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自己又愛又恨、靈感來了又走……插畫家紛紛說:是我

人民文學出版社 發佈 2022-11-07T02:26:18.516533+00:00

這位90多歲的老頭機智、坦率又風趣,在這本書中虛擬了「詹姆斯」這樣一個人物,但這個人物又代表了每一位真實的青年插畫家。

「我經常收到來自苦苦掙扎的青年藝術家的來信,他們在尋求建議。我會推薦他們看這本書,因為書中說明了他們需要知道的一切。」

——莫里斯·桑達克

許多剛剛進入插畫領域的青年插畫師都極力渴望能儘快得到插畫界或者出版界的認可,殊不知,這些沒有經驗的插畫師們四處碰壁,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今天我為大家推薦的這本《給青年插畫家的信》,是美國知名插畫家R .O.布萊克曼根據他兒子的建議,借鑑里爾克的《給青年詩人的信》,專門為青年插畫家撰寫的一本寶藏圖書。

這位90多歲的老頭機智、坦率又風趣,在這本書中虛擬了「詹姆斯」這樣一個人物,但這個人物又代表了每一位真實的青年插畫家。

在這本書中,布萊克曼用給詹姆斯寫信的方式回應了這位年輕藝術家對職業生涯的困惑和迷茫,也提供了實踐性的建議。比如繪畫技巧、對工作環境的選擇、如何與編輯打交道,等等。

我想,許許多多的文字編輯也和我一樣,並非美術專業出身,卻需要和插畫師們保持緊密的聯繫。在我工作的幾年時間裡,與上百位插畫師合作了插圖創作,結識了貴圖子、田東明、楊博、王笑笑、鍋一菌、一格等一大批優秀的青年插畫家。今天,我與他們一起探討了這本匯聚著這位藝術家對創造力明智而迷人的思考的寶藏小書。

R.O.布萊克曼,生於1930年,美國知名插畫家、動畫師、圖像小說家和社論漫畫家。他的插圖和漫畫發表於《紐約客》《紐約時報》等報刊,為《紐約客》創作了十多幅封面。同時,布萊克曼也是一位優秀的動畫電影製作人,擁有自己的動畫工作室。他的作品曾獲得坎城電影節金獎、艾美獎,並獲得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1999年,他入選紐約藝術指導俱樂部名人堂;2010年,獲得美國國家漫畫家協會終身成就獎;2012年,布萊克曼入選插畫家協會的插畫家名人堂。他的動畫電影回顧展於2003年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舉行。

青年插畫家如何應對信息鴻溝?

青年插畫家與編輯合作的過程中,往往會產生信息鴻溝,青年插畫家如何才能越過信息鴻溝,進入一個更好的創作狀態?

布萊克曼在他寫給青年插畫家的第一封信中提到:「想成為一名職業的插畫家,那你可得當心了,最終評判你作品的,並非你的同行。在新聞界的修羅場上,呼風喚雨的是編輯而非美術指導。」這樣的情況非常普遍,插畫師「如果把作品送去雜誌社,就得做好被打擊的準備」。

造成這一結局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就是編輯和插畫家之間的信息鴻溝,就如同年輕的布萊克曼在郵箱裡收到這樣的一封拒絕信。

面對這種情形,布萊克曼在信中寫道:「我們作為藝術家,內心都極度敏感,否則我們不會也無法從事藝術行業。但我懇請你,先別著急破滅,別像曾經的我那樣。」作為《紐約客》和《紐約時報》的插畫家,原來也同樣面臨過退稿的難題。

談及編輯與繪者這一話題,青年插畫家楊博表示,如果一個編輯來找他約稿,至少他認為是對他本人繪畫或者工作能力的一種認可。如果一個編輯認可他的的繪畫及風格,並且自己也駕馭過很多題材了,那編輯給來一個命題,他也可以駕馭它,所以會接受約稿這件事。

楊博談到,關於出版物中的畫的評價和把關,是編輯的職責。所以,其實不是美術總監、藝術總監,或者說是美術大師來評價,而是編輯來評價。美術編輯或者美術總監是站在學術和藝術的角度去看待作品,編輯則是站在出版和市場的角度去看待作品。

再比如,青年畫家們也會遇到「打磨」作品的編輯。繪本畫家貴圖子曾發朋友圈總結,她認為有一類插畫師,確實可以經過打磨出好作品,他們是很值得欽佩的。另一類呢,是自身能力與自身期望不匹配,花大量時間做了各種徘徊與努力。但是所有這些所謂的「打磨」,因其天資、認知與判斷力不足,始終停留在同一水平層級來回橫跳。而第二類,占大多數。大量打著「打磨N年」旗號的作品,只能使自己感動,使他人迷惑。

遇見這樣的情況,她的建議是:潛下心來,好好學習,提升自己。態度,是對自己的要求,而不是對外的標榜。

布萊曼克認為創造是無理的產物,而非脫胎於「所謂常理」,藝術創作時插畫家與編輯只有越過「創造力」和「所謂常理」的信息鴻溝,才能創作出更好的藝術作品。

布萊克曼在信中告訴青年插畫家詹姆斯:「最重要的是開始,只要開始就好。一個貌不驚人的開端也許會以不可思議的方式脫胎換骨。」

工作環境對插畫師有何影響?

作者布萊克曼的工作環境

藝術家們尤為重視自己的工作環境,優雅的環境總是能給人帶來舒適的體驗。布萊克曼在他寫給詹姆斯的第五封信中向讀者介紹了他的工作環境。

布萊克曼認為藝術家的工作地點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他的作品成效。周遭的事物能刺激一個人的創作,有時候能激勵一個人,也能壓抑一個人。重要的則是環境能夠打動你,讓人產生一種激情。激情會成為藝術家創造力的驅動力。

插畫師王笑笑的工作室

與此同時,我向大家介紹一位國內插畫師王笑笑,她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青年插畫家,屢獲國內出版界和插畫界的重要獎項,也是《我講的故事都不是真的》繪者都是真的點擊文字打開連結,看看王笑笑用非常可愛的漫畫講述插畫是如何從故事中長出來的

王笑笑認為插畫創作需要一個相對獨立、安靜的環境,在家裡就很難實現。她說她在很忙的時候會長時間住在工作室,那就意味著她的生活和它緊密相連,那麼選擇一個安心舒適的工作室就顯得尤為重要。

她告訴我,從她一開始在外租房子成立工作室以來,租過的房子有躍式的loft,頂樓的陽光房,到目前的靠江邊的一個住宅區,每一處都算不上完美,但每一處都不可取代,都留下了有趣的回憶。

她的工作室離她家大約騎自行車十分鐘的路程,去江邊散步也很便利,這無疑為她創造了舒適的創作環境。另外,她的寵物小貓也很喜歡她現在的工作室,每天把尾巴蹺得高高的在室內漫步。

插畫師一格的花園式工作室

另有一位插畫師叫一格。擁有一個1000多平的花園式的工作室,每天在這裡過著田園般的生活,她在自己的花園裡聽風賞雨、寫字畫畫。一格說,她從小就希望自己有一座花園,花園裡再有一座小房子,然後在房子裡安心畫畫。喜歡在泥土裡種花,用手觸摸泥土。長大以後,真的依靠畫畫實現了這個夢想,有時候她自己也覺得不可思議。大概這就是念念不忘,必有迴響吧……她經常在花園工作室一待就是一整天,晚上創作到凌晨,也不覺得疲憊。

去年我們完成了《新母語》的部分插圖合作,今年與一格合作完成了即將上市的《白鯨的故事》的插畫創作。

也許,青年插畫家們想擁有一個輕鬆自由的創作環境,為了更好地進入創作狀態。

青年插畫家的天賦和能力孰重孰輕?

布萊克曼在他寫給詹姆斯的第十二封信中寫道:「藝術是一項孤獨的事業。審判和審視自己的作品是有困難的,也是令人疲憊的。我們應當欣然迎接另一雙眼睛。」

關於天賦和能力,不同的藝術家有不同的觀點。關於這個話題,我與青年插畫家鍋一菌進行了探討。

她說自己作為一個努力型選手,天天都在狂妄和無限懷疑自己的邊緣反覆橫跳,如果嘗試了新的表達方式,或者創作的作品取得了意想不到的好效果,那她對自己的肯定能膨脹到銀河系的邊上。有時候甚至覺得「我可太厲害了」「這大概可能一定是中國現代插畫的一次創新」。

但她也說,她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懷疑人生,尤其是看到創意、表達、切入點都讓人耳目一新的作品時——她時常感慨「為什麼他能畫出這樣的作品!我好嫉妒」「我這樣的堅持還值得麼,在別人眼裡會不會很好笑」……

鍋一菌說, 日常生活的碎石下,一個藝術創作者需要像布萊克曼在寫給詹姆斯的第三封信中說的那樣,即便是一次創作,稱不上是「傑作」,但只要是一幅「好的」作品,不就夠了嗎?讓我們在巔峰和低谷的中間地帶,好好享受藝術帶給自己的快樂,就好。(用心為兒童讀物畫插畫點擊文字打開連結,看看鍋一菌詳細分享一張插圖是如何誕生的

插畫家以遊戲的精神去創作

編輯所編輯的每本書都有媒介屬性,編輯和插畫家是一個互相選擇的過程,創作風格多樣且形式多變的插畫家更容易受到編輯們的青睞。

新媒介即新玩具。布萊克曼在寫給詹姆斯的第七封信中談道:「跨越不同的領域,比如從平面設計到繪畫,雖然激進,但有時也能成功。」他認為弗朗索瓦的插畫充滿活力而才思洋溢,但其繪畫作品勉強、自我沉醉,缺乏插畫裡的那種討喜的魅力及風趣。

與此同時布萊克曼覺得:「天賦稟異的作者,往往會質疑自己的能力。」

我非常認同這一觀點,你如果決定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插畫師,就要了解這個行業可以約稿的報刊名稱以及可以參與的行業內的幾大重要獎項,消除你與行業信息屏障。

澳大利亞評論家克萊夫·詹姆斯曾說:「藝術家倘若真的需要某種專業知識,會出於自身才華的需求,驅使自己去習得。」

插畫創作如果像書中介紹的沃霍爾一樣,避開流行的風格,總是走在公眾期望的前頭。這對他個人來說是好事,對於一名插畫家來說卻是種危險。因此布萊克曼在書中第十九封信的結尾這樣給建議:「從你最擅長的一個方面入手,再綜合發展,日臻完善。這就已經很了不起了。」

也許,你剛進入插畫領域,不妨翻翻這位老插畫家R.O.布萊克曼在職業生涯中積累的智慧的結晶之書,或許它能給你解答職業生涯當中技巧之外的一些迷津。

購買連結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