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心理學實驗告訴你,到底怎樣提高孩子的智商

跟葉子老師學感統 發佈 2022-11-12T07:05:40.740496+00:00

前兩天一位家長朋友跟我說「幸虧我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提前教了很多東西,要不然現在一年級肯定跟不上!」儘管現在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但依然防不住家長們那顆「贏在起跑線」的心。確實,在學齡前系統學習過基礎知識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會更加得心應手。

前兩天一位家長朋友跟我說「幸虧我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提前教了很多東西,要不然現在一年級肯定跟不上!」

儘管現在禁止「幼兒園小學化」,但依然防不住家長們那顆「贏在起跑線」的心。

確實,在學齡前系統學習過基礎知識的孩子,在小學一二年級會更加得心應手

但據研究發現,這些孩子到了四年級之後,在學習上的劣勢就逐漸顯現出來了:


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研究者隨機抽取了175個家庭,把其中的兒童隨機分成兩組。

一組父母按照常規方式進行養育,另一組則從孩子出生3個月時就開始進行超前教育。之後,每15個月測驗一次。

研究結果發現,在小學三年級之前,接受超前教育的孩子智商平均高出15點。

研究者們繼續跟蹤研究後發現,擁有這種智力優勢的兒童,在進入小學四年級後,就開始慢慢變得落後了

而接受父母常規方式養育的孩子智商基本都趕上來了,部分孩子甚至超過了實施超前教育的孩子。

為什麼會這樣呢?

事實上,提前教孩子讀書、寫字,很多時候是通過強制訓練獲得的,孩子並沒有對知識產生理解及興趣。

更嚴重的是,這種超前教育,是以犧牲孩子戶外活動和遊戲時間換來的。

3-6歲的孩子,正是需要通過各種遊戲和體驗,來促進大腦神經連接的關鍵階段。

如果家長只為了怕孩子在一年級跟不上老師的節奏,就耽誤了這麼重要的發育階段,那可真是害了孩子,得不償失了!

那有哪些好方法,讓孩子既可以享受童年的快樂,家長又不至於因為學習而發愁呢?

儘管很長時間以來,大家都認為「遺傳」是影響孩子智商的主要因素,但據心理學家研究發現:

遺傳很重要,如果環境保持不變遺傳也許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才能的大小。但是一旦環境介入,就會大大影響,甚至超越遺傳的作用

這裡的環境,不僅僅指的是學校,更重要的是家庭環境

下面給大家幾個簡單又好操作的家庭教育方法,幫助你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同時,幫助孩子發展智商。

趁孩子還小,多抱抱他

我們總以為孩子陪伴自己的時間還很長,但實際上到了6、7歲的時候,就開始慢慢有了自己的小世界,逐漸想要脫離家長的懷抱了。


所以趁孩子還小的時候,家長可以多擁抱他,盡情表達自己對他的愛,因為適當的身體接觸能夠有效刺激孩子的觸覺發育,幫助他建立穩定的母嬰依戀關係

心理學家哈洛的恆河猴實驗也證明了,愛的本質其實是擁抱和愛撫,而非充足的食物。

讓孩子盡情嘗試,你做好保護就夠了

為什麼孩子會膽小粘人?多半是因為家長總是把孩子保護在身後,什麼都不敢讓孩子做,生怕他受到一點傷害。

作為父母,我們不要用自己的固有觀點去限制孩子的行為,只有讓孩子自己嘗試,獲得的東西才是深刻的。

認真對待孩子的問題,並耐心解答

孩子到了兩歲之後,慢慢就打開了話匣子,每天都有無數個問題。這是他自我意識發展的開端,是他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

心理學家也做過相關研究發現,在孩子越小的時候及時給予越多的回應,等到了青春期,他的智力成績和老師對他的評價就越好。

所以,家長要放下成年人的思維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耐心地幫他解答,也是增進親子關係的重要方法。

親自陪孩子玩耍,尤其是手部動作

平時在家陪孩子玩一些拼搭類的遊戲,甚至讓孩子幫你摘菜、撿豆子、拿筷子等動作,都可以鍛鍊孩子的手部精細動作和手眼協調能力。

多給孩子啟發性的鼓勵

學齡前的孩子,最需要家長的認可與鼓勵,所以父母千萬不要吝嗇自己表揚的語言。

但是要注意,不要只說「寶貝你真棒」,而是換成「你畫畫的顏色搭配真好看,我們來試試其他更好看的顏色搭配吧!」

大家可以記住一個公式「有效的鼓勵=描述具體細節+引導更多動作」,可以加強孩子的正確行為,同時激發孩子探索更多。

這也是讓孩子保持內驅力,在未來人生中持續學習的動力所在。

家庭教育的方法有很多,總之要遵循這三個原則:

第一,多給孩子充滿愛的擁抱或撫觸

第二,用心陪伴、耐心交流

第三,不指責和取笑,鼓勵孩子積極探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