步發展成熟的。遺傳素質的成熟程度,為一定年齡階段的身心發展提供了限制與可能,制約著年青一代身心發展的過程及其階段,教育必須按照遺傳素質發展的水平進行。題干中,兒童必須到達某一年齡階段才能進行相應的行為,體現了成熟機制制約著人的身心發展的水平及階段。故本題答案為A。

5.在兒童身心發展的*大*期,著力施以相應 的教育則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反映了教育應該 適應兒童身心發展的哪一特徵( )

A 順序性 B 穩定性 C不均衡性 D個別差異性

答案:C 不均衡性

解析:本題考查個體身心發展的規律。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不均衡性)是指:一方面是指身心發展的同一方面的發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就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同方面而言的。因此,教育要根據個體身心發展的不平衡性,抓住關鍵期,並實施以相應的教育,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題干描述體現了人的發展具有不平衡性。故本題答案為C。

6.教育制度雖然反映著人們的主觀願望和價 值需求,但是教育制度的制定不是隨心所欲的,每種教育 制度都有它的現實基礎和發展規律。這表明教育制度 具有( )

A 客觀性 B 規範性 C 歷史性 D 強制性

答案:A 客觀性

解析:本題考查教育制度的特點。教育制度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各級各類教育機構與組織的體系及其各項規定的總稱,具有客觀性、規範性、歷史性和強制性。其中,客觀性是指教育制度的制定雖然反映著人們的一些主觀願望和特殊的價值需要,但是,人們並不是也不可能隨心所欲地制定或廢止教育制度,某種教育制度的制定或廢止,有它的客觀基礎和發展的規律性。題干描述體現了教育制度的客觀性。故本題答案為A。

7.「教育的主要任務在於使學生的官能得到發展,至於學科內容的實用意義則是無關緊要的」。這種觀點屬於( )

A.實質教育論 B.形式教育論 C.****論 D.現代教育論

答案:B 形式教育論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的兩種傾向。形式教育認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在於通過開設希臘文、拉丁文、邏輯、文法和數學等學科發展學生的智力,至於學科內容的實用意義則是無關緊要的。形式教育只強調訓練學生的思維形式,忽視知識的傳授。故本題答案為B。

8.某中學地處「雜技之鄉」,在專家指導下開 設了初級雜技課程,這種課程屬於

A 國家課程 B地方課程 C校本課程 D潛在課程

答案:C 校本課程

解析:本題考查校本課程。從課程設計、開發、管理主體或管理層次(或制定者)來看,可將課程分為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與校本課程。校本課程的主導價值在於通過課程展示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特色,提升學校的辦學水平,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題干中,某中學根據本地特色開展了課程,屬於校本課程。故本題答案為C。

9.趙老師在新學期開始,對所教班級學生的 化學學習情況進行了摸底測驗,弄清了學生化學 素養發展的基本情況,據此對已有的學期教學設計進 行了調整。趙老師的這種摸底測驗屬於A 形成性評價 B 診斷性評價 C.總結性評論D 相對性評價

答案:B 診斷性評價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評價。根據教學評價的作用,可以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總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是在學期開始或一個單元教學開始時,為了了解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況及影響學習的因素而進行的評價。診斷性評價又稱準備性評價,是一種在教學過程開始之前對學生在興趣、愛好、知識儲備、能力傾向、學習風格偏好、情緒情感特徵、性格類型等方面的已有準備狀況所做的粗略評估,這種評估不限於查明、辨識學生學習方面存在的各種困難或障礙,也包括識別學生的各種潛能、優點、偏好或特殊才能。它包括各種通常所稱的摸底考試。故本題答案為B。

10.在現代教學理論中,教學方法指的是()

A.教師為完成教學任務使用的工作方法

B.學生為完成學習任務使用的學習方法

C.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的總和

D.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的總和

答案:D 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的總和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方法的概念。教學方法是指教師和學生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而採取的共同活動方式,是教師引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獲得身心發展而共同活動的方法。它包括教師教的方法和學生學的方法。故本題答案為D。

11.「其身正,不令而從,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句體現的德育方法是()

A.實際鍛鍊法 B.個人修養法 C.榜樣示範法 D.品德評價法

答案:C 榜樣示範法

解析:本題考查品德和態度的培養方法。榜樣示範法是用榜樣人物的優秀品德來影響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德育方法。榜樣包括偉人的典範、教育者的示範、學生中的好榜樣等。題干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的意思是當管理者自身端正,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就會跟著行動起來;相反地,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卻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麼,縱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會服從。這句話說明了一個好的榜樣對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的重要性,體現了榜樣示範法。故本題答案為C。

12.根據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自我同一性對角色混亂這一衝突和矛盾主要出現在哪個年齡階段( )

A.3-6歲

B.7-12歲

C.13-18歲

D.19-25歲

答案:C 13-18歲

解析:本題考查埃里克森的人格發展階段理論。埃里克森認為,人格發展是一個逐漸形成的過程,必須經歷八個順序不變的階段。每一個階段都有一個由生物學的成熟與社會文化環境、社會期望之間的衝突和矛盾所決定的發展危機。其中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亂對應的年齡段是13-18歲。因此本題答案為C。

13.根據奧爾波特人格理論,中國人所具有的勤勞、善良、樸實等特徵屬於( )

A.共同特質

B.首要特質

C.中心特質

D.次要特質

答案:A 共同特質

解析:本題考查性格的特徵差異。奧爾波特把性格特徵分為共同特質和個人特質。共同特質是指在同一文化形態下的群體所共同具有的特質,它是在共同的生活方式下形成的。個人特質是指個人所獨有的、代表個人行為傾向的特質,包括首要特質、中心特質和次要特質。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14.吳北即將高中畢業,他既想讀國外大學, 又想讀國內高校,遲遲不能做出選擇。他的這種動機衝突屬於( )

A.雙避型 B .趨避型 C.雙驅衝突 D.多重趨避型

答案:C 雙驅衝突

解析:本題考查動機衝突。雙趨衝突是心理衝突的一種。個體必須對同時出現的兩個具有同等吸引力的目標進行選擇時產生的難以取捨的心理衝突。故本題答案為C。

15.張老師讓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寫出帶有「口 」的字。李強不僅寫出了與口的活***字,如「吃、喊 吐、叫」,還寫出其他類別的字,如「邑、困、照、 贏」等。這主要反映的是李強的哪一種思維能力?A. 發散思維 B. 聚合思維 C.~ D.動作思維

答案:A 發散思維

解析:本題考查思維的分類。根據思維的指向性不同,思維分為了聚合思維和發散思維。聚合思維又稱求同思維、集中思維,是指人們根據已知的信息和利用熟悉的規則,產生邏輯的結論從而解決問題。發散思維又稱求異思維、分散思維,是指人們解決問題時,思路朝著各種可能的方向擴散,從而求得多種答案。故本題答案為A選項。

16.王琳不知不覺就會唱許多流行歌曲。她的這種學習屬於( )

A. 發現學習 B. 替代學習 C.內隱學習D. 外顯學習

答案:C 內隱學習

解析:本題考查內隱學習。內隱學習指的是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某種知識,學習了某種規則。而這種學習的效果可以通過某種測試表現出來,但是意識層面卻無法覺知這種規則,不能外顯的把這種規則說出來。故本題答案為C。

17.張明近期變得不敢出門、不敢見人,尤其 是一見到老師和同學就冒冷汗、手腳冰涼,甚至有些 呼吸困難。他的這些表現屬於哪種心理問題 ( )

A抑鬱 B 癔症 C--- D 社交恐懼

答案:D 社交恐懼

解析:本題考查常見的心理問題。恐怖症(恐懼症)是對特定的無實際危害的事物與場景的非理性的懼怕。常見的有單純恐怖、廣場恐怖和社交恐怖。故本題答案為D選項。

18.王老師對自己的教學能力非常自信,認為自己能夠取得突出的教學效果,這主要反映了王老師的那種職業心理素質()

A.角色自主感 B.角色期待感 C.教學效能感 D.教學責任感

答案:C 教學效能感

解析:本題考查教學效能感。所謂教師的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主觀判斷。故本題答案為C。

19.鑑於何雷這學期各方面都有明顯進步,學校撤銷了對他原有的警告處分,學校採用的行為矯正方法屬於()

A.正強化 B.負強化 C.正懲罰 D.負懲罰

答案:B 負強化

解析:本題考查強化的分類。強化是採用適當的強化物而使有機體的反應頻率、強度和速度增加的過程。分為了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是通過呈現愉快的刺激來增強反應頻率;負強化是通過撤銷厭惡刺激來增強反應頻率。題干中撤銷警告處分,屬於負強化。故本題答案為B選項。

20.孫琳認為自己熱愛集體、團結同學、幫助同學、尊師愛幼。這反映了品德心理結構的哪一方面?( )

A.道德情感 B.道德認識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為

答案:B 道德認識

解析:本題考查道德認識。道德認知是指人們對客觀存在的道德關係及如何處理這種關係的原則和規範的認識,是品德心理結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故本題答案為B。

21.王老師講課時發現有些同學注意力不集中 於是提問:「我剛才講的問題大家是怎麼理解的?」以 引起全班同學的注意。王老師採用的這種課堂管理方 法屬於 ( )

A 個人問責 B 團體警覺 C --- D全體責任

答案:B 團體警覺

解析:本題考查課堂管理方法。科寧認為維持團體注意焦點有兩個基本成分問責制和團體警覺。問責制是在提問和回答期間,教師讓學生對其完成任務的情況進行的說明和反饋 ;團體警覺是在演講和討論期間,教師用來鼓勵學生保持注意力的提問方法。題干講課過程中提問,體現的團體警覺,故本題答案為B選項。

二、辨析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8分,共32分)

22.全面發展就是學生德智體美勞五方面平均發展。

參考答案:(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2)全面發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技術教育構成。它們育緊密相連,它們互為條件,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共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同時,"五育"在全面發展中的地位存在不平衡性。在實際生活中,青少年德、智、體、美、勞諸方面的發展往往是不平衡的,有時需要針對某個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強調某一方面。學校教育也常會因某一時期任務的不同,在某一方面有所側重。綜上所述,全面發展是指人的整體素質的和諧發展,並不是平均發展。

(3)因此,題干表述錯誤。

23.教學是學校教育的唯一途徑。

參考答案:(1)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2)教學與教育是一種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教育包括教學,教學只是學校進行教育的一個基本途徑。除教學外,學校還通過課外活動、生產勞動、社會活動等途徑向學生進行教育。綜上所述,教學並不是學校進行教育的唯一途徑。

(3)因此,題干表述錯誤。

24.氣質無好壞之分。

參考答案:

(1)這種說法是對的。

(2)氣質是表現在心理活動的強度、速度、靈活性與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種穩定的心理特徵,即我們平時說的脾氣、秉性。氣質是先天的,由遺傳因素決定,無好壞之分。

(3)因此,題干說法沒有問題。

25.所有的行為變化都是學習的結果。

參考答案:

(1)題干說法錯誤。

(2)學習是指個體在特定的情境下由於練習和反覆經驗而產生的行為或行為潛能的相對持久的變化。因此並非所有的行為變化都是由學習產生的,如生理成熟、疲勞、藥物等因素也會引起行為的變化。

(3)因此,題干說法錯誤。

三、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10分,共40分)

26.簡述學科課程的特點。

參考答案:學科課程是指以文化知識(科學、道德、藝術)為基礎,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從不同的知識領域或學術領域選擇一定的內容,根據知識的邏輯體系,將所選出的知識組織為學科的課程類型。

學科課程的基本特點包括:(1)分科設置;(2)課程內容按學科知識的邏輯結構來選擇和安排,重視學科內容的內在聯繫;(3)強調教師的系統講授。

27.簡述中學教師布置作業的基本要求。

參考答案:

布置作業的基本要求有以下方面:

(1)布置作業要有目的、有重點,作業內容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

(2)考慮不同學生的能力需求;

(3)分量適宜、難易適度;

(4)作業形式與內容要多樣化,具有多選性,難度要逐步提高;

(5)要求明確,規定作業完成時間;

(6)作業反饋清晰、及時;

(7)作業要具有典型意義和舉一反三的作用;

(8)作業應有助於啟發學生的思維,含有鼓勵學生獨立探索並進行創造性思維的因素;

(9)儘量同現代生產和社會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結合起來,力求理論聯繫實際。

28.簡述中學生情緒情感的特點。

參考答案:

(1)中學生情緒非常豐富;

(2)中學生的情緒反應強烈,易動感情;

(3)情緒理解力增強,學會運用情緒表達規則;

(4)能採用有效的情緒調節手段;

(5)中學生情緒的延續性較長,心境化;

(6)出現反抗情緒與逆反心理;

(7)中學生情緒變化的兩極性。

29.簡述人格的特徵。

參考答案:人格是決定個體的外顯行為和內隱行為,並使其與他人行為有穩定區別的綜合心理特徵。人格的特點有獨特性、穩定性、整合性、功能性、社會性、複雜性等。

(1)獨特性:一個人的人格是在遺傳、成熟和環境、教育等先天與後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不同的遺傳、生存及教育環境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心理特點。

(2)穩定性:一個人的某種人格特徵一旦形成,就相對穩定下來了,在不同的時空下表現出一致性的特徵。

(3)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種成分構成的有機體,具有內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識的調控。

(4)功能性:人格決定一個人的生活方式,有時甚至會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5)社會性:人格的社會性是指社會性把人這樣的動物變成社會的成員。

(6)複雜性:是指幾種人格特徵表現在活動中的具體結合方式因人而異。

四、材料分析題(本大題共2小題,每小題18分,共36分)

30.材料:

初中生王力擅長維畫,也是個要求上進的學生,但他行為數漫且無紀律,常畫些小動物,寫上周學的名字來取笑。當班主任李老師評他時。他低著頭聲音規酸地說:「老師, 我錯了,以後再也不....李老師溫和地說:「喜歡畫畫沒錯啊,可畫家是用畫筆來表現思想情感的,應歌美的事物。」說到這兒,王力的頭又低了下去。李老師接著說:「咱班想請你負責黑板報,你要把待長充分發揮出來。「他一聽,高興地說:」老師,我保證把板報辦好!「此後, 王力發生了不小變化,板報也很認真負責。

有天,宣傳委員找到李老師,氣呼呼的說"李老師,王力把板報全擦了,還說我們是笨蛋,我們的字配不上他的畫,他畫的再好,我們也得不了獎。」李老師一進教室, 便看見王力也在生氣,他說他擔心班級的板報取不上名次。李老師肯定了他熱愛集體,精心設計的工作態度,接著又幫他分析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教育他尊重別人的勞動,樹立爭取的榮譽觀。他頻頻點頭,虛心承認了錯誤,並保證重新設計,完善板報,結果獲得了二等獎。

王力的進步是可喜的,但有時還比較散漫,認為只要筆下有功夫,其他無關緊要。在學校舉辦的「新風畫展」評比中,他認為奪魁穩操勝券,結果值只得了第四,便非常失望。李老師問他對評選結果有何感想,他振振有詞:「李老師 我認為被評為第四的原因有兩條,一是我畫的位置擺的不好:二是同學們不會欣營水墨畫,一李老師嚴肅地說:「你的畫立意不夠深,境界不夠高,從你畫上的題詩來看,語言比較貧乏,文學也不很通質。如果你想當面家,應嚴格要求自己,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努力學習好各門功課,想當面家,應嚴格要求自己,樹立爭取的人生觀,努力學好名門功課,打好文化基礎。」聽完字老師的話王力臉紅了,額頭滲出了汗珠。後來,往後像變了一個人,各方面都取得了長遠的進步。

問題:

(1)班主任李老師的做法主最體現了哪些德育原則,結合案例分析(14分)

參考答案:

材料中李老師的做法體現了疏導原則、因材施教原則、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原則、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

(1)疏導原則。該原則是指進行德育時要循循善誘、以理服人,從提高學生認識入手,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向上。材料中的李老師因勢利導,肯定並鼓勵王力,其耐心教育最終使王力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進步,這體現了對疏導原則的運用。

(2)因材施教原則。該原則是指教育者在德育過程中,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個性差異以及品德發展現狀,採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材料中的李老師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王力,並根據其特點選擇相應的方法進行教育,體現了對因材施教原則的運用。

(3)尊重信任學生與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的原則。該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學生,又要對學生提出嚴格的要求,把嚴和愛有機地結合起來,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材料中的學生王力有各種缺點,但是老師在對其的教育中,做到了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同時讓王力嚴格要求自己,這體現了對該原則的運用。

(4)依靠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的原則(長善救失原則)。該原則是指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於依靠、發揚學生自身的積極因素,調動學生自我教育的積極性,克服消極因素,以達到長善救失的目的。材料中的學生王力雖然有各種缺點,但有畫畫的愛好,李老師讓他負責班級板報,並肯定了他熱愛集體、精心設計的工作態度,使其意識到自身錯誤,並慢慢克服缺點,取得長足的進步,這體現了對該原則的運用。

(5)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相結合原則。該原則是指在德育過程中,教育者要善於組織和教育學生熱愛集體,並依靠集體教育每個學生,同時通過對個別學生的教育,來促進集體的形成和發展,從而把集體教育和個別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材料中李老師幫助王力分析個人與集體的關係,教育其熱愛集體,學會尊重他人的勞動,這體現了對該原則的運用。

31.材料:某中學班主任張老師收到家長的-封來信,信中說:「我的孩子曉奇在小學階段喜歡學習,各科學習成績優異,進入初中後,第一次數學考試考了80分,屬於班級中下水平,他感到很失望、很沮喪,開始對自己的學習能力產生了懷疑。與此同時,曉奇小學時特別感興趣的,也是他的強項英語,現在考試成績也很不理想。曉奇對自己的學習能力更不自信了,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材料。近期他的學習盡頭明顯下降,作業拖拉,只要家長一離開,就放下作業。我很著急也很納悶,不知道他為什麼會這樣,請老師幫我出主意。

問題:

(1)請動機歸因理論分析案例中曉奇出現的問題及其原因。(分)

(2)張老師應該向家長提出哪些教育建議(分)

參考答案:

(1)學習動機的歸因理論由美國社會心理學家海德最早提出。所謂歸因是人們對自己或他人活動及其結果的原因所做的解釋和評價。美國心理學家韋納對此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他把人經歷過事情的成敗歸結為六種原因,即能力、努力程度、工作難度、運氣、身心狀況、外界環境。又把上述六項因素按各自的性質,分別歸入三個維度:內部歸因和外部歸因、穩定性歸因和不穩定性歸因、可控制歸因和不可控制歸因。材料中,通過信中的內容可知,曉奇多次考試失利後,認為自己不是學習的料,這屬於能力歸因,即內部、穩定、不可控歸因。總是將自己考試失敗歸因於能力低會形成習得無助感,即由於連續的失敗體驗而產生的對行為結果感到無力控制、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從曉奇近期的表現可知,曉奇已經形成習得無助感。

(2)長期消極的歸因不僅會削弱學生的學習動機,也不利於學生的人格成長,張老師應該向家長提出以下建議:①利用反饋的作用,在反饋中給予曉奇鼓勵和支持,提高其自我效能感;②幫助曉奇進行正確歸因,改變學生的消極認知,重塑自信;③不能因為曉奇的退步而嚴厲地批評或指責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