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觀察局 | 娛樂營銷幕後操縱真相

時尚芭莎 發佈 2022-11-15T16:52:01.704730+00:00

上了熱搜,但是...01 如何上熱搜?Q:熱搜詞條要麼擺爛、要麼拗口,詞條取名究竟有什麼哲學在裡面?B:哈哈哈哈哈,這個問題真的好玄學哦。一般來說一次性會申請好多個話題詞條,​哪個有火的潛質決定用哪個。​詞條不能太複雜,得腦子不拐彎就能看懂,不然沒人來參與互動。F:1.

上了熱搜,但是...

01 如何上熱搜?


Q:熱搜詞條要麼擺爛、要麼拗口,詞條取名究竟有什麼哲學在裡面?

B:哈哈哈哈哈,這個問題真的好玄學哦。一般來說一次性會申請好多個話題詞條,​哪個有火的潛質決定用哪個。​詞條不能太複雜,得腦子不拐彎就能看懂,不然沒人來參與互動。

F:1. 有共鳴,共鳴傾向於吐槽、​煩惱、無奈、感慨等情感方向,這些比較容易引起關注和討論;2. 新奇且貼近生活,生活規律、習慣,​普遍經歷但沒被發現的事情。


Q:如何讓一人話題/影視劇話題​上熱搜?炒熱搜都是怎麼操作的?

​B:太難講清楚了,很複雜,可以簡單理解為買300個營銷號一起帶話題發博。

​F:首先搭建自己的娛樂領域矩陣,再和其他媒體、KOL建立合作關係,最後與粉絲團、​後援會取得聯繫,風險可控的情況下可進行粉絲的社群運營。三方一起推送話題熱度​外加數據支持。

​K:到了中期加熱夾斷,也會有很多自來的營銷號,聞著味兒就來沾邊了,一起發布相關話題,熱度就會噌一下上去,畢竟他們也想蹭話題的熱度,​給自己增加閱讀流量。所以大家有時看一個明星總在熱搜上,不一定是團隊營銷所為,而可能是各家營銷號認為TA能夠引流,爭相自發地​去發TA。


​Q:人們總說某某買話題、撤話題......熱門真是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嗎?

K:存在,但真的不是大家想像中這麼輕易就能做到。文娛這塊基本買不了,​還是得靠自己努力做上去。一個詞條的登榜存在很多我們不可控的外力因素,有時候也會給所有人一個措手不及。


​Q:如何看出哪些熱搜是做的,哪些是自然熱度?熱、爆、新有什麼暗藏玄機?

​B:這個其實很好分辨,你看話題置頂博文底下的評論不知所云,看著不像碳基生物能說出的話,100%​做的熱搜。新是話題剛上熱搜榜的時候顯示的,熱是指討論度比較高,爆那就是大事件了。但是今年的「爆」感覺多少有點名不副實,之前沒這麼容易爆的。

​F:除了社會突發事件、明星熱瓜、​政策、新聞,其餘的都是做的。​熱、爆主要根據數據參與度、曝光度等數據進行區分,新就是剛上的熱搜。


02 ​胡編亂造+添油加醋=營銷號?


​Q:營銷號的消息風聲都是從哪裡聽來的?竟然比藝人團隊先知道?

F:營銷號講求快,有苗頭先曝光,不管真假,​碰對了就是真的,碰不對再闢謠。


​Q:張口就編料的機率是多少?真假成分又占多少?

​F:​沒有真的,就算有真的也要添油加醋。


Q:方便透露發通稿都是怎麼收費的嗎?

​F:圖文、視頻收費不同,主要根據發布形式和數據kpi進行區分。

B:看帳號,帳號活躍度高,​形象比較正面的,就貴一點;殭屍粉號就很便宜。但是很多時候那種不咋活躍的殭屍號都是打包賣的,甚至是買大帳號送的哈哈哈,​所以經常能看到很多營銷號的通稿一個字都不差。

​Q:跟甲方團隊(藝人、劇方)合作中遇到過什麼奇葩的要求、有趣的事情?

B​:有的藝人的團隊要求的話題詞定位為:顏值智商情商都在線,又有顏值又要有內涵......要求不過分,就是貨不對板,瞎寫。


03 我們真的需要「虛假的熱鬧」​嗎?


Q:如何看待如今「過剩的數據」和「唯流量​」?

​F:這已經形成了利益需求驅動的閉環,品牌需要數據,乙方能夠提供,一切可在控制範圍內​。但是隨著這種情況的發展,產業肯定會越來越縮水。

​B:數據和流量對我來說就是飯碗,對藝人來說是曝光度,對粉絲來說是第七,對普通大眾來說......他們可能真的很討厭流量和控評吧哈哈哈哈哈。有時候我也會覺得自己是在製造娛樂垃圾,但是只能說有時候新聞追求在吃飽飯面前不值一提,流量越高數據越好,我就有越多的獎金。


Q:你認為宣傳和營銷的意義是什麼?

F:甲方、乙方都能有錢賺。

​B:​文娛市場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賣什麼都得打廣告,何況這動輒幾億的大項目。不管是劇還是藝人,給自己打廣告都是為了自己能更好地「賣」出去,這是很合理的市場情況。


Q​:做過最有成就感的宣傳營銷是哪次?

F:給品牌做廣告熱搜排名TOP1。

​B:太容易暴露了,不說了。只能說讓我有成就感的都不是娛樂的營銷,製作這個我很難有成就感。


​Q:​什麼樣的娛樂營銷才是好營銷?

​F:普適性較高,粉不粉的用戶都能接受。

B:讓大家真的對劇集和藝人產生探究興趣,引導用戶發現劇集與藝人的閃光點,然後自然而然地喜歡上,這就是好營銷。


關鍵字: