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雲棲大會,阿里雲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電商報 發佈 2022-11-07T13:37:07.107519+00:00

第十四屆雲棲大會,平淡中見真章2008年,阿里巴巴正值業務高速發展期:淘寶已經在市場上打響名號,同年,淘寶商城上線,用戶量和交易量與日俱增。業績暴增之下,阿里在算力上的短板暴露出來,在購物高峰期,每天都會有數百萬用戶同時湧入站點,這給早期阿里的伺服器帶來巨大挑戰。

第十四屆雲棲大會,平淡中見真章

2008年,阿里巴巴正值業務高速發展期:淘寶已經在市場上打響名號,同年,淘寶商城上線,用戶量和交易量與日俱增。

業績暴增之下,阿里在算力上的短板暴露出來,在購物高峰期,每天都會有數百萬用戶同時湧入站點,這給早期阿里的伺服器帶來巨大挑戰。

市面上普遍的應對方案是買買買,擴大伺服器採購規模,比如:IBM小型機、Oracle資料庫、EMC存儲,也就是常說的IOE架構。

但採購成本的飆升,甚至超過業務本身的增長,阿里陷入兩難境地。

為了打破瓶頸,阿里決定自建雲計算系統。2009年,阿里巴巴開始研發飛天雲作業系統,如今已成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的王堅,帶領團隊敲出第一行代碼。由此,中國雲計算的故事開始書寫。

今年,是第14屆雲棲大會,也是阿里雲計算技術大規模落地的一年。不誇張的說,阿里雲代表了目前中國雲計算的頂尖水平,在全球範圍內與亞馬遜、微軟等雲計算巨頭正面競爭。

11月3日-5日在杭州雲棲小鎮舉辦的2022年雲棲大會,集齊了諸多「黑科技」。其議程包含60多場科技峰會和論壇,設有「進化之勢」「未來之境」等多個展館,展出1000多件科技潮品。

在眾多的信息中,值得重點關注的主要有二:

第一,在硬體層面上,阿里巴巴宣布自研CPU倚天710已大規模應用,值得一提的是,倚天710在2021年的雲棲大會上剛剛發布,從誕生到大規模應用,阿里巴巴只用了一年的時間,由此倚天710成為了中國首個雲上大規模應用的自研CPU。

第二,在軟體層面,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表示,軟體研發範式正在發生新的變革,其中Serverless是最重要的趨勢之一,阿里雲將堅定推進核心產品全面Serverless化,幫助客戶更好地實現敏捷創新。

Serverless,也就是無伺服器化,這種範式將伺服器全權託管給廠商,根據業務算力流量大小自動彈性伸縮,按使用量計費,無需維護成本。對用戶來說,無伺服器化使得雲計算更加接近「電網」,按計算使用次數付費。

硬體上的自研晶片大規模應用,軟體上的無伺服器化發展趨勢,這兩項重大進展,將阿里雲的發展推向新的層面。

而當我們跳出本屆雲棲大會的黑科技,對比往屆雲棲大會時,會發現相比往年的5K飛天雲計算服務、城市大腦、達摩院和平頭哥的成立,以及無影雲電腦、倚天710晶片的發布,今年的大會似乎有些平淡,沒有那種「技術炸彈」的震撼感。

同樣的,今年阿里雲的戰略方向也變成了「Back To Basic」,意指回歸技術底層,回到雲計算的本質上。本屆雲棲大會也再次重申了2015年的slogan,「為了無法計算的價值。」

縱觀阿里雲在技術領域的13年征途,本屆雲棲大會雖然略顯平淡,但是在平淡中我們反倒感受到一股強悍的氣息,似乎阿里雲的軟硬體技術體系,就要成熟了。

硬體自研,軟體重構

新生兒的第一聲啼哭,總是眾星捧月,但在他的成熟之路上,往往無人問津。

一個人是如此,一款產品同樣如此,時代的無數案例都在告訴我們,「成熟」遠比誕生,難得多,也重要的多。

在2021年雲棲大會上,倚天710橫空出世,這是阿里第一顆「為雲而生」的CPU,基於ARM v9架構打造,擁有128核,總共容納了600億個電晶體。在全球權威CPU基準測試集SPECint 2017上,倚天710拿下了440分的超高成績,超出業界標杆20%。

面對數據如此完美的一顆自研晶片,阿里雲並沒有停止腳步,當年雙11大促,剛剛出生的倚天710就被拉到了「一線戰場」。在超大規模的交易數據、存儲讀取寫入,以及AI運算的洗禮下,阿里雲自研晶片的成人禮,比想像中來的要快。

作為對比,在傳統的雲計算廠商與第三方晶片供應商合作過程中,一個新的性能需求要經過雙方的多番溝通驗證,以及至少三四年打磨試驗才能落地。

而僅在一年後,倚天710迅速成熟。據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介紹,經過一年的業務驗證後,倚天710已經完成大規模部署,不僅支撐了阿里巴巴內部核心電商業務,還開始對匯量科技等科學研究、智慧型手機和網際網路等多家企業提供服務。

基於倚天710的雲計算實例在資料庫、大數據、視頻編解碼、AI推理等核心場景中的性價比提升30%以上,單位算力功耗(耗電量)降低了60%以上。

未來兩年內,阿里雲20%的新增算力都將使用自研CPU。

在整個阿里雲自研硬體架構體系中,倚天710是典型的代表,但除了這顆高性能CPU晶片之外,阿里雲已經打造出一個近乎全自研的雲計算架構平台,據官網介紹,阿里雲已經打造了以飛天雲作業系統為核心,自研晶片、伺服器、計算、存儲、網絡、安全等軟硬一體的新型計算體系架構。

倚天710的大規模投入應用,無聲的證明了一點,阿里雲自研硬體體系實現了對雲計算的一場重構。

但相比硬體上的自研與重構,更值得一提的是,阿里雲在軟體和用戶體驗上的革新。

在本次雲棲大會上,張建峰提出了一個重要的名詞,Serverless,也就是無伺服器化。「我們希望讓用戶做得更少而收穫更多,通過Serverless化,用雲就像用電一樣簡單。」

歸根結底,Serverless無服務化的本質,是從用戶心智層面,打消用戶不必要的顧慮,降低成本。

為什麼我們需要計算機和雲計算?

因為我們需要算力來滿足工作、學習、娛樂等各類需求。在購買傳統計算機的過程中,用戶真正關心的就是這個東西能不能滿足我的使用需求,比如,為了玩一款大型3A遊戲,很多人不得不去了解各式各樣的CPU、獨立顯卡、固態硬碟、乃至屏幕素質等各方面的知識。

誇張的情況下,為了買一台滿足工作和娛樂需求的電腦,幾乎能培養半個採購專員,其中消耗的學習成本與時間成本太高。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思維方式在雲計算時代依舊存在,在此前媒體採訪中,張建峰就舉過一個典型的例子,有客戶在購買雲計算產品時,也在不斷計算買了多少核心,多少內存,多少存儲空間,思考在開發過程中的算力資源管理等問題,這實際上還是上一個時代的思維模式。

而所謂的Serverless無伺服器化,其實就是在用戶心智上發動的一場革命,使用者不需要關注用了多少伺服器,用了什麼樣的伺服器,如何配置和管理這些伺服器……只需要關注業務邏輯、關注代碼本身,其它的事情,交給雲廠商來搞定。

對於雲計算廠商來說,就是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將用戶不必要的學習成本、交易成本,儘可能降到最低。權威分析機構Gartner預測,2025年將有50%以上的全球企業部署Serverless架構。

而在軟體層面,阿里雲除了Serverless職位,低代碼、AI大模型開源等趣事也開始顯現。阿里雲在重構了整個硬體體系之後,連軟體研發範式也進行了重塑。

綜合來看,本屆雲棲大會上,阿里雲雖然沒有發布某一款重量級產品,但是在雲計算架構的硬體體系以及軟體重塑方面,整個平台顯得越來越成熟。

這也是阿里雲Back To Basic的關鍵原因,因為作為雲計算廠商,關鍵就是打好底層的計算舞台,讓用戶可以自由自在的發揮想像力,釋放生產力。

雲廠商搭台,想像力開始爆發

在雲棲大會上,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表示,科技是阿里巴巴從過去走到現在,並且更好走向未來的基石。阿里對技術先進性的追求始終不變,未來將承擔更大的責任,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簡單來說,技術領先的阿里,在軟硬體體系重構之後,已經為各個領域的用戶提供了一個可以自由探索各種行業可能性的算力舞台。

因為作為一種新型生產工具的代表,雲計算的各方面技術已經趨於成熟,應用技術的門檻越來越低,算力對社會生活的大規模滲透自然開始了。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凝暉的話就給我們點清了方向,他認為農業時代的基礎設施是交通網,工業時代是能源網,資訊時代是網際網路,而我們現在進入了智能時代,基礎設施就是算力網。

現在算力供應充足了,門檻足夠低了,各行各業都可以運營雲計算來開展工作了,那我們究竟要用雲計算來做點什麼呢?

這就涉及到基礎設施在具體應用過程中的想像力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雲棲大會上,就有不少來自各領域的客戶,向我們展示他們對雲計算的獨特運用。

比如專注智能汽車領域的汽車雲,就在雲棲大會上正式發布。阿里雲在研發、製造、流通三個業務場景形成了「自動駕駛雲」「智造雲」「營銷雲」解決方案,提供「產研供銷服」全生命周期的技術支持。目前,阿里雲「汽車雲」在國內已服務超過70%的汽車企業,小鵬、一汽、吉利、長城、長安、地平線等均已上雲。

具體來說,在汽車研發過程中,上雲可以提高自動駕駛研發效率,比如基於「自動駕駛雲」加速自動駕駛的模型訓練,就可以顯著降低訓練成本。

同樣的,在電影特效、工業設計等對海量數據處理具有深刻需求的行業,也在藉助雲計算進行快速發展。

更重要的是,在技術越發成熟的階段,阿里雲逐漸實現了雲計算的技術普惠,也就是說讓更多普通人也享受到充足算力供應帶來的便利.

比如說在教育行業,阿里巴巴與教育部門試點共建,已在全國64所學校捐建雲機房,捐贈雲電腦帳號3萬個。雲電腦可以在雲端更新,不斷升級算力,始終保持最新配置,師生們從終端進入專屬帳號,就能隨時隨地上雲,「算力奔流到山區、海島的村落,讓這些孩子有機會接受最前沿的科技教育,飛得更高、看得更遠。

綜合來說,雲的本質就是算力,而當阿里雲在重構軟硬體體系,充分降低雲計算使用門檻後,科幻小說暢想的那種,計算網絡融入環境、融入生活,用戶甚至感受不到存在的世界,開始一點點降臨。

計算的未來,以及可能性,都由用戶的想像力來創造,而阿里雲等一大批雲廠商的職責就變成了舞台的搭建者。

現在,舞台已經搭建完畢,關於雲計算應用的想像空間開始爆發。

作者 | 老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