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大發現之開啟大航海時代的第一個海洋霸權國家葡萄牙

韓韓講歷史 發佈 2022-11-07T20:22:57.709455+00:00

最近幾期,一直在更新大航海中建立的東印度公司的內容,因此,對大航海中的六個主要參與並建立了殖民帝國的歐洲國家的歷史的內容更延後了。

最近幾期,一直在更新大航海中建立的東印度公司的內容,因此,對大航海中的六個主要參與並建立了殖民帝國的歐洲國家的歷史的內容更延後了。

主要是我想,大航海中的殖民掠奪和貿易是主要的內容,而對於這其中的歐洲殖民帝國的主要殖民掠奪的方式之一即通過建立特權公司進行貿易,有必要進行一個插入了解,從側面對讀者了解大航海中的歷史也有著一些幫助。

今天開始,將對大航海中剩餘的兩個殖民帝國——葡萄牙和英國進行講述,而今天這篇內容主要講的就是葡萄牙在地理大發現中的航海探索的歷史。

歷史意義

葡萄牙是大航海時代的開啟者,這並不是說人類開啟航海探索的時代是自葡萄牙開始,在人類歷史的發展之中,葡萄牙的航海探索之所以能夠被稱為人類地理大發現的開啟,是因為其在人類探索世界的進程和世界文明的演進中的重要歷史意義

1、葡萄牙的航海探索,是為了探尋歐洲通往亞洲的新的海上航線,它不同於原來的絲綢之路,不通過陸路運輸,完全藉助一條海上貿易路線,是中世紀以後,人們對世界的一種新的探索。

2、葡萄牙的航海探索,不僅建立了歐洲與亞洲之間新的貿易路線,也使得人類對非洲大陸的認知更為全面。

在這之前,人類認為世界只有三個大洲,即亞洲、非洲和歐洲,亞歐大陸相互連接,交往自古緊密,而非洲大陸只有北非地區與歐亞文明的交往聯繫緊密,由於撒哈拉沙漠的阻隔,人們對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沒有一個更為清晰地認識,甚至對於能否通過非洲南段進入印度洋、通往亞洲都並不真正的了解。

葡萄牙人繞過了好望角,進入印度洋之後,人類對於非洲的輪廓有了更為清晰地認知,對於印度洋與大西洋是否相連也獲得確認。

3、葡萄牙的航海探索,不僅重新建立了歐亞之間新的航海貿易路線,也開啟了對非洲的探索,從此之後,歐洲、亞洲、非洲三者之間的交往更加頻繁。

雖然這種交往和聯繫是建立在歐洲殖民者對亞洲、非洲的侵略和掠奪之上,但是卻也客觀地促進了歐亞非之間文明的進一步交往、發展,尤其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的發展不再是單獨的、封閉的,文明的交融在這一時期徹底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4、在葡萄牙的航海探索之後,歐洲主要國家紛紛開啟了新的航海活動,尤其是伴隨著葡萄牙在航海探索中的殖民貿易,其獲得的巨大財富,促使歐洲各國紛紛效仿。

在之後的一段時期內,人類相繼發現美洲、澳大利亞等地區,對於世界各大洋的了解也逐漸清晰,最為明確的體現就是,這段時間內,歐洲各個航海國家的世界地圖的繪製不斷更新,代表著人類對於世界更為了解。

而自葡萄牙航海之後,人類的航海活動愈加頻繁,開啟了海洋時代的爭霸,人類對大海的認知不再是單純的畏懼,更充滿著探索的欲望。

此後,航海圖的不斷繪製、新航路的不斷開發,人類各大洲之間的交往開始密切起來,並自此開始建立了不可分割的聯繫,人類文明的發展不再是單獨的、個體的、封閉的,而是全面緊密、開放的關係。

5、葡萄牙的航海探索活動也不是單獨的、個體的活動,其以持續性和連貫性,與眾多歐洲國家在之後的幾百年時間不斷組織對世界各地的進一步探索,人類探索世界的腳步從此再也沒有止步,世界的文明融合、發展突飛猛進

歷史背景

一、富裕的東方走向自我封閉,歐洲卻因物資缺乏而不斷探索

14世紀以後,在地中海沿岸的若干城市,開始出現商業資本主義的萌芽,商品貨幣關係逐漸深入到每個社會成員的生活之中,資本原始積累在西歐主要國家相繼展開,西歐社會掀起了一股強烈的「黃金熱」。

同時,由於物質生活和物資的天然缺乏,使得歐洲人對於向更為富有的東方的探索的欲望更為強烈。其中,歐洲人由於食物匱乏,導致人們對「香料」的追求更為迫切。

而在經歷了九次十字軍東征的失敗之後,歐洲人更迫切地想要通過一條新的路線通往東方,與富裕的東方建立更為緊密的聯繫

15世紀初,伴隨著鄭和下西洋活動,東方的海上貿易和航海探索進入巔峰,但也自此開始全面衰落。中國的海上貿易由此之後全面收縮,伴隨著的是長期的閉關政策。

同期,歐洲的海上貿易開始由地中海向大西洋延伸,西歐在社會經濟動力和航海體制等方面孕育著進一步走向世界的活力,並終於在世紀之末掀起了打通世界航線的航海高潮。

二、思想和技術的進步,文化的傳播

此時,歐洲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運動發展日益深入,人們對新的世界的探索和對未知的了解的欲望,而《馬可波羅遊記》中對東方的美好描繪,促使了歐洲人更加迫切想要對東方的了解,歐洲社會在思想上開始具備了開啟大航海探索的條件

加之,文藝復興的發展,歐洲社會人們對天文學、地理學等的進一步研究的深入,以及航海、製圖、造船技術的進步,使得開啟更為遙遠的航海探索具備了可能。

同時,阿拉伯人的長期統治,使葡萄牙人從阿拉伯人那裡學會了建造兵船和從事海戰的戰術,並且建立起一支強大的海軍。其在葡萄牙爭取獨立的鬥爭中鍛鍊成長,進而為其海上擴張奠定了實力基礎。

三、貿易環境的阻礙和地理的優勢

1、東西方貿易傳統路線的困局

而此時,傳統的通往東方的商路被地中海的義大利商人長期把控,再就是阿拉伯人對東西方貿易的經營和壟斷,以及奧斯曼帝國崛起後對傳統絲綢之路的商品徵收重稅。這些都迫使西歐人不得不尋求另一條路線繞過義大利人和阿拉伯人、奧斯曼土耳其人通往東方

2、葡萄牙地理環境造就了航海貿易發展基礎的優越性

而在地理位置上,葡萄牙作為歐洲大陸的最西南端,「陸止於此,海始於斯」,在地理上葡萄牙有著更為便利的條件。

早在14世紀初,葡萄牙王國已經有了一支規模可觀的航海艦隊,葡萄牙商船與荷蘭、英國保持經常性的商業往來,向西南方向則航行到加那利群島。

四、經濟發展的貿易需求的航海探索

阿拉伯人對半島長達幾個世紀的統治,為葡萄牙帶來了東方的先進生產技術,推廣了水利灌溉,引入了新作物和新產品,促進了商品性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

同時,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國王費爾南多一世時代,葡萄牙商業出現空前興盛的局面,波爾圖和里斯本等一些城市,日益發展成為海上貿易的重要港口。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葡萄牙民族統一國家形成於新的社會經濟條件下,王權、貴族和新興商業資產階級三者之間有了相當程度的利益一致性,形成了一股推動海外擴張事業的合力。

重商主義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將王權的財政需求同對外貿易聯繫在一起。發展國內外商業和進行海外拓植成為王權開闢財源的重要途徑。

五、政治統一,具備的國內環境基礎

阿拉伯人統治時期的生產力的發展,為葡萄牙最終擺脫外族統治奠定了基礎。

11世紀末,阿拉伯人的統治開始削弱,葡萄牙國內信奉基督教的萊昂王國趁機興起,其國王阿方索·恩里克斯經過長期武力鬥爭,於1143年推翻了阿拉伯人的統治,建立了獨立的國家。

隨著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王權得到進一步加強,從而具備了海外擴張的基本政治前提

六、歷代葡萄牙國王對航海事業的支持是其率先開啟航海探索的重要原因

因此,自14世紀以來,歷代葡萄牙國王都把發展海上勢力作為傳統政策

例如,他們開放王家森林,以木材供應造船業賞賜騎士特權,以獎勵優秀造船官員招攬熱那亞水手,以培養優秀海員強制實行海上保險,以發展壯大海運業鼓勵貿易,以吸引外國人等。這些都為葡萄牙的海上探索和擴張奠定了基礎

七、來自摩爾人對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的介紹,促使葡萄牙對更遠的非洲的探索

長期的與北非摩爾人的戰爭中,葡萄牙人逐漸從被俘虜的摩爾人口中得知,在穿過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其以南地區,那裡有著肥沃的土地、濕潤的環境,也有著大量的黃金和香料。

葡萄牙人也一直想對沙漠以南的非洲進行探索、發展貿易,但在穿越撒哈拉沙漠這件事上,不僅當時的葡萄牙人難以做到,在今天的人們,在正常的交通工具下穿越長達4000公里的撒哈拉沙漠也是極其困難的。

在多方考慮和權衡優劣之後,葡萄牙人選擇了他們更有優勢的航海方式,即通過海上線路,沿著非洲西部海岸一直向南探索;而這樣做的另一個目的,也是為了驗證繞過非洲進入印度洋進而直達東方的猜想,為開闢新的東西方海上貿易路線進行探索。

八、經濟通脹、地域狹小,導致葡萄牙社會上形成一股海外探索的迫切欲望

大批中小貴族,因為通貨膨脹,地租收入不斷下降,所以不惜冒險遠航,以期擺脫困境,把海外掠奪視為唯一的發財之道。

13~14世紀,波爾圖和里斯本的商人壟斷著從直布羅陀至北海的香料貿易,他們對打通亞洲的香料貿易航線也非常積極。

於是,國家聯合商人和貴族的力量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共同進行了向南的遠洋航海活動。

航海探索與殖民掠奪

葡萄牙的航海探索分為三個階段:

說到葡萄牙的航海探索,就離不開葡萄牙阿維什王朝的建立者,即若昂一世,其也被稱為「若昂大帝」,是葡萄牙歷史上最偉大的國王。他在位時期,葡萄牙確立了向海上發展的國策,並為大航海時代的到來吹響了前奏

葡萄牙的航海探索事業則由恩里克王子開啟,他是若昂一世的第三個兒子,也被稱為亨利王子,全名唐·阿豐索·恩里克-維塞烏公爵。其是西歐航海事業中推進組織活動的第一人,對葡萄牙航海技藝和海上拓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1415年,恩里克王子派遣探險船參與了由葡萄牙國王若昂一世親自指揮的海上遠征活動,並首先占領了非洲北部重要港口城市休達。

休達城位於直布羅陀海峽,控制著通往大西洋的通道,同時,它還是陸地和海上的貿易中心,其附近有富庶的農業地區。

占領休達城,為葡萄牙進一步的對外擴張提供了一個前進的據點,這也成為葡萄牙一系列對外擴張和海上探險活動的開端。

隨後的葡萄牙航海事業則經過了一段低谷期,由於一直沒有太大的發現,而航海探索的消耗卻持續不斷,國內反對之聲越來越大。因此,在恩里克時期,其開啟了奴隸貿易以補充開展航海的費用,這也是非洲奴隸貿易的開端

隨著葡萄牙的航海探索活動的展開,來自非洲的黃金、象牙、胡椒源源不斷地運到葡萄牙國內,這也使得歐洲其他國家紛紛開啟航海探索,大航海時代全面開啟

一、恩里克王子為葡萄牙大航海奠定基礎

1、恩里克王子是葡萄牙航海事業的奠基人。

  • 在葡萄牙西南海岸的薩格里什創辦航海學校,培訓本國水手;
  • 設立專門研究航海技術的觀象台,廣泛收集地理、氣象、造船、航海、海流等方面的文獻資料;
  • 聘請熱那亞和加泰隆尼亞等地的航海人才為師,以提高本國船員的素質;
  • 在格拉斯修建海港、碼頭、船塢,建造和維修遠洋船隻。
  • 不僅如此,他還組織進行了深入大西洋和南下非洲海岸的一系列探險活動

2、恩里克王子主持的航海探索活動

1415年~1416年,恩里克王子派人探索和考察了加那利群島及其附近地區

在1417年~1420年間,若昂·貢薩維斯·扎爾科和特里斯唐·瓦斯·特謝拉成功地航行到了聖港島和馬德拉島,並由此開始了對馬德拉群島的墾殖和開發

在1427年~1432年,迪約戈·德·席爾維斯發現了除佛羅雷斯島和科爾沃島以外的亞速爾群島;1439年,攝政王唐·彼得羅授權恩里克王子向亞速爾群島移民,1445年以後,移民墾殖過程全面展開。

對大西洋上的一些島嶼的發現和開發,為葡萄牙人探索西非海岸的航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1434年,受恩里克王子之命,吉爾·埃亞內斯完成了繞過博哈多爾角的艱巨任務

1435年,吉爾·埃亞內斯和阿豐索·巴爾達伊亞再次出發,並安全通過博哈多爾角,向南航行了50里格,到達了一個被命名為魯伊沃斯灣的地區;此後幾年,他們又進行了幾次航行,到達了加萊和黃金河地區。

此時的葡萄牙在海外的殖民據點,除了北非摩洛哥的休達城,還擁有了馬德拉群島和亞速爾群島,並且已經沿非洲沿岸進行了多次航行,併到達博哈多爾角以南,為繼續向南航行奠定了基礎。

1441年,恩里克王子選派其貼身衛士安唐·貢薩爾維斯為船長,駕船前往非洲西海岸,並從黃金河地區把首批黑奴帶回了葡萄牙。

1442年,安唐·貢薩爾維斯和努諾·特里斯唐又再次抓捕了更多的黑人,安唐·貢薩爾維斯返航回國,而努諾·特里斯唐則繼續向南航行,到達了布蘭克角;同時,迪尼什·迪亞斯和貢薩羅·德·辛特拉也在這一地區進行了探險活動。

1443年,安唐·貢薩爾維斯再次出發,前往黃金河地區購買奴隸

此次,葡萄牙人向當地人購買了10名奴隸,以及一些金粉、一把匕首和幾個鴕鳥蛋,這是在非洲海岸進行的第一次正式的奴隸買賣,自此開啟了長達四百年的罪惡的非洲奴隸貿易

同時,葡萄牙攝政王簽署命令,授予恩里克王子向博哈多爾角以南地區航行的專有權。

同年,努諾·特里斯唐繼續向南航行,到達阿爾金灣

1443年-1444年間,蘭薩羅特·德·拉戈斯經王子授權,組織了遠征隊前往阿爾金,在納爾島和蒂德爾島捕捉了大批奴隸。

1444年,努諾·特里斯唐到達了塞內加爾河;同年,迪尼什·迪亞斯發現了維德角和帕爾馬島。自此之後,葡萄牙人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當地人開始直接進行接觸

1446年,阿爾瓦羅·費爾南德斯到達了現在稱之為幾內亞-比紹的地區,並成為第一個進入非洲內陸的人

1455年,恩里克王子選派富有航海經驗的義大利海員路易斯·德·卡達莫斯托為船長,由其繼續組織向南航行,並於同年3月22日起錨南行,僅3天就到達了聖港島。

在卡達莫斯托的航行過程中,其到達了甘比亞,途中訪問了馬德拉島、加那利群島、阿爾金灣、布蘭克角、塞內加爾、布多邁爾王國、維德角等,並用帶去的馬匹等貨物交換了布多邁爾王國的奴隸。

1456年,迪奧戈·戈麥斯和卡達莫斯托再次率3艘船遠航探險,由於航行中被風吹離了航線而發現了維德角群島的幾個島嶼

1460年,佩得羅·德·辛特拉到達了獅子山;同年,安東尼奧·達·諾里發現了維德角群島的另外幾個島嶼,並開始了對維德角群島大規模的移民墾殖活動

3、恩里克王子進行航海探索的意義

通過恩里克王子的這些連續性的探險活動,葡萄牙人建立了深入大西洋的探索基地。

並且,這一時期的海外拓植也由少數人的自發性行動,演變成一種在一定權力支持下、持續性的活動,並逐漸形成了葡萄牙國內各階層聯合擴張的格局

尤其重要的是,隨著海外探險活動的推進,歐洲與非洲的經濟聯繫也不斷發展。葡萄牙人開始在加那利、馬德拉、亞速爾等地從事最初的殖民墾殖活動,併購買這裡的蔗糖、酒和穀物。

隨著葡萄牙人開始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的活動,這裡出產的穀物、黃金,甚至奴隸成為交易對象。

葡萄牙的成功,使得歐洲人對海外資源的追求開始更加迫切,海外航行和探索、殖民活動越來越被歐洲各國重視。到15世紀末,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開始掀起了打通世界航線的航海競爭,以及對海外殖民的瓜分

二、恩里克王子去世後的航海探索的過渡時期

亨利王子逝世後,葡萄牙當局繼續推進沿非洲西部海岸向南部航行的探險活動

1、戈麥斯組織船隊穿過赤道

1469年,唐·阿豐索五世與里斯本的商人資本家費爾南·戈麥斯簽訂合同,授予他與非洲西海岸居民進行貿易的專有權,條件是,他必須每年沿海岸至少發現100里格,並每年向王室繳納20萬雷阿爾的款項。

在1469年-1474年的合同期內,戈麥斯組織了多次航行,先後發現了從獅子山到聖卡塔利那角地區,包括米納、聖多美普林西比諸島以及費爾南·多波島。

在戈麥斯組織的最後一次航行中,在西格拉率領下,葡萄牙的船隊第一次越過了赤道

2、若昂親王繼位前後籌備新的航海探索

費爾南·戈麥斯的合同結束後,唐·若昂親王親自擔負起海上探險活動的組織工作。他首先組織艦隊保衛幾內亞沿岸免受西班牙人的進攻。

1478年,在教皇的協調之下,葡萄牙與西班牙兩國簽訂了《阿爾卡索瓦斯條約》,其中規定:

葡萄牙永遠放棄對加那利群島的占有權,而西班牙則答應不派船向該群島以南航行。兩國第一次以加那利群島的緯線(約北緯28度半)為界將世界分為南北兩部分,北部的發現權歸西班牙,南部則歸葡萄牙。(當然,這次條約對未來西班牙發現新大陸不利,尤其是哥倫布初次到達及後續西班牙主要探索的拉美地區,基本都歸屬葡萄牙,為此,西班牙與葡萄牙又進行了幾次新的條約的簽定。

1481年,唐·若昂親王繼位葡萄牙國王,稱唐·若昂二世,他下令在米納建立一座城堡,以加強葡萄牙在非洲的商業中心地位。城堡建成後以國王最誠信的聖徒聖·若熱之名命名為「聖若熱的米納城堡」,這是繼阿爾金之後葡萄牙在西非沿岸建立的第2個殖民據點

唐·若昂二世在致力於鞏固航海探索成果的同時,開始了探索經大西洋通往印度的航道

3、卡奧率領船隊探索與帕特勞石柱

若昂二世僱傭曾在非洲沿岸的巡邏船隊中為其效勞的迪奧戈·卡奧為船隊總指揮,繼續推進向聖卡塔利那角以南地區航行的探險活動。

1482年,迪奧戈·卡奧率領船隊出發,這次的船隊帶有葡萄牙徽章和帕特勞石柱葡萄牙在航海探索中,每到一個新的地區,就會樹立一根帕特勞石柱,代表這個地區屬於葡萄牙發現和所有)。

卡奧的船隊首先到達了位於剛果的薩伊河口,並在北岸豎起了第1根石柱;隨後,其又繼續向南航行,發現了克羅斯角,即今天的「聖瑪利亞角」,他誤認為這裡就是非洲的南端,便率船隊返回

1485年,迪奧戈·卡奧再次出發向南航行,他在克羅斯角以南的黑山豎起了第2根石柱

為了對第一次航行中的發現進行驗證,卡奧的船隊繼續向南航行了1400公里,結果來到了塞拉·帕爾達,並在這裡豎起了第3根石柱,隨後返航,並於1487年回到了里斯本

迪奧戈·卡奧的兩次航行,發現了從赤道到南緯22度長達2000多公里的海岸線,並進入了西南非地區。而且,他還開創了歐洲國家在航海探索之中,對於所到之處豎立紀念石柱的先例,後來,這一行為被歐洲其他國家的探險家紛紛效仿

三、迪亞士和達·伽馬的突破,新的通往亞洲的航線

與西班牙在航海探索中的成就大多基於哥倫布和麥哲倫這兩位航海家一樣,葡萄牙在大航海中的成就則來源於三個航海家的貢獻,即恩里克王子、迪亞士和達·伽馬,而在新的通往東方航路的突破上,其最主要的貢獻是來源於迪亞士和達·伽馬這兩位航海家

1、迪亞士率領船隊穿過好望角

1487年,若昂二世組織了另外一支遠征隊,僱傭在前幾次航行中表現突出的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為總指揮,率領船隊向塞拉·帕爾達以南航行。

1488年1月,迪亞士的船隊航至大西洋和印度洋交界的水域時,即在南緯33度時遇到風暴,幾乎使整個船隊覆沒;最後巨浪把倖存船隻推到一個未名岬角上,船隊才倖存下來

由於風向不定,一連5天船隻在一個小海灣打轉,於是,迪亞士冒險率領船隊離開海岸,在風暴中進行了為期13天的遠海航行。

風暴稍微平息後,迪亞士決定改變方向,先向東航行了幾天,因沒有發現陸地,又轉而向北航行。2月3日,迪亞士的船隊終於看到了陸地~即後來的聖·布拉斯

當時,迪亞士的船隻停泊地附近有個海灣,當時很多當地人在放牧,迪亞士便將此灣命名為「牧人灣」,而這裡已經是非洲的最南端。

此後,船隊又毫無目的地航行了一小段距離,並繞過了非洲南端的全部海岸,由大西洋進入了印度洋。船隊來到了一個小島,在那裡豎起了第2根帕特勞石柱,並把若奧·英凡特這艘船上的水手們所望見的河流命名為「英凡特河」。

同時,迪亞士認為只要轉向繼續航行,便可到達印度,但船隊彈盡糧絕,船員們一致要求返航,其只率領船隊返航回葡萄牙。

在返航途中,迪亞士將船隊所經過的非洲最南端命名為「針角」(厄加勒斯角);過了厄加勒斯角,迪亞士將他們的船隊來時遇到強烈風暴的地方稱之為「風暴角」,並在此豎起了第3根帕特勞石柱。

船隊回到西海岸的小灣後,迪亞士在這裡豎起了第4根石柱,補充了航行所需,然後沿著海岸順風北航;停經普林西比島後,船隊來到了米納城堡,進一步補充飲水;此後的航行與來時不同,船隊離開海岸深入遠海,繞過了一個大圈,於1488年年末,即出發16個月後,船隊回到了特茹河。

後來,若昂二世聽了迪亞士的匯報,把「風暴角」改為「好望角」,寓意穿過這裡就能到達印度的好運氣。

迪亞士的船隊繞過非洲南端進入印度洋的航行,是大航海探險時期中的巨大突破,它意味著通往印度的航路已經打通,對後來的地理大發現起到了極大的推動作用。

2、葡萄牙和西班牙重新瓜分世界

1492年,為西班牙服務的義大利航海家哥倫布成功橫渡大西洋,並發現了美洲新大陸當時哥倫布認為他發現的是印度,因此稱其發現的大陸上的當地人為印第安人)。

這一發現在歐洲引起了轟動,也引起了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對航海探索和殖民權利的地域爭奪,在教皇的調解下,雙方於1494年達成《托德西里亞斯條約》,以代替原來的《阿爾卡索瓦斯條約》。

該條約規定:以維德角以西370里格的經線為界(約西經41度),以東地區的發現和占據權歸葡萄牙,線以西則歸西班牙。

這一條約的簽訂,在實際上肯定了此前葡萄牙在探險中取得的利益,同時,葡萄牙在美洲獲得了對巴西的占有。

3、達·伽馬船隊首航印度

1495年唐·曼努埃爾一世於1495年繼位為葡萄牙國王后,通往東方的探險航行重新納入議事日程,並由此進入了決定性階段。

曼努埃爾一世命令迪亞士建造了新型船舶~三桅方帆圓形大船,並精心挑選瓦斯科·達·伽馬為船隊長,令其組建船隊。

達·伽馬的船隊由4艘船組成,分別是:旗艦「聖加布里埃爾」號、「聖拉法埃爾」號、「貝里奧」號和一艘運送補給品的小船;隊員約有170人,包括水手、士兵、翻譯和十多名罪犯。

1497年7月8日,達·伽馬的船隊從里斯本出發,在總領航員佩羅·德·阿倫克爾的帶領下,沿著迪亞士的航行路線行進;同時,已經被任命為米納要塞長官的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與達·伽馬同行,前往赴任。

8月,船隊到達維德角的聖地亞哥島,迪亞士與達·伽馬分別,前往米納。

達·伽馬船隊在當地停留一個星期,船隊按照迪亞士的建議離開海岸,深入南大西洋航行

從8月3日至11月8日,船隊在茫茫海洋中航行了整整3個月,最後,西風將船隊吹到了好望角附近;在選擇好了合適的登陸地點之後,達·伽馬決定在附近海灣休整,並將之命名為聖·埃列娜灣

之後船隊重新起航,繼續向東航行,到達了非洲東海岸的聖布拉斯灣;在聖布拉斯灣,達·伽馬下令燒掉了運輸補給品的小船,將船上的水手和物資進行了重新分配,並在此立下了第1根帕特勞石柱。

12月25日,達·伽馬的船隊在航行中路過一片陸地,並將其命名為納塔爾

1498年1月11日,船隊到達莫三比克,並在此休整,5天之後,海上颳起了順風,達·伽馬下令起航。

為了避開流向陸地的海流,船隊離開海岸,繼續向北航行;1月22日,船隊到達克里馬內河口,達·伽馬在此地了解到摩爾人乘大船在印度與索法拉之間進行貿易的重要消息,而此時,阿拉伯語言成為貿易活動中的溝通工具

船隊在克里馬內河口停留並休整之後繼續出發,同時,達·伽馬留下了經過此地的標誌~聖拉法埃爾碑

3月2日,船隊到達了莫三比克港;同時,達·伽馬在這裡了解到了當地的居民構成、與印度的貿易關係和貿易貨物等重要信息;達·伽馬還通過莫三比克島的蘇丹,僱傭了一名領航員

但在達·伽馬的船隊出發之前,當地人知道了他們是本地人在貿易上的競爭對手,為此,當地人襲擊了達·伽馬的船隊

4月7日,達·伽馬的船隊到達蒙巴薩;由於當地人事先知道了達伽馬一行的目的,便準備在此地襲擊達·伽馬等人;為了避免衝突,達·伽馬決定離開該港口。4月13日,船隊從蒙巴薩北上,並很快抵達了馬林迪。

達·伽馬在馬林迪與當地國王達成了諒解,對方答應派一位經驗豐富的領航員艾哈邁鎔·伊本·馬吉德,其還是一位當時知名的航海學家,帶領船隊前往印度;而馬林迪是達·伽馬船隊在非洲的最後一站

4月24日,達·伽馬的船隊離開馬林迪,航行進入最後階段,也是最關鍵的階段

由於阿拉伯領航員艾哈邁鎔·伊本·馬吉德的經驗、知識豐富,他帶領葡萄牙人沿著一條安全的航道行進。1498年5月28日,船隊順利抵達印度西海岸的卡利卡特,達·伽馬在此豎起了第3根石柱。

卡利卡特國王接見了伽馬,但是,由於達·伽馬帶來的禮品過於普通,不僅招致了嘲笑和蔑視,而且引起了對方的懷疑;同時,競爭對手摩爾人也從中挑撥。葡萄牙人受到嚴格的監視和控制,甚至扣押了幾名船員不許他們返回葡萄牙。

達·伽馬則扣留了幾名到船上進行交易的印度貴族,並以回航威脅,雙方進行了交換人質。

8月29日,達·伽馬的船隊開始返航,在擺脫了卡利卡特船隊的追擊後,船隊來到了坎那諾爾,並在此進行了貿易;隨後,船隊用了整整3個月時間穿越了阿拉伯海。

1499年1月9日,船隊回到了馬林迪並在這裡立起了第4根石柱

由於壞血病的侵襲,達·伽馬的船隊中許多人病倒或死去,在經過蒙巴薩的時候,因缺少人手,而不得不燒掉「聖拉法埃爾」號,剩餘的兩艘船繼續航行,並在莫三比克島立下了最後一根帕特勞石柱

3月20日,船隊繞過了好望角,並進入大西洋,船隊趁著有利的熱帶風駛向維德角。

此時,達·伽馬的哥哥保羅·達·伽馬病重,達·伽馬另租了一條輕便快捷的卡拉維拉槳帆船,並帶上保羅,想儘快將其運回里斯本治療。

但在達·伽馬的帆船到達亞速爾群島後,保羅還是提前去世,其被葬在了亞速爾群島的特塞拉島上;而這個意外使其成了船隊中最後一個到達特茹河的人

1499年7月10日,「貝里奧」號率先回到葡萄牙,而達·伽馬的旗艦則在等待達·伽馬返回後於1499年9月9日抵達里斯本

達·伽馬的船隊滿載香料、絲綢、象牙等貨物返回葡萄牙,據估計,雖然航行中損失了兩艘船隻,並失去眾多船員,其由於攜帶貨物準備不足,但這次航行的純利潤依然達到航行費用的60倍

此次航行:達·伽馬成功開闢了通往印度的航海線路,歐洲和亞洲之間首次通過海上線路得以直接連通;同時,葡萄牙人開始壟斷香料貿易而達·伽馬帶回的大部分印度貨物樣品,成為葡萄牙進行大規模海上擴展活動的推動力

四、走向成熟的葡萄牙航海貿易和開啟對外殖民

達·伽瑪首航印度的成功,開闢了從歐洲經大西洋繞過非洲到達印度的新航線,是葡萄牙航海家近百年來海上探險活動的最大成果,這也成為地理大發現進程中的重大事件,具有劃時代的歷史意義

而通往東方航線開闢的直接結果,是增加了葡萄牙的財富,提高了其國際地位,使得葡萄牙海上霸權的確立,大航海時期第一個海上霸權產生。

1500年,葡萄牙國王曼努埃爾一世派遣一支以佩得羅·阿爾瓦雷斯·卡布拉爾為首,由13艘船組成的船隊再次駛向印度。

雖然這支船隊最後只有6艘返回葡萄牙,但是,通過這次遠航,葡萄牙不僅做成了一筆利潤豐厚的香料生意,而且在科欽和卡利卡特建立起葡萄牙商貿站點

1501年,葡萄牙在坎納諾爾建立起一個新的商貿站點;同時,1501年底至1502年初坎納諾爾之戰爆發,卡利卡特扎莫林王國的艦隊攻打葡萄牙艦隊,戰敗。此後坎納諾爾全面倒向葡萄牙人,擴大了葡萄牙在印度西海岸的勢力

1505年,葡萄牙國王任命佛朗西斯科·德·阿爾梅達為葡萄牙首任印度總督,在科欽建立起葡萄牙殖民政權。

隨著殖民政權的建立,一系列軍事防衛要塞相繼在科欽、奎隆、索法拉、安傑迪瓦、坎納諾爾和基爾瓦建立起來。

1509年,葡萄牙在印度沿岸的第烏擊敗印度洋上的穆斯林商人組成的聯合艦隊,基本上打破了中世紀700餘年來由穆斯林商人壟斷印度洋香料貿易的局面。

1509年阿豐索·德·阿爾布克爾克繼任葡萄牙駐印度的第二任總督後,開始加快了葡萄牙在東方擴張的步伐。他的目標是通過殖民化和征服建立葡萄牙在東方的霸權,從而完全控制東西方的一切貿易

為此,阿爾布克爾克提議要在亞丁、荷姆茲和果阿建立牢固的要塞,在其他地方建立小的要塞和商站。

1510年,阿爾布克爾克率1500人的軍隊攻占了印度西岸重鎮果阿,並將總督府遷至此處;從此,果阿代替卡利卡特,成為葡萄牙人在東方的總部。

果阿位于吉世拉特至馬拉巴爾海航運的中心點,是印度洋沿岸的商業中心,葡萄牙以此為基地,實現了控制印度洋航線和壟斷印度洋與歐洲貿易的目的

東方航路的開闢,在世界航海、航運史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達·伽瑪的航行歷時2年2個月,往返航程30000多公里,是當時世界上最遠的海上航行活動,而由此形成的「海角航線」,成為連接歐亞非三大洲,大西洋、印度洋及西太平洋最重要的航線,極大地方便了三大洲之間的人員往來、物質交換和文化交流。

「海角航線」與地理大發現進程中開闢的其他海上航線一起,把五大洲連接起來,構成一個整體,從而對改變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以及建立世界各地之間的密切交往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後續

關於葡萄牙在大航海時期的殖民帝國的建立,以及葡萄牙的殖民貿易,在前文都有介紹,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

另外,下一篇是大航海時期歐洲的六大主要參與國家中的最後一個,即英國。

隨著大航海開啟,歐洲殖民者進行的長達400年的非洲奴隸貿易也將會進行一個專門的講述。


謝謝品鑑!

感謝收藏、點讚、分享、關注、轉發!

看圖、讀書、聽歷史,文章有點長,如果讀累了可以點擊右上方的「耳機」按鈕,聽書也很放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