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海造陸?東營面積平均每年增加30平方千米,黃河會填平渤海嗎?

答案在這兒 發佈 2022-11-13T13:50:14.114393+00:00

根據聯合國年商品貿易統計庫披露的數據,新加坡2018年曾從馬拉西亞進口了5900萬噸砂石,成本約為3.47億美元。

根據聯合國年商品貿易統計庫披露的數據,新加坡2018年曾從馬拉西亞進口了5900萬噸砂石,成本約為3.47億美元。而其之所以這麼瘋狂地買沙子,就是為了「填海造陸」。

在1819年時期,新加坡的國土面積還只有578平方千米,但過了幾百年後,截至2021年,新加坡現在的國土面積已達733.1平方千米了。不難看出,新加坡費時又費錢的這波「操作」,造陸成果還是很不錯的。

其實我國也有類似的「填海造陸」活動,除去人工造陸的部分,還有「自然造陸」的案例。比如東營早前平均每年能增加30平方千米的土地,而造陸「功臣」正是黃河。

那麼,按照如此速率填下去,黃河會不會填平渤海呢?

黃河的「填海造陸」工程

人們在形容黃河水的時候,常常會用到「一碗黃河水,半碗都是沙」這句話,因為奔騰不息的黃河堪稱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也正是因為這些泥沙,才使其具備了超強的「造陸能力」。

根據資料來看,黃河每年向下游的輸沙量多時高達16億噸,這之中大量的泥沙都會抵達入海口。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時間段內,黃河入海口的來沙量是存在明顯變化的。比如1976年到1985年之間,河口平均來沙量約為8.3億噸,而到了1986年到2002年,平均值就只有3.3億噸了。這主要還是因為我國對黃河的泥沙進行了調整和治理。

但哪怕是這樣,黃河的造陸實力依舊不俗,其在入海口攜帶的泥沙將渤海凹陷處不斷填充和沉積,最終形成了沖積平原

當然,由於歷史上黃河經常變道,所以咱們現在說的這個沖積平原指的是近代黃河三角洲

它以墾利寧海衛定點,北起套爾河口,總面積大約5400平方公里,其中5200平方公里都在山東省的東營市內。而從東營市在黃河三角洲的面積占比,以及其位置來看,它確實是中心城市,是山東省土地資源最豐富的城市之一。

東營市的土地總面積大約為1188.49萬畝,人均占有土地達到了6.43畝,這個數值是山東省人均占有土地數量的2.6倍之多。而東營的厲害之處在於,依靠著黃河持續不斷地「造陸」,它的面積平均每年能增加30平方千米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這裡的30取得是平均近似值,因為自黃河改道,開始沖積近代黃河三角洲以後,其水沙來量的年際差異非常大,有明顯的波動。有時候造陸面積大,有時候海岸的侵蝕效應比造陸效果更明顯。

比如2018年,受到強降雨的影響,導致黃河上游來水來沙量明顯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入海沙水比達到了0.089噸/立方米,黃河口淤積面積也達到了近20年來的最大值,淨造陸面積增加了23.48平方千米

由於如今的黃河口位於渤海灣和萊州灣之間,導致它變成了一個「陸相弱潮且具強烈堆積性」的河口,泥沙大部分都被留在了入海口附近。而泥沙含量和造陸效率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

資料顯示,黃河口多年平均徑流量約為420億立方米,平均輸沙量大約12億噸,這之中有約40%的沙子留在入海口。

值得一提的是,因為過去黃河的造陸實力太強,而舊的河口搬運能力太差,所以在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時候,人們還通過一定的方法,讓黃河三角洲的頂點發生了變化,以此減緩其延伸速度。

而這次改造當中,就將三角洲的頂點下移到了東營市的魚窪村附近,自此之後,海岸線每年向渤海內推進390米左右,每年造陸的平均值約為30平方公里。

由此可見,黃河這些年默不作聲地在入海口「填海造陸」,日積月累之下還是有很大收穫的。毫不誇張地說,新加坡費盡心思攢出的那點兒陸地,黃河可能只需要10年左右,就能「造出來」。

那麼,如果黃河一直這樣「填海」,我國的渤海是不是會被它填平呢?

能否填平渤海呢?

渤海作為我國的內海,海岸線全長約為3800公里,面積為8萬平方公里。此外,由於渤海與外界海域的交流能力較弱,這些泥沙就是想要出去也顯得很不容易。

既然這樣,是不是只要黃河鍥而不捨,渤海遲早有一天會被填平呢?

如果不計較時間和環境的變化,那麼給黃河幾千年或者一萬年的歲月,它應該是可以做到的。

問題是這世界一切都在變,不僅黃河的輸沙量有著顯著的變化,渤海未來也可能會受到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影響,進一步提升自己侵蝕陸地的能力。這樣的話,黃河再想填平渤海就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了。

再者,自從上世紀新中國建立之後,人們就一直將「治理黃河」當成重要任務,而「治水先治沙」,所以在人們的治理之下,黃河入海口的來沙量有顯著的變化,整體的變化趨勢是在不斷減少的。

而黃河的造陸速度又和來沙量有著密切的聯繫,在這種情況下,黃河的造陸能力也被削弱了不少,造陸率和海岸侵蝕率漸漸達到了一定的平衡狀態

當然,就算黃河的造陸能力再強數倍,咱們也不能放任它這樣去填平渤海,因為渤海的存在於我們而言還是相當重要的。

由於各種河流將陸地上的有機物質帶入了渤海,使這裡形成了「天然漁場」,海產品十分的豐富。

除此之外,渤海當中還有豐富的海鹽、石油資源,這都是我國現階段開發的重點。若是單純為了多一些陸地,直接將這些極具價值的資源忽略掉,那無疑是揀了芝麻丟了西瓜。

因此,在不能犧牲渤海的基本要求下,黃河泥沙應該繼續堅持「兩極治理」,讓黃河的泥沙處在「健康平衡」的狀態中。

黃河泥沙的「兩極治理」

黃河發源於青藏高原,一路流經了我國的多個省區,其上游的水能資源、中游的煤炭資源和下游的油氣資源使其成為了中國重要的「能源流域」。而除了這些資源以外,黃河的泥沙其實也是一種資源。

黃河泥沙的主要來源地就是黃土高原地區,過去這裡的植被覆蓋率很低,水土流失嚴重。所以想讓黃河的泥沙量達到理想中的標準,首先要做的就是治理黃河的「一極」,也就是黃土高原的生態。

其次通過在下游地區建設大壩等水利設施的方式,對黃河的泥沙進行攔截調配。

這些泥沙可不是無用的,它可以拿來進行生態修復。比如,將其當成填充材料,為土壤提供補充和輔助作用。

資料顯示雖然黃河泥沙砂粒含量高、營養成分低……作用機理就是作為土壤材料的補充和輔助材料,可以使其在演化中逐漸熟化成自然土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