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德約受委屈的年終入圍政策是怎麼出台的?從ITF和ATP的恩怨說起

網球之家 發佈 2022-11-04T14:10:42.646293+00:00

尤其是該事件製造者英國一哥諾里的那句「我不知道這是否是以前的規則,但這似乎不公平」,更是將德約提前入圍年終總決賽這件事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使得很多人都想知道,德約憑藉大滿貫冠軍獲得的這個優待政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離都靈ATP年終總決賽開賽時間日益臨近之際,誰也沒有想到塞爾維亞天王德約因為溫網冠軍、排名在前二十之內提前入圍年終總決賽的事情,竟然會在這個時間節點引發這麼大的爭議。



尤其是該事件製造者英國一哥諾里的那句「我不知道這是否是以前的規則,但這似乎不公平」,更是將德約提前入圍年終總決賽這件事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使得很多人都想知道,德約憑藉大滿貫冠軍獲得的這個優待政策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這件事得從ITF和ATP的陳年利益恩怨糾紛開始說起!



都說網球是門生意,這一點從ITF和ATP當初為了聚攏賽事人氣、吸引更多的人對各自組織的網球賽事予以關注、以期從中獲得更可觀的收益就能看得出來。


1990年當ATP接手大師賽後,取而代之的是ATP世界巡迴錦標賽。為了和ATP展開全面競爭,ITF經過精心策劃,迅速立項並啟動了一個叫做大滿貫杯的網球賽事,這站賽事的特殊之處在於,參賽球員全部來自於四大滿貫表現最好的16位球員。


雖然ITF此舉的目的,是為了讓球迷們和觀眾看到更多的網壇大牌球星,但是對於ATP而言,顯然讓他們意識到了某種危機,認為ITF的大滿貫杯是有意針對ATP世界巡迴錦標賽,想搶走賽事的關注度和人氣,以此達到重挫自己的目的。



認定ITF存有這樣不良動機的ATP並沒有選擇沉默,很快針對ITF的大滿貫杯祭出了三個殺手鐧:一、公開表示不承認大滿貫杯賽事;二、取消參加大滿貫杯球員的積分;三、拒不認可該項賽事的冠軍。


ATP的的這三大手段,瞬間讓大滿貫杯變成了一項沒有積分、冠軍似乎也形同虛設的賽事。這樣雷霆報復ITF的方式,令當時的媒體和輿論一片譁然。



對於ATP對大滿貫杯賽事的各種制約,ITF並沒有選擇退讓,一直按部就班地舉行著,使得ITF和ATP的這起恩怨糾纏從1990年一直延續到了1999年,整個過程長達整整十年,也讓外界看盡了這部網壇的利益鬥爭大戲。


1999年12月,離千禧年近在眼前時, ITF和ATP可能也意識到了這樣斗下去,讓外界詬病不說,對彼此的發展也沒什麼好處,雙方在握手言和的同時,兩大網球機構更是做出了一個十分驚人的決定,把大滿貫杯和ATP世界巡迴錦標賽進行了合併,這就是現在大家所熟知的ATP年終總決賽。



兩大賽事進行合併,代表ITF和ATP的十年恩恩怨怨就此劃上了句號,網壇發展也迎來了新氣象。


從2000年開始,兩大機構經過商議,在當年的ATP年終總決賽入圍規則里加上了這麼一條,「如果當年贏得大滿貫冠軍的一位球員在年末的冠軍積分沒有進入前八,只要在前二十就可以憑大滿貫冠軍身份拿到參賽資格。」


那麼按照這個優待政策,德約因為今年的溫網冠軍和排名在前二十之內,提前入圍當然沒有任何問題,這就是為什麼諾里拿此說事,被很多人指責無理取鬧的原因。



其實,雖然這個優待當年大滿貫冠軍的政策由來已久,但是真正開始執行,包括德約這次在內,總共也就只有四次。


第一次是在2001年,那年拿到溫網冠軍的是德約現在的教練伊萬尼塞維奇。當時伊萬的冠軍積分在第13位,按照這個規則執行後,讓當時排名在第8位的哈斯成為了被淘汰者。



第二次是在2002年,這一年拿到大滿貫冠軍又符合條件的有兩人,分別是法網冠軍科斯塔和澳網冠軍托馬斯詹森。不過當時由於在冠軍積分排名方面,科斯塔位於第11,托馬斯詹森位於第14位,最終擠掉排名第8位亨曼的人是科斯塔,而托馬斯詹森則成了年終總決賽第一替補。



第三次發生在2009年,法網冠軍高迪奧以第10位的冠軍積分排名取代了排在第8位的網壇巨星阿加西,讓美國人成了第一替補。


從以上三次的執行規則來看,既然賽事方早有政策在先,並不是臨時拍腦袋決定的事情,那麼德約今年成為這一優待政策的受益者,當然合情合理,更是有據可查。



此外,既然前輩們可以享受這個早已經制訂的規則,那麼對於塞爾維亞天王德約而言,他當前手握今年的溫網冠軍獎盃自然也可以,否則這才是最大的不公平,只是沒想到塞爾維亞天王卻因此承受了這麼大的委屈!(來源:網球之家 作者:月亮河的星空)



了解更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