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張震探望楚青,楚青嘆息:粟裕不在了,但人總是有感情的

歷史有點風 發佈 2022-11-10T18:52:05.506047+00:00

在這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1958年,粟裕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

1994年12月25日,《人民日報》與《解放軍報》發表了一篇名叫《追憶粟裕同志》一文。

在這篇文章中,有這麼一句話:1958年,粟裕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受到錯誤的批判,並因此長期受到不公正的對待。這是歷史上的一個失誤。這個看法,也是中央軍事委員會的意見。」

由此,壓在粟裕身上30多年的「冤情」終於被平反。

粟裕被平反,許多三野的老同志都很欣慰,最為激動的,要數張震。

在三野的悍將中,張震並不是很出名的一位,不過,在解放戰爭的一些關鍵時期,他卻是粟裕的得力助手,在很多時候,他都給予了粟裕很大的支持。

1994年,中央之所以為粟裕平反,在這其中,張震也出了很大的力,因為在當時,他的職務不低,是軍委副主席,是副國級。

那麼,張震與粟裕有著怎樣的交集呢?

黃克誠是張震的第一個貴人

張震本姓吳,1914年,他出生在湖南平江縣的一個貧苦農民家庭,他出生時,父親已經去世,家裡孩子眾多,為了討口飯吃,生母不得不將他過繼給鎮上的一個叫張繼綸的篾匠。

由此,他改名為張震。

張家也不富裕,但是養父母對張震很好,砸鍋賣鐵的讓他上了私塾,張震也沒有辜負他們的期望,學習很不錯,不過,在當時兵荒馬亂的歲月里,讀書並不是最好的出路

上世紀20年代中旬,當農民運動在平江轟轟烈烈地進行時,張震當即投身到了革命的大洪流中,他相繼擔任了童子團副團長,團長等職。

1930年,16歲的張震參加紅軍,

從此,張震的人生,進行到了一個完全不同於之前的時期。

張震能謀善斷,從小就表現出了超乎於他人的智慧,參加紅軍後,張震將自己的智慧更是發揮得淋漓盡致。

也正是由於如此,張震屢屢受到上級的器重,先後擔任了宣傳大隊大隊長,連指導員等職。

到張震20歲時,他已經升任為了紅三軍團的一名代營長。

在這個職務上,讓張震沒有想到的是,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個貴人。

張震的這個貴人,就是黃克誠

說起來張震能夠結識,並且遇見黃克誠,其實也完全是由於他本身的傑出能力。

1934年7月,擔任營長的張震奉命率與敵人僵持時,敵我陣地只相差四五百米。

張震知道,在當時的年代,選擇參軍的人,大多數都是窮苦老百姓人家的孩子,為了減少隊伍的傷亡,張震決定進行「統戰工作」

很快,張震喊出了「窮苦人不打窮苦人」的口號,這個口號也很快被傳到了敵人的陣地上。

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對於死,誰又能不怕呢?

張震的統戰工作很快便受到了卓爾有效的結果。

當時兩軍商議無事時絕不開槍,如果有敵人的督察隊前來,那麼雙方便朝天放槍,敷衍督察隊。

隨著時間的流逝,雙方對對方信任很多,他們甚至還在深山老林里開了一次不帶槍的「聯歡會」

張震的良苦用心,很快也是收到了回報。

一天,張震正與戰士們談話時,忽然聽到對方開口:「紅軍兄弟們,你們辛苦了,我們來接防。」

這一句平淡無奇的話讓張震立刻變得沉重起來。

因為張震知道,這是對方在為自己通風報信,敵人很快就要發動真正的進攻了。

張震不敢耽擱戰機,立刻將消息匯報給了團部,團部當即給他調來了2挺機關槍,增加實力。

第二天拂曉,敵人果然來了。

此時前來進攻的敵人,多達兩三個團,而我軍只有一個團的兵力,面對敵眾我寡的局勢,張震心情沉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不讓敵人突破自己的陣地。

在槍林彈雨中,張震一直身處指揮一線,率部多次打退了敵人的進攻。

讓人感到遺憾的是,由於敵我力量實在相差較大,這次戰鬥,張震不幸也被敵人的流彈擊中,身負重傷。

很快,張震被送到了戰地醫院,也是在這裡,張震見到了黃克誠。

黃克誠此時在三軍團赫赫有名,是師政委,他早就聽說了在前方陣地,有一個敢於和敵人「開聯歡會」的小伙子。

當張震被送到醫院後,黃克誠來探望傷員時,專門看了張震。

黃克誠很是高興,笑著問張震:「小伙子,你打仗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了不起啊。」

看到首長對自己的誇讚,張震顯得有些不好意思。

黃克誠繼續說道:「等傷好的話,就跟我走吧。」

張震自然明白黃克誠話語的真正意思,他很激動。

就這樣,張震跟隨黃克誠來到了團部,黃克誠親自點名他擔任了團作戰參謀。

從此,張震的軍事生涯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時期。

1934年,張震參加了二萬五千里長征,歷任師通信主任,團參謀長等職。

紅軍抵達陝北後,由於張震表現突出,他被上級安排送到了抗大學習。

張震當然沒有放過這個充實自己軍事理論知識的機會,在抗大,他兢兢業業地學習,使得自身的軍事素質有了很大的提升。

抗戰全面爆發後,張震來到了新四軍,在這裡,他進一步地鍛鍊了自己的參謀能力。

抗戰的八年間,張震先後擔任過李先念,彭雪楓的參謀長,在這些赫赫有名的我軍優秀將領身邊工作,張震的參謀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那個時候,張震也許並不會想到,自己有一天,能夠站在粟裕的身邊,成為他最得力的助手。

時間一晃,到了1945年。

粟裕最得力的助手

1945年抗戰勝利後,我軍組建了華中軍區,華中野戰軍,張震被任命為了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司令員兼政委,

此時,粟裕是華中軍區副司令員兼華中野戰軍司令員。

也就是說,張震這時是粟裕最為直接的下屬。

那麼,張震是如何從粟裕的下屬,成長為粟裕的助手呢?

土地革命時期,雖然張震與粟裕都在中央蘇區,但是張震長期在紅三軍團,而粟裕則是在地方紅軍,因而兩人並沒有結識的機會。

到了抗戰時期,張震就對粟裕有所耳聞了,特別是在粟裕指揮了「黃橋戰役」「車橋戰役」後,儘管那個時候兩人並沒有見過面,但是張震卻是從內心深處佩服粟裕的軍事指揮能力。

1946年內戰全面爆發後,張震奉命前往華中野戰軍司令員向粟裕匯報情況,這才有了見粟裕的機會。

在張震的想像中,作為我軍知名的優秀將領,粟裕本身應該是一個威風赫赫的將領,可是讓張震沒想到的是,他第一次見到的粟裕文質彬彬,和藹可親,衣著樸素,完全是一副儒將的性格。

驚訝歸驚訝,當張震將自己的軍事情況全部向粟裕匯報結束後,粟裕頭頭是道的點評,讓張震內心的敬佩,更加多了一些。

隨後在蘇中七戰七捷,宿北戰役,萊蕪戰役,孟良崮戰役後,張震已經被粟裕高超的軍事指揮能力完全的折服。

1948年,張震獲得了一個在粟裕身邊工作的機會。

這一年,隨著解放戰爭的推進,為了儘快地解放全中國,中央軍委,毛主席決定要華東野戰軍派幾個縱隊組成東南野戰軍第一兵團渡長江到江南作戰,

粟裕被任命為了兵團司令員兼政委,上任以後,通過與張震的交往,粟裕認為張震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參謀人才,因而便建議上級將張震調到自己身邊,擔任參謀長。

上級很快同意了。

張震得知消息,內心十分激動。

很快,張震來到了粟裕的身邊,不過,就在張震準備盡全力為粟裕參謀渡江以後的作戰計劃時,粟裕卻告訴了他一個意外的消息。

粟裕說,自己並不贊同渡江作戰,部隊應該留在中原地區繼續作戰。

張震的心立刻冷靜下來,他知道,粟裕肯定不會無的放矢。

粟裕以超高的軍事戰略目光縱觀全局認為,如果想要推進解放戰爭的進度,不如將兵團的三個縱隊留在中原地區,在黃河以南、淮河以北地區打幾個大仗,這樣對全局更有利。

在粟裕的詳細釋疑下,張震很快表示了支持。

不過由於這個命令是中央軍委下的,一時間不會建議,粟裕與張震又陷入了苦惱中。

思來想去,粟裕決定冒大不韙,斗膽給中央軍委回電。

為了使得這封回電滴水不露,有理有據,張震協助粟裕在一個多的時間裡進行了反覆的思考,最終,向中央軍委發出了這封在我軍歷史很有名的「子養電」

毛主席接到電報後,內心很不平靜,他立刻給粟裕回電,要粟裕來黨中央駐地當面解釋。

在粟裕前往西柏坡的日子,張震一直憂心忡忡。

直到粟裕笑著回來,張震才鬆了一口氣,他知道,粟裕說服了軍委的領導。

隨後,張震擔任了華東野戰軍的副參謀長,由於參謀長陳士榘一直領兵在外打仗,因而實際上張震執行的是參謀長職務。

之後的一年間,張震先後輔助粟裕參與指揮了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如果說在解放戰爭時期,粟裕造就了自己「軍神」的稱號,那麼毫不客氣的可以說,張震在解放戰爭時期,也成長為了我軍最為優秀的參謀長之一。

建國後,粟裕擔任了副總參謀長,總參謀長職務,張震擔任了總參謀部作戰部部長,在此期間,張震一直都在粟裕麾下工作。

直到1954年張震前往南京軍區學院工作,兩人這才分開。

為粟裕平反嘔心瀝血

1958年,粟裕遭到錯誤的批判,被免去總參謀長職務,甚至有中央的一份文件還曾點名稱他為「壞人」

對此,張震非常想不通。

特殊時期結束後,張震得到鄧小平的重用,擔任了總後勤部的部長,此時粟裕是中央軍委的常委,兩人再次的合作在了一起。

1981年,粟裕病重,他提出了返鄉的請求,可是由於病情,他始終無法離開醫院。

黨組織商議後決定要張震等人代替粟裕返鄉。

張震回來後,拍了許多粟裕家鄉的風景,粟裕看著這些熟悉的風景,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1984年,粟裕因病去世,此時,對於1958年對他的錯誤批評一事,仍沒有一個真正的平反。

粟裕的妻子楚青很痛心。

張震將此事也是深深記在了心裡。

此後每年的粟裕忌日,張震懷揣著對老領導的感情,都會帶著妻子前往粟家探望。

1992年,78歲的張震準備退休時,卻忽然被鄧小平點名擔任了軍委副主席。

上任後,張震對老領導粟裕的冤案一直很關注,想要盡力地推動這件事,為老領導平反。

1993年,粟裕的幾位老部下聯名給中央軍委寫信,請求召開粟裕逝世十周年紀念會或者是座談會,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張震隨後向黨組織提議,用文章的形式做這件事。

1994年2月5日,在粟裕逝世十周年的忌日,張震再一次拜訪了楚青。

張震告訴楚青,黨中央決定用寫文章的形式為粟裕平反。

楚青回覆:「粟裕不在了,再怎麼寫他也不知道了,不過人總是有感情的,我總希望黨能說一句公正話,以告慰他的在天之靈。」

張震:「現在時間發文章已經來不及了,要考慮發表的時機。」

因而便發生了文章開頭的一幕,直到1994年12月25日,文章才真正地發表出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