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是蘭州的阿干鎮 哪裡還有這樣的小鎮

火箭筒手 發佈 2022-11-11T19:03:24.424289+00:00

自古以來,阿干鎮就是蘭州南出的交通要道,東、南、西三條驛路中唯一的一條南路驛道。在城裡的永昌路百貨大樓那個位置上,以前有個古驛站——蘭泉驛,從這個驛站過西關十字西城門,出解放門外郭門,順著磨溝沿、穿過洪門子一路向南,60里路到摩雲驛及摩雲遞運所,再60里路至沙泥驛並沙泥所,再90里就是臨洮府狄道縣屬的洮陽驛和柳林所了。

自古以來,阿干鎮就是蘭州南出的交通要道,東、南、西三條驛路中唯一的一條南路驛道。

在城裡的永昌路百貨大樓那個位置上,以前有個古驛站——蘭泉驛,從這個驛站過西關十字西城門,出解放門外郭門,順著磨溝沿、穿過洪門子一路向南,60里路到摩雲驛及摩雲遞運所,再60里路至沙泥驛並沙泥所,再90里就是臨洮府狄道縣屬的洮陽驛和柳林所了。

千百年來,處於咽喉要道的這條路上,自然是關堡哨營、驛所卡站林立,加之阿干鎮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此地更是商賈雲集,一派世外桃源的盛景。

有跡可尋的是,這裡自元代以來就有冶煉鐵礦的,長期存有遺址併到現在有「鐵冶」這一地名。還有以燒制黑釉碗為主的黑瓷窯址一處,也是元代的。《甘肅通志》上還說了:阿干峪,在州南四十里,其土宜陶器,經火不裂,居民取以治窯冶。

有很多人在懷念著、回憶著曾在阿干鎮生活過的那些日子,不管說的是好還是壞,蘭州的砂鍋子、盛水的缸,能想起來說這些,總歸是罈子里放屁——有圓音(原因)的。我說它的原因有點五味雜陳,看著破破爛爛的阿干鎮,總覺得有些可惜。老蘭州有句猜地名的謎語題:「溝子上搽胭脂——紅門子」,那我還是先從洪門子開始說吧。

府志上說了,阿干河在州南三里,源出馬街山,從分水嶺劈了個叉,一股子水往東跑到金縣去了,另一股子往北淌到州界阿干峪就叫阿干河。阿干河自峽奔流至州城,一路上沿河的居民多為水磨,又謂之水磨河,灌地幾百傾,北入黃河。所以沿途兩岸就叫磨溝沿,並不是僅指磨溝沿牛肉麵和半坡牛肉麵那一段。

舊社會,那是在民國31年的時候,一橫一豎挨的兩條街上,磨溝沿有個美女朱梅兒,讓定西路的方作源死纏爛打的追到了手。這裡交代一下,不是火車站跟前的那個定西路,這個定西路是指現在西津東路的一段。朱梅兒這朵鮮花插地方作源這泡牛屎,不但名聲臭的很,還手搔的很。

結婚不要說蜜月了,三天還不到,方作源就開始指頭戳起朱梅兒的ben lou(額頭)了。其後更是蹬鼻子上臉,抬手就打,打的朱梅兒跑出去求救過幾次。據婚姻七年之癢還差一年,朱梅兒就實在是熬不下去了。民國38年2月,鼻青臉腫的朱梅兒跑到法院起訴,請求離婚。

當時的皋蘭(即現在的蘭州)地方法院認為,小伙子雖然多次毆打媳婦子,但都是些皮外傷,沒有造成重傷,所以就判決:原告之訴駁回。朱梅兒不服,提起上訴。甘肅高等法院二審時得知,方作源生性兇狠暴戾,動輒將其妻毆打,絲毫不講夫妻情面,且在等待二審判決期間,毆打媳婦子時先鎖閉門窗,捆住手腳,塞住嘴巴堵住聲,能將一根粗重的扁擔打斷。法院認定朱梅兒所言可信,小伙子確實是不可救藥了,即以上訴人不堪同居痛苦為由判決:准朱梅兒與方作源離婚。一、二兩審訴訟費由方作源負擔。這小伙子真正的是癩蛤蟆跳門坎——又墩溝子又傷臉,賠了夫人折了兵。

民國37年9月1日,央行蘭州分行,購買阿干鎮高嶺溝煤礦廠的嵐碳票據,購嵐碳20萬斤,手續費五億三千八百二十四萬六千七百五十元(念的我累死了)。這時剛剛才開始使用金圓券,所以後面還有:合金圓券一百七十九元四角二分,這麼多才兌換這麼多,法幣貶值的程度有點驚人。

阿干河在西津路上原有座木構臥橋「西津橋」,新中國文化部社會文化事業管理局說「該橋為國內古代建築中特殊的創例,極為罕見」,土木工程學家、橋樑專家茅以升稱其是「伸臂木樑橋的一個代表」。1952年3月,因拓修西津路被拆除。很多人都希望能夠還原或者復建,據說是不可能了。當初就是編號拍照按序拆除的,打算以後易地復原的,可是按照步驟試著裝了一下,怎麼也套不出來了,專門保管的一堆「文物」級的木料,最後了無蹤跡了,可能早成誰家劈柴了。

2009年3月,蘭州市政府於唐握橋舊址勒石記載:

唐代仿吐谷渾河厲(伸臂木樑橋)之制而建。明永樂年間重建。架木橫空,穹隆特起,下無橋柱,上建覆樓,兩側設欄杆,兩岸建神閣。明、清屢修。一九五二年因拓修西津路而拆除。

阿干河到握橋這裡,因為河西有金天觀雷壇,所以這段河也就叫雷壇河。現在的金天觀已被蠶食的看不出原來的宏偉了。河東是太清宮,原來占地面積也是非常大的,抗戰時期的一所完小「蘭州市中心小學」,只占了宮裡的少一部分。後來鄉村師範學校附小從城裡遷入。再到現在的新橋小學,就已和太清宮沒有關係了。水磨溝里有幾代人,都是從太清宮的小學裡上出來的。

1983年,蘭州市城關區新橋小學,老師給學生上課戴小紅花

阿干鎮地方不大,礦藏卻十分豐富:「碙砂洞在阿里,內產碙砂(也稱硇砂,廣泛應用於工業、醫藥等行業)。」「煤炭山,在州南四十里,阿干鎮環山俱出煤炭,州人取資利賴無窮。」民國時期設置有甘肅煤礦局,主要管理的就是「阿干煤礦場」和「永登煤礦局」(即窯街煤礦)這兩個大礦。煤礦局架子不小,是由民國資源委員會與甘肅省政府進行合資改組而成的。人員配備也不低,局長劉興亞是在開灤礦務局當過局長的,總工程師金健厚,則是從蘇聯北冰洋煤礦公司工程師崗位上調過來的。

民國時期,高嶺溝煤礦廠的發貨票,八千塊大號煤磚,賣三十五萬多塊錢。

1949年10月,蘭州市軍管會將甘肅煤礦廠全部接管。

1955年的鄭阿輸變電工程,以及1956年的蘭阿鐵路專用線建成,在當年都是蘭州的重大新聞。

1955年1月4日,甘肅省第一條35千伏木桿塔高壓輸電線路,鄭家莊——阿干煤礦、阿干變電站建成送電,線路全長22公里,變電容量1800千伏安。(鄭家莊那裡是當時的蘭州電廠)

1956年2月5日,蘭州至阿干鎮煤礦鐵路專用線正式通車,蘭阿鐵路全長20多公里,主要用於煤炭外運。

改革開放以後,此地產生了不少的煤老闆、暴發戶,狹窄的省道上,一天到晚的大車跟前攆後、川流不息。八十年代的表面上,可說是阿干鎮上最輝煌的時代,堪稱是世外桃源、小香港。一個個國營鋪子都到了私人手上,茶園子、酒館子、歌舞廳里趕場子,撞球案子上搗麻將,遊戲廳里換板子,錄像廳里燒銀子(深夜比半天貴的多),不知拆散了多少家庭,害壞了多少人。

這兩年這裡又在進行道路大開挖,這是好事。希望以後這裡高樓大廈少一些,反正已關停了小煤窯和很多的公礦,人也跑到了不少,還是多植樹造林涵養一下水土為好。阿干鎮一路上山高溝深氣溫低,是個夏天納涼的好地方,打造成為休閒郊遊的生態勝景還是很不錯的,沿途的瓜果蔬菜都可以為原住民帶來收入。城裡上來的遊客可以買些鮮百合回去,八里窯的水蜜桃一點也不比安寧的有些白粉桃差,只要能互惠互利,那自然就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1970年9月7日,阿干鎮煤礦子弟中學70級三連二排畢業合影

高林溝210號,原阿干煤礦職工子弟中學,現蘭州市68中學校門。

蘭州市68中學大樓

曾經有多少人在這條街上來來回回地走動過。



阿干下街33號,這裡曾經是國營百貨商店,

位於阿干鎮中街47號的「阿干照相」,這是魏潔雄老師傅開的照相館

位於中街102號、西溝口子的供銷社商店,這個小房子裡留下過多少人的身影。

這是國營百貨門市部,位於阿干下街。

這裡是西溝口子,這是中街189號,原國營第一門市部。

石門溝礦牆面上的大字:無限忠於人民,無限忠於黨,無限忠於毛主席的革命路線

這是國營蔬菜門市部,在下街18號。

中街165號的國營文具商店,當年吵吵嚷嚷、進進出出的自然都是些娃娃。看照片上闖進鏡頭的老大爺是不是王家山煤礦的張金龍?

西溝口子的這個鋪子,當年雖然叫的是國營五金門市部,但是裡面鍋碗瓢盆、煙花爆竹等日雜商品都賣,到了年跟前,生意那是格外的好。

這個飯館子在阿干鎮上名聲大得很,這是宋桂萍開的悅月紅酒店,早些年是阿干鎮的「豪華大酒店」,紅白喜事都要在這裡辦,女老闆能幹的很。

這個酒店原是國營大肉鋪子,拿上肉票和鈔票,還得看營業員的臉色行事,你不巴結著些,他不給你剁肥肉。右手旁邊是國營清真肉鋪子「回民食品門市部」。另外旁邊還有個學校和牛肉麵館子。

這是酒店裡面,一家子姐弟帶老媽和姑娘下館子來了,吃完飯可以讓宋老闆把音響打開,年輕人們吼兩嗓子,老太太自然是攙扶到邊里讓休息一哈去。

1973年,蘭州三十一中部分畢業生留影,現在都是爺爺、奶奶輩的人了。

這是石門溝礦職工醫務所遠景

這是職工醫務所近景。

這是陶瓷廠的老食堂,也看不成了。

這是陶瓷廠原來的職工樓,當年曾有多少人,在這裡面過過幸福、甜蜜的尕日子。

1986年6月25日,大水子小學86屆畢業留念。現在都是娃他媽、娃他爹了。

下街93號的原國營醫藥商店,現在成了尕包肉鋪子。

仿古一條街,曾經的風情街上,也紅火了好一陣子,有吃、有玩、有賣貨的,遊戲廳里的街霸遊戲、帕斯機套大了一批人。

位於下街133號的石門溝礦職工大食堂,建於1972年左右,據說原址上原來是城隍廟。

石門溝平峒,建於1957年,現已封閉。

跌窩子下面是阿干鎮醫院,有多少人是從這裡和煤礦醫院出生的,現在的門臉已是慘不忍睹了。

位於中街58號的這座醫院,以前叫鐵冶人民公社衛生院,現在的院子裡也是破敗不堪了,只有迎面牆上毛爺爺的題字「救死扶傷,實行革命的人道主義。」鮮艷的大紅字,還是讓人感到有些溫暖!

牌匾:「中共甘肅石門溝煤業有限公司總支部委員會」。都已經成這個樣子了,還不知道趕緊收起來。

這裡以前是「群眾食堂」,90年代以後,劉老闆把鋪面搞到手後,開的阿乾菜館,別的東西做得一般般,小籠包子讓很多的人都記住了,每天中午稍微去晚一點還就吃不上了,都讓人一兜子提走、一鍋子端跑了。

這是中街上老舊的三層樓房,不知以前是誰家住過的。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