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黑木耳 致富大產業—立足區位優勢發展木耳產業

山西農科110 發佈 2022-11-12T20:53:24.964083+00:00

據統計,山西省內現成立的食用菌企業的縣有83個,其中主產縣達到21個,產值超過億元的縣9個,從事生產、加工和經銷的各類企業合作社共計300多家,總產值超過30億。近年來,大同、呂梁、晉城等地發揮獨特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木耳產業取得顯著成效。

據統計,山西省內現成立的食用菌企業的縣有83個,其中主產縣達到21個,產值超過億元的縣9個,從事生產、加工和經銷的各類企業合作社共計300多家,總產值超過30億。近年來,大同、呂梁、晉城等地發揮獨特的地理優勢,大力發展木耳產業取得顯著成效。日前,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技術推廣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凌亮就對山西省在不同地理條件下如何發展黑木耳產業做了詳細分析,請農民朋友及時關注。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功能食品研究院技術推廣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一、山西黑木耳產業優勢

1、氣候優勢 山西省地處太行山以西,氣候冷涼,年均氣溫介於4.2~14.2℃之間,並且山區野生菌較多,非常適合木耳等食用菌的生長,與南方及周邊很多食用菌產業發達省份相比,具有顯著的氣候優勢。

2、區位優勢 山西省位於我國中部,交通發達,當地黑木耳產品不僅可以供應河北、河南、山東等省,而且可以進入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線市場,擁有巨大的市場潛力。

3、政策優勢 山西省是國家脫貧攻堅的重點省份。中央及省市縣各級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產業扶貧優惠政策,這也為全省木耳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利的政策支持。

二、制約山西木耳產業發展的因素

1、山西省黑木耳栽培的單產和商品率偏低 全省黑木耳生產的生物學效率平均為80%,而我國黑木耳產業發達省份的黑木耳生物學效率達100%, 山西省黑木耳產品主要以叢耳形式產出,而國內市場認可度較高的為單耳。

2、山西省黑木耳栽培土地使用率較低 全省黑木耳生產主要以地栽為主,每生產1千克干木耳需占地2.5平方米,而全國黑木耳每生產1千克干木耳平均占地僅需1.5平方米,存在著土地使用率低的問題。

3、銷售、加工、市場等方面有待加強 山西省黑木耳的銷售主要以龍頭企業集中加工、集中銷售為主,大部分的小規模散戶沒有較好的銷售渠道,並且加工僅進行晾乾的初加工,品質無法保證,除少數可以加工的大企業外,山西省很大一部分產品無法進入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市場。

4、特色性、標誌性品牌較少 山西省內太行山區、呂梁山區也分布著豐富的野生黑木耳,並且品質較好,大多企業只使用東北的品種,沒有開展本省特色性品種開發,也沒有針對市場形成具有區域影響力的品牌,進而大大制約了本省黑木耳效益的提高。

三、山西食用菌特色產區發展優勢

1、廣靈縣

廣靈縣是山西省有名的食用菌產業縣。位於山西省東北邊陲,永定河上游,北嶽恆山東襟。縣境南、北、西三面環山,中間形成盆地,地形西高東低,地貌半山半川,平均海拔高度在938米~2341.4米之間。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6.9℃,無霜期120~130天,日照時數2845小時,有效積溫3011.3℃,年平均降水量416毫米。國土面積128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5萬畝,林地82萬畝,牧坡11.3萬畝。廣靈縣素有「塞北小江南」和「小烏克蘭」之稱,農業優勢相對明顯。

2016年以來,廣靈縣委、縣政府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把食用菌產業確定為「一縣一業」特色產業,大力實施「東菇西耳」戰略,強力推進食用菌產業跨越發展,先後被確定為全國食用菌行業優秀基地縣、中國食用菌產業『十二五』百項優秀成果全國優秀主產基地縣、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廣靈縣黑木耳生產規模曾經達到1000萬棒。近年來,隨著產業結構的調整,該縣黑木耳年生產規模為250萬棒,全部為夏季露地栽培,從事企業或合作社有13家,液體菌種和固體菌種都有。在品種、包裝等方面,主要採用東北模式。廣靈縣食用菌產業經過十多年摸索,已走出一條特色產業發展之路。

1、堅持「龍頭強菌」。廣靈縣扶持壯大食用菌規模生產企業9家,培育發展食用菌專業合作社25家,創新「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園區+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及聯產承包」經營模式,重點推進香菇種植扶貧產業園區,為特色產業發展搭建載體平台。

堅持「政策帶菌」。通過惠農政策引導,帶動食用菌產業規模化發展。制定出台《廣靈縣產業扶貧惠農政策獎補方案》,《廣靈縣農業小額貸款推廣辦法》。不斷提高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特色食用菌產業的積極性。

2、堅持「科技興菌」。一是緊抓與山西農科院、山西農大簽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的契機,新建省農科院廣靈北野食用菌實驗室,引進羊肚菌項目,成立了廣靈縣食用菌示範推廣中心,高等院校在食用菌品質提升、高產創建、食用菌系列加工產品研發等方面提供技術支撐,強化特色食用菌產業關鍵技術攻關,提升全縣食用菌栽培技術水平。二是開展食用菌高產栽培技術培訓,在北野菌業、養麗合作社等公司設置食用菌實操技術培訓基地,加強全縣食用菌技術支撐。三是把科學規劃作為食用菌設施蔬菜產業發展的前提,全力推進食用菌設施蔬菜產業跨越發展。

3、堅持「質量優菌」。以園區、基地、品牌為抓手,突出黑木耳、香菇等優勢品種,在「特」和「精」上做文章,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推動北野、金圃生物科技、養麗合作社等4家企業完成有機食品、綠色食品認證的環境測評和現場檢查等工作,目前認證有機、綠色食用菌面積900畝,認證食用菌「三品」8個,其中,有機食用菌產品認證4個,綠色食用菌產品2個,無公害食用菌產品2個。北野公司的「北野」牌香菇,山地公司的「山地」品牌的白靈菇、杏鮑菇,甸頂山公司的「甸頂山」黑木耳和凱龍公司的「北嶽」牌黑木耳等產品,分別獲得了綠色、無公害和有機產品認證,有力的帶動了全縣食用菌標準化生產,產品主要銷往北京、天津等一線市場。

2、呂梁市

1、中陽縣地處呂梁山脈中部,屬暖溫帶亞乾旱區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平均氣溫低,晝夜溫差大,特別適宜優質黑木耳種植。2018年,在山西省委統戰部的大力支持下,中陽縣委、縣政府因地制宜、因勢利導,確立了把黑木耳產業作為全縣豐富「321+」農業產業體系、促進農民增收的新型農業產業項目,並於當年成功試種吊袋、地栽黑木耳4萬袋。2019年栽植282萬棒,採收干木耳29.45萬斤,實現產值近1000萬元,帶動308戶、868名貧困人口人均增收2000元,木耳質量優良、社會效益明顯。2020年,在先前的基礎上,生產規模發展到了1500萬棒,覆蓋7個鄉鎮,從業人員達到1000餘人。2022年繼續擴大規模,超過8000萬棒。生產模式主要是露地栽培為主,6月~9月為出耳季,大棚吊袋栽培規模占到1/3。全縣有大型菌棒生產企業1家,運用液體菌種生產模式,實現全自動機械化生產,日生產能力達到10萬棒,是山西省黑木耳制棒水平較高的企業之一。

2、交城縣位於呂梁山東麓,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西緣,北枕呂梁,南帶汾河,東據太原,西臨方山、離石。境內總體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地貌複雜,山多川少,海拔高度在750~2830.7米之間。交城縣屬於暖溫帶大陸半乾旱性氣候,天氣冷涼,晝夜溫差差,年平均氣溫7℃,加之林木資源豐富,非常適合食用菌生產。交城縣木耳栽培以玉木耳為主打品牌,選用著 名食用菌專家李玉院士的品種。玉木耳生產規模占全木耳產業的75%,全部採用大棚吊袋技術出耳,發展潛力巨大。

3、和順縣

晉中市和順縣地處山西省境東陲,太行山脈西側,以山地、丘陵居多。和順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日夜溫差大年,年平均氣溫6.3℃,非常適合食用菌生產。和順縣黑木耳生產企業主要有1家,以單耳為主,開發了黑木耳粉、黑木耳醋等一系列的功能產品,銷售以京東、淘寶等網銷為主。

4、沁水縣

晉城市沁水縣:沁水縣地處中條山東北側,沁河中游,由於地理氣候宜人,適合黑木耳等食用菌產業的發展,是山西省南部地區黑木耳產業優勢縣。全縣現有黑木耳生產企業(合作社)5家,均為10~15萬棒小規模生產,依託歷山風景區,進行段木林下仿生栽培。產品主要以叢耳、單耳等為主,木耳品質屬上乘,主要以滿足周邊需求為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