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寧縣歷史上的駐軍情況縱覽

遇見魏源圖書館 發佈 2022-11-12T14:31:40.539141+00:00

歷史上的綏寧縣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實情,自古這裡就是兵家之地,這裡常有軍隊駐紮。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綏寧縣歷史上的駐軍情況。

綏寧縣,湘西南重鎮,隸屬於湖南省寶慶邵陽市管轄。歷史上的綏寧縣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民族實情,自古這裡就是兵家之地,這裡常有軍隊駐紮。今天,筆者就和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綏寧縣歷史上的駐軍情況。清朝雍正六年(1728年),綏寧縣境內設置綠營,營署在黃桑坪(現在的黃桑坪苗族鄉政府所在地),稱為「黃桑營」,也稱:綏寧營。配備游擊 1員、守備1員、千總2員、把總4員、兵丁400多名,分別駐守在耑城、臨口、縣城、長安、錫坡、筸子隘、楓門嶺、門樓、涼傘坡、鎮彝、都里11汛。黃桑營開始的時候歸靖州參將節制,乾隆年間改歸鎮筸鎮(現在的鳳凰縣)總兵節制。民國元年(1912年)黃桑營改歸湘西鎮守使節制。民國4年底,湘西鎮守使 田應詔 將黃桑營官兵調往湘西防區,自此,黃桑營就廢除了。

民國5年12月,湖南督軍 譚延闓 將黔陽、會同、靖縣、通道、綏寧 5縣定為第五守備區的防地,命令該守備區第二營由靖縣駐防綏寧縣。該營在後來清剿綏寧的農民武裝的時候被擊敗撤離綏寧。

民國6年5月,綏寧縣劃歸第二守備區,僅派出一個連的兵力駐防。民國8年初,這個連被農民武裝聚殲於青坡鄉一帶。2月,第二守備區第六營留駐綏寧縣,同樣被農民武裝擊敗,後來被 張輝瓚 收編調走。

民國10年7月,黔軍東路之一部與綏寧農民武裝聯合攻克綏寧縣城,湖南省省長 趙恆惕 急忙調寶慶鎮守使第五混成旅第十八團第二營增援,占領綏寧縣城。民國13年,第五混成旅和綏寧農民武裝響應孫中山號召,舉兵反趙,後來開赴廣州,編入國民革命軍。

關於綏寧縣境內的這些駐軍的詳細情況,建議大家找筆者分享一下《綏寧縣誌》,這版《綏寧縣誌》是新中國成立以後由綏寧縣官方統一編撰的第一版《綏寧縣誌》。《綏寧縣誌》裡面收集和整理了許多珍貴的歷史資料,是研究綏寧縣歷史和綏寧地方民俗文化以及綏寧人性格特點的百科全書。對綏寧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們,建議好好讀讀《綏寧縣誌》。

民國14年,湘軍第三師第十四旅第三十七團進駐綏寧縣。該部在北伐戰爭中被國民革命軍第八軍擊敗以後,被收編為第五旅第二十一團,參加北伐戰爭。民國23年(1934年)8月,國民革命軍第四路軍 李覺 部隊抵達綏寧阻擊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團的西征,駐守在綏寧縣的十里舖、在市、大凍鋪、樂安鋪、杉木橋、臨口一線,約3000人槍,後來撤走。

民國24年11月,國民革命軍第十六師、六十二師和陶廣縱隊抵達綏寧阻擊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六軍團北上,十六師師部駐 上馬石,六十二師師部駐上莊,陶廣縱隊司令部駐西背江。12月22日與紅軍激戰後撤走。民國25年(1936年)國民黨湖南保安第十二團所屬部隊分期駐防綏寧縣。民國27年,調第十一團第三營駐守綏寧,一直到民國29年撤走。民國33年(1944年),國民革命軍第五十七師、五十八師進駐綏寧縣,沿雪峰山東面一線構築工事,防禦日軍入侵,民國34年,雪峰山戰役勝利後撤離綏寧。

1949年10月1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十三兵團入境,解放綏寧縣城,然後進軍廣西。1950年10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十六軍第一三六師師長 曾雍雅 率領部隊進駐綏寧縣剿匪。湘西軍區會同軍分區獨立二十四團和二十五團一個營接防繼續剿匪,一直到1951年8月才肅清土匪然後調離。1968年到199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七七五四、八零五一三、八零五九一、八零四零三、八零七五三部隊先後分駐綏寧縣城、樂安鋪、武陽等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