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67隻小熊貓被盜獵,又一樁可愛引發的悲劇

貓盟cfca 發佈 2022-11-09T00:48:45.098831+00:00

根據學術出版社的《小熊貓:第一種熊貓的生物學和保護》一書,在二十世紀後半葉,國內小熊貓的數量下降了40%,中國現存的野生小熊貓大約有6000~7000隻。

近期,樂山公安局通報了一起危害國家保護動物的大案,涉嫌盜獵和非法交易野生動物的30人被逮捕,63隻小熊貓被解救出來(另外有4隻不幸死去),盜獵團伙交易的小熊貓數量達八九十隻,涉案總價值1000萬餘元。

小熊貓 ©publicdomainpictures.net

小熊貓危機

和大熊貓一樣毛茸茸圓滾滾的小熊貓,被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國際自然保護聯盟(2015年)評估其種群現狀為瀕危級別。根據學術出版社(Academic Press)的《小熊貓:第一種熊貓的生物學和保護》(Red panda: Biology and conservation of the first panda)一書,在二十世紀後半葉,國內小熊貓的數量下降了40%,中國現存的野生小熊貓大約有6000~7000隻。

根據魏輔文等人1999年發表在《生物保護》(Biological Conservation)上的論文,在國內,小熊貓分布於四川北部與西部的岷山、涼山、邛崍山、大相嶺與小相嶺山系,雲南西北部和西藏東南部,此外青海、陝西、甘肅和貴州有過歷史報導。

四川省境內小熊貓的棲息地有1萬7千多平方公里,野生小熊貓數量3千多隻,雲南的棲息地1萬多平方公里,小熊貓有一千多到兩千隻,西藏0.95萬平方公里,小熊貓一千多隻。順便一提,《小熊貓:第一種熊貓的生物學和保護》第一版引用了這個魏輔文1999年的數據,書出版於2011年。除此之外,我們沒有找到更新的數據。

四川喇叭河保護區的小熊貓 ©貓盟CFCA

在中國,小熊貓這一物種面臨的主要威脅,是棲息地破壞和破碎化。森林砍伐和公路、水電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正在危及小熊貓的生存環境。天然林保護工程、退耕還林工程的實施,以及國家自然保護區的建立(中國有46個保護區與小熊貓的棲息地重疊),雖然對情況有所緩解。但人工林是無法取代天然林複雜的生態系統的。

另一個危及小熊貓種群的因素是盜獵。小熊貓美麗的毛皮曾被用於傳統服飾,在1968~1971年間,西藏昌都售出了148張小熊貓皮。但如今毛皮的交易很稀少。2017年,國際野生物貿易組織(TRAFFIC)在中國進行了市場調查,發現只有兩個店家擁有小熊貓皮製品,而且都是在《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實施之前取得。國際野生物貿易組織實地訪談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對小熊貓皮沒有興趣,還有19人(很贊地)表示小熊貓是保護動物,不能傷害。

雲南玉龍雪山一家商店裡的小熊貓皮帽子 ©TRAFFIC

謝天謝地,在國內,用小熊貓皮做衣服的需求已經極小。但與此同時,另一種需求卻像野火一樣熾盛起來。

動物解剖學的祖師爺居維葉曾稱小熊貓是「世界上最好看的動物」。小熊貓可愛的形象向來受到人們的矚目,在網絡時代更是萌翻一片。人們都愛這種萌物,直接的結果就是,動物園都想得到小熊貓來吸引人氣,財大氣粗的人甚至想把小熊貓當成自己的「萌寵」。因此產生了出售野生小熊貓的非法產業。

小熊貓可愛的外表,催生了觀賞和擁有小熊貓的欲望 ©publicdomainpictures.net

利益催生黑色產業

今年破獲的盜獵案中,60隻活的小熊貓都是在一家「養殖場」得到的,根據警方的調查,這個「養殖場」與北京、雲南、江蘇、廣州等地都有交易;他們的小熊貓不是養殖的(小熊貓的人工繁殖非常困難,無利可圖),而是從中間人手裡收購盜獵得來的小熊貓,收購價格是一萬元一隻,「養殖場」出手的價格達到三十五萬一只

2020年12月3日,雅安警方也破獲了一起類似的惡性案件,查獲17隻小熊貓,18隻川金絲猴。其背後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條黑色產業鏈:盜獵人把動物賣給中間人,中間人轉手賣給五家民營動物園,民營動物園再轉賣給其他想要「可愛動物」的機構。每一次轉手價格都能翻數倍。

藉助動物園繁殖的名義,小熊貓被出售給其他動物園 ©CCTV財經頻道

民營動物園在其中的作用非常關鍵,因為他們有《野生動物馴養繁殖許可證》和《野生動物經營利用許可證》,可以謊稱這些動物是人工繁殖的。這樣,小熊貓和金絲猴就被「洗白」,成為「合法」的展品。

於是,本應擔任起科普和保護職責的動物園,借著「科普」、「保護」的幌子,對野生小熊貓種群造成了實實在在的迫害。更有甚者,一些展出小熊貓的機構甚至連動物園的基本資質都不具備。去年,江蘇一家酒店在客房裡展出了小熊貓,還在微博上大肆宣傳,2019年,重慶一家咖啡店里也出現了小熊貓。

小熊貓被放置在咖啡館裡

成年小熊貓是獨居動物,很容易緊張受驚,把它當成玩具擺弄,結果不是小熊貓被嚇壞,就是受驚的小熊貓咬傷、抓傷人,同時,人和動物都面臨著感染致命傳染病的風險。

避免愛變成傷害

一種動物在動物園裡「能夠繁殖」,和「能夠通過人工繁殖,建立起足夠供動物園展覽用的種群」,是兩回事。如果工繁殖的種群不足,動物園就免不了向野外種群「吸血」。出於其他目的飼養野生動物的機構也是一樣的,比如養殖日本鰻鱺,幾乎只能從野外捕捉魚苗,導致野生的鰻鱺數量劇減,其保護現狀被IUCN評為極危。

一切悲劇都有現實的成因。我們能做的是透過悲劇,認清現實,為未來著想。

一種動物「可愛」並不意味著它「可以親近」,對萌物的愛也可能變成傷害 ©Jar0d / wikimedia

我們建議,有關部門對動物園這樣飼養野生動物的機構,加強監管和審批,不能讓無良機構拿野生動物冒充人工繁殖。以人工繁殖為名,行盜採、販賣野生動物之實。植入晶片也是一個了解動物來路的辦法。

另外,對於科普展示機構,為了正本清源,減少不必要的負面影響,請做好動物譜系管理,儘可能公開動物來源信息。並且,除了宣傳動物的「萌」之外,動物園要真正把科普做到位,使每一隻喪失了自由和天性表達的動物的犧牲確有所值。

動物園展出物種,要盡到科普大眾的責任,而不是一味地追求商業價值 ©Rsa / wikimedia

還有一件事是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做的:不把野生動物當寵物;在萌化的主題下多宣傳野生種群的保護現狀

「萌」為野生動物引來殺身之禍,已經不是新聞。2015年YouTube上曾發起反對把懶猴當成寵物的運動。當年,「寵物懶猴」和「寵物猴」的視頻下面,負面評價多了很多。然而一年之後,飼養野生動物作為寵物的視頻人氣又開始上升。可見網際網路是善忘的,「萌物」背後一些並不「萌」的故事,需要經常地講,反覆地講。

宣傳反對飼養懶猴的網站「tickling is torture」頁面 © ticklingistorture

最後不要忘記,小熊貓屬於野外。保護好野生小熊貓,以及它們的棲息地,是保護這一物種的重中之重。野生動物不是供人取樂的毛絨玩具,而是一個生態系統完整的證明,是大自然中的一部分。它們的家園比我們,更需要小熊貓

-End-

成為貓盟月捐人,共守中國荒野

.........關於小熊貓和動物園,你還可以讀.........

小熊貓攀上倒木之後,那些鳥蛋無一生還

動物表演怎能披上行為展示的外衣?

「太可愛了!想養!」 野生動物該被萌化嗎?

雲貓 | 雲豹 | 老虎 | 華南虎 | 華北豹 | 豹貓 | 寵物豹貓 | 荒漠貓 | 猞猁 | 猛禽 | 毒蛇 | 救助 | 北京華北豹 | 四川金錢豹 | 荒野 | 西雙版納 | 山西馬坊 | 新龍 | 貓盟 | 長耳鴞 |黃鼠狼| 野豬 | 豹吃牛 | 帶豹回家 | 豹吃人嗎 | 喬治·夏勒 | 個體識別 | 尋豹啟事 | 貓盟周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