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一眼發現藤校的種子學生?

edutalk灣區教育圈 發佈 2022-11-10T20:16:50.904886+00:00

寫在前面要不要送孩子出國?哪個階段送出去比較好?該去哪個國家留學?要不要找留學機構?留學機構又該怎麼選?……每個家庭在決定送孩子出國留學之前,都有一連串的問題需要解答,想明白了,孩子才有勇氣走出去,家長才有勇氣放手。

寫在前面

要不要送孩子出國?哪個階段送出去比較好?該去哪個國家留學?要不要找留學機構?留學機構又該怎麼選?……


每個家庭在決定送孩子出國留學之前,都有一連串的問題需要解答,想明白了,孩子才有勇氣走出去,家長才有勇氣放手。


以選擇哪個階段出國為例,孩子的性格、學習成績、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都直接影響著最終答案。千人千面,上面的一系列問題,很難用一套標準化的評測來給出答案。


成長導師介紹

希希老師

威斯康星大學傳媒、西班牙語雙學位

賓夕法尼亞大學高等教育學碩士

10年美國高校招生官工作經驗

7年國內留學顧問工作經驗





家長A:孩子學校幾個「學霸」級別的學生留學申請時候都被美本的Top30拒了,我們都開始懷疑是不是選錯了方向,美國大學錄取有什麼訣竅?


家長B:我家孩子的成績很一般,上985,211難度挺大的,出國留學的話,有沒有機會提升一下學校層次?


家長C:國內高考太「卷」了,每天不停地刷題,累得讓人心疼,想讓他出國,是不是需要提前了解一下國外大學的情況?





準備留學可能比高考還累


希希老師:有些家長片面地認為出國輕鬆,其實隨著申請出國的學生越來越多,留學申請也變得越來越「卷」。國內高考只看分數,高中孩子不斷刷題會很累,可是出國不僅要拼分數,還要拼課外活動,各種競賽,孩子可能會更累。


二者最大的不同在於,國內高考學生有些科目他可能並不喜歡,可是為了提高成績,要被迫不斷地做著重複工作;準備留學的過程中,基本都是以學生的偏好為導向,選擇的學科、參加的活動都是以學生自身興趣愛好為基礎,可以說他雖然累,但是做的是自己可選擇的且喜歡的事情。


孩子出國留學對於每個家庭而言都是一項重大決策,出國前一定要想清楚,家長的目的、計劃是什麼,孩子自己又是怎麼想的,當兩者出現不一致時該怎樣協調。


中外大學對優秀的定義有差異


希希老師:我們遇到過一些家長,說我的孩子各方面都很優秀,GPA很高分,SAT很高分,托福也很高分,可是還是被很多大學拒了。


國外大學的招生官不僅會看學生的成績,還會看各方面的能力,例如學校的社團,各種各樣比賽的獲獎情況,參加公益活動的情況等等,而且,招生官都有火眼晶晶,能從多維度的信息中判斷出學生行動背後的動機。


此外,不同大學傾向於招收具有某些特質的學生,而同一間大學在不同年度的招生偏好也會有所差異,所以留學申請,除了靠實力,還要靠經驗,也要靠一點運氣。





希希老師有10年美國大學(賓大及原費城大學)招生官工作經驗和7年國內留學導師工作經驗,她面談過的學生數以千計,什麼樣的學生才是美國大學眼中的優秀學生?


希希老師給我們分享了兩個她經手的案例,在她看來藤校的光環雖然誘人,但並不適合所有人,有些學生更適合選擇那些注重個性化培養學生應用技能的大學,成長為職業型人才。


藤校學生的氣質會感染他人



Amy(化名)並不能算是希希老師的客戶,因為經過幾次談話,希希老師發現Amy太優秀了,完全不需要自己的「包裝」就能考上藤校。


希希老師為何如此篤定?第一次見到Amy時,正是九年級暑假Amy回國休假。「那時候我問她,你準備怎麼樣朝著你的目標走,她說該學的學,自己喜歡的事情該做就去做,說得很雲淡風輕。完全沒有其他學生那種我要拿出十二分力氣去努力的心態。」第一次會面,希希老師就對Amy印象深刻。



Amy來諮詢的問題也很特別,她感覺自己喜歡的東西太多了,時間不夠用,與希希老師探討如何更高效地管理時間與協調精力。「她很喜歡畫畫,也很喜歡時尚,經常會看時尚論壇,寫一寫隨感,有靈感的時候也會畫下自己的設計。當時她的作品集已經有好幾大本了。她還很喜歡體育,參加了籃球、曲棍球校隊。」


Amy還擅長電腦編程,她曾經自己編寫了一個衣服搭配程序,輸入當天需要上的課、參加的活動,程序就能給出穿搭建議,早上再也不用花時間糾結該穿什麼衣服了。


有一次因為在學校圖書館找一本書花了許多時間,Amy意識到圖書館的書籍管理可以進一步優化,她就自發邀請了圖書館的老師、信息部的老師和計算機老師,四個人一起探討了這個問題,最終找到了一個優化解決方案。



讓希希老師讚嘆的是,Amy做這些事情完全不是為了「包裝」自己,她一點功利心都沒有,完全是自發的,出於自己的興趣。從Amy身上,希希老師看到了藤校學生的潛質,「做任何事情她都有熱情,願意去探索,敢於面挑戰,然後去克服各種困難;而且她還懂得借力,能夠組織一幫人一起去做一件事情,具有天生的領導力。」


「我知道Amy完全不需要機構來幫她申請學校」,她們此後保持了朋友關係。Amy會持續分享她的各種所愛,也會在精力有限而不得已做出取捨時,與希希老師進行探討。而希希老師也會給Amy分享過來人的經歷,以及她自己的導師曾分享過的人生智慧。Amy後來如願考入了自己的夢校賓夕法尼亞大學。


希希老師曾經把Amy的故事講給自己的一些學生聽,她發現有些學生能聽進去,能夠產生共鳴;有些聽不進去,或是機械地想去模仿。「我覺得這或許能區分開兩類學生,後者往往不太適合沖藤。」


能夠不斷進步,也是一種優秀


David(化名)也是讓希希老師印象深刻的一個學生。


希希老師初見David,他還在高一,「那時候他特別靦腆,見人說話總是低著頭,一直臉紅的那種,不會跟人有任何目光交流。」那時候,David的成績也一般,都在80-90分。


這種靦腆的狀態一直持續了幾個月,在交流中,希希老師完全尊重他當下的狀態,沒有強推,而是選擇耐心去分享,去傾聽,去等待。「後來,當我問他問題的時候,他慢慢能給我回復了,不僅僅是一個詞的回覆,可以給我一句話,甚至後面兩句話時,我覺得非常感動。他在慢慢打開自己,在以他的速度去成長。再後來,當他第一次抬起頭跟我說話時,我內心真的非常觸動。我知道,這對於他來說又是一個突破。」


再之後,當開始討論專業選擇的時候,希希老師給David提出了幾個不同的方向,那次David第一次當著老師面,列舉出了自己的不同想法,說得有條不紊,很有邏輯性。「在希希老師進一步去「挑戰」他陳述的一些觀點的時候,他開始說「不」了,用很強的邏輯性去引證他的觀點,而希希老師內心非常激動。這是他的又一個突破,因為他能在所謂的『專家』面前,自信且堅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了。」


希希老師滿心歡喜地分享在陪伴David成長中最大的喜悅感:「成功的引導和陪伴,我覺得正是如此:一開始是我攜手領著他走,到與他並肩陪著他慢慢往前走,再到他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有了自己的目標,可以不再需要人陪伴,獨立而自信地往前走。」




希希老師見證了David的成長,她認為David的優秀不在於他逐年提升的成績,也不在於他不斷嘗試的社團活動、亦或是不斷提升的各項技能;他持之以恆的心態,願意傾聽,願意改變,敢於一直往前走,這也是一種優秀,而這種優秀是遠超於轉瞬即逝的成績或成就,也能助他更穩、更持久地去成長。


後來David如願被美國一所前50的大學本科錄取,曾經那麼內向和看似」普通」的男生同時選修了三個專業,參加了不同的社團,並在大三時競選成為學校的學生領袖。大學即將畢業之時,David便被彭博社全職聘用,也因此決定暫緩自己的考研計劃,先工作幾年,以便更好更全面地為下一個階段的研究生學習和職業發展做準備。


寫在最後

當越來越多學生希望搭上出國留學的快車時,其競爭也必將日趨激烈。


通過對留學生家長、留學導師的系列採訪,我們越來越發現專業的事情需要交給專業的人來做,一位合格的留學導師不僅可以妥善安排孩子整個留學申請過程中的每個關鍵時間節點,還能夠陪伴孩子一起成長,發掘孩子的潛力,幫助孩子成為更好的自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