冕寧縣復興鎮建設村 加快打造攀西康養旅遊第一村

四川經濟網 發佈 2022-11-04T17:03:08.556606+00:00

10月29日,在涼山州建州70周年之際,由涼山州委宣傳部、四川經濟日報社聯合舉辦的全國經濟媒體暨四川省報紙副刊涼山採風活動一行走進位於大涼山深處的冕寧縣復興鎮建設村,探尋其豪氣和底氣,感受其發展巨變。

建設村村幹部向嘉賓們講述村子的發展故事

從「前有荒灘,後有荒山,有女不嫁峽口灣」的「窮窩村」到豪言打造攀西康養旅遊第一村,力爭2023年實現年產值3.5億元,這個村寨的豪氣和底氣緣何而來?

10月29日,在涼山州建州70周年之際,由涼山州委宣傳部、四川經濟日報社聯合舉辦的全國經濟媒體暨四川省報紙副刊涼山採風活動一行走進位於大涼山深處的冕寧縣復興鎮建設村,探尋其豪氣和底氣,感受其發展巨變。

汽車駛入建設村,「創天府旅遊名縣,推動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紅色標語格外顯眼。馬路兩邊,一邊是一大片碧波粼粼的魚塘,另一邊,一個現代風格的建築群正加緊建設,目前初具雛形。一條嶄新的木質棧道從馬路邊一直延伸到魚塘對岸。採風嘉賓們一下車,第一件事就是沿著棧道走上一圈,感受這座村寨的山水鄉愁與發展生機。

「這個魚塘叫『幸福魚塘』,去年投放了50多萬尾魚苗,上市後預計增加產值500萬元。建築群則是以田園牧歌度假酒店為主的田園牧歌綜合體,村民占股80%,村集體占股20%,明年投入使用後,將成為村里又一大經濟增長點。」村文書朱小虎說,近年來,乘著鄉村振興的東風,建設村隨著冕寧縣「旅遊+」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推動農文旅融合疊加發力,不斷提高發展能力,在新項目「大干快上」的同時,全村加快發展特色農業項目,已建成優質果蔬大棚3800畝,2022年農業特色產業收入突破1.5億元。

朱小虎介紹說,過去的建設村,群眾思想保守,生產結構單一,道路泥濘狹窄,住房一半都是茅草房,全村沒有一棟樓房。而現在的建設村,已呈現出「花爭艷果飄香,開小車住樓房,有女爭嫁建設郎」的新氣象,先後榮獲「國家級美麗宜居示範村莊」「四川省首批鄉村振興示範村」「全省集體經濟十強村」「四川百強名村」「國家3A級旅遊景區」等稱號,預計今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將達到4萬元以上。

「這樣的農民人均收入應該算是富足的水平了,你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嘉賓們問道。

「做好四篇文章,盤活資源促產村融合。」朱小虎說,在2020年「兩項改革」中,如今的建設村由原復興鎮建設村與林里鄉豐收村合併而成,兩個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差1.2萬元以上,是典型的強弱合併,其發展的關鍵在於資源的整合。

一是盤活撂荒地、集體建設用地、河灘地,發展果蔬,建成田園牧歌度假酒店,發展集觀光、採摘、休閒、娛樂為一體的生態旅遊業,預計2023年旅遊業年收入將達3000萬元以上。

二是將合併後閒置的村委會活動室等改建為農特產品倉儲室等租賃給企業經營;將水電路房屋等資產作為抵押用於銀行貸款,發展設施農業和鄉村旅遊,預計2022年村集體經濟收入將達到500萬元以上。

三是整合閒置資金,動員村民自願入股合作社,投資電站、砂石加工場,入股成立田園牧歌旅遊公司等。

四是突出黨建引領,將年輕黨員吸收進村集體班子和村集體經濟組織,引進農業職業經理人、經紀人,回引返鄉創業就業大學生、退伍軍人,扶持培養鄉村工匠、「田秀才」「土專家」等。

未來,建設村將在涼山州委、州政府的指導下,冕寧縣委、縣政府的規劃布局下,穩步推進鄉村振興,以「七大板塊」將紅色文化、農耕文化、水文化有機融入該村的山、水、田、林、路,使其成為名副其實的攀西康養旅遊第一村。

「以前總是在新聞里聽到涼山脫貧攻堅的動人故事,沒想到通過此次採風活動,竟然能在大山深處親眼看到建設村這樣年產值過億元的村莊,讓我深刻感受到了涼山農村所發生的巨大變化,其發展模式值得更多地方借鑑學習。」江西日報首席記者鄭榮林說道。

(四川經濟網記者 黃曉慶 李霽玥 胡智 陳國盼 喬薇)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