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蘇、項燕作為大澤鄉起義旗幟的歷史啟示

陋室文史 發佈 2022-11-04T01:26:49.455729+00:00

中國封建社會歷經兩千餘年,朝代興衰司空見慣,正如古人所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任何一個封建君主統治下的朝代最終都會由興盛轉入衰敗。

中國封建社會歷經兩千餘年,朝代興衰司空見慣,正如古人所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任何一個封建君主統治下的朝代最終都會由興盛轉入衰敗。

歷朝歷代總是處於不同的原因走入衰敗的趨勢,但是政局傾塌的原因卻是大同小異。正所謂「興,百姓苦,亡,百姓苦。」勞動人民從古至今都是社會中最為龐大的一個群體,也是封建社會統治之下逆來順受的一個族群。

對於他們來說,天下究竟握在誰手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能夠吃飽穿暖。如果統治階級不能讓人民順遂安穩,人民就會群起而攻之,所以「農民起義」一直是古代封建社會變革的主流原因。

最早的農民起義發生在秦朝末期,陳勝吳廣以扶蘇和項燕為旗幟,拉開了推翻秦朝統治的序幕,留給後人無盡的歷史啟示。

一、扶蘇、項燕二人的正義性

1.秦朝之公子扶蘇

公子扶蘇乃是秦始皇的長子,為人寬厚愛民,對於秦始皇的統一六國之後採取的一系列暴力措施持反對態度。除此之外,在政治上也非常有遠見嗎,他強調以民為本,對秦始皇坑殺學生的殘忍行為表示反對,並且多次直言勸諫秦始皇。

重要的一點是,扶蘇強調以仁德為約束,在適當的法律基礎之上治理秦國。但是在這一點上和秦始皇所主張的法家思想產生了衝突,最終扶蘇被秦始皇遠派至上郡擔任駐守邊疆,抵禦匈奴的任務。

秦始皇則繼續在朝中堅持他的嚴刑峻法和徭役重稅,對百姓的大量徵兵和壓迫導致社會矛盾不斷尖銳,而人民之所以選擇隱忍是看重工資扶蘇的為人,按照嫡長子繼承的川傳統,秦始皇百年之後,將由仁君扶蘇繼承王位。

事情並沒有向這個方向發展,扶蘇被外派之後,秦始皇外出遊歷之時病危去世。次子胡亥勾結李斯等人篡改遺詔,逼迫扶蘇自盡,隨後由胡亥繼承大位,相比於秦始皇,秦二世更加殘暴,所以引起了公憤,最終引發了農民起義。

2.周王室之後裔項燕

相比於公子扶蘇,項燕事件發生得更早。那時的戰國七雄並立,相互之間征戰不斷,而當時的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已經成為最富強的國家,很快開始了一統六國的計劃,而項燕所在的楚國,就是秦國首要征討的目標。

224年,秦王嬴政集結重兵六十餘萬進攻楚國,以名將王翦為統帥,大軍浩浩蕩蕩向楚國開進,楚國在七個國家之中戰力還算不錯,所以決定正面對付秦國,以項燕為主將,準備與秦國決一死戰。

老將王翦知道項燕的厲害之處,而秦國又是跋山涉水遠赴於此,所以選擇堅守不出,穩固防禦。最終楚國國君決定放棄與秦國的對峙,但就在楚國撤兵之際,王翦貿然出擊最終楚國大敗,楚國大量土地被侵占,大將項燕自殺。

3.扶蘇,項燕的旗號

在秦朝末年,秦二世暴政最終引發了農民起義,大喊「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其實是以扶蘇項燕為口號,因為這樣更能引起天下百姓的認可。扶蘇作為嫡長子本應繼承大秦的江山,而如今被胡亥陷害之後奪去了皇位。

在這種統治下的人民依舊要遭受高壓政策,相比之下,反抗秦朝暴力統治的公子扶蘇往往更加具有社會影響力,更能獲得人民的支持,所以他們更願意相信陳勝吳廣自詡的扶蘇軍隊,願意推翻二世,擁立公子扶蘇為天下之主。

而項燕作為早年就反抗秦朝而殺身成仁的英雄豪傑,就更加是人民心中的一盞明燈,可以說是起兵聚義之人的精神領袖,當然,陳勝吳廣之舉作為後世農民起義的楷模,也給了後人歷史性的啟示。

二、起義大旗的歷史性啟示

1.戰爭的正義性

首先,以扶蘇和項燕這兩位正義性的形象為旗幟,充分說明了秦朝戰爭的非正義性,啟示不只是從秦末的陳勝吳廣起義,早在戰國時期七雄並立之時,秦國對其他六國的戰爭就屬於非正義性的存在。

因為秦國在完成商鞅變法之後,便開始了兼併戰爭,這次戰爭對秦國來說,目的在於統一全國,實現自己的宏圖大願,而對於其他六國的人來說,那就是讓自己國破家亡的非正義性戰爭。

在秦國進行統一戰爭的過程中,戰爭對人民帶去了深重的苦難,比如秦國派白起攻打趙國,長期的兩軍對壘雖然在前期沒有造成死亡,但是在趙國破城之後,原來與秦王有仇恨的人全都被處死,趙都城邯鄲的人有四十萬被坑殺。

即使秦國在後來完成了統一,社會上也存在許多當年六國之中僥倖逃脫的貴族和人民,他們不甘心為秦之臣民,也不甘心接受秦朝這樣的統治,所以需要一個正義性的形象來結束秦非正義戰爭所獲得的天下。

所以當陳勝吳廣用這兩個正義形象舉義的時候,天下有很多人相信,和也給後人以啟示,要想讓自己的起義獲得人民的支持,就必須在適當的時候讓人民認可戰爭的正義性,比如後來漢高祖劉邦的農民起義就是「伐無道,誅暴秦」的正義戰爭。

而後東漢末年的動亂又是以「維護大漢朝綱」為諸侯並起的藉口。此後,李淵以維護大隋統治強調了自己起兵的正義性,朱元璋也是以還漢人江山起兵反元,將自己起兵放在正義的一方。

2.多方聯合的階級合作性

陳勝吳廣的起義雖然有這兩個正義形象作為旗幟,但是最終並未獲得成功,這也能給予我們啟示,說明陳勝吳廣之所以起義失敗,是因為這是天下回歸一統的第一次起義,在階級上涵蓋範圍並不是很廣,失敗的最直接原因,是因為階級單一。

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僅靠農民的力量是無法真正豎起起義的旗幟的,所以這場起義最終失敗了,而要想真正意義上實現起義,就必須將社會的多個階級聯合。

比如在後續推翻秦朝的項羽劉邦起義之中,項羽乃是出自豪門大家,除了自己的才華之外手中也是緊握兵權。而劉邦雖說是出身亭長,也算是秦朝的官員,所以最終獲得了成功,這就說明了多方階級合作的重要性。

一場起義的成功並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成功,除了農民階級的支持之外,還需要其他階級的號召力,比如北宋太祖趙匡胤的皇帝位置,就是手下官僚階級和將領的支持,和農民的關係並不大。

此外,三國亂世之中曹丕奪得皇位,也是官僚階級的支持。

另外,早年西周武王之所以能推翻商紂王的暴力統治,朝中士大夫階層的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官僚階層對農民起義的參與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整個農民軍隊的封建化,這也是多階層合作的真正意義所在。

所以說,多數農民起義軍隊之所以獲得最後的成功,從來一個階級單打獨鬥,而是多個階級之間的相互合作,這種階級合作能夠促進整個起義軍的封建化,也是給後人最好的啟示。

3.王朝正統與反對暴力

扶蘇項燕旗幟給予後人的又一大重要啟示就是對暴力統治的反對和王朝的正統性認可,自陳勝吳廣開闢起義的先河之後,後續社會開始長期出現反秦的氛圍,啟示可以說是反對統治者暴露治理國家的不當行為。

是扶蘇和項燕的形象讓後人有了判斷正義的標準,而陳勝吳廣的做法讓後人有了以起義反對暴力統治的勇氣,隋煬帝的暴政由唐高祖李淵來推翻,元末的暴政由朱元璋來推翻,除此之外,二人的這次舉義也讓後人認識到了正統的重要性。

因為陳勝在舉義之後雖然也稱王建立政權,但是並不被人民所承認,只因為暴力統治的秦朝還存在著,這就讓人們形成了一種正統繼承觀念。

所謂正統繼承,早從夏朝開始,商王滅夏,再到周王滅商再到戰國之後歸於秦,滅秦之後建立漢,這才是真正的正統傳承,而不是陳勝吳廣那種沒有推翻秦朝就自詡的政權,這是得不到歷史承認的。

三國時期,只將滅漢的魏國視為正統,而蜀國,吳國都不在其行列,此後的五代十國,只有將推翻晉朝統治的政權算作正統,而後的隋唐送元明清,無不是以這種正統的方式得到承認的。

總結

以扶蘇和項燕為旗幟的陳勝吳廣起義,給了後世許多的歷史啟示,首先是戰爭的正義性,其次是強調了多階級合作的重要性。另外最重要一點,是起義戰爭多是反對暴力統治。此外,王朝正統的性質是被天下人承認和支持的關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