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兩代三個科學家!父親院士,母親教授,女兒雙博士還開演唱會

精英說 發佈 2022-11-14T19:16:56.265830+00:00

前不久,在上海科技節上出現了這樣一個引人矚目的家庭:一家三口全是科學家!女兒曾凡一是雙博士,目前擔任上海交大醫學遺傳所所長,是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前不久,在上海科技節上出現了這樣一個引人矚目的家庭:一家三口全是科學家!


父親曾溢滔是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母親黃淑幀是上海交大附屬兒童醫院終身教授;女兒曾凡一是雙博士,目前擔任上海交大醫學遺傳所所長,是國家重大研究計劃項目的首席科學家!


圖自微博@看看新聞KNEWS


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女兒曾凡一,她不僅是位嚴謹的科學家,還是一位十分優秀的音樂家!


她彈得一手好鋼琴,唱歌也十分動聽,出過專輯,辦過多場演唱會,還在北京電視台的春晚舞台上演出過。集感性與理性於一身的雙重身份,使得曾凡一備受關注,也被稱為「女神科學家」。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兩個老一輩科學家,培養出一個科學家女兒,這僅僅是強大的基因作用嗎?


夫妻倆並不這麼認為,女兒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她自己多年努力的結果。作為父母,他們做的最重要的事就是尊重女兒。在女兒成長過程中,他們多是在旁邊看著,發現和引導她的亮點,讓她慢慢將人生填滿,真正活出自我風采。


尊重女兒的喜好,創造條件練鋼琴


1968年,曾凡一出生於上海。小時候的她,並不知道父母都是科學家,還以為他們是搞藝術的。她的父親喜歡油畫、攝影,還擅長交響樂。母親也多才多藝,會彈鋼琴,還會唱越劇。他們家裡經常有客人拜訪,大家聚在一起聊天、彈琴、唱歌,就像是藝術家們在交流。


在這樣的氛圍中長大,曾凡一也對音樂產生了興趣,尤其喜歡鋼琴。不過,那時他們家境也不算富裕,沒錢去買鋼琴。曾凡一隻能偶爾在親戚家練會兒鋼琴,回到家就不能再練了。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母親黃淑幀將女兒的喜好看在眼裡。家裡沒有條件,她就想辦法創造條件。她拿出一個大的硬紙板,在紙板上畫下鋼琴的白鍵和黑鍵,讓女兒坐下來練指法。


鋼琴樂譜不容易買到,父親曾溢滔想了一個好辦法:將五隻原子筆綁起來一起畫,出來就是標準的五線譜。譜子出來後,母親再畫上高音和低音音符,讓曾凡一照著練習。曾凡一的鋼琴基礎,都是通過這樣「紙上彈琴」的方式練出來的。


彈鋼琴需要手指有力度,這個最難練。家裡經濟稍好些,他們給女兒買了風琴,讓曾凡一一邊彈風琴,一邊練習手指敲擊。


父母這樣做,只是為了告訴她,只要真的感興趣,一切都不是問題。和外在條件相比,父母更注重內在品質,他們希望女兒有強大的意志力,一旦找到自己的愛好,就要堅持學到底。


除了鋼琴,曾凡一還喜歡唱歌。讀中學時,曾凡一在母親鼓勵下,參加了上海流行音樂大賽,結果竟然獲得了獨唱第一名的好成績!在並不算富裕的家裡,她憑著多年堅持不懈地練習,最終練就了自己的藝術特長。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獲得比賽冠軍後,有公司想要找她簽約,但曾凡一拒絕了,她覺得自己正是學習的年齡,不該被過多打擾。之後,她加入上海青年宮學生藝術團,跟著聲樂教育家系統學習聲樂。


地理只考40分,鼓勵女兒獨自解決


除了唱歌和鋼琴,曾凡一也很重視文化課學習。出生在科學家家庭的她,自幼就能接觸到各種實驗樣品和試劑。她喜歡待在旁邊看,父母任由她看,順便給講講基本原理。她想動手試試,父母也會在旁邊看著她操作,不小心加錯了試劑量,父母也沒有馬上批評她,而是陪著認真觀察試驗結果,然後一起總結經驗和教訓。


小時候,她做了很多錯誤的試驗,不過偶爾也誤打誤撞能解決一些問題,這激發了她的科學興趣。後來,她在學校努力學習,想要未來也有機會像父母那樣研究科學。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曾凡一學習成績很好,但並不總是一帆風順。在中學時,她有次考試成績很不好,地理竟然只得了40分。父母知道後沒有氣急敗壞,而是心平氣和地問她不及格的原因。曾凡一解釋說,新的地理老師講課用方言,她很多都聽不懂,連經緯度都搞不清。


該怎麼辦呢?父母教她自然也是可以的,但他們更想讓她獨自尋找解決辦法。母親問曾凡一的想法,曾凡一說她會加強自學,這次考40分,下次增加20分,爭取期末時能拿到80分。


看到女兒不向困難低頭,自己想辦法提高成績,父母很欣慰。父親也給出了更具體的建議:「可以先預習,課前了解了內容,課上更容易聽懂老師的講解。」曾凡一按照父親說的,課前預習,課後複習,到期末時果然提高到了80分!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曾凡一的母親認為,那次從40分提升到80分的經歷特別好,比直接考100分還要好。因為人生總會有很多失敗,孩子要學會獨自去面對失敗,並從中汲取力量繼續成長。他們很高興女兒做到了。


20歲時,曾凡一去美國留學,在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分校學生物專業。陌生的環境中她沒有絲毫退縮,僅用3年時間就修完了4年課程,獲得了學士學位。之後她又考取了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醫學和生物學的雙博士,並獲得了全額獎學金。


讀博期間休學,父母支持她開演唱會


忙碌學業的同時,曾凡一也沒放棄音樂,她繼續唱歌、彈鋼琴,還出了一張自己的唱片。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業與藝術不可兼顧,一心一意才能做好一件事。但曾凡一什麼都不想放棄,這給她帶來了更大的壓力,與此同時也意味著更多機會。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曾凡一在申請賓夕法尼亞大學時,面試考官問她除了科學之外,還有什麼興趣愛好。她就說自己作曲也唱歌,還拿出了有自己歌曲的小錄音機,考官聽完後連連讚嘆。她被順利錄取了。


後來,她才知道那個學校格外看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她的同學幾乎都有一技之長,有美國東部的體操冠軍,有玩樂隊的,有出過唱片的,還有同學寫過歷史方面的書還得獎了……她很慶幸,原來自己對藝術的堅持也成全了對科學的追求。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兼顧兩個領域的特長,談何容易?曾凡一攻讀博士學位期間,有段時間特別偏愛音樂,當時她做科研取得了一些成績,但遠沒有音樂讓她有成就感。再三思慮之下,曾凡一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回國「北漂」,追尋自己的音樂夢。


一個年少有為的雙博士學生,放棄大好科研前途,去追尋虛無縹緲的音樂夢?這簡直不可思議!父母最初也很震驚,但看到曾凡一休學後,將自己關在音樂室10天,用電子合成器創作出十幾首風格迥異的交響樂曲時,父母就釋然了:女兒不是一時衝動,她是真的熱愛,也是想好了才做的決定,那就好好支持她吧。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曾凡一開始自己創作歌曲,自寫自唱,出版了一張音樂專輯。她創作的歌曲《紅帆》獲得了CCTV音樂大獎,也多次獲得中央電視台MTV大賽特別榮譽獎等獎項。


她還開辦了多場演唱會,演出地點遍布北京、上海、廣州、華盛頓等國內外大城市。她內心感覺很滿足,因為終於能夠圓夢舞台了,也不枉多年熱愛。她的父母經常在台下看她表演,以實際行動支持女兒追夢。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在音樂上小有成就時,曾凡一又捨棄了舞台,她還是想回到校園完成學業。經過幾年苦讀,曾凡一順利畢業,她是賓夕法尼亞大學第一位獲得醫學和理學雙博士學位的中國留學生。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畢業之後,曾凡一留校兩年,在神經系和藥理系方向進行博士後研究。之後她決定回國,將國外學習的知識應用到國內醫學研究中,像父親和母親那樣,專注於祖國的科研事業發展。


愛和尊重,能給孩子持續飛翔的力量


曾凡一回國後,進入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工作。2007年,學院成立醫學遺傳研究所,曾凡一擔任副所長。同時,她還作為首席科學家,主持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項目。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曾凡一父親被稱為「中國轉基因牛羊之父」。他的研究重點是通過轉基因技術,孕育出乳汁中帶有蛋白藥物的轉基因羊牛。早在1999年,他就培育出了第一頭轉基因試管牛,名叫「滔滔」,當時曾入選「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一。


曾凡一回國後,接手了父輩們的研究,將「滔滔牧場」發展成300多頭牛的規模,並試驗從牛奶中提取藥物,用於臨床新藥研究。科學之所以不斷進步,就是一代又一代人不斷深入鑽研的結果。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2009年,曾凡一帶領研究「誘導多功能幹細胞」項目,在世界上首次證明ips細胞具有與胚胎幹細胞相似的全能性,被美國《時代周刊》評為「2009年世界十大醫學突破」之一。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現年54歲的曾凡一,如今是一個團隊的核心人物,肩負著領導醫學遺傳所的重任。她的父母早已過了退休年齡,卻依然奮鬥在科研前線。不管工作還是生活上,他們都相互扶持著前行。他們是受人尊敬的科學家,也是充滿藝術氛圍的幸福之家。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總有人認為,科學家的孩子能成為科學家,是因為父母自幼給孩子規劃好了路線。但曾凡一的父母從不這麼認為,他們沒要求過孩子的職業,一直尊重孩子的興趣與選擇。


母親黃淑幀說,家長不應該製造一條路讓孩子走,還用鞭子打著施壓。每個孩子都是不同的,也是獨立的,應該讓Ta的腦袋和生活有空閒的地方,孩子在未來會慢慢將它填滿,如此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


父親曾凡一同樣認為,應該讓孩子自由發展。父母只要在旁邊看著,引導她發現自己的閃光點,給Ta廣闊的空間去發揮自己的才能,孩子就能成長得比想像中還要好。


圖自央視《謝謝了,我的家》


一個良好的家庭,或許就像這個全是科學家的家庭一樣,始終提供溫暖、放鬆、積極、開放的環境。父母潛移默化的行為影響,再加上孩子自身的努力成長,就能成就最好的未來。


作者:石霖,精英說作者,文字客,繪本控,執著寫字,簡單生活。


精英說是全球精英、海歸和留學生的聚集地。我們傳遞全球資訊、探討文化百態、創新社交模式、發現獨立思想。這裡有溫度也有態度,歡迎氣味相投的你關注精英說(ID:elitestalk)。


參考資料:

1.央視中文國際頻道,《謝謝了,我的家》;

2.文匯報,《許琦敏科研女神中學地理曾考40分?教授媽媽、院士爸爸:要培養孩子在失敗時振奮》;

3.看看新聞Knews,《曾凡一:科學家之家的傳承與信念》;

4.科技日報,《科學家走紅毯是種什麼體驗?迎面走來的是一家三口》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