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把百無聊賴的當下視作「悠長假期」

第十放映室 發佈 2022-11-14T23:03:43.926164+00:00

疫情開始時的大一新生,今年開學後就正式大四了。沒在教室正兒八經地上過幾堂課,就得渾渾噩噩地準備接受社會的毒打。全日制只是表象,家裡蹲才是常態。

疫情開始時的大一新生,今年開學後就正式大四了。

沒在教室正兒八經地上過幾堂課,就得渾渾噩噩地準備接受社會的毒打。

全日制只是表象,家裡蹲才是常態。

連我媽都在問我這研究生是不是函授

心照不宣的是整個人文社科發展(除了馬哲)都在遭遇著前所未有的躊躇。

而我恰好還讀了個電影學專業,現在全老中人都曉得的夕陽產業。

被下架的電影毫無理由就404。

院線一個多月沒新片可看,電影放映停擺,嚴重加劇後期檔期競爭壓力。

劇集綜藝方面能拿出手的也是寥寥無幾。

影評人們近期也只好啃老本苟延殘喘。

幾年前就以「影視寒冬」聊以自慰,沒想到境況越來越糟。

上周大陸票房總共1.04億,可能還不如李佳琦直播間1小時的成交額。

開不了鍋的電影人們叫苦不迭,賈樟柯田壯壯們都被派出來做代表發過聲了。

「不能把中國電影做成主旋律的專場。」

「我再一次對電影失望。」

「關於電影,我基本算是殺青了。」

「我們始終要保持跟世界溝通。」

「我真的很想談藝術。」

很多人聽見了,可惜該聽見的人還想裝聾作啞。

市場是無形的手,當局是無情的手。

長夜難明。

「共同體美學」、「中國電影學派」、「電影強國建設」...連北電中戲那群博導教授們搞學術研究都在阿諛諂媚。

宛如49年入國軍的同學們紛紛自嘲:趁早跑路吧。

尚記得20年過年趕上疫情剛開始的時候,無暇看書備考,一天看三部周星馳自娛自樂,重溫港片黃金時代也算捱過了那段「足不出戶」的日子。

眼下期待許久的音樂節又延期了,平庸乏味的生活毫無娛樂可言。

百無聊賴的當下,是1996年的經典日劇《悠長假期》拯救了我。

當且不談什麼冬天看《東京愛情故事》夏天看《悠長假期》,顯得我有點反季節。

驚奇又竊喜地發現周星馳居然也是《悠長假期》的鐵桿粉絲,上世紀末的《喜劇之王》甚至還有所「偷師」。

都知道周星馳迷影成痴,卻未曾料到他也如此鍾愛日劇。

原來我們都被《悠長假期》治癒過。

96年的東京正趕上泡沫經濟破滅,99年的香港已然遭遇亞洲金融風暴。

大環境不景氣,落在每個小人物頭上更不如意。

跑龍套的尹天仇、坐檯小姐柳飄飄雖都心向九霄,卻又總被現實的沉重引力拉回地面。

兩部經典之作中主角職業雖差的十萬八千里,但都卡在人生的岔路口。

葉山南(山口智子 飾)是名過氣的模特,20歲時沒想過30歲的困境,30歲吃不到青春飯了才開始為當下迷茫。

嘗試轉型經紀人失敗,接連23次應聘又被拒。

屋漏偏逢連夜雨,相戀三年的男朋友在婚禮當天還和別人跑了。

而落跑新郎的室友瀨名秀駿(木村拓哉 飾)是位失意鋼琴家,彈琴技法一流卻總被詬病缺乏感情,研究生落榜只能打打零工搞個音樂老師兼職恰飯。

他雖溫柔體貼很會察言觀色,卻又性格內斂不善言辭,是個彆扭又可愛的矛盾共同體。

面對心儀的學妹涼子(松隆子 飾)躡手躡腳,從不敢吐露自己的情意。

之後瀨名和小南陰差陽錯成了室友,擦出愛情的火花,各自的迷茫惆悵在彼此的慰藉與陪伴下也得以撥雲見霧。

品一品,尹天仇柳飄飄不也都是在事業感情生活通通不順之時相遇,從互相嫌棄看不對眼到逐漸成為彼此支持的力量。

柳飄飄和葉山南的性格也十分相似,野性而又純情。

還記得他兩相互打趣彼此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出色的舞女和死跑龍套的。

然後兩人微微抬頭望向夜空。

「看,前面漆黑一片,什麼都看不到。」

「也不是,天亮之後便會很美。」


小時候以為這段對話是廢話,沒想到飽含深意。

除去兩個底層人在黑夜裡互相取暖之意,也是世紀之交的周星馳試圖通過打破第四面牆的方式,給陷於金融風暴與九七情結之中的港人打氣鼓勁。


而這裡的良苦用心也是從《悠長假期》裡學到的。

二十世紀的最後十年,日本泡沫經濟破裂的十年,卻是日劇的黃金十年。

彼時湧現的劇集大多偏向寫實主義,是因為市場有需求。

面對現實的焦慮不安,在影像世界中尋找精神慰藉是條出路。

「之所以能看到天空中的星星在閃耀,是因為周圍很黑,有黑暗的地方。

為了襯托星星閃耀而存在的黑暗,我就是這樣的吧。」

因為你是一個黑洞,我也是一個黑洞,而兩個黑洞在彼此的眼裡看到了光。

不是精神勝利的麻痹自我,而是深入人心的情感律動。

所以和我一樣被打動的周星馳才會在當年請來《悠長假期》的原班人馬來為《喜劇之王》配樂。


音樂人日向大介直接省事地獻出了那首宛如戰歌般的配曲《Here We Are Again》,成就了當旋律響起就不禁讓人潸然淚下的「我養你啊」。


八卦一下,都知道《喜劇之王》算是周星馳的銀幕自傳,他曾借對片中莫文蔚飾演的杜鵑兒袒露心聲:

「娟兒,我這一輩子已經經受了太多的挫折,我實在太累了,如果連你也失去,我真的支持不下去了。」


娟兒其實是周星馳當之無愧的「一生所愛」,已故香港女星羅慧娟,當年兩人相遇時周星馳還真是個跑龍套的。


在兩人初次合作的港劇《阿德也瘋狂》中,娟兒曾問過阿星「我不做難道你來養我」。

那句男默女淚的世紀經典台詞其實是對娟兒的作答。


造化弄人,現實中的娟兒和阿星雖未能共赴餘生,但遺憾卻造就了星爺的創作靈感。

山口智子眉眼間和娟兒有絲相像,亦或許是周星馳對《悠長假期》如此迷戀的由頭,以至於在《喜劇之王》開拍前為柳飄飄選角時,將原作中第一集第一場中身著日式傳統結婚禮服的山口智子跑去木村拓哉家裡找消失的未婚夫的經典場景作為試戲片段。

聽聞當時試戲的台本沒有半點台詞,山口智子被逃婚的模樣需要十九歲的張栢芝自行發揮。


說回這部劇,當且忽略木村拓哉盛世美顏般的皮囊,兩個主角其實都是平凡普通而又渺小的。

有缺陷,有不足,身上也夾雜著人的劣根性,反而更貼近日常生活,容易引起大眾的共鳴。


這便是日劇常常引人入勝之處,擅於細膩描繪跨越文化鴻溝的普世價值。

而當一個普通人遇到另一個普通人,在彼此身上卻可以發現專屬對方的特別,那就更令人動容。


記得有一集當心灰意冷的瀨名打算把心愛的鋼琴賣掉就此與音樂事業分道揚鑣時,是小南偷偷把琴贖回來,並且速學了瀨名常彈的曲目。

在樓下聽到琴聲往回走的瀨名,淚水旺旺地沁在眼眶之中。

原來這世上真的會有人把你的夢想當回事。

不禁感慨,最近我意興闌珊的劇荒期都是靠《東京愛情故事》《悠長假期》《戀愛世紀》九零年代三大經典日劇來消遣(拯救)的。

其中情感流露自然得多,兩性關係的開放自由程度也甚於今日絕大多數的東亞劇集。


沒有濾鏡,也沒有美顏。

沒有刻奇,也沒有狗血。

沒有完美的男主女主,也沒有惡毒的男二女二。

沒有標籤化角色,也沒有涇渭分明的好人壞人。

沒有美化愛情,也不做任何道德制高點的肆意評判。

略顯粗糲的畫質也擋不住劇集真誠動人的魅力。

關於戀愛清新脫俗之處,想的也不再是溺水救命的俗套命題,而是在微風正好、沁人心脾的夏夜裡,買啤酒順便買了煙花,腦海里立刻浮現出想和誰一起分享快樂的衝動。


這群在東京都市裡奮鬥的年輕人,赤忱,熱烈,灑脫,忠於自我。

每個人都愛得坦坦蕩蕩,從容坦蕩地表達自己的思緒。


男孩子有深情款款也有優柔寡斷的,朝三暮四的浪蕩子也有回頭時。

女孩子有文靜典雅的也有古靈精怪的,她們可以主動追求自己心儀的對象,也可以激流勇退,體面告別不斷內耗自己的感情。

不得不說,幾部劇較為混雜的情感關係離所謂的「政治正確」還差得遠。

如今看來,飲食男女之間角逐拉扯的戲碼或許會被某些衛道士們莫名添上三觀不正的罵名。

其實還蠻好奇,像莉香這樣為愛痴狂而又瀟灑豁達的女孩時至今日會被直指「戀愛腦」嗎?


兩性關係就好比踢足球,充滿著進攻、防備和猶豫觀望。

不兜好幾個圈,又怎麼知道自己在哪裡才值得駐留呢。


像《悠長假期》中的涼子明明還在一段戀愛關係中,但是發現自己愛上了別人,那就坦誠相告自己的想法。

被擱淺的一方也很有風度,大方鼓勵對方聽從心聲追求真愛,多麼酷炫多麼灑脫。

而當涼子覺察到對方和前任的糾葛沒有整理乾淨時,又能夠斬斷情絲及時止損。

必須在對方的某個位置里耀武揚威,才能體認到自己在這段親密關係中的一部分價值感。

反觀二十多年後的今天,無論熒幕內外,戀愛觀念都愈加保守狹隘,也更實際功利。

如今很難想像哪個名牌大學的尖子生愛上高中畢業的酒吧打工仔,還能收穫周圍人的祝福。

當時的整個時代浪潮就是朝氣蓬勃青春洋溢而又無所顧忌敢愛敢恨,似乎不管眼下的生活有多窘迫,都不影響第二天太陽照常升起。

所以在灰濛濛的當下才愈加懷念啊。

《悠長假期》其實是對人生低谷時期的戲謔叫法,不過劇集沒有販賣焦慮或者給觀眾兜售成功學,而是溫和地展示普通人如何渡過這個被美名的「悠長假期」,其不經意間又陪伴觀眾挨過了各自難捱的日子。

姐弟戀不稀奇,珍貴的是這份反覆治癒不同年代觀者的奇妙能量。

是讓人油然而生餘音繞樑般的美好,而不是稍縱即逝過眼雲煙的快感。

整篇敘事節奏就和片名一樣,輕巧鬆弛,愜意舒適。


「就把它當作一次神賜的很長很長的休假吧,不需要總是盡全力衝刺的,人總有不順的時候,或者疲倦的時候,不必勉強衝刺,不必緊張,不必努力加油,一切順其自然。然後呢,然後大概就會好轉。」

這句點題的台詞,未曾看過劇的朋友們在此刻也會被觸發到吧。

或許大家今年過得都更難了。

就同齡人而言,有的朋友畢業快半年了還沒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有的朋友考公不好容易進了面試還都是第二名,有的朋友考個雅思還因為疫情一直延期,有的朋友考研失敗也不知道該繼續二戰還是隨便找個工作...

那句「我們都有光明的未來」早已沒有那麼管用了。

人在虛度時光被迫躺平的時候,焦慮擺爛的情緒就是會無形放大。


害,20歲有20歲的煩惱,30歲有30歲的煩惱。

思想的本質是不安。

對未來超乎當下的憂懼反而攫取了我們今時今日的快樂,沉溺在患得患失的情緒牢籠之中。

適度的擔憂是未雨綢繆,但過度的庸人自擾大可不必。


倒也不是強行說明天會更好,而是不必為了未來的不確定性而變得束手束腳,耽擱了眼下的無限可能性。

人生有失敗的時候,但是沒有失敗的人生。

其實,事態可能也沒有想像得那麼糟糕啦。

當諸事不順,陷入無所作為的消沉中時,不如轉換思路,把「至暗時刻」當作一段「悠長假期」呢。

就像劇里樓頂天地廣告牌上顯著的標語:Don『t worry.Be happy.

上坡要努力,下坡要開心。

人生也無需時時刻刻都全副武裝準備衝鋒上陣。

不是逃避現實,鼓勵擺爛坐以待斃,而是打破固有思維,放平心態,盡情玩樂,重新出發。

當然悠長假期終會在未來某一天突然結束,還是得繼續往前奔跑啊。


雖然目前大家對電影業快悲觀到極點了,但「電影已死」的論調從未在中國電影史的進程中消散。

十七年至動亂十年,埋沒了多少導演的才氣,犧牲了多少影人的芳華難以計數。

有個詞叫做物極必反。

彈簧壓得越緊,彈起來就越快。

當群眾乃至當權者對只有八個樣板戲的文藝貧瘠抱怨情緒持續高漲,才終究換來三四五代導演共創八十年代的銀幕艷史。

也許等到大家都已失望殆盡,罵不動了才能有所回春吧。

你看,這不是有幾部外片定檔了。

雖然,救市的那一部能否公映還是個未知數。

那就索性美其名曰當下正處於中國電影的「悠長假期」吧。

是很悠長,卻不知何時才能銷假。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