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貓女士的藝術歷程(藝術隨筆)

廣州一高焰 發佈 2022-11-02T15:23:36.350320+00:00

前兩年,一幅拼接的圖片在網絡上瘋狂傳播,看上去圖中的女人正對著貓大喊大叫。這張圖片在三個月內獲得275,000個贊,並被轉發超過78,000次,在2020年的第12屆國際「Shorty Awards」比賽中獲得「最佳迷因獎」。

前兩年,一幅拼接的圖片在網絡上瘋狂傳播,看上去圖中的女人正對著貓大喊大叫。這張圖片在三個月內獲得275,000個贊,並被轉發超過78,000次,在2020年的第12屆國際「Shorty Awards」比賽中獲得「最佳迷因獎」。



這幅紅得莫名其妙的「女人吼貓」梗圖(Internet meme),是不是如作者和讀者後來各取所需地解釋得那樣優秀,還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分析,這也許只不過是一次網絡世界中神來之筆的借題發揮而已,但由此而來的「女人養貓以後是否會影響主人性格」之話題被又一次流傳了起來。

最近,一所美國著名大學的研究人員公布的材料,對這個說法提出了正面的看法。他們對於500多名養有寵物貓的女士進行了調查分析,在結果中沒有發現任何支持這種長期存在說法的實例。流傳的說法認為飼養寵物貓會影響主人的性格,錯誤地讓「瘋狂貓女士」的刻板印象廣為流傳。

該份研究發表在英國《皇家學會開放科學》雜誌上,研究者觀察了人們和寵物交流時的反應,並對寵物所有權與心理健康相關的心態進行了比較。研究的結果讓那些喜歡貓勝過喜歡狗的人鬆了一口氣,寵物貓的存在有時雖然可能會分散主人的注意力,但它們給予人們的愛是受到歡迎的,這是一種對於人類的正面「神秘力量」。「我們沒有發現任何證據支持存在『貓娘』的刻板印象,貓主人們在自我報告的有關抑鬱、焦慮症狀或親密關係經歷方面與其他人沒有區別」。希望這份調查為貓女士們洗去了「不白之冤」。

在繪畫藝術中,寵物貓常常可以具有象徵的意義。並且在不同的時代,這種意義可能會有所不同。「貓們」夜間活動的習慣在歐洲中世紀確實被賦予了負面的含義,甚至,荷蘭人還將它們視為懶惰的象徵,說貓只不過是「懶惰的皮毛球」。然而,藝術家們漸漸的發現,有時一隻貓不只是寵物,它還會作為一個依偎的伴侶和介入生活或精神上的生命體出現。

藝術家們沒有放過這個現象,下面的這些圖畫展示了各個時代藝術中養貓的女性的形象。其中的有些場景可能僅僅是象徵性的,但它們幾乎都是與藝術家和畫中人的狀態息息相關,豐富多彩,各盡其妙,頗可玩味。


1-養貓的中世紀修女

養貓的修女, 14 世紀荷蘭的書籍插圖,英國倫敦大英圖書館收藏

這是一幅舊畫的細節,描繪了一個修女在與她的寵物貓玩紡錘。來自 14 世紀荷蘭的一本老書《馬斯垂克時間手冊》。這本色彩繽紛、富有想像力和以動物為主題的古老書籍,目前收藏在倫敦大英圖書館。

一位修女在紡線,一隻貓在她的腳下玩紡錘。編織在那時的修女生活中占有較大的比重,看起來貓正在將紡錘交到修女伸出來的手上,這也是一幅真實的中世紀生活的圖畫。

據說,在那時的歐洲修道院裡,養貓有助於驅趕害蟲,也有助於為修士修女們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感受到生命的陪伴。在目前可見的 13 世紀編寫的《修士和修女手冊》中,規定修女們被剝奪了許多福利,但允許她們有一隻貓作為伴侶。關於中世紀的貓,目前我們不僅在文本中,還可以在許多留下的手稿上,看到總是讓人賞心悅目的形象縮影。


2-東洋的愛貓女人

溪齋英泉(Keisai Eisen 日本)抱著貓的女人,1843年作品。美國華盛頓DC國會圖書館收藏

日本畫家溪齋英泉Keisai Eisen,1790-1848)所作的一個抱著貓的女孩」,浮世繪版畫,1843-46年作品,美國華盛頓DC國會圖書館收藏。

這幅日本版畫作者溪齋英泉是一位日本江戶時代著名的浮世繪藝術家,專門研究美人畫。他的最佳作品,被美術史認為是日本「頹廢」文化時代(1818-1830)的傑作。

在這幅完整的日本木刻版畫中,一位女士將一隻貓依偎在她的肩上。我們知道,當一隻貓變得甜蜜並享受人類的喜愛時,貓主人臉上的笑容是所有的貓愛好者所熟知的。這位畫家因為畫貓而著名,經常在畫面角落裡帶上貓。據畫家的弟子說,他愛貓愛到繪畫作坊里到處是貓的地步,所以說,「頹廢」是難以避免的。


3-妓女的身邊也有隻貓

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 法國),奧林匹亞,1863年作,法國巴黎奧賽美術館收藏

法國畫家愛德華·馬奈Édouard Manet,1832-1883)1863年畫了這幅最著名(臭名昭著?)的畫,畫中有一個裸體的女人和她的貓。裸體的奧林匹亞躺在床上,盯著觀眾。這幅畫裡,馬奈偏離了「傳統的裸體」精神,描繪了一個「比前輩更能掌控自己命運」的女人。作品也因偏離規定的公式而受到批評者的強烈憎恨。原來,在那個時候的法國上流社會裡對「裸體」的看法是,神仙脫得,凡人脫不得,把裸體帶到現實社會是大逆不道的。

奧林匹亞身邊的貓夥伴是從義大利提香( Tiziano Vecelli,1490-1576)的「烏爾比諾維納斯」引出的一齣戲,在那老大師的畫裡,維納斯身邊的是一隻熟睡的小狗。(下圖)

提香( Tiziano Vecelli 義大利)烏爾比諾的維納斯 創作於1538年 義大利烏菲茲美術館收藏

奧林匹亞的床尾換成了貓,而且是一隻兇巴巴的貓,它有幾層含義,顯然是對於世俗的挑戰。這是一隻黑貓,畫中的它實際上是一個半模糊的、有點畸形的身影,但它就在那裡,在最右邊——你只需要注意它。這隻弓著背的任性小貓嘶嘶作響,囂張的鬃毛並不亞於奧林匹亞的大膽、挑釁的氣質,甚至更加獨立和直言不諱。

「奧林匹亞」當時被輿論譏為「噁心的蟾蜍」。不僅僅是傳統的學院派畫家,就是連現實主義繪畫大師古斯塔夫·庫爾貝(Gustave Courbet,1819-1877)也將奧林匹亞的形象與「停屍房中一副紙牌中的黑桃皇后」聯繫在一起,還說不建議孕婦和年輕女孩看到這張畫。但現實是,這樣的繪畫標誌著現代藝術的開始。

當馬奈死後,他的追隨者畫家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率領的藝術家們不允許「奧林匹亞」移出海外,他們籌集了2萬法郎,買下並把這幅畫捐贈給了巴黎羅浮宮博物館。但藝術官員們卻沒有熱情地接受這樣的禮物,「奧林匹亞」再次被存放了 17 年,直到20世紀才終於擠進了巴黎奧賽美術館。


4-疲憊的女人和一隻同樣疲憊的貓

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法國), Sleeping Girl, 1880, The Clark Art Institute, Williamstown, MA, USA.

法國印象派畫家皮埃爾-奧古斯特·雷諾瓦Pierre-Auguste Renoir,1841-1919)的作品。柔和的色調和稀疏空洞的背景強調了這個安靜的時刻,一個昏昏欲睡的女人和同樣昏昏欲睡的貓一起放鬆了。她太累了,甚至無法調整她的衣帶。她一隻手握著貓的爪子,貓的另一隻爪子放在她的手臂上,這隻爪子在她手中翻騰。這是一個疲憊的「二人組」。

條紋長襪和素色裙子暗示著女士卑微的出身。從她肩膀上滑落的內衣吸引了我們的目光,同時也給人一種她沒有意識到被人觀察的印象。據說該模特是巴黎蒙馬特高地一帶的居民,以其豐富多彩的不穩定的生活方式而聞名,這張作品的暗示性還被同樣困在她腿上的貓的存在所強調。雷諾瓦畫過很多養貓女人的畫,至少有8幅。


5-花園裡盛裝溜貓的女人

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 法國),Portrait of a Woman, c. 1895-1897, Musée d』Orsay, Paris, France.

亨利·盧梭Henri Rousseau,1844-1910)是一位另類的法國現代派畫家。

這幅肖像中的女人站在令人耳目一新的風景中,一隻貓在她腳下卡通化的小徑上玩耍。盧梭的自創風格很容易辨認,平面化的身影,完整地被包含在她周圍的風景中。與她腳下玩毛線球的小貓相比,她似乎也大得不成比例了。我們雖然對這個女人是誰並不知曉,但她的貓卻很可愛,很甜美。

畫中人蓬鬆的袖子,這種款式當年被稱為「美第奇」式。那古老的文藝復興時期的款式,在1895年的法國可非常流行。手鐲、帶優雅手柄的陽傘和脖子上精緻的圍巾告訴我們,這個模特應該屬於富裕的中產階級。

在盧梭的畫裡,傳統的透視規則消失了。柔和、精緻的色彩、清晰的圖畫和發光的形狀喚出了一個充滿財富和光明的世界。手臂的不對稱和左腿放在前面還給畫面創造了一些動感。貓玩球的自然生動也有助於降低這幅肖像的僵硬感,同時擴大了裙子和遮陽傘的黑色區域。周圍環繞著不同種類的灌木和花朵,除了放在前面的三色紫羅蘭外,由於畫家風格化的處理而無法辨認品種,但都很突出。


6-幾何形態的女人和貓

費爾南·萊熱(Fernand Léger 法國),Woman with a Cat, 1921, 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New York, NY, USA.

費爾南·萊熱(Fernand Léger,1881-1955)是一位由印象派、野獸派轉為立體派的法國畫家,他後期的繪畫風格相當明晰。這張畫是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藏品。

萊熱曾經為養貓的女性創作了幾種變體,包括油畫和素描。這張現代主義的「鏡頭」前展示了一個「不露面」的女人,當貓坐在她的腿上時,她似乎在平靜地閱讀。憑藉身體錐形立體和細長的特徵,評論家稱之為立體主義的畫派,讓這些人物與常見的人體模型相似,卻具有閒適的優雅。但要欣賞主人和貓的表情,似乎是不可能了。他的流線型風格反映了當時設計美學的種種流韻。


7-同貓一起的沉思

格溫多倫·瑪麗·約翰(Gwendolen Mary John 英國), Young Woman Holding a Black Cat, c. 1920, Tate, London, UK.

格溫多倫·瑪麗·約翰Gwendolen Mary John,1876 - 1939)是一位威爾斯女藝術家,她是 20 世紀初從法國印象派發展而來的親密主義Intimisme,類似於納比派繪畫風格的先驅。

這種風格著重於用來表達親密的家庭場景或採用誇張或扭曲色彩描繪室內,傳達人物的情緒和溫暖的舒適感,這畫法似乎也適合女士與貓的題材。貓和女人有相似的姿勢,她(它)們盯著我們看,迷失在各自的想法中。據史料,畫家除了在她的畫作中展示它們之外,格溫多倫還為貓和女人寫詩。在她的詩歌中,她將貓具體地確立為失戀的代表。

從畫法上講,格溫多倫是刻意要擯棄繪畫上繁複華麗的技巧,紫灰、白灰、藍灰、黃灰、紅灰,顏色已經灰到不能再灰、少到不能再少的地步,畫家力圖在色彩的修養上到達一種含蓄克制的灰色平衡。在今天這個動輒觀念、視覺表現極力張揚凸顯個性的視覺世界,我們突然看到這麼一個樸素簡單甚至「弱小」的呈現,那種絲毫不費勁的喜歡就自然而然的產生了。


8-自畫像專業戶的貓情結

弗里達·里維拉(Frida Kahlo 墨西哥),Self-Portrait with Thorn Necklace and Hummingbird, 1940, Henry Ransom Center, Austin, TX, USA.

弗里達·里維拉(Frida Rivera,1907-1954)是一位墨西哥畫家,也是一位在藝術圈人氣極高的人物。受墨西哥流行文化的啟發,她採用一種天真的民間藝術風格來探索墨西哥社會中的身份、後殖民主義、性別、階級和種族問題。弗里達的畫作往往帶有強烈的自傳元素,並將現實主義與幻想混合在一起。弗里達還被描述為超現實主義者或魔幻現實主義者。她的作品在國際上被譽為墨西哥民族和土著傳統的象徵,並被女權主義者視為對女性經歷和形式的毫不妥協的表達。

這幅「帶荊棘項鍊的自畫像和蜂鳥」是她最廣為人知的自畫像之一,這要歸功於它動人的背景和圖像的象徵性。

30歲出頭的弗里達正處於她藝術的巔峰,她在鬱鬱蔥蔥的熱帶樹葉屏幕前擺姿勢,從她突出的額頭下凝視著我們。一隻猴子和黑貓棲息在她的肩上。黑貓的眼神憂鬱深邃,不放心地窺視著我們這些「不速之客」。銀色的蝴蝶在她的頭髮上飛舞。一條帶有蜂鳥吊墜的荊棘項鍊刺破了她的喉嚨,鮮血直流。她棕色的眼睛充滿磁性——嚴肅、高貴、兇猛、挑釁、還有點悲傷。畫面流露出的神秘感,當然一直是好事者們喋喋不休的緣由。

學者們對畫中的荊棘項鍊和蜂鳥提供了各種政治、文化和宗教解釋,但對畫中的黑貓和畫中人的聯繫,我並沒有看到打動人心的解釋,我們只能視之為是弗里達·卡羅個人韌性和力量的視覺陳述。


9-中國畫家和法國貓

徐悲鴻(中國),撫貓女人,布面油畫,53.5X65厘米,1924年作

徐悲鴻(1895-1953)先生是中國現代美術史上的重要人物,早年留學法國學習學院派繪畫,這幅「撫貓女人」應該是留學時期的作品。畫中一位年輕的少婦模特是徐先生的前妻蔣碧薇女士,她身著色調偏暗的粉紅色旗袍,一手抱著一隻白色可愛的貓,一手撫摸著貓。貓的兩眼炯炯有神,少婦則神情安詳,睜大雙眼露出微笑,一頭利落的短髮,顯得很有精神和活力。背景是作者本人頭像,在陰暗中對作品主體人物形象起到了襯托作用。

徐先生留學法國,學習的是傳統的新古典主義學院派。太太陪讀能悠閒地養貓,公費留學的徐先生看來日子過得很安逸,那種東方家庭生活平靜溫馨的閒適趣味,被用「撫貓女人」的題材開發了出來。


他的這幅作品裡有一個局部,可以視為徐先生眾多油畫作品中的精彩之筆。技術上講,這個細節可能是徐先生油畫作品的頂峰。畫中的右手撫貓之態和貓頭的局部細節,曾經被《美術》雜誌以大圖刊出介紹,溢美之詞,終有書寫之地。


10-貓與女孩-繪畫和挑釁

巴爾丟斯(Balthus 法國)- Cat in the mirror III - 1989-94年作,亞洲私人收藏

這是一位受超現實主義暗示但卻嚮往傳統寫實繪畫的波蘭裔法國畫家。巴爾丟斯Balthus,1908-2001)《鏡子裡的貓Ⅲ》(Cat in the Mirror Ⅲ)是他創作生涯中最後一件重要的油畫作品。

畫中的女孩是他鄰居家的女兒,也是巴爾丟斯晚年最常描繪的模特。巴爾丟斯自童年開始,就對貓格外鍾情。他一直認為,自己是屬「貓」的——養貓如痴,甚至自封為「貓王13」,而他本人孤高隱秘的風格,也頗有一絲「貓王」的氣質。這個年代的超現實主義畫家,對於僅僅表現生活中的民俗之情已經興趣不大了,他們關心的是在時代環境下人物精神狀態的豐富性和差異性,甚至僅僅是為了讓這些畫作充滿力量,同時又令人費神而已。一些作品的創作意圖可能就是為了震撼觀眾。所以,2014年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為這位大藝術家舉辦的個展乾脆就叫「巴爾丟斯:貓與女孩-繪畫和挑釁」。


11-英倫文人的貓趣味

愛德華·戈里(Edward Gorey 美國),「實用貓書插圖」, 1982年作.

愛德華·戈里(Edward Gorey,1925-2000)是上世紀出生在芝加哥的美國畫家,文化門類里的多面手。他特有的鋼筆畫經常描繪維多利亞時代和愛德華時代背景下模糊而令人不安的敘事場景,基本上屬於超現實主義畫家。

戈里是個神童,18 個月大時會畫畫,3 歲時自學閱讀。作為動物待遇的長期倡導者,戈里從小就養貓和其它寵物。我們選用的這幅圖來自英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T.S.艾略特的兒童讀物《朗姆酒和塔格》Rum Tum Tugger的封面,當時這本書的一篇書評標題就是「因為貓非常像你和我」For Cats are very much like you and me)。

這個版本由愛德華·戈里插圖。……天使貓一邊耐心地看著主人縫紉,一邊跳向了她,戈里異想天開的畫作讓人一眼就能認出。

戈里是一個動物愛好者(尤其是貓)!他在遺囑中確保為大量動物福利協會提供財政捐助。正如我們從現存資料中看到的那樣,基金會「為所有生物的福利而建立,不僅包括貓、狗、鯨魚和鳥類,還包括蝙蝠、昆蟲,甚至無脊椎動物」。


12-世風日下時代的貓

張郎郎(中國),世態自然炎涼,布面丙烯,2019年作,75x50cm

張郎郎(1943-)先生是當今著名的藝術家。他的「世態自然炎涼」畫作,雖然已經不是他的先輩所論的那種「畢卡索加城隍廟」,但在畫面的現代主義語境裡,民間藝術的絲絲趣味仍然隱約其中。在他近期的這幅畫中,用濃色複線所形成的調性,還依稀可以讓我想到康定斯基《即興創作系列》中那種神秘的畫意。

在他的作品中貓是常見的,女人和貓更是他關注的題材。但是讓貓進入人間世俗的境界,並面對世風日下的世態炎涼,還要「思考」那些人都弄不太清楚的問題,這在藝術作品中真還是首見。

顯然,貓和主人的心思是相通的。畫家自己評論道,「既有世態,必有炎涼,可橫眉冷對,亦可淡然處之。全在你自己覺得合適,在他人眼中,各有不同。有人欣賞冷眼剛強,有人與淡雅無為者同感。世態歸世態,炎涼去炎涼。太陽依然起,月亮還會落。想透了人坦然,貓亦然,一起安閒靜守宅中,不踏出門外半步。久而久之,靜而沉之,才明白四野八荒,風起雲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