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中,祁王原型到底怎樣的結局?很慘,但留下一千古奇書

陋室文史 發佈 2022-11-04T01:15:48.447921+00:00

朱棣長期征戰蒙元,朝政事務都交予身為儲君的朱高熾,可以說朱高熾是永樂朝國家政策的實際制定人和執行人。

公元1424年七月十八日,被稱為「馬背上的皇帝」的明成祖朱棣,因常年征戰而積勞成疾,在第五次北征蒙古的回京途中,突然病逝於榆木川。

八月,朱高熾正式登基,此時距離他被冊立為皇太子已經過去整整二十年。朱棣長期征戰蒙元,朝政事務都交予身為儲君的朱高熾,可以說朱高熾是永樂朝國家政策的實際制定人和執行人。

朱高熾曾以一萬兵力阻擋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以「仁」為廟號的朱高熾是一個被歷史和世人低估的皇帝,他在位時間雖然僅僅上個月,其功績亦不輸旁人,但他最為人熟知的就是300斤的體重。

太子仁德,眾望所歸

據載,自幼喜靜的朱高熾體弱且肥胖,以致於患上足疾行動不便,需要兩名太監攙扶才能走路,甚至他毫無預警地猝死於欽安殿都被認為與嚴重的肥胖症有關。

歷史上,身材能與朱高熾一較高下的大概就是南朝梁的昭明太子蕭統。梁是南朝的第三個朝代,由出身蘭陵簫氏,時任南齊雍州刺史的簫衍建立。

蕭統是梁武帝簫衍的長子,出生於公元501年的他不足兩歲就被冊立為太子。蕭統與朱高熾一樣天性慈孝聰慧,才華橫溢的他長相十分俊朗,儀態優美端方,但據說腰圍長達一米。

蕭統儘管身材豐碩,但無礙於被稱讚為史上最完美的太子。現今湖北的襄陽古城中央,聳立著一座氣勢恢宏的樓台,此樓台名為「昭明台」,正是為紀念愛民如子的昭明太子而建的。

公元520年,京中的糧價因梁軍北伐幾度上漲,蕭統便命令東宮上下節衣縮食救濟京中難民。一旦遇到大雪紛飛的惡劣天氣,蕭統都要派心腹到民間去賑濟貧民。

十二歲那年,蕭統看廷尉官員辦案,發現辦案文書上的罪犯未有大過卻刑罰過重,便親自判處杖責五十以示薄懲,但遇上誣告他人誘騙的惡性案件,蕭統果斷判罰犯人去服冶鑄勞役10年。

蕭統愛民如子但亦明辨是非,他作為儲君之優秀不僅深得梁武帝的認可,還贏得朝野上下一片讚譽。這位賢能仁德的昭明太子,正是《琅琊榜》中王的原型。

小人誣陷,悲情離世

劇中的王德高望重,備受眾人擁戴,是優秀到令親生父親都忌憚不已的人。懷璧其罪,正是梁帝對王的這份猜忌,成為心懷不軌的謝玉和夏江謀取私利剷除異己的利刃。

祁王被安上謀逆的罪名,祁王府除庭生外的男丁俱死,女眷全被沒入掖幽庭。儘管半朝文武為祁王求情作保,被殺的人仍是一批接著一批,但凡與祈王有所牽連的,幾乎都不得善終。

小人讒言猶如潰堤蟻穴,梁武帝也認為蕭統是自己最出色的兒子,只可惜父子間的融洽終究因小人作祟而橫生嫌隙。

公元526年,蕭統的生母丁貴嬪身染重疾,蕭統衣不解帶侍奉左右,伺候丁貴嬪用飯和吃藥。同年十一月,丁貴嬪病逝,悲不自勝的蕭統食不下咽,身體急劇消瘦下來,腰圍只剩原來的一半。

蕭統為丁貴嬪精挑細選一塊風水吉地修建陵寢,臨近動工之時,一地主請梁武帝的近身太監俞三副幫忙,將手中的一塊地高價賣給蕭統,並許諾事成之後俞三副可得其中的三分之一錢作為報酬。

俞三副在梁武帝面前極力誇讚新墓址的風水,不僅能讓梁武帝福壽連綿,還可保國運昌隆,絕非太子所選的可比。一番巧舌如簧過後,梁武帝下詔強命蕭統將丁貴嬪葬入新墓地。

丁貴嬪下葬後不久,一道士則認為新墓地對太子不利,恐有折壽的風險,唯有將臘鵝及祭品埋入墓地的長子之位,方能破解此劫。信以為真的蕭統依言照辦,卻不想遭人背後捅刀。

失去蕭統信任的太監鮑邈之趁梁武帝深感身體不適時,誣陷蕭統意圖謀反,使用巫蠱之術詛咒梁武帝,致其身體每況愈下。

梁武帝命人挖開丁貴嬪墓前的長子之位,果然發現厭禱之物。大怒的梁武帝本欲徹查此事,但大臣勸諫事關太子不宜深究,梁武帝最終殺道士了事,得知此事的蕭統「終身慚憤,不能自明」。

公元531年三月,蕭統泛舟散心卻不慎落水,被水中植物刺破了腿,血流如注。蕭統原以為並無大礙,但隨後傷口腫脹,直到四月已是臥病在床神志不清,沒多久便離世,年僅31歲。

史書記載,蕭統之死令朝野震愕又惋惜,京師男女老少皆為太子悲泣不止。在蕭統仁德之名下,無論是另立一個人為儲君,梁國上下都無法接受,替補的蕭崗因此倍受質疑。

文人太子,留千古奇書

《琅琊榜》裡的王英姿飛揚,能力卓著且德才兼備,是劇中人物心目中的賢王。歷史上的蕭統同樣是不可多得的文人太子,他在文學方面的成就不容小覷。

蕭統自三歲起開始學習《孝經》和《論語》,五歲便熟讀儒家經典且見解獨到,出口成章,八歲就在壽安殿講解《孝經》,令大臣們都讚嘆不已。

南朝梁全國上下皆信仰佛教,偏偏天竺國傳入的《金剛經》晦澀難懂,蕭統將此經劃分為32章節,每個章節都附上言簡意賅的小標題,令冗長晦澀的佛經清晰易讀。

蕭統的博學多才是因為他喜好拜讀經典,常與有識之士討論詩詞歌賦與文史典籍,而真正令蕭統名垂青史的是《昭明文選》。

蕭統廣招文學之士,將先秦至南梁近800年間130多位名家的著名作品編纂成集,共計七百餘篇,其中包括楚辭、漢賦與六朝駢文中的精品名作。

唐朝取士規定士子必須精通《昭明文選》,唐朝著名詩人杜甫也從小教導兒子要精讀此書,勤學上進。《昭明文選》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詩文總集,對後世文人影響極巨,被視為文學的教科書,流傳千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