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丨也說《青島大學校史》

人文小棧 發佈 2022-11-12T02:39:03.406096+00:00

733克重的一冊《青島大學校史》,計有705千字。八十年代初創辦的那個青島大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有點兒步煙臺大學的後塵。

733克重的一冊《青島大學校史》,計有705千字。2014年6月,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如果用「一克千字」概之,似乎與「一字千金」的詞語格式雷同。


八年之前出版的這部巨著,現在找來翻閱,皆因最近被全新的認知覆蓋,即青島大學的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909。八十年代初創辦的那個青島大學,從某種意義上說有點兒步煙臺大學的後塵。這個80後一下子成了00後,且是在八年前就聞名於世,實在為一己之孤陋汗顏。


九十年代初,島城四所高校合併時,並未特別明確新的青島大學到底以哪個年代為其初始點。走過第一個合併辦學十周年時,新的青島大學載明其辦學起點始自1920年。又一個十年之後,創辦歷史居然上溯到了1909年中德兩國合辦的「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由此,「校史」把它認定為「青島大學醫學教育的源頭,是青島大學的歷史起點」。


眾所周知,1909-1914是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存續的時段。1914年11月,日本占領青島後,學校隨即停辦。「校史」提及,「在校學生包括預科生共200餘人遷往上海同濟德文醫工學堂」。至此,作為青島歷史上第一所大學或是相當於大學的教學機構已畫上句號。作為城市文化的發展脈絡,如何有效地追尋200餘人在上海的後續故事,顯得比硬性勾連一個1909的初始點更有意義。


停辦的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既無獨立的辦學場地和主管機構,又無流亡的看守人員和組織框架,就連與醫科相關的膠澳督署醫院也被日本軍隊占用並改為陸軍病院。1916年,成立後的青島病院遷入日本殖民當局管理的陸軍病院的南側,形成青島病院與陸軍病院共享原膠澳督署醫院院區的南北布局。直到1922年,陸軍病院才隨日本占領軍撤離膠澳。


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11月,作為青島病院分室的普濟醫院在當年的膠州町東端設立。中日兩國在關於青島主權回歸的一系列談判中,日方以對青島病院的投資過大而堅持由其繼續經營,只能同意將普濟醫院和新町分院交還中國。


從1914年開始的十年,雖說原膠澳督署醫院已完全置於日本人的掌控之下,以所謂「古代醫學,以醫生為中心,近現代醫學,以醫院為中心」的溯源理論看,始終未發覺由日本殖民當局管轄的醫院對青島本地的醫學發展起到什麼推動作用。換句話說,即便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醫科早已停辦,僅靠醫院作為維繫的連線用以延續醫學教育的發展,前後經歷的十年卻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完全斷檔。


1924年9月,青島病院在江蘇路19號建立附設的「青島醫學校」,學制四年。1925年3月,日本外務省決定「財團法人同仁會」接管青島病院。1927年3月,青島病院正式更名為「同仁會青島醫院」。當青島醫學校第一屆學生畢業時,學校名稱已冠以「同仁會青島醫學校」。1930年,第三屆學生畢業後,醫學校停辦。三屆學生共有39人,其中28人正式畢業。


1932年7月,青島市社會局編《青島市工商業概覽》附有「青島市區域圖」。其中,位於南北走向的江蘇路西側是「青島病院」,路東就是「青島醫學校」。原青島特別高等專門學堂所在的朝城路、貴州路、汶上路的圍合區域早已是「膠濟鐵路局」。然而「校史」前頁的圖片部分,展示的是「圖為青島醫學專門學校外景」。從原始檔案帶有「青島獨支髙等専門學校」標註看,它還是今天朝城路2號、濟南鐵路局青島分局的辦公地。獨,日語漢字的德國;支,即為支那。


1938年1月,日本第二次占領青島。青島醫院遂被日本陸軍占領,改稱「同仁會青島醫院診療班」。實際上,它已編為戰時的醫療組織,成為名副其實的陸軍醫院。醫院的門診則另設於江蘇路19號,並在43號設立臨時的病房。青島徹底淪陷,日本全面侵華。在國家主權喪失殆盡的時代大背景下,別說要通過醫院延續醫學教育,就連最基本的人權和安全都不能保障的前提下,怎能將侵略者和劊子手奉為階級、國別、動機、利益等各方面皆大不相同的辦學主體呢。


1939年4月,青島的日本投資家和企業主,在侵華日本海軍的扶植下,新的「青島醫科大學」落址膠州路1號的市立醫院,江蘇路的青島醫院診療班成為該校的教學基地。1940年5月,日本政府決定將青島醫科大學劃歸同仁會,改稱「同仁會東亞醫科學院」,青島醫院診療班充當該校的附屬醫院。1944年7月,同仁會東亞醫科學院改稱「青島醫學專門學校」(俗稱東亞醫專),診療班仍為它的附屬醫院。


抗戰勝利後的1945年11月,青島市教育局局長孟雲橋和博濟醫院院長陳志藻代表南京國民政府接收診療班和青島醫專。1946年3月,東亞醫專(青島醫學專門學校)及其附屬醫院(診療班)撥歸國立山東大學。


以醫學教育為線索,1914-1924為完全的斷檔期、1924-1930是青島醫學校的辦學期、1930-1939又是九年的斷檔期、1939-1945為前後三個不同名稱且以市立醫院地址作辦學地的存活期。也就是說,從1914-1945的31年間,兩段六年的辦學不過12年,那麼十九年的空白期,也算青島大學追溯到的自1909為始的初心使命嗎。


從德占17年到日占15年以及中間夾雜的中國擁有主權的15年,青島大學追溯到的1909-1945這36年校史中,以「醫院為中心」的醫學教育道路僅有中德合辦的三年和日本特權者與侵略者主導下的十二年,即前後斷斷續續的十五年。與完全斷檔的十九年相比,這段校史是否需要打上一個模糊的對摺。兩次世界大戰的陰影籠罩、心靈肉體受到的摧殘創傷,青島城市的教育發展和青島大學的專業設置最終直指「青島的醫科教育也從未間斷」的結論,難道我們還要感謝特定歷史條件下的承辦者和主辦方延續了這幾段具有濃重色彩的特殊教育歷程嗎。


捧在手裡的這冊鴻篇巨著,與其說青島大學的「校史」,倒不如稱其為青島的大學史。涉及到的歷史事件的羅列,又讓人倍感青島之名在中國近現代史中的重要地位。不過,附錄羅列的大事記中,像「袁世凱指令外交總帳陸徽祥簽字」的帳、徽,是完全的錯字。而「襲擊青島」和「日本薛梟」,也都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學無止境,同理、究亦無靜止。


2022.11.6


作者是原青大教師,文史研究者。在網上發表上百篇文史研究文章。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