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AR新品頻出,該怎麼選?

老繆聊科技 發佈 2022-11-09T08:17:33.113307+00:00

(VRPinea 11月7日訊)正值國內雙十一大促期間,PICO 4在多個電商平台的第一波活動中表現亮眼。

(VRPinea 11月7日訊)正值國內雙十一大促期間,PICO 4在多個電商平台的第一波活動中表現亮眼。與此同時,Meta Quest Pro也迎來了第一批評測:Road to VR表示,Quest Pro更像是一個不成熟的實驗性產品;UploadVR認為,Quest Pro更適合作為MR新手開發人員的工具包;CNET建議,對眼動追蹤、面部追蹤或改進的See-Through等技術感興趣的人購買Quest 2或等待Quest 3。

UploadVR

國內外業內人士和媒體對Meta Quest Pro可以說是褒貶不一,而且貶多於褒。除了上述兩款備受關注的VR一體機,近期VR/AR相關新品也開始扎堆發布。

VR賽道有大朋VR即將發布的新頭顯E4、小派科技首款VR3.0產品Pimax Crystal、HTC Vive的新款VR頭顯。而AR賽道有雷鳥創新的第二款消費級XR眼鏡雷鳥Air1S、李未可AR眼鏡Meta Lens、影目科技的第二代AR眼鏡INMO Air2及智能戒指INMO Ring。

既然新品這麼密集,小P之前也對其中的幾款產品進行了測評,下面就想站在用戶的角度分享下入手或者評判一款VR/AR新品前需要考慮的幾個維度。

成熟的產品:從用戶的實際需求出發

對於追求高端VR體驗的發燒友來說,擁有5K解析度和120度超寬視野的HTC VIVE Pro 2是目前消費級PCVR中的最優選。對於不把平台的內容生態和性價比歸為首要因素的買家而言,HTC的VR一體機VIVE Focus 3也是不錯的選擇。VIVE Focus 3的參數配置足夠硬核,還具備高於Quest Pro的解析度。

雖然HTC Vive的VR產品在定價和產品的銷售策略上不能為一部分VR用戶所接受。但在同類型產品中,除了Cosmos和Flow,每一款都是相當硬核的產品。從HTC Vive這個例子出發,其實是想說明當聚焦於某一品類,用戶最關心的內容到底是什麼

如果我作為一名普通的大學生消費者,面對雙十一這麼多打折促銷的「誘惑」,我首先要考慮的是通過合理支配消費來實現滿足最大化。換句話說就是,我留給VR設備的預算就是小几千元,那必定追求的是極致的性價比

如果我已從一個VR的輕度愛好者轉變成重度愛好者,我願意投入時間、精力和金錢去仔細鑽研,那顯然VR一體機已經滿足不了我對極致的VR體驗的追求,PCVR才是更優解

上述假設僅從用戶的消費心理和用戶在行業中所處的狀態考量,這種選購策略更適用於已經相對成熟的消費電子領域,比如電腦、智慧型手機和VR。

不夠成熟的產品:可以嘗鮮但有風險

當一個還未成熟的產品剛剛進入市場的時候,只有搗鼓同種技術和開發同類產品的人員,以及熱衷於嘗鮮的消費者才會去考慮購買。而後一類用戶往往有著鮮明的特點,即都是對價格不那麼敏感、不介意將自己暴露於高風險中的人。這類用戶嘗鮮的原因在於新產品的某個功能或體驗擊戳中了他們的興趣點。

以AR眼鏡這類產品為例,智能眼鏡廠商皆宣稱其採用BB偏振方案的新產品是AR眼鏡,但實際上這些產品幾乎不帶AR功能。AR的本質是將虛擬信息和現實場景相疊加,使用BB偏振方案都隔絕了現實中的大部分光線了,現實場景又從何談起呢?

因此,之前在評測Nreal、Rokid、雷鳥創新等廠商發布的眼鏡時,小P更傾向於稱它們為智能眼鏡。現階段的消費級AR眼鏡,光波導技術是必選方案。那未來的技術路逕到底是像李未可Meta Lens這樣採用單色光波導,還是像INMO Air2這樣使用全彩光波導,也暫未可知。

像AR眼鏡這樣的新興產品,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處於發展階段。站在2022年這個時間節點來看AR眼鏡這一品類,就相當於2016年之於VR頭顯。如果各位抱著嘗鮮的心態想去入手一款智能眼鏡,小P建議大家做足功能,包括你對這款眼鏡的需求,是作為便攜屏輔助使用,還是想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智慧型手機。

對於VR這類趨近於成熟的消費電子產品來說,消費者主要分為新手和重度愛好者兩類。前者的主要購買動機在於,以極致的性價比來實現滿足最大化;後者更關注產品力。然而,針對AR眼鏡這類較新的品類,願意承擔一定風險的嘗鮮者畢竟是少數。站在設計者和廠商的角度,洞察用戶需求的趨勢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本文屬VRPinea原創稿件,轉載請洽:brand@vrpinea.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