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河與長江相比厲害在哪?為什麼無人敢下水游泳,不敢修橋?

奇趣科普知識 發佈 2022-10-31T12:41:00.751140+00:00

文|奇趣科普知識亞馬遜河素有「地球頸動脈」的美稱,孕育出的亞馬遜雨林也被譽為「地球之肺」,滋養了附近400多個土著部落,是南美洲的「母親河」。長江作為亞洲第一大河,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多、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涵養了中華文明,是我們的「母親河」。

文|奇趣科普知識

亞馬遜河素有「地球頸動脈」的美稱,孕育出的亞馬遜雨林也被譽為「地球之肺」,滋養了附近400多個土著部落,是南美洲的「母親河」

長江作為亞洲第一大河,是我國長度最長、水量最多、流域面積最廣的河流,涵養了中華文明,是我們的「母親河」

都是母親河,我們經常聽到有人在尼羅河和長江中游泳的經歷,卻鮮少看到有人在亞馬遜河中玩鬧,這是為什麼呢?長江和亞馬遜河有哪些區別?為什麼至今沒有一座橋樑能跨過亞馬遜河呢?


與長江相比,亞馬遜河究竟厲害在哪?

亞馬遜河雖然在世界三大河流中排名第二,但其神秘性和恐怖性遠超排名第一的尼羅河, 更遑論第三名的長江了。

  • 生物多樣性豐富且複雜:

許多巨蟒食人、巨鱷追人等題材的電影大多都發生在亞馬遜河流域,因為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原始森林——亞馬遜雨林,堪稱「生命王國」、「地球的基因庫」,也被稱為「人類禁地」。

這裡的動植物種類占全球數量的20%,包含4萬多種植物以及250多萬種昆蟲。

科學家推測,每平方公里的雨林可能存在75000種樹及150000高級植物,所探明的昆蟲種類有一半含有劇毒,還有巨蟒以及各種大型危險生物。

與之相比,長江流域周圍更適合人居住,生物資源主要包括300多種哺乳動物、300多種水生生物及100多種兩棲動物,大多都是可食用的。

  • 河流長度長、水能蘊藏量大:

官方數據顯示,亞馬遜河幹流總長度全長達6440公里,僅次於尼羅河,而長江的幹流長度為6380公里,兩條河流水能蘊藏量相差約1000萬千瓦;

個別科學家認為,如果按照另一個標準來測量河流的長度,亞馬遜才是世界第一長河,但不論哪種方法,它都比長江長。

  • 平均流量大、寬度廣:

得益於熱帶雨林氣候以及平原地形,亞馬遜河河道寬廣、降雨量在2000毫米以上,平均流量幾乎碾壓所有河流,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

科學家將兩條河流的流量進行對比,發現亞馬遜河的平均流量為7萬億立方米,而長江僅有1萬億立方米

也就是說,7條長江的平均流量加起來才能與亞馬遜河持平。

不僅如此,亞馬遜河的平均流量每秒高達21.9萬立方米,比尼羅河、長江、密西西比河的總和還要多幾倍,最大能達到28萬立方米,使160公里範圍內的海水都變成淡水,恐怖如斯。

  • 流域面積廣、支流多:

亞馬遜河西起安第斯山脈,橫跨整個南美洲流向大西洋的淡水占全球總河流量的20%面積廣達691.5萬平方千米,約占整個南美大陸面積的40%,與澳大利亞面積相差無幾,支流多達1.5萬多條

與之相比,長江的流域面積就小多了,僅有180萬平方公里,約為整個亞馬遜河流域面積的1/5

亞馬遜河水資源如此豐富,為什麼附近的居民再熱也不敢輕易下水游泳呢?


1500萬人在附近居住,為什麼沒人敢在亞馬遜河裡游泳?

從高空俯瞰亞馬遜河,水體呈黑色和黃色,含有大量泥沙和腐殖質,透明度約有30公分,陰森至極。

數據顯示,亞馬遜河流域附近仍約有1500萬人居住,這些人大多是土著居民,深諳如何在如此複雜又危險的環境中生存,但即便是經驗豐富的土著,也不敢輕易下水,主要有以下原因。

  • 河流流量大流速快:

亞馬遜河流量大,流速高達每秒2.22米,水流湍急,人一旦下水很有可能直接被沖走;

與此同時,不同河段深度也不同,洪澇時期水位還要高出10-15米,底部還有許多堅硬的石頭和枯樹,很容易出現溺死或是被割傷。

  • 水中險象橫生:

能夠在亞馬遜河流域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毒物就是猛獸食人魚、電鰻等都只是其中最小、最不起眼的危險存在,人進入其中反而成為食物鏈的最底端,下水游泳無異於找死。

例如,體長10米以上的森蚺,它是全球最大的蚺,重達500斤;它在水裡的速度非常快,沒有任何生物能逃脫蚺口,甚至能憑藉一身蠻力絞殺黑鎧門鱷,然後將嘴張到180°生吞入腹;

「頂級掠食者」黑凱門鱷,體長最大可達6米,最重能到850公斤,它什麼都吃,在水邊,沒有生物能活著走出它的領地。

2016年時,巴西曾報導在雨林區炸出體長9.75米、重約1噸的巨蟒,令人後怕。

除非有必要的理由,否則沒人會願意冒著生命危險下水,當然,也有一些膽子大的探險家想要親自一探究竟,普通人缺少經驗,最好不要輕易嘗試。


為什麼沒有橋樑能跨越亞馬遜河?

首先,從經濟價值來看,亞馬遜河流域雖然生物多樣性豐富,卻過於神秘危險,除了原有的土著以及一些科考團隊,鮮少有人會沒事去逛或者看風景,建造一座橋所能產生的經濟效益並不高。

其次,從技術角度來說,人類目前還沒有那麼高的技術能夠在如此寬廣、複雜又危險的河流上建橋。

亞馬遜河河道寬廣、平均流量大,不同河段的深度和寬度以及流速都不同,水位年變化也大,再加上泥沙淤積建橋比登天還難

例如,亞馬遜河上游和下游的水深差超過100米,水位變化為9米,在河口的寬度能夠達到330公里,而且呈喇叭狀,即便技術過硬,也沒辦法在這種多變的條件中建橋。

最後,支流太多,容易改道

亞馬遜河的支流有1.5萬多條,大量泥沙與河水同時匯入,很容易發生改道現象,某一段時間亞馬遜河從一個地方經過,可能過一段時間後它又改到另一個地區了,那即便建起來,橋也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亞馬遜河流域生物多樣性豐富,是個天然的「動植物園」,但這些動植物可不是善茬,當地人都不敢輕易下水游泳;

或許在幾百年之後,人類有足夠的技術和條件能規避所有風險建立橋樑時,就能實現亞馬遜雨林自由行了!

——————THE END——————

(本文圖片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