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國際學校老母親的反思

edutalk灣區教育圈 發佈 2022-11-10T20:29:07.336831+00:00

寫在前面最近,忙於給孩子找托福補習的Herry媽媽告訴我們,她突然發現自己是一位裝作很民主和看上去給孩子很多自由的媽媽,但實際上,自己的真實想法還是成績導向,KPI考核。「教育像一面照妖鏡,照見了隱藏在背後的各種人性。」這位媽媽反思說。「所有的教育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寫在前面

最近,忙於給孩子找托福補習的Herry媽媽告訴我們,她突然發現自己是一位裝作很民主和看上去給孩子很多自由的媽媽,但實際上,自己的真實想法還是成績導向,KPI考核。


「教育像一面照妖鏡,照見了隱藏在背後的各種人性。」這位媽媽反思說。


「所有的教育問題,都是父母的問題。」 她表示,孩子成為國際學校的學生後,自己似乎看到了更多教育的「眾生相」,也開始反思自己在孩子成長路上的種種做法。




01

家長的執念

與孩子的迷糊


Herry媽媽告訴我們,自從娃入讀國際學校,她聽到的評價通常都是「有錢」、 「要衝藤校或牛劍」,還有一些潛台詞是「孩子的成績不怎麼樣才會去讀國際學校」。


「儘管沒有明說,但我能感受到。」Herry媽媽說道,孩子在公立小學就讀時也有一些關係不錯的小夥伴,「媽媽們也偶爾會聚會,但聊天主題都是如何在中考中勝出,或者通過某一項競賽進入省隊國家隊。」


在她看來,從小學開始,她們的話題從來就沒有離開過【KPI考核】,「而孩子是否開心,到底喜歡什麼,似乎不是媽媽圈聊天的主導內容。」




與其它家長不同的是,Herry媽很希望每次這樣的聚會孩子也能加入進來,「我其實很想聽聽孩子們是怎麼想的。」


有意思的是,在上一次的「擴大範圍聚餐」中,她有機會聽到了孩子的小學夥伴(初中後幾乎沒有見過)的心聲。讓她詫異的是,「儘管已經都是15-16歲的年齡,孩子們對於未來怎樣還是迷糊的。」




她告訴我們,其中有一位一路KPI考核優異的、家長眼中的「別人家的孩子」,在飯局上告訴Herry媽「就算我入選了物理競賽隊,但我還是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而在Herry媽媽看來,這位孩子是有所隱藏的,可能不想在媽媽面前「拆台」。


「我的孩子看上去好像一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現在也是有所質疑的。」Herry媽媽說導師告訴她這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會不斷地質疑和探索,說不定他以後從事的工作,跟他的大學專業沒有任何相關性。」




這位媽媽在與我們的聊天中也在反思自己,「我跟所有重視【KPI考核】的媽媽其實是一樣的,甚至很驚訝自己的娃居然對從小就嚮往的專業表示出不篤定。」


「可能我忽略了一點,孩子的迷糊是正常的,而我的執念是錯誤的。」Herry媽媽表示自己忽視了孩子成長本身就是最大的不確定性,「可能我們這一代家長都是內心缺乏安全感的一代。」她這樣說。





02

突然有一天

孩子對一位「陌生人」打開心扉


「他突然信任了某一位在我看來可以稱之為【陌生人】的大哥哥。」 Herry媽媽這麼形容孩子在某一天見了一位成長導師後的感受,「感覺是孩子慢慢對我上鎖的心扉,瞬間願意向別人打開。」


在她看來,這種感覺伴隨著失落和欣喜。「失落的是孩子不再跟我親密無間了,不是小時候那個粘著媽媽的小跟屁蟲了。」但與此同時,媽媽也表示感覺孩子長大了,他需要更能給他力量和見識的人幫助他。


「確實很神奇,因為我不清楚導師用了什麼魔力。」但她同時也表示,青少年時期的孩子,確實需要有類似「哥哥或姐姐」類型的,清晰青少年成長規律的,能夠給予個性化成長規劃的專業人士引領。




「孩子的導師告訴我,我算是把孩子天性保護得挺好的家長。」Herry媽說,導師認為,孩子的底層能力是不錯的。


「但是在托福和學校GPA一樣都不能丟的情況下,孩子的語言能力能早些介入全方位提升會更好。」當導師這樣說的時候,Herry媽才意識到,原來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專業的動態規劃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是啊,家長永遠都不是持證上崗的。」這位認為自己對孩子的教育一路都充滿著糾結和忐忑的媽媽感慨地說道。




看到孩子在成長導師的引領下,目標清晰和自我驅動,Herry媽是既開心又心疼,「因為孩子每天要做托福練習,還要做學校作業,每晚要12點多才睡。」


在她看來,其實孩子在進入國際學校體系的同時,自己就應該惡補很多成長和升學規劃的知識。「例如多去聽一些升學規劃的講座,多點跟有經驗的家長取經,並早點讓孩子進入學術語言的學習。」





03

成為【自雞型】家長

需要什麼樣的支持?


在分享和反思的過程中,Herry媽媽不斷地跟我們強調,成為【自雞型】家長的重要性。在她看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家長有太多需要學習和取經的地方了。」


「例如,是不是可以有這樣的一個學習型組織,家長們可以暢聊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種種問題。」她認為,說不定某位家長的分享,就能夠為自家娃的成長提供寶貴的指引。




「我們是需要抱團取暖的。」她多次向我們講到這一點,還表示在她的朋友圈中,也有不少家長表達了同樣的需求,「家長需要學習,才能更好地支持孩子。」


「要讓那些別人家的父母多分享才行。」Herry媽笑著說。她認為,往往分享成功經驗是不夠的,這些家長的總結歸納型講座分享也是不夠的,「我們要聽到的是在遇到困難時,她們是怎麼處理的。



與此同時,作為一個善於反思的老母親,她也認為單個孩子的成長經驗過於個例,「我們需要很多的案例分享,例如我孩子的導師,就經手過很多個案,這種導師的分享也肯定很多乾貨。」Herry媽媽說。


「還要多聽一些規劃型的沙龍,這種沙龍不要只是一個人在上面講,下面一堆家長在聽,而是要互動。」她表示,每個家庭的情況不一樣,「我們需要的是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說不定很多家長在這種沙龍裡面,既能收穫乾貨,還能為孩子找到合適的導師。」她憧憬地說。




因為在她看來,孩子是要逐漸放手的,而至於在什麼時候放手,什麼時候引入專業導師,「這個時間點家長很難判斷。」而且,她也不希望等到問題出現的時候才開始尋求解決方案,「那時真的太晚了。」她一臉懊惱地說。




寫在最後

不得不承認,這是一位善於反思的家長。而在她的分享中,我們也看到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當家長的執念與孩子的迷糊相遇,有可能引發的「家庭大戰」。


與此同時我們也在Herry媽媽的分享中感受到做學習型父母的重要性。放下執念,支持孩子的過程中,我們看到至少有三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重視成長規劃,過程動態調整,引入第三方支持。


在本周末的EDUTalk家長沙龍活動中,我們既邀請了經手上千案例的專業導師來分享她的專業經驗,並為家長提供個性化的成長規劃方案。


與此同時, 我們還邀請了別人家的父母到場,分享她在支持孩子成長過程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


最後,我們更鼓勵到場學習的家長,能夠勇於分享自己育兒過程中的困惑,從而在現場收穫更多的解決方案。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