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 | 北交所系列九:北交所周年回顧

中金研究 發佈 2022-11-11T09:54:39.802026+00:00

北交所開市近一周年:堅持高質量發展,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聚焦專精特新領域。開市運行近一周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初具規模。

摘要

北交所開市近一周年:堅持高質量發展,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聚焦專精特新領域

開市運行近一周年,北交所上市公司初具規模。臨近北交所開市一周年(2022年11月15日),截至11月6日,北交所上市公司121家,總市值1,927億元,總募資額113.2億元。目前北交所已經成為創新型中小企業的聚集地,121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高端裝備、新能源、科技軟硬體、新材料等領域,上述領域合計公司數量占比達78%。在專精特新企業的支持上,初步統計顯示北交所或已有超40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數量占比約38%。

市場表現:一二級市場運行平穩,估值具備中期吸引力

一級市場:堅持常態化發行節奏。自2021年11月15日首批10家公司上市後,北交所陸續發行上市公司43家,月度平均上市公司數量約5家。北交所設立後上市的公司多採用網上直接定價的方式確定新股發行價格。今年上市的北交所公司發行P/E均值為23.9x,與滬深主板接近,低於科創板、創業板80.6x、49.2x的均值水平;上市首日漲幅均值為21.7%。

二級市場:交投趨於平穩,換手率仍有提升空間。年初至今,北交所日均換手率為2.4%,較此前精選層有本質提升,也明顯高於當前的新三板創新層(0.06%),略低於A股其他板塊。我們認為未來隨著北交所投資者數量的進一步提升,以及北交所上市公司「品牌效應」的凸顯、企業標的與投資者之間的良性循環的打通,北交所的流動性仍有改善空間。伴隨著北交所平穩運行,公募資金、社保資金等機構投資者均已布局北交所,主動偏股型基金對北交所的持倉比例逐季提升,截至今年第三季度,主動偏股型基金在北交所的重倉持股比例上升至0.13%。

基本面情況:北交所上市公司高成長與高盈利屬性較為突出,研發投入力度較大。成長性方面,根據Wind數據,2022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4%、20%,高於A股整體8%、3%的增長水平。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三季度以來,北交所ROE(TTM)維持在12%-14%的較高水平,好於A股整體非金融公司的7%-9%。研發投入方面,2022年前三季度北交所公司的研發投入率為4.3%,高於A股整體的2.2%。

估值情況:具備中長期吸引力,估值中樞有提升空間。截至11月6日,北交所P/E(TTM)估值為19.0x,從A股相近市值公司的估值對比來看,處於相對偏低位置。結合北交所上市公司整體較好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我們認為北交所當前估值水平具備中長期吸引力。後續伴隨北交所規模的進一步擴大、發行及交易等制度的不斷完善、投資者類型和數量的不斷提升,我們認為北交所上市公司估值中樞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北交所助力推進中國資本市場新格局

制度建設:轉板制度、兩融規則、北交所 50 指數逐步落地。北交所成立至今,伴隨著各項制度落地,新三板分層管理優化,北交所作為資本市場樞紐的作用進一步凸顯。2022年9月,北交所發布兩融細則,對兩融業務流程、標的股票、保證金和擔保物、信息披露和報告、風險控制等進行明確規定。同日,《北京證券交易所證券指數管理細則》和北證50成分指數編制方案發布。11月4日,北交所宣布北證50成份指數將於2022年11月21日正式發布實時行情。我們認為隨著北交所主要指數的設立,以及後續與北證50指數掛鈎的指數型產品以及各類衍生品的逐步完善,北交所市場的流動性有望進一步提升。

北交所助力推進中國資本市場新格局。黨的二十大強調高質量發展方向,並首次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在資本市場建設層面,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北交所是中央層面基於當前中國發展格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開市近一年來,北交所已經形成了上市公司超百家、總市值近兩千億元的投融資平台。作為繼滬深交易所設立後,中國大陸資本市場設立的第三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北交所有望與滬深交易所實現錯位發展,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升資本市場的包容性,為推動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發揮重要作用。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北交所進一步優化了金融市場結構,有助於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有望為經濟結構調整發揮積極作用。就區域層面,北交所發展有利於支持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完善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提升北京及京津冀地區的經濟活力。

正文

北交所開市近一周年:堅持高質量發展,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聚焦專精特新領域

板塊特質:中小企業聚集地,「專精特新」企業占比較高

自2021年11月15日開市以來,北交所堅持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踐行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目標,以註冊制為核心,逐步構建起契合創新型中小企業特點的基礎制度安排。開市運行一周年,北交所改革效果顯現,各項制度運行順暢,上市公司初具規模,在助力創新型中小企業尤其是專精特新企業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交所已成為上市公司100餘家、總市值近2000億元的投融資平台。北交所設立以來,穩步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截至11月6日,北交所上市公司121家,總市值1,927億元,自由流通市值666億元,總募資額113.2億元(包含已轉板公司)。其中,100億元以下公司為118家,占北交所公司總數的97.5%;50億元以下公司為116家,占北交所公司總數的95.9%,體現了北交所服務於中小企業的市場定位。

北交所已經成為創新、科創型中小企業的聚集地。自設立以來,北交所始終堅持踐行重點支持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企業的定位,並取得了較好的進展。從行業分布來看,目前已上市的121家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高端裝備、新能源、科技軟硬體、新材料等領域,上述領域合計公司數量占比達75%。

專精特新「小巨人」上市企業超40家。北交所設立之初,將培育專精特新企業作為核心目標之一。初步統計目前北交所121家上市公司中已有46家被納入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數量占比約38%,其中2022年8月可能入選第四批專精特新「小巨人」名單的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達18家。近幾年,為增強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專業化水平,促進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中國將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發展作為中國重要的產業政策之一。我們認為專精特新企業的發展需要資金、人才、技術、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未來北交所有望在支持專精特新企業直接融資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而越來越多的專精特新企業也有望在北交所上市,推動北交所高質量擴容。

板塊基本面:高成長與高盈利屬性突出,研發投入力度較大

北交所上市公司「高成長」與「高盈利」屬性突出。成長性方面,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2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4.1%、20.1%,高於A股整體8%、2.6%的增長水平。盈利能力方面,2021年三季度以來,北交所ROE(TTM)維持在12%-14%的較高水平,而同期主板/創業板/科創板的ROE(TTM)為8%-10%/5%-7%/7%-11%。資本開支方面,2021年至今,北交所資本開支增速位於60%~90%區間,高於A股其他板塊。

北交所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較大。北交所匯聚的企業多為創新型中小企業,這些企業研發投入力度較大。2021年至今,北交所上市公司的研發費用率保持在4%-5%左右,高於滬深主板2%左右的水平。

圖表:北交所與其他板塊交易概況、估值、業績、行業構成綜合對比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A股各板塊個股市值分布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北交所上市公司行業分布(按個數)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市場表現:一二級市場運行平穩,估值具備中期吸引力

一級市場:堅持常態化發行節奏

►新股發行:整體節奏平穩,審核效率較高

開市以來北交所新股發行節奏平穩。截至2022年11月4日,北交所共有上市公司121家[1],其中有71家公司是由此前的精選層平移而來,有53家是在北交所設立之後上市,53家公司合計首發募資額為104.6億元,平均募資額約2億元。從發行節奏上看,自2021年11月15日首批10家公司上市後,北交所陸續發行上市公司43家,月度平均上市公司數量約5家,月度平均募集金額近10億元。今年以來每個月都會有北交所公司上市,北交所基本實現了註冊制下的常態化發行。自北交所開市以來,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占同期A股發行上市公司總數的12.9%,在資本市場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支持中小企業融資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北交所發行審核效率較高。開市以來北交所新股從受理到上市平均所需天數為205天,明顯低於同期主板/創業板/科創板的593/566/376天。截至2022年11月6日,北交所在審企業逾90家,其中9家已提交證監會註冊,11家發審委審核通過,28家已問詢,8家已受理。近期,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北交所可以在堅持質量優先的基礎上,加快審核,支持一批優等企業快速上市[2]。向前看,我們預計北交所發行審核效率有望進一步提升。

►新股定價:多採用直接定價方式,發行P/E與滬深主板相近

北交所採用多元化的新股定價方式,具體包括發行人和主承銷商自主協商直接定價、合格投資者網上競價、網下詢價三種。自北交所設立以來,53家上市公司多採用直接定價的方式確定新股發行價格,2022年9月發行上市的矽烷科技、華嶺股份採用了網下詢價方式定價。

北交所上市公司新股發行P/E較低。2021年開市至今,北交所上市的53家公司平均發行P/E為23.6x,最高P/E為55.6x,最低P/E為13.7x,發行P/E均值與滬深主板相近,低於科創板、創業板97.8x、49.1x的均值水平。

►新股申購與配售:網上中籤率有所提升。截至2022年10月,北交所參與網上打新的投資者人數為6.9萬戶。北交所網上中籤率有所提升,由年初的0.1%上升至中樞的0.7%左右。

►新股上市後表現:上市平均漲幅超20%。2022年初至今,受A股市場走勢較為震盪、新股市場表現整體較為低迷影響,北交所新股上市首日漲幅有所回落,42家公司上市首日漲幅均值為21.7%。

圖表:北交所月度上市企業數量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北交所月度首發募資金額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北交所新股從受理到上市平均所需天數顯著低於A股其他板塊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北交所排隊企業最新審核狀態分布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6日

圖表:北交所新股發行P/E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北交所新股上市首日漲跌幅均值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北交所網上投資者數量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北交所網上中籤率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二級市場:交投趨於平穩,換手率仍有提升空間

►流動性:市場交投逐步趨於平穩,流動性較精選層有本質提升

北交所開市首日,市場情緒較高,當日成交額達95.7億元,市場換手率為9.1%。開市後北交所交投逐漸趨向平穩。2022年初至今,北交所日均成交金額為14.6億元,日均換手率為2.4%,較精選層的換手率水平有本質提升,明顯高於新三板創新層0.06%的換手率水平。

板塊間橫向對比看,開市至今北交所換手率水平略低於創業板、科創板、主板5.2%、4.4%、2.8%的換手率水平。我們認為未來隨著北交所投資者數量的進一步提升,以及北交所上市公司「品牌效應」的凸顯、企業標的與投資者之間的良性循環的打通,北交所的流動性仍有改善空間。

►資金配置:各類投資者踴躍參與,公募持倉穩步提升

市場各方投資者積極布局北交所。伴隨著北交所逐步擴容,各項機制平穩運行,市場生態逐步改善,北交所對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持續提升,市場各方投資者積極參與北交所投資。截至10月底,市場上共有超500家的公募基金產品布局北交所,保險資金、社保基金、QFII/RQFII、VC/PE等機構投資者均已入市。

2022年以來公募基金北交所持倉逐步提升。4Q21/1Q22/2Q22/3Q22主動偏股型基金對北交所重倉倉位水平分別為0.02%/0.05%/0.10%/0.13%,呈逐季提升態勢。從重倉行業來看,新能源、高端製造行業配置比例相對較高。從重倉個股來看,成長性較好的中等估值股票和市值較大的龍頭股票更受機構投資者青睞。

估值:具備中長期吸引力,估值中樞有提升空間

►估值水平:估值處於較低水平,具備中長期吸引力

北交所開市當日,受首批上市公司股價大漲影響,北交所P/E(TTM)估值達到41.4x。隨後一年,北交所估值呈回落態勢,截至11月4日,北交所P/E(TTM)估值降至19.0x,高於滬深主板非金融11.2x的估值水平,低於科創板、創業板41.0x、37.1x的估值水平。

北交所個股P/E估值多分布在10x-20x之間。從北交所個股估值分布中樞來看,前向市盈率水平區間集中在10x-20x,前向市淨率水平區間集中在1.0x-1.5x。

北交所多數行業估值處在歷史低位水平。行業層面,除國防軍工、建築材料、公用事業等行業估值處在歷史中位水平外,其餘北交所行業當前估值均處於歷史較低水平。其中,傳媒、基礎化工、機械設備、輕工製造、社會服務、食品飲料、汽車、計算機、醫藥生物、環保等行業估值均接近歷史低位水平。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北交所上市公司數量較為有限,部分行業分類中的標的公司數量可能較少。

►估值趨勢:北交所估值中樞中長期有提升空間。我們認為從中長期看,未來北交所估值中樞有提升空間。基於此前梳理:

1)北交所「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的市場定位,從目前行業分布來看,北交所上市公司主要分布在高端裝備、新能源、科技軟硬體、新材料等領域,四大領域占比74%。行業分布符合中國產業升級趨勢,未來北交所有望在促進中國產業升級、推動中國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2)北交所上市公司基本面較好,具備中長期投資價值。北交所上市公司成長與盈利屬性較好。2022年前三季度北交所上市公司營業收入、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速分別為34.1%、20.1%;ROE(TTM)維持在12%-14%的高位水平。

3)北交所制度體系不斷優化,市場流動性有望改善。自設立以來,北交所基於「更加包容、更加精準、更加創新、更具活力」的要求,不斷推進政策、制度、服務等方面的改革。目前北交所各項基礎制度基本完善,後續各項制度規則的積極效果將逐步顯現。我們認為未來隨著兩融業務正式開展、與北證50指數相關的產品發布,北交所市場活力與市場流動性有望進一步改善。

圖表:北交所市場表現、換手率及估值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當前北證A股市盈率分布

資料來源:朝陽永續,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北交所市淨率分布情況

資料來源:朝陽永續,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國防軍工、計算機、醫藥生物估值較高,基礎化工、公用事業的市盈率估值較低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電力設備、通信、國防軍工估值較高,家用電器、環保的市淨率估值較低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A股各板塊公募基金重倉倉位變化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公募基金重倉北交所標的行業分布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公募基金重倉北交所標的市值分布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橫軸為市值區間,縱軸為機構持有的不同市值的北交所標的的總市值

圖表:公募基金重倉北交所標的估值分布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橫軸為市盈率區間,縱軸為機構持有的不同估值的北交所標的的總市值

投資機會:量化篩選業績成長性較高且估值處於相對低位的個股

我們從業績與估值匹配度角度,篩選業績成長性較高且估值處於相對低位的個股。其中,業績成長性客觀篩選標準包括:

1)營業收入增速較高,且主營業務為公司的核心收入來源,具體要求為近3年營業收入平均增長率高於15%,主營業務收入總額占營業收入總額比重不低於70%;

2)盈利能力突出,2021年的毛利率和ROE分別高於30%和10%;

3)從事細分產品市場屬於製造業核心元件或材料;或符合製造強國戰略的重點產業領域;

4)研發能力較強,最近3年平均研發費用率高於5%。

制度體系:北交所助力推進中國資本市場新格局

制度建設:轉板制度、兩融規則、北交所50指數逐步落地

設立之初,北交所總體平移精選層各項基礎制度,以註冊制為核心,構建起包括首發上市審核、發行與承銷、持續監管、交易機制、再融資在內的各項基礎制度。作為補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服務中小企業短板的重要一環,開市以來,北交所立足中小企業特點,為中小企業量身打造符合中小企業發展規律和成長階段的制度體系,各項基礎制度得以不斷完善。

►轉板上市制度落地,新三板分層管理優化,資本市場紐帶作用凸顯

設立之初,作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中承上啟下的關鍵一環,北交所的建設強調處理好「兩個關係」。一是北交所與滬深交易所、區域性股權市場堅持錯位發展與互聯互通,發揮好轉板上市功能。二是北交所與新三板現有創新層、基礎層堅持統籌協調與制度聯動,維護市場結構平衡。伴隨著北交所平穩運行,監管不斷推動相關制度落地與完善,以發揮北交所承上啟下的資本市場樞紐作用。

轉板上市制度落地,三家北交所公司完成轉板。2022年1月7日,證監會發布《關於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轉板的指導意見》,《意見》對北交所公司轉入板塊範圍、轉板條件、轉板程序、股份限售安排做出規定。2022年3月4日,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向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轉板辦法(試行)》和《深圳交易所關於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向創業板轉板辦法(試行)》,標誌著北交所轉板機制的具體安排正式落地。截至10月底,北交所已經有三家公司完成轉板上市,分別為轉至科創板的觀典防務,轉至創業板的泰祥股份、翰博高新。

新三板分層管理制度優化,創新層包容性進一步提升。2022年1月28日,股轉系統對《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分層管理辦法》進行修訂。此次修訂是2019年12月新三板深化改革後又一次較大力度的修訂,主要舉措包括:1)優化創新層進層條件。a)優化進層財務條件,適當降低淨利潤條件中的淨資產收益率要求,提高營業收入條件中的收入金額,降低增速要求,增設研發類條件,調整市值進層條件;b)優化進層非財務條件,取消合格投資者人數不少於50人的要等。2)優化降層規定。a)降低財務降層次標準,適配研發和市值進層條件。b)嚴格規範治理要求,增設了3類降層情形。3)調整分層安排。創新層進層頻次由每年1次提升至6次,上半年2至6月逐月實施,下半年9月實施一次。

北交所「反哺」作用顯現,創新層公司數量創歷史新高。北交所的平穩運行,疊加北交所上市公司必須源自新三板創新層公司的制度安排,激發了中小企業在新三板創新層掛牌的意願。而此次新三板分層管理制度的優化,為中小企業掛牌創新層提供了更好的條件和機會。截至2022年11月4日,新三板創新層公司數量達1709家,較北交所開市前的1239家,提升了27.5%。北交所設立後,新三板與北交所形成了基礎層、創新層與北交所「層層遞進」的市場結構,我們認為新三板分層管理制度的優化,有利於創新層為北交所培育更多優秀的潛在上市企業,有利於促進北交所高質量發展。伴隨著北交所平穩運行,北交所龍頭的「反哺」作用將持續顯現,有助於提升創新層對優質中小企業的吸引力,激發創新層的市場活力。

►兩融業務規則發布,市場活力有望提升

2022年9月2日,北交所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融資融券交易細則》(徵求意見稿),交易細則結合北交所自身制度特點,對兩融業務流程、標的股票、保證金和擔保物、信息披露和報告、風險控制等做了明確規定,具體包括:1)投資者融資買入的保證金比例不得低於100%,融券賣出的保證金比例不得低於50%;2)交易規則上,採用競價交易規則,合約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個月,協商一致展期的每次展期不得超過6個月;等等。整體來看,北交所兩融業務框架與滬深交易所基本保持一致,便利投資者參與北交所兩融交易。目前A股市場兩融交易金額占總成交金額的8.5%左右,我們認為兩融業務的開展,有助於進一步提高北交所股票定價效率、滿足投資者多元交易需求、改善市場流動性。

►北證50指數即將發布,投資產品有望豐富

2022年9月2日,北交所發布《北京證券交易所證券指數管理細則》,確立了北交所指數運營管理整體框架,對北交所指數的權益歸屬、研發編制、信息發布等指數管理運營工作進行規範。同日,北交所和中證公司聯合出台北證50成分指數編制方案。根據方案,北證50成份指數由北交所市值規模和流動性排名靠前的50隻上市公司組成,指數編制計算與境內外主流指數基本保持一致。

2022年11月4日,北交所宣布北證50成份指數將於2022年11月21日正式發布實時行情,以反映市場整體運行情況,提供投資標的和業績比較基準。同日,北交所發布北證50成份指數樣本股名單。北證50指數代表性充分,50隻成分股總市值占比71%,營業收入、淨利潤、研發支出占比均超過65%[3]。成分股科創屬性凸顯,成分股主要集中在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電力設備、基礎化工等行業,占比分別為40%、40%、30%、30%。成分股權重較為集中,前5大權重股分別為吉林碳谷、連城數控、貝特瑞、穎泰生物、諾思蘭德。成分股成長屬性突出,2022年前三季度,成分股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47.5%、29.9%,研發支出同比增長45.4%。

我們認為北證50指數的推出,一方面將為投資者跟蹤北交所市場整體運行狀況提供有效參考,助力投資者決策;另一方面,將為指數型投資產品提供跟蹤標的,後續與北證50指數掛鈎的指數型產品有望進一步豐富,有助於提升北交所吸引力與流動性。

北交所助力推進中國資本市場新格局

黨的二十大強調高質量發展方向,並首次明確「中國式現代化」的內涵。在資本市場建設層面,二十大報告提出「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北交所是中央層面基於當前中國發展格局做出的重大戰略部署,開市近一年來,北交所已經形成了上市公司超百家、總市值近兩千億元的投融資平台。作為繼滬深交易所設立後,中國大陸資本市場設立的第三個全國性證券交易所,北交所有望與滬深交易所實現錯位發展,健全資本市場功能,提升資本市場的包容性,為推動國家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完善資本市場基礎制度發揮重要作用。從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角度,北交所進一步優化了金融市場結構,有助於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推進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有望為經濟結構調整發揮積極作用。就區域層面,北交所發展有利於支持首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完善國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提升北京及京津冀地區的經濟活力。

圖表:北交所制度建設相關方案及細則

資料來源:北交所,證監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北交所制度建設相關方案及細則

資料來源:北交所,證監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北交所轉板規則

資料來源:北交所,證監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新三板分層管理政策沿革

資料來源:北交所,證監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新三板分層管理制度修訂內容

資料來源:北交所,證監會,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新三板掛牌公司數量近年有所下降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其中創新層掛牌公司數量呈上升趨勢

資料來源:Wind,中金公司研究部 註:數據截至2022年11月4日

圖表:北交所證券指數管理細則梳理

資料來源:北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北交所融資融券交易細則梳理

資料來源:北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圖表:A股各板塊核心制度對比

資料來源:北交所,中金公司研究部

[1] 截至2022年11月7日,北交所共有3家北交所上市公司轉板到科創板和創業板,分別為觀典防務、泰祥股份、翰博高新。

[2]https://news.cnstock.com/news,yw-202209-4951556.htm

[3] http://www.bse.cn/important_news/200013610.html

文章來源

本文摘自:2022年11月8日已經發布的《北交所系列九:北交所周年回顧》

王漢鋒 分析員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3080002 SFC CE Ref:AND454

李求索 分析員SAC 執業證書編號:S0080513070004 SFC CE Ref:BDO991

魏冬 聯繫人SAC 執證編號:S0080121070287 SFC CE Ref:BSV154

伊真真 分析員 SAC 執證編號:S0080519030002

法律聲明

特別提示

本公眾號不是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金公司」)研究報告的發布平台。本公眾號只是轉發中金公司已發布研究報告的部分觀點,訂閱者若使用本公眾號所載資料,有可能會因缺乏對完整報告的了解或缺乏相關的解讀而對資料中的關鍵假設、評級、目標價等內容產生理解上的歧義。訂閱者如使用本資料,須尋求專業投資顧問的指導及解讀。

本公眾號所載信息、意見不構成所述證券或金融工具買賣的出價或征價,評級、目標價、估值、盈利預測等分析判斷亦不構成對具體證券或金融工具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投資建議。該等信息、意見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意見,訂閱者應當對本公眾號中的信息和意見進行評估,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中金公司對本公眾號所載資料的準確性、可靠性、時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對依據或者使用本公眾號所載資料所造成的任何後果,中金公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形式的責任。

本公眾號僅面向中金公司中國內地客戶,任何不符合前述條件的訂閱者,敬請訂閱前自行評估接收訂閱內容的適當性。訂閱本公眾號不構成任何合同或承諾的基礎,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單純訂閱本公眾號的行為而將訂閱人視為中金公司的客戶。

一般聲明

本公眾號僅是轉發中金公司已發布報告的部分觀點,所載盈利預測、目標價格、評級、估值等觀點的給予是基於一系列的假設和前提條件,訂閱者只有在了解相關報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礎上,才可能對相關觀點形成比較全面的認識。如欲了解完整觀點,應參見中金研究網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載完整報告。

本資料較之中金公司正式發布的報告存在延時轉發的情況,並有可能因報告發布日之後的情勢或其他因素的變更而不再準確或失效。本資料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報告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該等意見、評估及預測無需通知即可隨時更改。證券或金融工具的價格或價值走勢可能受各種因素影響,過往的表現不應作為日後表現的預示和擔保。在不同時期,中金公司可能會發出與本資料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中金公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採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資料意見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

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中金公司可能與本資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爭取建立業務關係或服務關係。因此,訂閱者應當考慮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資料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衝突。與本資料相關的披露信息請訪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參見近期已發布的關於相關公司的具體研究報告。

本訂閱號是由中金公司研究部建立並維護的官方訂閱號。本訂閱號中所有資料的版權均為中金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轉發、轉載、翻版、複製、刊登、發表、修改、仿製或引用本訂閱號中的內容。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