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大降價!國產手機沖高失敗的災難才剛開始……

柴狗夫斯基 發佈 2022-11-09T01:26:05.069738+00:00

今天一早,一個關於手機集體大降價的話題衝上熱搜,據報導,除了手機廠商直接降價之外,線下商場和線上店鋪還同時推出一系列的可疊加優惠。

雙11剛啟動的前幾天,有不少手機品牌和商家玩了一把先漲價後降價,降價後比日常售價還高的把戲。

本以為借著雙11的巨大流量可以在沖銷量的同時小賺一筆,但現實足夠的殘酷,因為不僅先漲價後降價的操作碰了一鼻子灰,整個行業都在雙11意外遇冷。

今天一早,一個關於手機集體大降價的話題衝上熱搜,據報導,除了手機廠商直接降價之外,線下商場和線上店鋪還同時推出一系列的可疊加優惠。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一輪降價潮中,中高端旗艦機降幅最大

據央視財經,某品牌售價近4000元的某款手機,大幅降價800元,到手僅需三千出頭,而有些過去售價五千元的手機,現在只需3000元就能買到。

甚至有些品牌產品降價金額超過兩千元。

有網友表示:這個降價省下來的錢,都可以再買一部手機了。還有網友表示,再等等,還能降價……

從目前電商平台的降價力度來看,一些中高端旗艦機型的降價幅度有的高達30%,目前在售的1000元左右的產品,更是讓人看的眼花繚亂。

有媒體統計顯示,這或許是智慧型手機有史以來降價幅度最大、範圍最廣的一次。

低於集體大降價的首要原因就是如今智慧型手機真的賣不動了。

數據顯示,在今年二季度,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減少至 2.87 億台;今年三季度,中國智慧型手機出貨量6690萬部,同比下降16%。

從數據來看,國產智慧型手機的跌幅最大,其中vivo、OPPO、榮耀和小米分別下跌21.4%、26.8%、14.8%和15.9%

當然,行業不景氣導致的下跌還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地方在於,這兩年手機市場需求疲軟、換機欲望低,國產智慧型手機品牌為了沖高出貨規模,大玩機海戰術帶來的庫存挑戰。

除了各種讓人眼花繚亂的子品牌戰略,各品牌不斷的推出新款,甚至在基礎參數並沒有變化的情況下,換個殼、換個顏色都能發布一款新手機

根據信通院數據,僅在上半年,智慧型手機上市新機型累計168款

這除了讓智慧型手機的生產成本不斷抬升之外,庫存成為國產手機最大的問題。

有數據顯示,上半年,國內手機市場的成品庫存高達5000多萬部。

還有更誇張的數據,根據工信部數據,2022年上半年,智慧型手機產量為5.76億台;而根據信通院數據,上半年,國內市場手機出貨量累計1.36億部

那麼大夥自己掰指頭算算,除去出口的數量,沒有銷售出去的庫存究竟有多少?

要知道,在2016年的時候,國產手機品牌的出貨量更是突破了5億台,如果樂觀預測,整個2022年的手機出貨量相比2016年蒸發近半。

或許我們很難找到準確的庫存數據,但國產手機廠商們的庫存壓力是非常大的。

降價清庫存,顯然成為國產手機品牌不得不走的路

有用戶表示:前些年累積的大量產能開始出現惡果,互相踩踏互相擠兌,目前還是開始。

不是人們換不起手機而是手機的創新太少了,不值得換。

智慧型手機是個相當特殊的市場,在過去幾年,國產品牌以性價比的路子,紛紛快速在銷量上衝擊全球手機銷量榜前十,甚至國產手機品牌加起來,銷量占據了全球市場的60%以上。

但殘酷的一面是,從利潤的角度來看,蘋果獨占了整個智慧型手機市場80%的利潤,而三星占了15%左右的利潤,也就是占據了60%銷量的國產手機,只能分剩下5%的利潤。

在這種尷尬的局面下,兩年前,國產手機們紛紛喊出了衝擊高端市場的口號。

口號怎麼落地,其他的先不論,漲價是第一步,在2021年,則是國產手機品牌紛紛上調定價最狠的一年。

根據Counterpoint公布的2021年智慧型手機收入數據,國產手機品牌中,小米增長了49%,OPPO增長了47%,VIVO增長43%。

結合市場份額,出貨量等各項指標,排出2021年的手機漲價排行榜則是,VIVO>OPPO>小米>三星>蘋果。

從直觀感受來看,在智慧型手機的早些年,國產手機品牌售價大都在兩千元左右,賣2999就算好的了,但是這幾年,國產手機的售價,一路上探到了六七千。

但現實很殘酷,高端市場並沒有那麼好衝擊,數據顯示,2021年,國內高端機市場(5000元價位),小米市場份額僅為2.97%,OPPO和榮耀則為0.99%,而vivo則是0.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國產手機們所謂的高端,到底是什麼?

從高端的角度來看,在軟硬體層面,都得具有獨家的優勢,也就是排他性,無論是三星,還是蘋果,亦或是華為,都具備這樣的能力。

但是其他手機有嗎?沒有,最終還是跳不出堆料、組裝、貼牌的模式,這樣的模式是沒有門檻的,因為關鍵的零部件都是供應商的東西,小米能整合,OPPO、vivo同樣可以。

於是我們看到,所外的高端,就是誰堆料堆的多,誰的外觀設計的好看,顏色用的多,甚至在過去兩年,國產手機所謂的高端機發布會,總給人一種錯覺,是在發布新顏色。

而這種模式,除了撬動不了消費者的錢包之外,反而增加了運營成本,除了頭大的庫存,增加生產線,營銷費等等都成倍增長,賺錢能力進一步變差,當然這些最終還是要消費者來買單。

那麼退一步來看,為何蘋果和三星能能有那麼高的利潤,技術創新才是武器!

直觀的一點是,消費者用腳投票了,如今這些國產手機品牌,所謂的高端機,賣的並不理想,最終還是靠中低端機沖銷量。

財報顯示,2022年一季度小米智慧型手機出貨均價為1189元,也就是說衝擊了高端幾年,如今的小米依然是千元檔位的底色。而OPPO、vivo自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換個角度來看,華為丟下的高端市場份額,打著高端旗號的其他國產品牌可是一口都沒吃到,全都進了蘋果的碗。

根據現實的數據,如果將售價5000元作為高端機門檻,根據CINNO Research數據2022年第二季度,國內5000元以上價位蘋果占79.2%,2021年第二季度則為69.0%,而在2020年,這一數據則為48%。

所以,從本質上來看,沒有高端的實力,沖高端只能停在口號上,同時,那些沖高端所帶來的附加成本,最終轉嫁給了消費者,而當消費者知道了高端的底色,這個所謂的高端也就隨之破產了。

今年雙11集體大降價,降幅最高兩千多,背後不僅是體現的國產智慧型手機品牌的庫存難題,也是這個虛假的高埠號破產的信號,以及沖高失敗的信號。

當然,換個角度來看,在智慧型手機性能過剩的當下,如今賣五六千的所謂高端手機,和幾年前1999元的又有什麼差別呢?這算真正的降價嗎?或許稱之為回歸合理價格區間才更準確。

因為貼牌堆料,1999元時代,也是堆上游最新的技術,如今六七千的時代,也是堆上游最新的技術,有區別嗎?

可以預見的是,這種一扣想吃成胖子,以營銷手段改變消費者心智的做法翻車是遲早的。一步一步,腳踏實地才是最終突圍的方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