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艾伐蜀,蜀漢為何派沒帶過兵的諸葛瞻迎敵?多年後才知劉禪用意

文史食堂 發佈 2022-11-11T18:40:52.140883+00:00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魏蜀吳三國三分天下,漢氏王朝由此滅亡。為了獲得名正言順的統治權,成為繼漢朝之後的另一個統一朝代,三國之間爭鬥不休,魏國的曹操、蜀國的劉備、吳國的孫權使勁渾身解數,隔三差五打的不可開交。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魏蜀吳三國三分天下,漢氏王朝由此滅亡。為了獲得名正言順的統治權,成為繼漢朝之後的另一個統一朝代,三國之間爭鬥不休,魏國的曹操、蜀國的劉備、吳國的孫權使勁渾身解數,隔三差五打的不可開交。

在這三國之中,最受天下人期望的莫過於是打著「繼承漢室」名頭的蜀漢了,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後、是漢朝的皇室後裔,他為人仁厚,美名遠揚,正是亂世之人最期盼的盛世明主。

更何況他身邊還有諸葛亮這樣的大才輔佐,奪得天下似乎是勝利在望。然而,這場爭霸的結局卻大大出乎所有人意料,蜀國非但沒有獲得勝利,還被魏國打得率先滅國。

有很多人說這是因為鄧艾伐蜀的時候,蜀漢派沒有帶過兵的諸葛瞻迎敵,這才弄得一敗塗地。劉禪為什麼要這麼做呢?直到86年之後,才有人說出了他的用意。

毫無經驗

公元263年,魏國大將鄧艾率領魏軍,避開蜀國的主力,對陰平發動進攻。陰平守軍猝不及防,被打的落花流水,城破人亡。鄧艾趁機從景谷道向蜀國腹地成都進發,一路如入無人之境,打的蜀國人心惶惶,上下不安。

以劉禪為首的蜀國高層都心驚膽戰,鄧艾的速度實在是太快,如果讓他繼續前進的話,恐怕成都這個首都就保不住了,他們這些王公貴族也將淪為階下囚。

但此時再調大軍回頭已經來不及了,為今之計,只有派一位將領率領成都的大軍前去迎敵。計劃是定下來了,這位將軍的人選卻讓蜀漢上下都頗為為難。

鄧艾是出名的勇將,謀略也十分出眾,率領的魏軍更是兵強馬壯,如果派出的這位將軍不是身經百戰的名將的話,只怕也是給鄧艾送人頭。但是蜀國此時人才凋零,哪來的名將呢?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正在大家翻箱倒櫃的尋找合適之人的時候,劉禪卻將諸葛瞻推了出來。諸葛亮是何許人也呢?他是蜀漢丞相諸葛亮的長子,蜀漢官二代中的頂流。

諸葛瞻這個人,要論天賦和能力還是很拿得出手的,他父親可是名垂千古的諸葛亮,繼承了諸葛亮基因的他自然也不會差到哪裡去,他小的時候,諸葛亮還曾寫信向哥哥誇讚他「聰慧可愛」。

他長大之後承襲了父親的爵位,名聲素來很好,為政也是屢受稱讚。劉禪年少登基,一上位就得解決劉備被火燒連營的爛攤子,多虧有諸葛亮這個相父才能夠穩定時局。再加上諸葛亮一直忠心耿耿,所以劉禪對諸葛亮一家也極盡恩寵。

諸葛瞻十七歲的時候,他就將自己的公主嫁給了他,也就是說,諸葛瞻是蜀國的駙馬,劉禪的親女婿。先丞相諸葛亮的兒子,國主劉禪的女婿,諸葛亮這個身份的確是夠格了,但是他的履歷不夠看啊!

諸葛瞻和父親諸葛亮一樣,走的都是文臣的路子。諸葛亮好歹還親自上過戰場,諸葛瞻是真真切切連個大頭兵都沒帶過,讓他上戰場,這不是找死嗎?

蜀國的大臣們對此百般勸阻,劉禪卻鐵了心讓諸葛亮出戰。除了諸葛亮之外,他還將張飛,關羽等人的後裔全部送上了戰場,蜀國的官二代幾乎都參與了這場戰爭,但這場戰爭的結果呢?

迎來慘敗

鄧艾兵強馬壯來勢洶洶,這場戰爭的兇險性誰都看得出來,諸葛瞻雖然從來沒有帶過兵,卻滿懷報國之志,毅然決然的奔赴戰場,還把自己的兒子諸葛尚也一起帶上了。

可悲的是,諸葛瞻光有志氣,沒有經驗,到了戰場之後,他根本就不知如何是好。輔將黃崇是個老江湖,勸他趁鄧艾軍還沒到的時候,趕緊搶占險要地時並在此駐軍,好阻擋鄧艾長驅直入。

這個計策算是高明,如果採納的話,蜀軍就算無法獲勝也能夠自保。然而,諸葛瞻讀書讀傻了又從來沒有打過仗,他對此猶豫不決,始終沒有採納黃崇的建議,以至於錯失了時機。

等到鄧艾軍到的時候,沒有占據險要地勢的蜀軍只能在平原上和他們硬拼,這結局也就可想而知了。蜀漢軍隊被擊敗,蜀國的官二代幾乎全軍覆沒,鄧艾對諸葛瞻倒是早有耳聞,親自寫信前去勸降。

但是諸葛瞻對蜀國忠心耿耿,寧死不降,最終戰死沙場。鄧艾又派人去勸降諸葛尚,但諸葛尚也繼承了家族的忠勇,他感嘆道:「我父子深受國恩,如今戰敗,唯有一死以報。」然後拔劍自刎。

諸葛瞻綿竹戰死之後,鄧艾攻打成都的路上就再無阻攔,沒多久鄧艾就直接打到了成都城外。劉禪害怕滅城,只能戰戰兢兢的捧著玉璽外出投降,蜀國就此滅亡。

真正用意

綿竹的慘敗直接導致了蜀漢的滅亡,無論是當時還是後世的人,都將責任歸咎於劉禪。如果不是他出了昏招,硬派沒有帶過兵的諸葛瞻去綿竹迎敵的話,蜀國說不定還能在苟延殘喘一段時間。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蜀國滅亡後的第86年,有個名叫常璩的東晉史學家撰寫著作《華陽國志》,他為了還原歷史,親自到蜀漢舊地去尋找當年的歷史真相,就發現了劉禪派諸葛瞻迎敵的真正用意。

據《華陽國志》記載,鄧艾伐蜀時,蜀國的大軍已經全數派上了前線,身經百戰的老將們自然也在前線拋頭顱灑熱血,整個成都當時根本就找不到什麼拿得出手的將領。

劉禪選諸葛瞻也是不得已而為之,雖然他沒有帶過兵,但是他是諸葛亮的兒子啊!蜀地原來的主人是劉備的族兄劉璋,劉備是硬奪了這塊基業的,民眾基礎不穩。

所以蜀國勢弱的時候,蜀地的原住民並不願意為蜀國而戰,「迸入山野」,這讓蜀國上下深為沮喪。諸葛亮就不一樣了,他是蜀漢的丞相,一手將蜀地治理得井井有條,很受蜀地百姓的愛戴。

他死之後,百姓們自發為他修建了祠堂,四時祭祀不休。諸葛瞻是諸葛亮的長子,生來就擁有著諸葛亮的政治遺產,百姓們一聽說他作為主將出戰,立刻就踴躍參軍,跟隨他前去綿竹保家衛國。

而且諸葛瞻也不是一開始就慘敗的,在戰爭初期的時候,他通過父親的號召力激勵人心,幾次擊敗了魏軍的進攻。

可惜的是,鄧艾的用兵謀略遠在他之上,魏軍攻打失敗之後,他便以斬首將領相威脅,激勵起魏軍的必勝之心。諸葛瞻畢竟沒有帶過兵,經驗不足,百般抵抗也無濟於事,蜀國這才戰敗。

雖然諸葛瞻戰死了,但是他和諸葛家族在百姓們心中的聲望始終不滅,在他死後多年,還有人打著他的旗號復國,蜀地的百姓也踴躍跟隨。

所以說,劉禪啟用諸葛瞻為將的策略並沒有多大錯誤,只不過鄧艾更狠,魏軍更強,諸葛瞻實在不是對手。

在很多人印象里,留下了樂不思蜀這樣千古罵名的劉禪不過是個草包飯袋,他將蜀國的國運託付在從來沒有帶過兵的諸葛瞻手裡,似乎也印證了這一點。

實際上,劉禪這麼做既是不得已而為之,也是為了利用諸葛亮的身後威名,只不過當時蜀國已經無力回天,無人可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