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效應被否認,但我發現了一個更詭異的「多數派丟書效應」

無事君說 發佈 2022-11-01T14:21:06.020701+00:00

通俗地講,就是指很多人同時記得一件事,但最後卻發現事實並不是他們記憶的那樣,大家一起記錯了,而且還錯得一樣。

最近這段時間想必大家聽到過一個名詞,叫「曼德拉效應」,說當年曼德拉去世的時候,很多人都感覺詫異,因為在他們的記憶里曼德拉早就去世,怎麼又去世一次呢?

通俗地講,就是指很多人同時記得一件事,但最後卻發現事實並不是他們記憶的那樣,大家一起記錯了,而且還錯得一樣。

這個詞突然在中國火起來,是因為很多人明明記得孟子的那句名言是「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但真的去翻開課本一看,卻白紙黑字寫著「是人」。很多人不相信,說這不是自己的課本,於是全民翻書,結果有人找到了60年代初至今的十幾版教材,無一不是「是人」。

但堅信自己不可能記錯的「斯人派」們還是不願意相信,他們繼續找,終於找到了四個寫著「斯人」的版本:一個2004年審定的冀教版小學五年級課本(拓展閱讀部分),一個2019年北京地區並未真正投入使用的九年級語文課本(課外閱讀部分),一本武漢大學的語文課本以及一本思政課本。從此,他們宣布曼德拉效應不存在,因為確實有課本寫的「斯人也」。

這個真的能這樣說嗎?我這幾天對堅稱自己學的是「斯人」的同學提出了幾個疑問:這四本裡面有你們自己用過的版本嗎?你們學習孟子的文章是通過課外閱讀的選段和思政課來學習的嗎?他們義正言辭地反問我:「甭管我用不用,就問你有沒有斯人版的教材?」

額,我只能說有,承認他們贏了。但同時,我又發現了一個比曼德拉效應更詭異的現象,就是「多數派丟書效應」。

怎麼講呢?就像我上面提到的,「是人派」已經找到了諸多自己本人使用的教材,從上世紀60年代到本世紀20年代的都有。注意,是「自己用過的課本」,也就是上面寫著自己的名字,做著自己的筆記,或者至少是複合自己上學時期的時間背景的教材。比如,我上學時用的人教版第五冊,紫色封面那本,我確信那就是我上學時用的教材。很多網友都是從自己的書櫃裡找出的這版,上面還有他當年記的筆記呢。

但堅稱自己學的是「斯人」的人卻至今沒有找出一本寫著自己名字的教材,甚至連一本複合他上學時那個時間點的教材都沒有。比如80年代的「斯人版」教材,沒有!90年代的「斯人版」教材,也沒有!6070年代的就更別提了。你一問,他們就說時間太久,教材丟了也正常。

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是人」派還能拿出那麼多年代久遠(甚至就是自己本人當年使用的)教材呢?「斯人派」就那麼巧,所有人的書都丟了?要知道,從網上的爭執看,堅信「斯人」的人數明顯比記得「是人」的多很多,甚至可以說是「大多數」和「極少數」的區別。而現在,是「大多數」集體丟書,而「極少數」卻一找一個準。

10000個人和100個同時找一種80-90年代自己用過的老物件,結果那100個人很快就找出了20個,其中不少就是自己用的,而那10000人卻一個都沒找到,只能拿幾個00甚至10年代的新品來湊數。

難道剛好那100人運氣好,要找的東西剛好是自己留著的?而那10000人則正相反?究竟只是巧合,還是有別的原因?就挺詭異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