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國,為何之後改成大元

思念你的二師兄 發佈 2022-11-03T12:53:29.380468+00:00

成吉思汗遂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範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蒙古貴族共和政體制度。

1206年春天,蒙古貴族們在斡難河(今鄂嫩河)源頭召開大會,諸王和群臣為鐵木真上尊號「成吉思汗」,正式登基成為大蒙古國皇帝 ,亦為蒙古大汗,即是蒙古帝國的開端。成吉思汗遂頒布了《成吉思汗法典》,是世界上第一套應用範圍最廣泛的成文法典,建立了一套以貴族民主為基礎的蒙古貴族共和政體制度。

中統元年(1260年),忽必烈召集擁護自己的蒙古宗王,在開平府召開忽里勒台大會,即位大汗,建號「中統」,意即「中原正統」。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取《周易》「乾元」之語,公布《建國號詔》,建立漢語國號為大元,史稱元朝,忽必烈即元朝的開國皇帝,廟號元世祖。

國號的變更和大元朝的真正建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重用了劉秉忠。

劉秉忠(1216年-1274年),原名侃,任官後,敕賜名秉忠,法名子聰,字仲晦,號藏春散人,祖籍金國瑞州(今遼寧省綏中縣前衛鎮)。

劉秉忠出身世家大族,也曾在金朝做官,適逢亂世,不忍百姓疾苦,又因為懷才不遇,雲遊天下,後被武安山天寧寺虛照禪師招至該寺內為僧,授法名子聰。

海雲禪師奉召,路至雲中時,聽聞劉秉忠博學多才,便邀之同行,隨後推薦給尚未即位的忽必烈,成為其重要謀臣。時人更以他才能卓著,稱其「聰書記」,位列「邢州五傑」之首。

劉秉忠在建築方面也是一位大師,1256年,劉秉忠受忽必烈命,於桓州東面灤水北面,設計修建一座新的城池。修建三年完成,取名為開平,於忽必烈稱帝時升為上都。至元三年(1266年),劉秉忠受命,在原金中都燕京城東北設計興建新的都城(即後來的大都),並修建宗廟宮室。

劉秉忠曾兩次跟隨忽必烈征伐大理,1253年和1254年,兩次征伐戰中,都勸說忽必烈不要妄殺一人,在1259年出征南宋時,更是對忽必烈說「王者之神武不殺」,故破城後未妄加屠戮一人。

1260年,劉秉忠建議忽必烈更改年號為「中統」,意為「中原正統」,《中統建元詔》——稽列聖之洪規,講前代之定製,建元表歲,示人君萬世之傳;紀時書王,見天下一家之義。

至元八年,秉忠上書忽必烈,建議根據《易經》中「大哉乾元」,將政權名為「大元」,同時他向忽必烈進言「治亂之道,系乎天而由乎人」、「以馬上取天下,不可以馬上治」,更成為經典,主張參照漢人法律,改善法度、革除弊政。

此後,中華一統翻開了新的一頁,元朝的中外觀念是合一體內的中外為「中華一體」的觀念。絕大部分地區設行省、路、府、州、縣,變「蠻夷之鄉」為「內地」,即納入「中華一體」之中,中國包括中原、邊疆各民族在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