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清幾次將朝鮮製得服服帖帖,為什麼不直接將其納入中國版圖?

陋室文史 發佈 2022-11-04T01:30:08.582965+00:00

在中國古代,由於各種力量相互對抗,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中原大地都是處於群雄割據的狀態。在清朝歷史上卻發生了例外,那時清朝曾經將朝鮮打得服服帖帖,皇太極卻並沒有將其納入中國版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中國古代,由於各種力量相互對抗,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前,中原大地都是處於群雄割據的狀態。直到秦朝這個大一統王朝建立以後,人們才有了統一的國家概念。

封建帝制的確立更加深了人們腦海中的這種印象,雖然之後的兩千多年朝代不斷更替,但是大一統的思想已經成為了人們心中的共識。當一個王朝興起的時候,對外用兵擴大版圖是必經之路。

在清朝歷史上卻發生了例外,那時清朝曾經將朝鮮打得服服帖帖,皇太極卻並沒有將其納入中國版圖,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丁卯之役

要想弄清楚皇太極為什麼不把朝鮮納入國家版圖,我們先要來看一看這幾次對朝鮮的戰爭究竟發生了什麼?

滿清歷史上一共有兩次大規模的對朝鮮用兵,第一次是1627年的丁卯之役,這次戰爭以滿清的壓倒性勝利作為結束。

背景是在明朝逐漸式微的時候,北方的建州女真開始崛起,在努爾哈赤的帶領下,後金的勢頭非常猛,一時間憑藉無敵的騎兵威脅到了明朝的遼東地區。

為了對抗努爾哈赤,明熹宗朱由校先後進行了多次軍事活動,其中毛文龍所部占據的位置最為重要。努爾哈赤要想威脅到明朝版圖,最直接的辦法就是入關,但是此舉要直面明朝軍隊。

對於依靠騎兵的後金來說不是明智之舉,因此努爾哈赤想出了一個辦法那就是繞過山海關,從海上進行入侵。後金的海上部隊堪稱厲害,他們從旅順出發,一路達到了鎮江,妄想直接拿下南京作為後金在明朝橋頭堡。

還好鄭成功帶兵出征,其卓越的海上指揮作戰本領發揮了巨大作用,後金大敗。毛文龍在此戰中立了大功,他帶領一百多士兵阻擊了上千敵人,戰爭過後,毛文龍就加官進爵,開始了他在遼東的經營,並且占據了要地東江鎮。

努爾哈赤死後,皇太極成為了首領,他認為毛文龍不除不行,於是聯合了朝鮮一同攻打。雖然朝鮮此時是明朝的附屬國,但當時的朝鮮皇帝李倧認為毛文龍必敗,也不想得罪後金,於是答應了皇太極的要求。

沒想到的是,明軍的戰鬥力實在是強悍,加上毛文龍在東江經營許久,後金大軍狂攻數日竟然毫無起色,眼見後勤補給已經短缺,主帥阿敏認為要是繼續耗下去也許會吃敗仗,於是撤退。

可作為遊牧民族,自然不能空手而歸,後金部隊在返回的途中就拿朝鮮開刀了,短時間內,朝鮮的首都王京已經岌岌可危,朝鮮皇帝逃到遼東,請求朱由校的幫忙。

熹宗原諒了李倧的過錯,讓毛文龍進入朝鮮作戰,最後打跑了阿敏,解救了朝鮮。因此這場仗是三方的混戰,後金在和朝鮮的戰爭中勝利了,於是強迫朝鮮與之互市,這讓後金的經濟得到了保障,也為他們最後攻打明朝奠定了基礎。

丙子胡亂

崇禎九年,皇太極在盛京稱帝,國號大清,有了之前的丁卯之役,朝鮮雖然仇視滿清,但是表面上還是與之互通有無,畢竟打不過啊,只能屈居人下。

可是滿清不這麼想,特別是皇太極稱帝之後,他第一時間通知了朝鮮,讓朝鮮臣服於自己,這引發了朝鮮內部極大憤怒,上下臣民對滿清的恨洶湧般地爆發了出來。

仁祖皇帝更是怒斥滿清使臣,表示不可能接受任何條件,朝鮮乃是明朝的附屬國,國號也是承襲於明朝,怎麼可能與滿清混為一談呢?

使臣只能把話帶到了盛京,聽聞朝鮮的態度之後,剛剛稱帝的皇太極認為必須通過一場大勝來彰顯自己皇帝的威儀。於是皇太極率十萬大軍御駕親征朝鮮,朝鮮的軍隊聊勝於無,整個國家都沒有什麼國防設施。

短短十二天之後,皇太極的大軍就已經在朝鮮首都王京駐紮了。沒想到仁祖皇帝這次十分硬氣,不僅沒有丁卯之役時的畏懼,還在朝中主戰派大臣們的支持下對滿清用兵。

他提前把家眷送到了江華島避難,一邊等待援軍,一邊派出使臣與皇太極議和。可清軍的大炮已然安置在山頭,只需皇太極一聲令下,無數枚炮彈就會飛向朝鮮皇宮。

兵臨城下,全國老百姓的生命就在仁祖皇帝的一念之間,他只能徒步來到皇太極的大營請求原諒,並且答應了皇太極的所有要求,不僅去除了明朝的年號,還對大清俯首稱臣,同時為了牢牢掌控朝鮮,皇太極還要走了兩個皇室成員當做人質。

有人可能會問,朝鮮既然是明朝的附屬國,為何在面對朝鮮被入侵的時候不救援呢?因為此時的明朝已經自顧不暇了,闖王李自成的大軍已經打到了滁州,山西、河南又爆發了大饑荒。

遼東的軍費不能斷,國內鎮壓起義也要用錢,賑災更是一筆大數目,賦稅也收不上來,朝鮮是真的顧不上了。

為何不收進版圖?

從上面的歷史介紹可以看出,滿清兩次對朝鮮用兵,幾乎都可以滅了朝鮮全國,可大清統治者為什麼沒有將其納入版圖呢?

因為第一次的丁卯之役,明朝的實力還是強勁的,後金有心吃下朝鮮,但真的做不到;第二次的丙子之亂,實際上是皇太極的一次威懾征服,根本沒有想過真正打下朝鮮,只是希望朝鮮作為附屬國而已。

一直到明朝覆滅,清兵入關,滿清正式成為中原霸主之後,朝鮮也一直是附屬國,每年歲貢,並沒有成為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因為沒有必要,要知道一塊土地並不是打下來這麼簡單,還要人駐紮,還要經營。

朝鮮的地理位置註定了冬天極寒,零下四十多度都是常態,要想把這塊地變成江南何其困難!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大清朝兩百多年的歷史,從順治皇帝到乾隆皇帝,幾乎清朝最強盛的時期,國內也時有動亂發生,邊疆問題、起義問題頻發。

處理這些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如果把朝鮮納入版圖,日本必定會是一個大威脅,這會耗費更多的軍費,對清朝來說是沒有益處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