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湯滅夏這麼大功績,為何甲骨文沒記載?考古揭示夏朝本不叫夏

陋室文史 發佈 2022-11-04T00:10:05.059119+00:00

歷史上每個朝代最為人所熟知的君主大多都是開國之君,他們大多是人中龍鳳,天命之子,擁有著極強的能力,勵精圖治多年,才能推翻了前朝的統治,為後世子孫贏得天下。

歷史上每個朝代最為人所熟知的君主大多都是開國之君,他們大多是人中龍鳳,天命之子,擁有著極強的能力,勵精圖治多年,才能推翻了前朝的統治,為後世子孫贏得天下。

為了標榜自己的功績,這些君主都會將自己推滅前朝建新朝的過程詳細地記載在史書上。

例如,《漢書》記載漢高祖劉邦斬白蛇起義,任賢舉能,擊敗項羽,統一天下;《明史》記載明太祖朱元璋起於微末,南征北戰多年,驅逐元朝蒙古人,擊敗諸多對手,重建漢人江山……

在歷史上卻有這麼一位特殊的開國君主商湯,也就是商朝的先祖,他推翻了夏朝,建立了商朝的數百年江山。

可這件巨大的功績居然沒有被記錄在甲骨文上,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是商朝沒有記載歷史的習慣嗎?其實不然,考古揭示夏朝本不叫夏。

商湯滅夏

夏啟建立夏朝之後,「公天下」變為了「家天下」,社會結構更加的穩定,部落的發展也更加迅速,夏朝興盛了很長一段時間。不過數百年後,夏朝也無法避免地走向了衰落,末代君主夏桀的暴戾恣睢更是將其推向了末路。

在夏朝衰落的同時,一個強盛的部落正在悄然興起,它的名字叫「商」,牛馬成群,糧食成堆,族人也驍勇善戰,無論是軍事還是經濟方面都遠勝於夏朝。

商部落的首領湯是一位野心勃勃而又賢德有才的民主,他對昏庸無能又殘忍暴力的夏桀十分不滿,一心要讓商部落取代夏朝,成為這天下的主人。

不過爛船還有三斤釘,夏朝雖然已經衰弱,但還有不少的盟友和軍隊,一時之間,湯也不敢輕舉妄動。為了試探夏朝最後的實力,商湯採用了伊尹的建議,暫時停掉了對夏朝的上供。

雖然商部落的實力早就名聞天下,但是名義上它還是夏朝的屬臣,未經允許停掉上供無疑是極為不敬的挑釁行為,夏桀被氣得七竅生煙。

夏桀雖然貪圖享樂,天天都躲在後宮和愛聽裂帛之聲的寵妃妹喜撕綢緞玩,但是對於屬臣的反叛他還是十分在意的,畢竟他的榮華富貴都繫於夏朝之上。

如果夏朝倒了,那他的下場也絕對不會好。他立刻就召來了九夷之師,準備征討商部落。湯見此便知還不是動手的機會,趕忙派人去向夏桀致歉並恢復了上供,夏桀對此十分滿意,直接解散了九夷之師,又躲回了後宮之中享樂。

此事之後,他自認為權威傳遍天下,對屬下的百姓越發的殘酷,強征暴裂,大興土木,弄得民不聊生。這種情景讓湯認定夏朝的統治已經走向了末路,他再次停掉了對,夏朝的上供,惱怒的夏桀又去徵召九夷之師。

只不過此時他早已民心盡喪眾叛親離,連九夷之師都不肯相助,其他的部落就更不用說了,紛紛視他的命令為無物。

夏朝的國力已經衰退到了極點,又沒有其他部落的相助,夏桀就這麼成為了俎上魚肉。湯率領商部落的大軍一路如入無人之境,打到了夏朝的都城,將夏桀流放到窮鄉僻壤,自己登基做了皇帝,自此商朝走上了歷史舞台。

竟無記載

商湯滅夏與武王伐紂一樣,都是諸侯不滿君主殘暴的統治,率領正義之師推翻暴政,從而建立一個嶄新的朝代。

然而,兩者之間也有不同,武王伐紂歷來都是史學家們討論的熱點,史學記載五花八門,堪稱是家喻戶曉,但商湯滅夏可就乏人問津,甚至是名不經傳了。

商湯滅下這樣大的功績竟無多少歷史記載,也算是十分奇怪了。史學家們本以為這是因為商朝時期的史學記載發展得還不完善,但是後來發現的甲骨文推翻了他們的論斷,甲骨文中有著大量的史學記載,關於商湯滅夏的功績,卻沒有提及。

有不少人懷疑,這是因為時代太過遙遠,我們挖掘的甲骨文並沒有關於商朝前期君王的記載。但這個想法是經不起推敲的。

甲骨文雖然存世不多,可是根據現有的甲骨文翻譯,考古學家們就考證出了包括商湯在內的商朝歷代大王的功績,唯獨沒有商湯滅夏。

開國之君推翻前朝的功績向來被各個朝代大書特書,商湯滅夏在甲骨文記載中卻提及,這是怎麼回事呢?

難道這件事並沒有發生過,我們所知道的一切,不過是後世的穿鑿附會嗎?其實不然,這其中真正的原因或許是商湯的確滅了夏,但夏又不是那個夏。

夏不叫夏

這個問題困擾了不少的考古學家,為了解開謎團,他們對商朝和夏朝的文物進行了一系列系列的研究,終於從一些圖形文字中找到了蛛絲馬跡。

清華大學曾出土過一批戰國竹簡,詳細記載了商湯的丞相伊尹的事跡。伊尹堪稱是商湯的最大幫手。但令人驚訝的是,這篇文章從頭至尾都沒有提過夏朝。

伊尹協助商湯所滅的乃是一個名叫「西邑」的國家:「尹念天之敗西邑夏」,「自西翦西邑,戡其有夏」。我們可以輕易得出結論,在商湯滅夏的那個時代,夏朝可能並不叫夏朝而叫西邑,所以後人才會找不到甲骨文上關於商湯滅夏的記載。

自始至終,商湯滅的都是西邑,甲骨文上記載的也只會是商湯滅西邑,與夏朝無關。除了西邑這個名稱之外,夏朝似乎還有另外一個稱呼——禹。

春秋時代的青銅文物叔夷鐘上有這麼一段銘文:「隙成唐,又嚴在帝所,溥受天命,刪伐夏司,敗厥靈師,以少臣惟輔,咸有九州,處禹之堵。」為了表明對先祖的尊敬,夏朝很可能是用大禹的名字作為國號的。

在周朝之前,中國還處於奴隸制社會,沒有系統的文明,各部落之間的語言文字甚至是叫法都無法統一,這也就導致後世對這段時間的記載並沒有那麼的貼近當時的史實。

比如夏不是夏,殷商不是殷商……不過這也無傷大雅,歷史篩選出來的更詳細方便的叫法總是不錯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