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倫敦街頭彈琴走紅的廣東博士:傳播家鄉的聲音是我的使命

南方都市報 發佈 2022-11-06T19:30:45.223952+00:00

一曲曲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旋律在英國倫敦街頭響起,在短視頻平台上獲得超百萬點讚。演奏者叫李勁鋒,博士畢業於劍橋大學,是一名來自廣東茂名的31歲小伙。

《我的中國心》《友情歲月》《葬花吟》《雨蝶》《萬里長城永不倒》……一曲曲中國人耳熟能詳的旋律在英國倫敦街頭響起,在短視頻平台上獲得超百萬點讚。

演奏者叫李勁鋒,博士畢業於劍橋大學,是一名來自廣東茂名的31歲小伙。今年2月,他曾應邀到倫敦市政廳演出,配合當晚的燈光秀,以一曲鋼琴獨奏《我的中國心》「點亮」倫敦的夜空。近日,李勁鋒在接受南都、N視頻記者採訪時介紹,他從6歲開始彈鋼琴,琴聲伴他走過了25個春秋。他告訴南都記者:「我的血液里流淌著家鄉和祖國的音樂,把家鄉和祖國的聲音傳播到天涯海角是我的使命。」

「在廣東時,我追看《外來媳婦本地郎》,經常看南方都市報,這些都是時刻流淌在我內心的鄉音。」李勁鋒說,把《外來媳婦本地郎》的音樂帶到海外,這是使命使然。

倫敦車站彈琴圈粉

李勁鋒6歲開始彈鋼琴,曾在多個比賽中獲獎。他在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工學專業本科畢業後赴英留學,並於2018年在英國劍橋大學液晶微波毫米波電子工程專業畢業,獲得博士學位。近年來,他在網絡平台上發布多個短視頻,演奏的《我的中國心》《我和我的祖國》和《海闊天空》等中國經典樂曲受到中外網友的歡迎,一時圈粉無數。

李勁鋒擅長用鋼琴即興編曲演奏中國經典樂曲,他認為彈琴和做研究一樣都應該「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創新」。他告訴南都記者,他的音樂靈感不拘泥於時間和地點,可能是在從實驗室回家的路上,可能是在出差的途中,隨心而走,即興發揮,一氣呵成,「這是一個非常自然的過程,人琴合一。」

從單純對鋼琴的熱愛,到以鋼琴為媒介傳播祖國的音樂,這個轉折點發生在5年前。一次路過倫敦國王十字車站,李勁鋒發現了鋼琴之於自己的另一種功能,「我突然感覺自己可以通過鋼琴自然地『說話』了。」

2017年夏天,還在劍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李勁鋒在出差時途經倫敦國王十字車站,在車站大廳發現一架鋼琴。在妻子郭鑫弈的鼓勵下,他即興演奏了《三生三世》和《向天再借五百年》。酣暢淋漓的音樂吸引了過往的行人,人們被琴聲吸引,駐足拍照。李勁鋒說,「《向天再借五百年》音調鏗鏘頓挫,感情充沛豪邁,琴聲中飽含一種堅韌不拔的氣概。」

南都記者注意到,李勁鋒發布在社交平台上的《還珠格格》片尾曲《雨蝶》獨奏短視頻,獲得百萬點讚量,網友驚呼好像看到「行走在倫敦路街頭的夏雨荷」。

也有網友留言街頭鋼琴音色不好,影響了演奏的效果,李勁鋒則認為,「重點不在鋼琴上,而在彈琴的人身上,祖國的音樂與我的靈魂產生了共鳴。」

喜歡演奏《外來媳婦本地郎》

李勁鋒認為,只有真正認同自己國家的文化,才能很好地傳播中國的聲音。他告訴南都記者,他演奏的大部分作品都飽含思鄉之情,「這些音樂來自我的童年,來自我的家鄉,來自我的祖國,我認為這是最自然的聲音,能夠給網友們帶來力量。」

廣東本土情景喜劇《外來媳婦本地郎》是中國電視史上播出時間最久、播出集數最多的電視劇。今年3月,李勁鋒改編創作了《外來媳婦本地郎》鋼琴組曲,在劍橋大學華樂團2022年度音樂會上首次奏響這一極具廣東特色的音樂,包含該電視劇片頭曲、片尾曲、情滿珠江、梅花魂等4個篇章,懷念那個簡單又溫暖的年代,李勁鋒表示,當指尖在琴鍵上跳動時,有一種「夜來幽夢忽還鄉」的感覺。

之後,李勁鋒對《外來媳婦本地郎》組曲進行二度創作。今年6月,倫敦華埠商會舉辦慶祝英女王登基70周年鉑金禧盆菜宴,李勁鋒和妻子應邀到現場表演。「盆菜是廣東非常傳統的一道菜式,演出舞台旁邊是『廣州樓』餐館,整個場面非常廣東。」他告訴南都記者,在和妻子討論後,決定用「斗琴」的形式展現一次中西合璧的表演。李勁鋒彈奏《外來媳婦本地郎》樂曲,妻子彈奏《神探夏洛克》樂曲,「中國音樂比較大方,《神探夏洛克》這類西方音樂有詭譎多變的感覺,我們通過斗琴,在音樂碰撞中進行了一次中西方文化交流。」

當被問到未來有無打算將更多廣東經典樂曲融入到創作中時,李勁鋒表示要看「緣分」。他認為,無論是在街頭表演還是在音樂會上,新的作品都是通過機緣巧合有感而發的,「就像有一天發現我的短視頻被很多人關注,這也是我沒想到的。」

李勁鋒在許多短視頻中經常背著同一個包。他自豪地表示,這是廣東一個本土品牌的包,背了十幾年了。有網友在評論區建議他在彈琴時把包放一旁,他幽默地回答道:「背的是生活,不能放下。」

用音樂「點亮」中華文化的「根」

「我每次在街頭演奏,都是自然而然地根據現場情況來表達的。彈完一首音樂,直接連到下一首,就像在講述一個故事。」

他向南都記者回憶起在倫敦國王十字車站即興彈奏《我和我的祖國》的情景:當時他已彈奏了幾首中國樂曲,要乘坐的列車也快進站了,剛好有個當地人被琴聲吸引過來,拿出手機準備拍攝。「看到這個情景,我決定彈奏一首能代表我們國家的音樂,結合此前我彈奏的音樂,從個人情感、思鄉之情,最後以一曲體現家國情的《我和我的祖國》作為當天的即興彈奏收尾。」

網際網路時代,李勁鋒雖然身在他鄉,卻以音樂為媒,跨時空與世界各國朋友交流,傳播中華文化。網友在評論區里寫道「讓我們普通老百姓欣賞了真正我們能聽懂的鋼琴表演」「在異國他鄉聽到真的會流眼淚」。

李勁鋒告訴南都記者,車站行人來去匆匆,但也會有人一直等到他彈奏結束後與他交談。「我會給他們介紹剛才我講述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他們的關注點不只是局限在音樂本身,他們還比較關注音樂背後的中華文化故事、廣東文化故事。他們也會和我分享他們自己的人生故事。」

讓李勁鋒驚訝的是,中國功夫音樂對年輕聽眾有吸引力。有一次他彈奏《精武門》,就有不少年輕人高興地與他交流。他認為《精武門》這部電視劇的音樂能代表廣東氣概,「無論是面對面交流,還是在舞台上表演,這其實就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連接的一種體現。」

今年2月,李勁鋒應邀到倫敦市政廳演奏,「當時市政廳正在舉辦燈光秀,琴鍵按下去的長短和力度會影響燈光的交互效果。」他演奏了電視劇《紅樓夢》中的樂曲《枉凝眉》《葬花吟》,以及《我的中國心》《鐵血丹心》等曲目,時而婉約悠揚,時而盪氣迴腸,倫敦的夜空,隨著中華音樂之聲律動。

李勁鋒自豪地說,「倫敦市政廳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我為中華文化『點燈』,點亮的是我們中華文化的『根』。」

出品:南都即時

采寫:南都見習記者 梁令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