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子監到底是個怎樣的機構?寒門學子畢業可以直接做官嗎?

大明山河 發佈 2022-11-12T21:08:08.607962+00:00

比如明朝大才子,四大名著《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做了多年秀才而無法中舉,傳統的科舉之路無法實現目標,只好推薦去國子監學習了幾年,出來後當了幾年小官,也算是圓了平生的夙願吧!

注:喜歡歷史的點點關注


古往今來走仕途之路是多少人的夢想,此路實在走不通再考慮其他行當。比如明朝大才子,四大名著《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做了多年秀才而無法中舉,傳統的科舉之路無法實現目標,只好推薦去國子監學習了幾年,出來後當了幾年小官,也算是圓了平生的夙願吧!


我們都看過《范進中舉》這篇文章,知道明朝傳統的科舉之路,需要通過秀才--舉人--貢士--進士四級門檻才能實現做官的夢想。然而科舉路之難難於上青天,以明朝為例,大明朝約有一億人口(一說八千萬),讀書人約有幾百萬人,而每三年進士錄取名單才區區兩三百人。



所以才出現《范進中舉》中四五十歲才中舉(依律可以做個小吏),喜極而瘋的真實案例。那麼除了艱難的科舉之路,還有其他途徑實現寒門莘莘學子做官的夢想嗎?


答案是有的,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進學」國子監。今天就聊聊明朝國子監的前世今生,以史為鑑,了解一下古代莘莘學子的仕途之路。



01


明代的國子監(jiàn)也稱太學,在明代既是國家最高學府,又是主管學政的最高機構,通俗說具有管理和教學雙重功能。


晉武帝司馬炎始設國子學,至隋煬帝時,改為國子監。唐、宋時期,國子監作為國家教育管理機構,統轄其下設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各學皆設立博士若干,設祭酒一人負責管理。這裡的祭酒並非飲酒祭天的意思,乃是博士之首,即博士官。


到了明朝以後,明太祖朱元璋改國子監具有監(管理)、學(教學)的雙重功能。國子監設有最高長官祭酒一人,從四品。屬官有司業、監丞、博士等職。


有趣的是,公元1379年朱元璋任命開國六國公之一曹國公、一代名將李文忠為國子監祭酒,為朝廷培養人才。而李文忠同時也是朱元璋的親外甥,他當時是兼任祭酒一職,李文忠的正官是主持大都督府(最高軍事機構),可謂文武一手抓。此種情況在明朝後世絕無僅有。


祭酒、司業(二把)全面負責國子監內教學行政事務的管理。博士主管教學,當時主設六門課程,分別是《御製大誥》、《大明律令》、《四書》、《五經》、《性理大全》、《說苑》等。


其中《御製大誥》則是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寫定的刑典,反映了明太祖亂世用重典的思想。朱元璋洪武一朝結束後,由於裡面刑罰過於苛刻後世就基本不再使用,參照的律例自然是《大明律令》。


02


國子監的學生統稱為監生,以入學途徑可分為蔭監、舉監、貢監、例監四類。


國子監從一把手祭酒到普通管理人員都是由吏部任命的官員,明朝對學官的要求極為嚴格。國子監的祭酒、司業等主要官員必須滿腹經綸,同時更要忠於皇帝、能迎合朝中各種勢力派系。


比如,嘉靖帝在位四十五年,帝王術玩得是蓋世無雙,內閣首輔換了十幾位,個個都是人精中的人精,如張驄、嚴嵩、徐階等。國子監祭酒這個位置實在是不好唬弄,後來朝廷就派高拱任祭酒、張居正任司業,果然以這兩人的曠世之才把整個朝廷都伺候得眉開眼笑。後來兩人也陸續都做了首輔,權傾一時實現了自己的抱負。


國子監的另一個特點是採用積分和撥歷(指監生被派往朝廷各部堂實習)的教學制度,來區分優劣。和現在的大學有些相似,以現在眼光看還是比較公平的。


監生若以入學途徑可分為蔭監、舉監、貢監、例監四類。


蔭監一般是祖上有軍功或以身殉國者,如明初很多開國功勳將領的兒子都在國子監學習過,畢業後都有一個好的前途。


舉監是指下第舉人入監,即從落第舉人中選拔「年少質美」者入國學讀書,這個歲數一般在25歲以下的資質尚佳者。


貢監是地方府州縣學向國子監貢送的優秀生員(秀才),像歷史上吳承恩、蒲松齡都是這個狀況。


例監是指以繳納錢糧或其戰馬入學的生員,此制度始於明景泰元年(1450)。明代例監達數萬人,很多從未在學讀書,多是商賈之子、遊蕩之輩,以及被革生員。後來例監的名聲越來越不好。


後來,國子監也成為很多舉人未考中進士前的進修之地。比如嘉靖朝的工部尚書趙文華在未考中進士前,就曾在國子監學習過,而當時他的老師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嚴嵩,而文采很好的嚴嵩非常欣賞趙文華,文華於是拜嚴嵩為義父,從而打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03


明朝初期國家人才奇缺,監生畢業後有很多機會都可做官。中後期逐漸被科舉制所取代。


公元1368年,朱元璋經過幾十年的戰爭終於建立大明帝國。此時百廢待興,很多監生甚至秀才就直接被朝廷任命為知縣(明朝不叫縣令),或者更高的官員。


明朝仁宗、宣宗以後,隨著科舉制度的的不斷發展,正規科舉人才增多,比如進士、舉人已經基本滿足朝廷官吏的缺口。監生的政治地位急劇下滑,甚至出現了大量監生在「吏部備選至萬餘人,有十餘年不得官」的現象。


當然,很多監生畢業以後會當個八九品的小吏,混得好的也能當個縣令,但幾乎當不了大官。因為當時的制度是,非進士不可當四品以上大官,比進士低一等的舉人在明朝一般不會超過五品。像海瑞那樣舉人出身的做到南京右都御史(二品),已經實屬罕見。


當然監生還是有些優勢的,監生畢業後可直接考舉人,有舉人身份的監生也可考進士。


有明一朝有很多名人出身國子監,比如嚴嵩、張居正、徐階、高拱、趙文華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