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石美的表現形態(中篇)

賞石達人網 發佈 2022-11-07T00:56:17.046386+00:00

無論是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都是由美的內容與美的形式兩個組成部分構成。在美的事物中,美的內容與美的形式是統一的,一般而言,美的形式是不能脫離美的內容的。

一、奇石的形式美

無論是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都是由美的內容與美的形式兩個組成部分構成。在美的事物中,美的內容與美的形式是統一的,一般而言,美的形式是不能脫離美的內容的。但是,由於美的形式的相對獨立性,因此,二者的統一又是具體的歷史的與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在某些事物中,內容與形式是完美結合的,例如藝術家在藝術創作時,致力於追求達到美的內容與儘可能完美的形式的高度統一。在另一些美的事物中,內容與形式各有側重,例如:人的心靈美側重於內容美,人的儀表美側重於外在形式美;物質產品的美,生產者往往著眼於使用價值,實用與效率是第一位的,在外形上只是進行相應的美化。

自然美的事物則與此相反,由於自然事物是自然生成的,沒有人的主觀目的性,因此它的內容是隱晦的、朦朧的、間接的,而它的自然形式卻是十分清晰的、鮮明的,並且是十分誘人的。所以王朝聞老師說:「它們主要是以其自身的自然形式而取悅於人。」

奇石是一種自然物,而且是未經人類加工改造過的原始自然物。無論是岩石、礦石、化石,無論是水中的卵石,山上的岩石,或是戈壁灘上的風礪石,統統是大自然的賜予,它們的美都是自然美,而且也都側重於形式美。

奇石的形式美是奇石的外在形式因素及其組合規律所表現出來的美。

奇石的形式因素主要是形狀、質地、色彩、紋理(簡稱為形、質、色、紋)。各種形式因素只有按照一定的組合規律組合起來才是美的,雜亂無章是丑的。這些組合規律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形式美法則,包括:整齊、對稱、均衡、調和、對比、比例、節奏和多樣統一等。其中,整齊、均衡與多樣統一是最主要的組合規律。

奇石的形式因素——形、質、色、紋,都是具有審美特性的感性存在,能直接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引起人們的心理反應,給人以美的享受,並共同構成奇石的形式美。

奇石的形式因素,雖然各自有各自的審美特性,但是,它們之間是相互聯繫的,特別是奇石的色與質,形與紋是密不可分的。

1.奇石的色彩關與質地美

奇石的內質,是人的肉眼看不見的,但它常常表現為石的質感與色彩。石的質感,既能作用於人的視覺器官,也能作用於人的觸覺器官。

不同的石質,給人以迥然不同的質感。細膩堅硬的石質,給人以光澤潤滑的美感。疏鬆的石質,給人以粗糙的質感。在自然光的照射下,石的內質又相應決定著石的色彩、光潔度與透明度,直接影響奇石的觀賞效果與審美價值。

奇石的顏色,豐富多彩,複雜多變。除了紅、黃、藍、白、黑等色相及由色相構成的色調之外,由於色與色之間的複雜關係,石頭上的顏色,還呈現出多種複雜現象,如:單色與複色、主色與輔色、嫩色與老色、石色與紋色以及冷暖色、對比色、極度色、互補色、飽和色等等。

石頭上的顏色是怎麼形成的?簡要地說,色的來源是「光」。漆黑的夜晚,沒有光,也就沒有色,黑茫茫一片。白晝,有了光,也就有了色,五彩繽紛。自然光(即陽光)平時用肉眼觀察,是無色透明的,其實,它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顏色混合而成。太陽的七色光,是人的肉眼的「可見光」。

每種顏色都是一種光波,紅色光以外的光波叫紅外線。紫色光以外的光波叫紫外線,都是人的肉眼看不見的。我們平常所說的色彩、色光、光譜,都是指可見光而言的石頭上的顏色,來源於「光」,但它只有與不同的石質相結合,才會產生不同的色。

由於不同的石質對色光具有不同的吸收、反射、透視功能,因而形成不同的色相與豐富多彩的色調。顏色形成的基本規律是:如果石頭對所有色光全部吸收,則石頭呈現為黑色;反之,如果全部不吸收,即全部反射或透射出去,則呈現為白色或無色透明如果石頭對全部色光均勻地部分吸收、部分反射,視吸收量的多少,呈現出不同濃度的灰色。

如果石頭把紅色光反射或透射出去,吸收其他色光,石頭便呈現為紅色,如此類推,石頭反射或透射什麼色光,它便呈現為什麼顏色由於色彩的光芒,最容易吸引人的審美注意力,最容易打動人們的心靈,加之,人們在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中,鑑賞色彩美的機會比較多,積累了豐富的鑑賞經驗,因此,人們在接觸奇石的時候,最先感受到的是它的色彩美,隨後才是其他的形式美,在此基礎上才引發出聯想想像、體驗和審美創造。所以馬克思說:「色彩的感覺是一般美感中最大眾化的形式。」

奇石的色彩與其他事物的色彩一樣,具有明顯的審美特性,它能向人們傳達出某種情感意味或情感信息,這種審美特性,美學家稱之為「表情性」。例如,紅色給人以熱烈、興奮的感覺藍色給人以寧靜、抑鬱的感覺、綠色給人以安全穩定的感覺,黃色給人以明朗、歡快的感覺,白色給人以純潔無瑕的感覺。

多種顏色構成統和諧的色調,不同的色調具有不同的表情性。有的鮮艷華麗,有的古樸,淡雅,有的熱烈、歡快,有的憂鬱沉靜…色彩的表情性,是與人們的生活體驗對有關「色」的聯想分不開的。

例如,紅色容易使人想起火和血,因而給人以熱烈、興奮的感覺;綠色容易使人想起森林和草原,因而給人以寂靜、穩定、安全的感覺;藍色容易使人想起天空和海洋,因而給人以寧靜、抑鬱的感覺;黃色容易使人想起燦爛的陽光,因而給人以明朗、歡快的感覺;黑色容易使人想起漆黑的夜晚,因而給人以嚴肅、陰暗甚至恐怖的感覺…色彩具有表情性,是色彩為什麼最能打動人們的心靈的客觀原因。

欣賞者的不同審美心態、審美追求,對色彩的表情性也具有重要影響。同樣的色彩,在不同的時空條件下,在不同的社會環境裡,由于欣賞者的審美心態、審美聯想不同,可能給人以截然不同的感受。

2.奇石的形體美與紋理美

奇石的形和紋是相互聯繫、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紋」是有形的紋,「形」是有紋的形,並共同構成奇石的形體、形態。紋有多種,有凹凸不平的紋,稱為石紋;有由顏色構成的紋,稱為色紋。紋又有粗細之分,細紋如遊絲,粗紋如寬帶。至於紋的形態那就千變萬化了。

形有圓形、方形、三角形(稱為三原形)以及由此演變而成的橢圓形、長方形、菱形、多面體形、異形等等。這是指石頭的輪廓,至於石頭的圖形、象形,那就更多了,多得不勝枚舉,概括起來說,不外乎抽象美的形與具象美的形兩大類。

以上講的形和紋,都是從石頭的可感形式而言的,如果要把千千萬萬的形和紋,抽象概括,那就是另一番景象,它們都是由抽象的形式元素一點、線、面、體構成的。這些抽象的形式元素,都有各自的審美特性。

點,是最基本的抽象的形式元素。點的移動軌跡就是線,線的寬度擴大或點的擴大就是面,面的組合就是體。例如說,畫面上的色塊,小的色塊是點,大的色塊就成了面。

點,具有很強的形象表現力,如:有聚有散的紅點表現為紅梅;飄飄忽忽的白點表現為雪花飛舞,靈璧石中的雪花石因此而得石。不同色彩的點與面的合理搭配,具有提神醒目,擴大審美效應的作用,如「萬綠叢中一點紅」、「畫龍點睛」等。

線,即線條,它是造型藝術中最基本的造型語言之一。線主要分為直線、曲線、折線三大類。人們在賞石活動中,不同的線條會使人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向人們傳達不同的情感意味。

一般說來,直線表示力量、穩定,有剛強感;曲線(包括弧線、拋物線、波浪線、螺旋形線、蛇行線、S形線等)表示優美、柔和、流暢,有運動感;折線表示轉折、斷續,有突然感。不僅如此,由線條構成的面和體、形和紋,也具有相應的審美效應。

例如,由直線構成的方形有剛正感;由折線構成的正三角形有穩定感,倒三角形有不穩定感;由弧線構成的石的輪廓,有完美圓潤之感;由S形線構成的石紋、石形,有動感;由波浪線、螺旋形線、蛇行線構成的石形、石紋(包括有色的形與紋)都給人以優美、流暢和富有動態的美感。

作者:李清齋

責編:未歸

歡迎關注賞石達人網,了解更多的賞石文化知識和理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