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胡同住了十年 日本建築師青山周平:我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持續更新

京報網 發佈 2022-11-03T13:28:55.486932+00:00

在北京最繁華的核心商圈CBD旁的郎園Vintage,聚集著一群懷揣夢想的創業者。在這裡,記者見到了日本青年建築師青山周平,他將工作室開設於此。

在北京最繁華的核心商圈CBD旁的郎園Vintage,聚集著一群懷揣夢想的創業者。在這裡,記者見到了日本青年建築師青山周平,他將工作室開設於此。他對記者講述了自己的北京故事:2005年從東京大學畢業後,他來到北京,從最開始當實習設計師到後來去清華大學讀博,又因參與眾多胡同改造項目而小有名氣,現在開設了個人工作室承接了很多國內著名的設計項目……17年來,北京幫助了青山成長,青山也見證了北京的發展變遷。

「我在北京的胡同住了十年,為後來我的建築設計提供了很多經驗和靈感。三年前,我搬到了CBD,作為城市規劃的觀察者,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持續更新。」

來北京工作前,青山有過兩次與中國短暫「接觸」的經歷,分別在1994年和2001年。1994年,14歲的青山隨學校第一次來中國,去了北京、西安等城市。談起第一次的感受,他表示「淡淡的茉莉花香、城市的煙火氣以及大尺寸的建築」刻入了他的記憶。2001年,正在讀大學的青山休學一年背包旅行來到中國,從上海往西沿著絲綢之路走,到過新疆和西藏,這次他深刻感受到中國人文和自然環境的多樣性。

2005年,青山第三次來中國,「北京當時正在準備奧運會,鳥巢、央視大樓、國家大劇院等項目方案陸續發布,全球最優秀的作品和設計師都在這裡出現了。」在北京實習半年後,青山開始慎重地考慮去留。「當時我的同學選擇去歐美工作的比較多,或者留在日本,來中國的其實很少。我選擇留在北京,是覺得這個城市很年輕。」青山說,「這半年我接觸的甲方多是年輕人,他們想要新鮮的沒見過的東西,這跟日本的保守風格很不一樣,我當時也很年輕,覺得這個地方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

出於「想體驗不一樣的生活方式」的原因,青山搬到了北京胡同,一住就是十年。「和在書本上的胡同很不一樣的是,我實際體驗到的是一種北京特有的生活模式。」青山描述他的胡同生活「互動性很高」,「大家共享一個院子,鄰居們在院子裡洗漱吃飯喝茶聊天,有時候鄰居家的小孩兒跑到我的家裡轉一圈又出去了,有時候下雨鄰居會把我的衣服收了晚上再送給我……這些細節讓我體會到房子很小,但是家可以很大。」

胡同的生活經歷對青山日後的設計理念和風格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覺得現在的年輕人很多都面臨「房子很小」的問題,但是通過他的設計,他希望讓他們擁有「很大的家」。「其實從設計中也可以感受到北京、中國的時代變化,我剛來時幾乎沒有胡同改造項目,近年來越來越多。因為隨著社會發展,民眾特別是年輕一代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他們希望在房子裡實現儘可能多的功能,這也是設計師的『時代使命』吧。」

從設計師的角度,青山認為城市最重要的是多樣性,「我覺得城市應該有本地人也有外地人,有年輕人也有老人小孩,有有錢的也有沒錢的,有學生也有創業者……不同的人都可以找到適合他們的生活空間,然後他們在這個城市能找到自己舒服的生活的狀態,這種城市是好的。」在青山看來,北京是具備這種多樣性的城市,他認為北京特別難得的是做到了持續性和整體性的城市規劃。「北京我最喜歡的地方就是景山公園,從景山上看,二環內多是坡頂的傳統建築,還有很多樹,高樓基本出現在二環之外。與日本的經濟驅動型城市規劃不同,明顯可以感覺到北京具有延續性的中軸線城市規劃,例如2008年奧運會時,也是延續了中軸線的規劃布局。」

三年前,青山周平搬離胡同,住到了CBD附近,時至今日,他仍然覺得北京是個「年輕的城市」,因為她還在持續更新中。「CBD的全稱是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即中央商務區,設計理念是將辦公和購物休閒這些功能集中在一個區域,作為一個高效的應用場景。但是隨著時代和需求的變化,比如網購衝擊實體購物、虛擬場景的普遍使用等,以我的理解,未來的城市要承擔的任務和功能應該和網際網路不能解決的問題有關。」青山周平觀察,現在的CBD周邊公園在增多、體育休閒場景在增多,未來將有更多的變化,「我想作為一名城市規劃的觀察者,見證這些變化。」

(原標題:我見證著這座城市的持續更新)

來源:北京日報 記者 吳娜

流程編輯:u028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