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建築師群展:看槇文彥、磯崎新如何「穿越邊界」

澎湃新聞 發佈 2022-11-07T21:44:21.876166+00:00

展覽從追逐22位日本知名建築師及新生代建築師在世界各地的項目開始,通過模型、視頻、攝影、手稿等方式的展示,向觀眾敘述幾代日本建築師的實踐,呈現他們是如何跨越地域與文化,以及他們觀念的不斷發展的進程。

2022年正值中日邦交正常化50周年,11月5日,「穿越邊界:日本建築展」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開幕。展覽從追逐22位日本知名建築師及新生代建築師在世界各地的項目開始,通過模型、視頻、攝影、手稿等方式的展示,向觀眾敘述幾代日本建築師的實踐,呈現他們是如何跨越地域與文化,以及他們觀念的不斷發展的進程。

澎湃新聞了解到,展覽「穿越邊界:日本建築展」跨越了六大洲的地理界限,囊括了22位日本著名的建築大師及新生代明星建築師,圍繞他們在國際的36組建築項目,展開了對日本現代建築跨越地域與文化的敘述。

據悉,參展的日本建築師包括:槇文彥、磯崎新、安藤忠雄、伊東豐雄、坂茂、隈研吾、石上純也、藤本壯介、犬吠工作室(塚本由晴、貝島桃代、玉井洋一)、阿部仁史工作室、KOBFUJI建築事務所(小塙芳秀、小塙香)、髙田浩一建築事務所、筒井康二建築研究所、莫羅·楠建築設計事務所(尼古拉·莫羅、楠寬子)、紐約OMA建築事務所/重松象平、o+h(大西麻貴+百田有希)、R/URBAN設計工作室(雨宮知彥)+東京大學(岡部明子、克勞迪婭·薩凱)、青山周平/B.L.U.E.建築設計事務所、島崎威郎建築事務所(t-sa)、森俊子建築事務所(TMA)、田根 剛(DGT建築事務所)、waiwai工作室(山雄和真、威爾·阿魯·阿瓦爾)。

「穿越邊界:日本建築展」展陳設計

無論是從城市層面的宏觀實踐,還是基礎設施的微觀創作,展覽通過日本幾代人的建築實踐,以及不斷發展的建築觀念,構成具有獨特文化屬性的「固態」歷史。展覽以模型、視頻、攝影、手稿等方式進行多方位的展示,並藉此促進中日現代學建築學界的學術交流,形成寬廣的建築對話。

槇文彥設計的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Maki and Associates

主辦方設計互聯表示:「作為亞洲最早進入現代化的國家之一,日本在吸收西方文化、技術並走向國際化的過程中,與中國有著相似的視角。此次展覽既是亞洲不同地區的文化碰撞,也是關於傳統與未來思考的集中呈現。」主辦方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則表示: 「長久以來,日本的建築總是引發世界的遐想,它們超越了既定的物理邊界,重思內與外的定義,在建築與庭院、日本與世界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樑。此次在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的展覽,在凸顯中日建築交流的同時,也放眼世界,展出來自其他地區的建築作品,這些作品象徵著超越東西方界限的建築文化交流。」

槇文彥設計的代官山集體住宅綜合體

策展人大島正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展覽突出日本建築師個體的廣泛表達,他們在邊界之外,與各種語境對話,實現獨特的創作。展覽也表達了兩國之間充滿活力的設計交流,同時也超越了單個的國家與文化,強調各國從本國各地汲取的獨特可能性,凸顯來自遠方與近鄰的無限靈感。這些設計跨越幾代人,呈現了觀念不斷發展的進程。」

日本現代建築與普利茲克獎得主

20世紀60年代,面對城市的高速發展,城市的居住環境問題逐漸顯現。

在日本,建築師率先將建築設計作為工具,想像城市建築應與有機生物一樣,具備感知、成長、自生、自愈等機能,並以此作為他們構築未來都市系統的基礎。他們強調舊的都市形態已經過時,新的都市建築系統需不斷再生重組,以靈活的方式介入城市的發展議題,這就是對後來全球建築領域產生革命影響的新陳代謝派(Metabolism).

岡本太郎,太陽塔

磯崎新空中城市

隨著社會形態的發展與進步,新陳代謝派的作品從前衛逐漸轉化為經典,也有很多實驗性的項目面臨拆除。作為第一個起源於亞洲的現代建築運動,它留給我們的永恆的財富是不斷「變化與更新」的建築精神。這種精神激勵了當代日本建築的蓬勃發展,並隨著日本建築的全球化實踐,融入到更多元的國際城市情境之中。

普利茲克建築獎歷有「建築界的諾貝爾」之稱,自1979年普利茲克建築獎創辦至今的總計44位獲得者中,日本占據了8位。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集結了5位日本普利茲克獎得主在世界各地的項目,包括:現代主義的代表槇文彥(1993),後現代主義的代表一一磯崎新(2019),清水混凝土詩人安藤忠雄(1995),富有流動性且百變的伊東豐雄(2013),以紙建築聞名的阪茂(2014)。這些建築大師,以各自獨特的設計色彩,在建築領域大放異彩。

槇文彥

槇文彥

槇文彥是新陳代謝派的創始人之一,是日本第二位獲得普利茲克建築獎的建築師。無論是1992年完成的代官山集體住宅綜合體,還是2017年在中國落成首個建築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都傳遞著他「將城市與建築融合思考」的建築觀念,延續著新陳代謝派建築可生長、永續發展、本土化的概念。

槇文彥設計的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草圖

槇文彥設計的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Maki and Associates

槇文彥設計的深圳海上世界文化藝術中心東面 ©️Maki and Associates

槇文彥設計的阿迦汗博物館草圖

槇文彥設計的阿迦汗博物館

槇文彥設計的阿迦汗博物館內部

槇文彥設計的漂浮展亭草圖

槇文彥設計的漂浮展亭@JohnStoel

磯崎新

磯崎新

磯崎新1931年生於九州大分市。磯崎新主張獨立的思考,並以空間的形式展現其思考,絕不追隨他人尾後,他比任何一位建築師都更深入地思考政治、社會、文化與建築的關聯,並將思考轉化為建築語言。他向世人展示了深藏於建築始源的潛在力量,並在引導世界上激進建築師們的奇想得以實現上發揮了極大的支援作用。

磯崎新是新陳代謝派時期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他提出了針對東京新宿「空中城市」的規劃,在原本的舊城區上,城市以一系列艙體懸浮在上空。2007 年,磯崎新在中國落成的首個項目落成深圳文化中心(即深圳音樂廳與深圳圖書館)。

磯崎新設計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草圖 ©️Arata Isozaki

磯崎新設計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概念圖 ©️Arata Isozaki

磯崎新設計的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效果圖©️Arata Isozaki

磯崎新設計的烏菲茲美術館新出口 ©️Arata Isozaki

磯崎新設計的烏菲茲美術館新出口 ©️Arata Isozaki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

安藤忠雄是在國內最具知名度的日本建築師之一,他戲劇性的建築生涯與人生經歷使他的建築充滿著東西方文化的衝突與融合。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住吉的長屋、光之教堂、地中美術館、上海保利大劇院等。

安藤忠雄設計的巴黎商品交易所ー皮諾藝術收藏

安藤忠雄設計的巴黎商品交易所ー皮諾藝術收藏

安藤忠雄設計的巴黎商品交易所ー皮諾藝術收藏

安藤忠雄設計的和美術館

安藤忠雄設計的和美術館

安藤忠雄設計的和美術館

伊東豐雄

伊東豐雄

伊東豐雄的建築作品十分多元,卻有著一個統一的主題始終致力於消除建築內外部空間的固定邊界,消解各種功能區域的空間劃分,追尋與自然的融合。他的事務所成為了許多才華橫溢的年輕建築師成長的搖籃,如SANAA的創始人妹島和世和西澤立衛等。

2011年,伊東豐雄創建了「伊東建築塾」私塾。伊東希望通過私塾活動,與市民一起思考城市和建築今後的走向。在建造了自己的建築博物館的愛媛縣今治市大三島,伊東也與私塾學生、志願者和地方上的熱心人在一起探討著城市未來方策和社區創造。

伊東豐雄設計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南校舎

伊東豐雄設計的寧波華茂教育圖書館概念草圖

伊東豐雄設計的寧波華茂教育圖書館效果圖

坂茂

坂茂

1957年坂茂生於東京。1977-80年在加州建築大學(SCI-Arc、洛杉磯)留學。1984年畢業於庫伯高等科學藝術聯盟學院建築系(Cooper Union,紐約)。1982-83年在磯崎新建築事務所工作。1985年創建坂茂建築設計事務所。1995年出任聯合國難民署顧問,同時創立了支援災民的活動團體——簡稱VAN的 「建築志願者網絡Voluntary Architects' Network」。其主要作品有法國蓬皮杜梅斯中心(Centre Pompidou-Metz)、靜岡縣富士山世界遺產中心、日本大分縣立美術館、位於巴黎西部的塞納河音樂廳(Musical Complex of La Seine Musicale)、瑞士的歐米茄·斯沃琪本部大樓等。坂茂擅長用紙、木等材料開發出輕巧的臨時建築,用建築技術實踐人道主義。

坂茂設計的桂林靖江王府正陽門樓遺址保護展示方案

坂茂設計的桂林靖江王府正陽門樓遺址保護展示方案效果圖

國際化視野下的建築

「新」世代建築不是單純的生活空間或是居住場所,而是傳遞著建築師對建築形態、生活方式深度思考後的產物,隨著時代與科技的發展而演變。當下的日本建築師早已用他們對城市、空間、材料的理解,創造著新時代的建築語言。

隈研吾

建築師隈研吾少年時期為1964 年東京奧運會丹下健三設計的代代木國家體育館所感動,立志成為一名建築師。在東京大學求學時師從原廣司、內田祥哉。研究生時期,穿越非洲撒哈拉沙漠進行村落調研,感受到了村落的美與力量。

他將建築融合古典與現代,他不贊同那些現代造型主義的建築,主張與環境、地域特色融合的建築,探索人與材料的關係。

隈研吾設計的韓嶺美術館

隈研吾設計的韓嶺美術館(局部)

隈研吾設計的V&A 鄧迪分館

隈研吾設計的V&A 鄧迪分館(局部)

石上純也則認為,當下的建築早已不再是一個簡單的遮蔽物,而是組成世界這個巨大空間的各色各樣的「風景」。因此,他以雲、水、森林為靈感意向,不斷將建築的輕盈、柔軟、靈活推向極致。

石上純也

石上純也設計的森林幼兒園

石上純也設計的森林幼兒園

石上純也設計的大理八棟住宅規劃

石上純也設計的大理八棟住宅效果圖

此外,藤本壯介用自己的建築實踐,重新感悟人類最原始的居住體驗;先鋒建築師組合犬吠工作室長期進行著關於微型、臨時城市空間的研究,圍繞「建築究竟如何影響生活在其中的人和他們的生活方式」的議題進行研究,通過「建築民族志」的方法,探索建築的形式與人的棲居之間存在的聯繫;o+h(大西麻貴+百田有希)用與眾不同的童話式構圖,創造了獨屬於他們的夢境。

藤本壯介設計的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

藤本壯介設計的貝爾格勒濱水中心效果圖

藤本壯介設計的貝爾格勒濱水中心效果圖

雙螺旋之家,©️o+h

在連接當地環境及文脈時,不同時代的日本建築師的方式會有何不同?對於這一問題,策展人大島正告訴記者,「雖然每一代設計師都是在內外環境間創造一個動態的『環境』,但由於實際材料、方法和尺度等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每一代建築設計師都得適應當地的需求,為當地考慮。」

高田浩一建築事務所,雪梨英菲尼迪大樓

筒井康二建築研究所,磨坊谷住宅

森俊子建築事務所(TMA),線:藝術家主流+文化中心

紐約OMA建築事務所 重松象平,奧黛麗· 厄瑪館內部

田根 剛(DGT建築事務所)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

田根 剛(DGT建築事務所)愛沙尼亞國家博物館

四項裝置作品的國內首展

記者了解到,此次展覽亦展現了四項裝置作品,皆為國內首展。包括磯崎新的烏托邦構想「海市計劃」,復原的伊東豐雄「東京遊牧少女之包」,隈研吾為展覽定製的裝置作品「茶室」和坂茂的「歐米伽·斯沃琪/斯沃琪本部大樓」。

磯崎新的烏托邦構想「海市計劃」

其中,「海市計劃」裝置是磯崎新於1994年受廣東珠海市委託開展的南海人工島嶼建設項目,蘊含著「海上都市」與「海市蜃樓」的雙重含義,以信息網絡為支持,建立著獨立於大海之上的烏托邦。但這理想島嶼最終未落成。這一次是繼1994年後的首次展示。

伊東豐雄「東京遊牧少女之包」

「東京遊牧少女之包1」是1985年伊東豐雄於日本泡沫經濟時期,在日本東京澀谷的西武百貨商店創作的實驗性作品,使用了輕薄的薄膜、穿孔鋁板等材料。他為迷失於繁華城市中的女性設計了一個家,在這裡除了床以外只有三個家具:信息收集家具、化妝家具、咖啡餐飲家具。

在他看來,當時的東京是一個「舞台」,在踏上舞台之前,「家」只是用來裝扮自己的地方,在城市中,我們可以獲得一切東西,所以我們的「家」就去繁為簡了。

隈研吾設計的Cocoon

隈研吾設計的Cocoon

隈研吾設計的Irori&Paper Cocoon

隈研吾以人性化的尺度、柔和細膩的設計見長,擅長探索可以替代鋼筋水泥混凝土的新型建築材料,如竹、木、紙、磚等。2015年,他曾在米蘭設計周上創作了用和紙製成的Irori&Paper Cocoon。這一次,他從古代茶師喜歡的扭曲茶碗中得到啟發,為展覽特別定製,使用72塊15毫米厚的木板,設計了一個可組裝、拆卸、移動的、充滿透明感的扭曲形式的木製茶室。希望這個可移動、溫暖的建築可以成為人們在疫情之後與自然共存的生活方式的容器。

坂茂設計的斯沃琪總部大樓

坂茂設計的斯沃琪總部大樓內部

最後,2019年建成的斯沃琪總部大樓位於瑞士,外觀採取了坂茂一貫的木結構設計,其L形的建築設計為擬生態的木網殼體結構,網殼的屋頂結構由7700 塊經過專業開發程序計算的獨特木片拼接而成,所有木片均精確到0.1毫米,以確保能在現場完成拼裝。展覽呈現的裝置為這棟大樓1:15的復原裝置,讓觀眾親身感受到行走在建築里的感受。

智利的住宅,手稿,©️o+h

智利的住宅,模型,©️o+h

大島正說,「許多很有特色的項目位於中國,而這些項目在處理建築、場地,及體現其內在美上可能會是新的展示方式,而這些美在過去可能被人所忽視。同時,我們也希望那些中國以外的項目能夠吸引到觀眾,讓他們對如何在本土,以及全球的建造、生活都充滿好奇。」

此次展覽由設計互聯與日本國際交流基金會聯合主辦。

展覽將展至2023年2月19日。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