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中國古建築寺廟的布局

古建家園官方 發佈 2022-11-09T10:35:20.888890+00:00

佛寺一般多建於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門叫「山門」。中間一扇大門,兩旁兩扇小門。殿內塑有兩尊金剛力士像,形貌雄偉,怒目相向,手持金剛杵以鎮懾妖魔鬼怪。

佛寺一般多建於山上,所以寺院的外門叫「山門」。一般由並列的三扇門組成。中間一扇大門,兩旁兩扇小門。許多寺院將山門建成殿堂式,至少中間那座大門蓋成殿堂式,叫「山門殿」。

殿內塑有兩尊金剛力士像,形貌雄偉,怒目相向,手持金剛杵以鎮懾妖魔鬼怪。左邊的力士怒目張口,右邊的力士怒顏閉唇。 在後期的某些中國佛寺內,金剛力士又換成了「哼哈二將」,閉嘴巴的是「哼」將,張嘴巴的是「哈」將。

進山門之後,有鍾、鼓二樓相對。左(東)為鐘樓,右(西)為鼓樓。一般早晨先敲鐘,以鼓相應;傍晚則先擊鼓,以鐘相應。 較大的佛寺都有天王殿。進山門之後,兩旁的鐘樓、鼓樓和中間的天王殿構成寺廟的第一重院落。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就是正殿,也有稱為大殿的。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集中修持的地方。

大雄寶殿中供奉釋迦牟尼佛的佛像。「大雄」是佛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他為「大雄」。寶殿的「寶」,是指佛法僧三寶。

一般殿堂為三開間,大雄寶殿則為九五開間,象徵如同帝王的「九五之尊」。供奉佛祖釋迦牟尼像,有一、三、五、七尊不同。  規模較大的佛寺在大雄寶殿兩旁還有東西配殿。東為伽藍殿,西為祖師殿。

此外,還有四堂、四台、羅漢堂、禪房、監院、方丈院、大齋堂、藏經樓、碑樓、碑亭、亭台、廊院、群房、放生池、經幢等。有名的寺院大都建有藏經閣,位置在佛寺最後一個院落,常為一座兩、三層的閣樓,作為儲藏佛經之用。

中國佛教寺院隨著歷史的推移,其布局也在不斷的變化著。寺廟,是佛教傳入中土後發展的一個產物。佛教在西漢的時候傳入中國,歷經起落。南北朝時期,佛教盛行,興建寺廟成風。

中國古人在建築格局上有很深的陰陽宇宙觀和崇尚對稱、秩序、穩定的審美心理,而這樣的藝術格局使中國寺院既典雅莊重的,又富自然情趣,且意境深遠。

(註:文章僅作知識分享,部分圖源自網絡,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繫刪除!)

古建家園--古建中國,以古建築傳統優秀文化為核心的文化建築網際網路創新平台!以線上+線下模式,建築+網際網路+文化,傳承與發揚建築文化,把傳統優良文化植入到建築材料中,讓建築從源頭上有文化,將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與現代科學技術古今結合、中西融合,應用於現代建築行業,倡導將優良的傳統文化走入大眾的衣食住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